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04-高并发优化

昨天我们实现了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的统计功能。特别是学习进度部分,为了更精确的记录用户上一次播放的进度,我们采用的方案是:前端每隔15秒就发起一次请求,将播放记录写入数据库。
但问题是,提交播放记录的业务太复杂了,其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库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并发较高的情况下,会给数据库带来非常大的压力。该怎么解决呢?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当碰到高并发的数据库写业务时,该如何优化。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可以掌握下面的技能:

  • 理解高并发优化的常见方案
  • 掌握Redis合并写请求的方案
  • 掌握DelayQueue的使用
    特别是其中的高并发优化方案,在很多的业务场景下都可以用到。

1.高并发优化方案

解决高并发问题从宏观角度来说有3个方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水平扩展和服务保护侧重的是运维层面的处理。而提高单机并发能力侧重的则是业务层面的处理,也就是我们程序员在开发时可以做到的。

因此,我们本章重点讨论如何通过编码来提供业务的单机并发能力。

1.1.单机并发能力

在机器性能一定的情况下,提高单机并发能力就是要尽可能缩短业务的响应时间(ResponseTime),而对响应时间影响最大的往往是对数据库的操作。而从数据库角度来说,我们的业务无非就是读或写两种类型。
对于读多写少的业务,其优化手段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主要包括两方面:

  • 优化代码和SQL
  • 添加缓存
    对于写多读少的业务,大家可能较少碰到,优化的手段可能也不太熟悉,这也是我们要讲解的重点。

对于高并发写的优化方案有:

  • 优化代码及SQL
  • 变同步写为异步写
  • 合并写请求

代码和SQL优化与读优化类似,我们就不再赘述了,接下来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变同步为异步、合并写请求两种优化方案。

1.2.变同步为异步

假如一个业务比较复杂,需要有多次数据库的写业务,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各个业务之间是同步串行执行,因此整个业务的响应时间就是每一次数据库写业务的响应时间之和,并发能力肯定不会太好。

优化的思路很简单,我们之前讲解MQ的时候就说过,利用MQ可以把同步业务变成异步,从而提高效率。

  • 当我们接收到用户请求后,可以先不处理业务,而是发送MQ消息并返回给用户结果。
  • 而后通过消息监听器监听MQ消息,处理后续业务。
    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样一来,用户请求处理和后续数据库写就从同步变为异步,用户无需等待后续的数据库写操作,响应时间自然会大大缩短。并发能力自然大大提高。

优点:

  • 无需等待复杂业务处理,大大减少响应时间
  • 利用MQ暂存消息,起到流量削峰整形作用
  • 降低写数据库频率,减轻数据库并发压力

缺点:

  • 依赖于MQ的可靠性
  • 降低了些频率,但是没有减少数据库写次数
    应用场景:
  • 比较适合应用于业务复杂, 业务链较长,有多次数据库写操作的业务。

1.3.合并写请求

合并写请求方案其实是参考高并发读的优化思路:当读数据库并发较高时,我们可以把数据缓存到Redis,这样就无需访问数据库,大大减少数据库压力,减少响应时间。
既然读数据可以建立缓存,那么写数据可以不可以也缓存到Redis呢?

答案是肯定的,合并写请求就是指:

当写数据库并发较高时,不再直接写到数据库。而是先将数据缓存到Redis,然后定期将缓存中的数据批量写入数据库。

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Redis是内存操作,写的效率也非常高,这样每次请求的处理速度大大提高,响应时间大大缩短,并发能力肯定有很大的提升。
而且由于数据都缓存到Redis了,积累一些数据后再批量写入数据库,这样数据库的写频率、写次数都大大减少,对数据库压力小了非常多!

  • 因为对此业务来说,每15秒更新一次数据库,如果用户一直看的话就会每隔15秒更新一次数据库
  • 例如15、30、45、60…假如到60秒用户停了,那么15、30、45就是无效数据,只需要更新60秒这个数据即可。

优点:

  • 写缓存速度快,响应时间大大减少
  • 降低数据库的写频率和写次数,大大减轻数据库压力
    缺点:
  • 实现相对复杂
  • 依赖Redis可靠性
  • 不支持事务和复杂业务
    场景:
  • 写频率较高、写业务相对简单的场景

2.播放进度记录方案改进

播放进度统计包含大量的数据库读、写操作。不过保存播放记录还是以写数据库为主。因此优化的方向还是以高并发写优化为主。
大家思考一下,针对播放进度记录业务来说,应该采用哪种优化方案呢?

