事务处理基本原理
事务是将一系列操作作为一个单元执行,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回滚到最初状态。在事务处理术语中,事务要么提交,要么中止。若要提交事务,所有参与者都必须保证对数据的任何更改是永久的。不论系统崩溃或是发生其他无法预料的事件,更改都必须是持久的。只要有一个参与者无法做出此保证,整个事务就会失败。事务范围内的所有数据更改将回滚到特定设置点。
事务将多个操作紧密联系到一起,这样就能保证有联系的两种操作的一致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举个简单例子:公司的员工信息管理系统,现在要录入数据,员工信息系统假设只有部门、员工信息两张表,其中员工信息表中有标识部门的字段。在你录入信息的时候首先你得录入部门信息,再录入员工信息。具体实现代码:
事务的误区
事务有很多优点【原理中已经阐述】,由于它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注意事务不能滥用,如果用不好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事务有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它们指定了事务的边界,事务在其边界之内可以跨越进程和计算机。事务边界内的所有资源都参与同一个事务。要维护事务边界内资源间的一致性,事务必须具备 ACID 属性,即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续性。这是MSDN的权威说明。
也许针对一般的小逻辑、小数据事务应用非常的高效、可靠。但如果数据量很大,在单个事务中集合的操作繁多而且复杂,事务的致命伤就会暴露出来。一个事务进行时,必须保证边界资源的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续性。
我曾经设计了一个测试用例,测试事务在执行时对资源的利用情况。测试结果很令人惊讶:在事务执行时,独占事务涉及到的数据表,造成其它操作词表的功能,因等待时间过长,而暴跳“获得数据连接超时”的警告。
具体的测试用例:
Transaction Code:
Button Code:
测试步骤:
<1>运行程序
<2>将运行的地址,发给在同一个网段的同事,通过适当修改也能够看到你运行的程序
<3>两人都点击按钮,并查询数据库,看事务是否正确执行
<4>在事务中间创建断点,主机点击按钮,并在断点处中断执行一段时间
<5>然后你们连接到数据库,分别查询表的数据,发现不能执行查询操作。
<6>在同事机器点击按钮,查询windows日志,发现了一些警告
这就证明了,事务在执行过程中,独占资源
来源:http://www.cnblogs.com/yank/archive/2008/07/20/1246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