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JAVA内存模型
运行时内存模型,分为线程私有和共享数据区两大类。
程序计数器
指向当前线程下一条需要执行的字节码指令的地址
内存溢出:不会发生
VM Stack
方法执行的内存区,每个方法执行时会在虚拟机栈中创建栈帧;
内存溢出:StackOverflowError和OutOfMemoryError。
溢出原因:
StackOverflowError:如果请求的栈的深度大于虚拟机所允许的深度,将会抛出这个异常,如果使用虚拟机默认参数,一般达到1000到2000这样的深度没有问题。
OutOfMemoryError:因为除掉堆内存和方法区容量,剩下的内存由虚拟机栈和本地方法栈瓜分,如果剩下的内存不足以满足更多的工作线程的运行、或者不足以拓展虚拟机栈的时候,就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
解决方法:
针对StackOverflowError:
1.首先栈溢出会输出异常信息,根据信息查看对应的方法调用是否出现无限调用、或者栈帧过大等代码逻辑上的问题,通过修改代码逻辑解决;
2.如果确确实实需要更大的栈容量,可以检查并调大栈容量:-Xss16m。
针对OutOfMemoryError:
1.首先检查是否创建过多的线程,减少线程数
2.可以通过“减少最大堆容量”或“减少栈容量”来解决
本地方法栈
虚拟机的Native方法执行的内存区;
溢出原因:同虚拟机栈
解决方法:同虚拟机栈
Java堆:
作用:所有线程共享,存放对象实例
内存溢出:OutOfMemoryError:Java heap space
溢出原因:堆中没有足够内存完成实例分配,并且无法继续拓展时
解决方法:
1.内存泄露检查:首先通过“内存溢出快照 + MAT等分析工具”,分析是否存在内存泄露现象,检查时可以怀疑的点比如集合、第三方库如数据库连接的使用、new关键字相关等。
2.如果没有内存泄露,那么就是内存溢出,所有对象却是都还需要存活,这个时候就只能调大堆内存了:-Xms和-Xmx。
方法区:
作用:又叫永久区(Permanent)存放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参数设置示例:-XX:PermSize=5M -XX:MaxPermSize=7M
内存溢出:OutOfMemoryError:PermGen space
溢出原因:方法区没有足够内存完成内存分配存放运行时新加载的class信息
解决方法:
1. 内存泄露检查:检查是否加载过多class文件(jar文件),或者重复加载相同的class文件(jar文件)多次
2. 通过-XX:PermSize=64M -XX:MaxPermSize=128M改大方法区大小
运行时常量池作用:方法区的一部分,存放常量
内存溢出:OutOfMemoryError:PermGen space
溢出原因:方法区没有足够的内存完成内存分配,存放运行时新创建的常量,比如String类的intern()方法,其作用是如果常量池已经包含一个相同的字符串,则返回其引用,否则将此String对象包含的字符串添加到常量池中。
解决方法:
1. 内存泄露检查:检查是否创建过多常量
2. 通过-XX:PermSize=64M -XX:MaxPermSize=128M改大方法区大
对于大多数的程序员来说,Java内存比较流行的说法便是堆和栈,这其实是非常粗略的一种划分,这种划分的”堆”对应内存模型的Java堆,”栈”是指虚拟机栈,然而Java内存模型远比这更复杂,想深入了解Java的内存,还是有必要明白整个内存模型。
二、 详细模型
运行时内存分为五大块区域(常量池属于方法区,算作一块区域),前面简要介绍了每个区域的功能,那接下来再详细说明每个区域的内容,Java内存总体结构图如下:
Java虚拟机在运行时会为每一个线程在内存中分配了一个虚拟机栈,来表示线程的运行状态和信息,虚拟机栈中的元素称之为栈帧(JVM stack frame),每一个栈帧表示这对一个方法的调用信息。
堆内存
Java 中的堆是 JVM 所管理的最大的一块内存空间,主要用于存放各种类的实例对象。
在 Java 中,堆被划分成两个不同的区域:新生代 ( Young )、老年代 ( Old )。新生代 ( Young ) 又被划分为三个区域:Eden、From Survivor、To Survivor。