  • 变同步为异步?
  • 合并写?

2.1.优化方案选择

虽然播放进度记录业务较为复杂,但是我们认真思考一下整个业务分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考试:每章只能考一次,还不能重复考试。因此属于低频行为,可以忽略
  • 视频进度:前端每隔15秒就提交一次请求。在一个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可能有数十次请求,但完播(进度超50%)的请求只会有一次。因此多数情况下都是更新一下播放进度即可。

也就是说,95%的请求都是在更新learning_record表中的moment字段,以及learning_lesson表中的正在学习的小节id和时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播放进度信息,不管更新多少次,下一次续播肯定是从最后的一次播放进度开始续播。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记住最后一次即可。因此可以采用合并写方案来降低数据库写的次数和频率,而异步写做不到。

综上,提交播放进度业务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大多数请求的处理很简单,就是更新播放进度。并且播放进度数据是可以合并的(覆盖之前旧数据)。我们建议采用合并写请求方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Redis数据结构设计

我们先讨论下Redis缓存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我们的优化方案要处理的不是所有的提交学习记录请求。仅仅是视频播放时的高频更新播放进度的请求,对应的业务分支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条业务支线的流程如下:

  • 查询播放记录,判断是否存在
    • 如果不存在,新增一条记录
    • 如果存在,则更新学习记录
  • 判断当前进度是否是第一次学完
    • 播放进度要超过50%
    • 原本的记录状态是未学完
  • 更新课表中最近学习小节id、学习时间

这里有多次数据库操作,例如:

  • 查询播放记录:需要知道播放记录是否存在、播放记录当前的完成状态
  • 更新播放记录:更新播放进度
  • 更新最近学习小节id、时间

一方面我们要缓存写数据,减少写数据库频率;另一方面我们要缓存播放记录,减少查询数据库。因此,缓存中至少要包含3个字段:

  • 记录id:id,用于根据id更新数据库
  • 播放进度:moment,用于缓存播放进度
  • 播放状态(是否学完):finished,用于判断是否是第一次学完

既然一个小节要保存多个字段,是不是可以考虑使用Hash结构来保存这些数据,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过,这样设计有一个问题。课程有很多,每个课程的小节也非常多。每个小节都是一个独立的KEY,需要创建的KEY也会非常多,浪费大量内存。
而且,用户学习视频的过程中,可能会在多个视频之间来回跳转,这就会导致频繁的创建缓存、缓存过期,影响到最终的业务性能。该如何解决呢?

既然一个课程包含多个小节,我们完全可以把一个课程的多个小节作为一个hashKEY来缓存,value以json表示 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 可以大大减少需要创建的KEY的数量,减少内存占用。
  • 一个课程创建一个缓存,当用户在多个视频间跳转时,整个缓存的有效期都会被延续,不会频繁的创建和销毁缓存数据

添加缓存以后,学习记录提交的业务流程就需要发生一些变化了,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变化后的业务具体流程为:

  • 1.提交学习记录
  • 2.判断是否是考试
    • 是:新增学习记录,并标记有小节被学完。走步骤8
    • 否:走视频流程,步骤3
  • 3.查询播放记录缓存,如果缓存不存在则查询数据库并建立缓存
  • 4.判断记录是否存在
    • 4.1.否:新增一条学习记录
    • 4.2.是:走更新学习记录流程,步骤5
  • 5.判断是否是第一次学完(进度超50%,旧的状态是未学完)
    • 5.1.否:仅仅是要更新播放进度,因此直接写入Redis并结束
    • 5.2.是:代表小节学完,走步骤6
  • 6.更新学习记录状态为已学完
  • 7.清理Redis缓存:因为学习状态变为已学完,与缓存不一致,因此这里清理掉缓存,这样下次查询时(redis中没有,从mysql查)自然会更新缓存,保证数据一致(redis和mysql)。
  • 8.更新课表中已学习小节的数量+1
  • 9.判断课程的小节是否全部学完
    • 是:更新课表状态为已学完
    • 否:结束

2.3.持久化思路

对于合并写请求方案,一定有一个步骤就是持久化缓存数据到数据库。一般采用的是定时任务持久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定时任务的持久化方式在播放进度记录业务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就是时效性问题。我们的产品要求视频续播的时间误差不能超过30秒。

  • 假如定时任务间隔较短,例如20秒一次,对数据库的更新频率太高,压力太大
  • 假如定时任务间隔较长,例如2分钟一次,更新频率较低,续播误差可能超过2分钟,不满足需求

如果产品对于时间误差要求不高,定时任务处理是最简单,最可靠的一种方案,推荐大家使用。

但问题来了,我们怎么知道哪一次提交是最后一次提交呢?
只要用户一直在提交记录,Redis中的播放进度就会一直变化。如果Redis中的播放进度不变,肯定是停止了播放,是最后一次提交。
因此,我们只要能判断Redis中的播放进度是否变化即可。怎么判断呢?

每当前端提交播放记录时,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延迟任务并保存这次提交的进度。等待20秒后(因为前端每15秒提交一次,20秒就是等待下一次提交),检查Redis中的缓存的进度与任务中的进度是否一致。

  • 不一致:说明持续在提交,无需处理
  • 一致:说明是最后一次提交,更新学习记录、更新课表最近学习小节和时间到数据库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延迟任务

为了确定用户提交的播放记录是否变化,我们需要将播放记录保存为一个延迟任务,等待超过一个提交周期(20s)后检查播放进度。
那么延迟任务该如何实现呢?

3.1.延迟任务方案

延迟任务的实现方案有很多,常见的有四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四种方案都可以解决问题,不过本例中我们会使用DelayQueue方案。因为这种方案使用成本最低,而且不依赖任何第三方服务,减少了网络交互。
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需要占用JVM内存,在数据量非常大的情况下可能会有问题。但考虑到任务存储时间比较短(只有20秒),因此也可以接收。
如果你们的数据量非常大,DelayQueue不能满足业务需求,大家也可以替换为其它延迟队列方式,例如Redisson、MQ等。

3.2.DelayQueue的原理

首先来看一下DelayQueue的源码:

public class DelayQueue<E extends Delayed> extends AbstractQueue<E>
    implements BlockingQueue<E> {

    private final transient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rivate final PriorityQueue<E> q = new PriorityQueue<E>();
    
    // ... 略
}

可以看到DelayQueue实现了BlockingQueue接口,是一个阻塞队列。队列就是容器,用来存储东西的。DelayQueue叫做延迟队列,其中存储的就是延迟执行的任务。
我们可以看到DelayQueue的泛型定义:

DelayQueue<E extends Delayed>

这说明存入DelayQueue内部的元素必须是Delayed类型,这其实就是一个延迟任务的规范接口。来看一下:

public interface Delayed extends Comparable<Delayed> {

    /**
     * Returns the remaining delay associated with this object, in the
     * given time unit.
     *
     * @param unit the time unit
     * @return the remaining delay; zero or negative values indicate
     * that the delay has already elapsed
     */
    long getDelay(TimeUnit unit);
}

===============================================================================
public interface Comparable<T> {
    public int compareTo(T o);
}

从源码中可以看出,Delayed类型必须具备两个方法:

  • getDelay():获取延迟任务的剩余延迟时间
  • compareTo(T t):比较两个延迟任务的延迟时间,判断执行顺序

可见,Delayed类型的延迟任务具备两个功能:获取剩余延迟时间、比较执行顺序。
当然,我们可以对Delayed做实现和功能扩展,比如添加延迟任务的数据。

  • 将来每一次提交播放记录,就可以将播放记录保存在这样的一个Delayed类型的延迟任务里并设定20秒的延迟时间。
  • 然后交给DelayQueue队列。DelayQueue会调用compareTo方法,根据剩余延迟时间对任务排序。
  • 剩余延迟时间越短的越靠近队首,这样就会被优先执行。

3.3.DelayQueue的用法

首先定义一个Delayed类型的延迟任务类,要能保持任务数据。

@Data
public class DelayTask<D> implements Delayed {
    private D data;
    private long deadlineNanos;

    public DelayTask(D data, Duration delayTime) {
        this.data = data;
        this.deadlineNanos = System.nanoTime() + delayTime.toNanos();
    }