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为了使 JVM 能够更好的管理堆内存中的对象,包括内存的分配以及回收。
堆的内存模型大致为:
从图中可以看出: 堆大小 = 新生代 + 老年代。
(本人使用的是 JDK1.6,以下涉及的 JVM 默认值均以该版本为准。)
默认的,新生代 ( Young ) 与老年代 ( Old ) 的比例的值为 1:2 ( 该值可以通过参数 –XX:NewRatio 来指定 )。
新生代 ( Young ) 被细分为 Eden 和 两个 Survivor 区域,这两个 Survivor 区域分别被命名为 from 和 to,以示区分。
默认的,Edem : from : to = 8 : 1 : 1 ( 可以通过参数 –XX:SurvivorRatio 来设定 ),即: Eden = 8/10 的新生代空间大小,from = to = 1/10 的新生代空间大小。
JVM 每次只会使用 Eden 和其中的一块 Survivor 区域来为对象服务,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总是有一块 Survivor 区域是空闲着的。
因此,新生代实际可用的内存空间为 9/10 ( 即90% )的新生代空间。
三、GC堆
Java 中的堆也是 GC 收集垃圾的主要区域。GC 分为两种:Minor GC、Full GC ( 或称为 Major GC )。
Minor GC 是发生在新生代中的垃圾收集动作,所采用的是复制算法。
新生代几乎是所有 Java 对象出生的地方,即 Java 对象申请的内存以及存放都是在这个地方。Java 中的大部分对象通常不需长久存活,具有朝生夕灭的性质。
当一个对象被判定为 "死亡" 的时候,GC 就有责任来回收掉这部分对象的内存空间。新生代是 GC 收集垃圾的频繁区域。
当对象在 Eden ( 包括一个 Survivor 区域,这里假设是 from 区域 ) 出生后,在经过一次 Minor GC 后,如果对象还存活,并且能够被另外一块 Survivor 区域所容纳( 上面已经假设为 from 区域,这里应为 to 区域,即 to 区域有足够的内存空间来存储 Eden 和 from 区域中存活的对象 ),则使用复制算法将这些仍然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 Survivor 区域 ( 即 to 区域 ) 中,然后清理所使用过的 Eden 以及 Survivor 区域 ( 即 from 区域 ),并且将这些对象的年龄设置为1,以后对象在 Survivor 区每熬过一次 Minor GC,就将对象的年龄 + 1,当对象的年龄达到某个值时 ( 默认是 15 岁,可以通过参数 -XX:MaxTenuringThreshold 来设定 ),这些对象就会成为老年代。
但这也不是一定的,对于一些较大的对象 ( 即需要分配一块较大的连续内存空间 ) 则是直接进入到老年代。
Full GC 是发生在老年代的垃圾收集动作,所采用的是标记-清除算法。
现实的生活中,老年代的人通常会比新生代的人 "早死"。堆内存中的老年代(Old)不同于这个,老年代里面的对象几乎个个都是在 Survivor 区域中熬过来的,它们是不会那么容易就 "死掉" 了的。因此,Full GC 发生的次数不会有 Minor GC 那么频繁,并且做一次 Full GC 要比进行一次 Minor GC 的时间更长。
另外,标记-清除算法收集垃圾的时候会产生许多的内存碎片 ( 即不连续的内存空间 ),此后需要为较大的对象分配内存空间时,若无法找到足够的连续的内存空间,就会提前触发一次 GC 的收集动作。
四、内存泄露
很多开发人员都碰到过java.lang.OutOfMemoryError的错误。这种错误又分两种: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Java heap space和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PermGen space。引起这种错误的原因可能是程序问题,也可能是是JVM参数配置问题引起的。若是参数问题,前者可以同过配置-Xms和-Xmx参数来设置,而后者可以通过配置 -XX:PermSize和-XX:MaxPermSize来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