    @Override
    public long getDelay(TimeUnit unit) {
        return unit.convert(Math.max(0, deadlineNanos - System.nanoTime()), TimeUnit.NANOSECONDS);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Delayed o) {
        long l = getDelay(TimeUnit.NANOSECONDS) - o.getDelay(TimeUnit.NANOSECONDS);
        if(l > 0){
            return 1;
        }else if(l < 0){
            return -1;
        }else {
            return 0;
        }
    }
}

接下来就可以创建延迟任务,交给延迟队列保存:

@Slf4j
class DelayTaskTest {
    @Test
    void testDelayQueu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1.初始化延迟队列
        DelayQueue<DelayTask<String>> queue = new DelayQueue<>();
        // 2.向队列中添加延迟执行的任务
        log.info("开始初始化延迟任务。。。。");
        queue.add(new DelayTask<>("延迟任务3", Duration.ofSeconds(3)));
        queue.add(new DelayTask<>("延迟任务1", Duration.ofSeconds(1)));
        queue.add(new DelayTask<>("延迟任务2", Duration.ofSeconds(2)));
        // 3.尝试执行任务
        while (true) {
            DelayTask<String> task = queue.take();
            log.info("开始执行延迟任务:{}", task.getData());
        }
    }
}

注意:

  • 这里我们是直接同一个线程来执行任务了。当没有任务的时候线程会被阻塞。
  • 而在实际开发中,我们会准备线程池,开启多个线程来执行队列中的任务。

4.代码改造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按照之前分析的方案来改造代码了。

4.1.定义延迟任务工具类

首先,我们要定义一个工具类,帮助我们改造整个业务。在提交学习记录业务中,需要用到异步任务和缓存的地方有以下几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我们的工具类就应该具备上述4个方法:

  • ① 添加播放记录到Redis,并添加一个延迟检测任务到DelayQueue
  • ② 查询Redis缓存中的指定小节的播放记录
  • ③ 删除Redis缓存中的指定小节的播放记录
  • ④ 异步执行DelayQueue中的延迟检测任务,检测播放进度是否变化,如果无变化则写入数据库

工具类代码如下:

@Slf4j
@Component
@RequiredArgsConstructor
public class LearningRecordDelayTaskHandler {

    @Data
    @NoArgsConstructor
    private static class RecordCacheData{
        //这是放到redis的hash中的value数据
        private Long id; //学习记录的id
        private Integer moment;//进度
        private Boolean finished;//是否完成

        public RecordCacheData(LearningRecord record) {
            this.id = record.getId();
            this.moment = record.getMoment();
            this.finished = record.getFinished();
        }
    }
    @Data
    @NoArgsConstructor
    private static class RecordTaskData{
        //这是放到延迟队列中的数据
        private Long lessonId; //课程id
        private Long sectionId;//小节id
        private Integer moment;//进度

        public RecordTaskData(LearningRecord record) {
            this.lessonId = record.getLessonId();
            this.sectionId = record.getSectionId();
            this.moment = record.getMoment();
        }
    }
    private final StringRedisTemplate redisTemplate;
    private final LearningRecordMapper recordMapper;
    private final ILearningLessonService lessonService;
    private final DelayQueue<DelayTask<RecordTaskData>> queue = new DelayQueue<>();
    private final static String RECORD_KEY_TEMPLATE = "learning:record:{}";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boolean begin = true;

    @PostConstruct //注解:项目启动后 当前类实例化属性注入之后方法就会运行,做初始化工作
    public void init(){
        //开启一个新线程执行handleDelayTask方法
        CompletableFuture.runAsync(this::handleDelayTask);
    }
    @PreDestroy
    public void destroy(){ //当前类实例销毁之前 该方法执行
        begin = false;
        log.debug("延迟任务停止执行!");
    }
    //init()和destroy()方法就是为了控制handleDelayTask()方法的开启和关闭
    public void handleDelayTask(){
        while (begin) {//初始为true 类实例销毁 destroy方法置为false  while不再循环也就不再占用CPU资源
            try {
                // 1.获取到期的延迟任务  take是一个阻塞方法 会一直等待队列的消息
                DelayTask<RecordTaskData> task = queue.take();
                //拿到消息data (包含三个属性:lessonId(课程id);sectionId(小节id);moment(进度时间))
                RecordTaskData data = task.getData();
                // 2.通过data查询Redis缓存
                LearningRecord record = readRecordCache(data.getLessonId(), data.getSectionId());
                if (record == null) {
                    continue;
                }
                // 3.比较redis中 和 队列中的moment值
                if(!Objects.equals(data.getMoment(), record.getMoment())) {
                    // 不一致,说明用户还在持续提交播放进度,放弃旧数据
                    continue;
                }

                // 4.一致,说明在这20S内都没更新进度(因为前端15S传一次moment),即停止了播放。
                // 持久化播放进度数据到数据库
                // 4.1.更新学习记录的moment 到mysql
                record.setFinished(null);
                recordMapper.updateById(record);
                // 4.2.更新课表最近学习信息 到mysql
                LearningLesson lesson = new LearningLesson();
                lesson.setId(data.getLessonId());//课程id
                lesson.setLatestSectionId(data.getSectionId());//小节id
                lesson.setLatestLearnTime(LocalDateTime.now());//进度
                lessonService.updateById(lesson);
            } catch (Exception e) {
                log.error("处理延迟任务发生异常", e);
            }
        }
    }

    public void addLearningRecordTask(LearningRecord record){
        // 1.添加数据到Redis缓存
        writeRecordCache(record);
        // 2.提交延迟任务到延迟队列DelayQueue(record是个实体类 这里添加到队列只取三个值:
        //   课程id、小节id、进度 (可看RecordTaskData类的属性就这三个)
        //   设置延迟任务20秒
        queue.add(new DelayTask<>(new RecordTaskData(record), Duration.ofSeconds(20)));
    }

    public void writeRecordCache(LearningRecord record) {
        log.debug("更新学习记录的缓存数据");
        try {
            // 1.数据转换   RecordCacheData类 只取record学习记录实体类的三个属性:
            //   id;moment;finished;
            String json = JsonUtils.toJsonStr(new RecordCacheData(record));
            // 2.写入Redis
            String key = StringUtils.format(RECORD_KEY_TEMPLATE, record.getLessonId());
            redisTemplate.opsForHash().put(key, record.getSectionId().toString(), json);
            // 3.添加缓存过期时间1分钟 只要大于20秒就行
            redisTemplate.expire(key, Duration.ofMinutes(1));
        } catch (Exception e) {
            log.error("更新学习记录缓存异常", e);
        }
    }

    public LearningRecord readRecordCache(Long lessonId, Long sectionId){
        try {
            // 1.根据课程id和小节id 读取Redis数据
            String key = StringUtils.format(RECORD_KEY_TEMPLATE, lessonId);
            Object cacheData = redisTemplate.opsForHash().get(key, sectionId.toString());
            if (cacheData == null) {
                return null;
            }
            // 2.数据检查和转换
            return JsonUtils.toBean(cacheData.toString(), LearningRecord.class);
        } catch (Exception e) {
            log.error("缓存读取异常", e);
            return null;
        }
    }

    public void cleanRecordCache(Long lessonId, Long sectionId){
        // 删除数据
        String key = StringUtils.format(RECORD_KEY_TEMPLATE, lessonId);
        redisTemplate.opsForHash().delete(key, sectionId.toString());
    }

}

4.2.改造提交学习记录功能

接下来,改造提交学习记录的功能:

@Service
@RequiredArgsConstructor
public class LearningRecordServiceImpl extends ServiceImpl<LearningRecordMapper, LearningRecord> implements ILearningRecordService {

    // 学生课程表 服务接口
    private final ILearningLessonService lessonService;
    //构造注入对象  为了远程调用课程服务
    private final CourseClient courseClient;
    //延迟队列工具类
    private final LearningRecordDelayTaskHandler taskHandler;


    //提交学习记录
    @Override
    @Transactional
    public void addLearningRecord(LearningRecordFormDTO recordFormDTO){
        //1 获取登录用户
        Long userId = UserContext.getUser();
        //2 处理学习记录
        boolean finished = false;
        if(recordFormDTO.getSectionType().equals( SectionType.VIDEO)){
                //判断当前小节类型 如果是视频 执行处理视频逻辑  对应流程图的右边
            finished = handleVideoRecord(userId, recordFormDTO);

        }else{//如果是考试类型 处理考试 对应流程图左边
            finished = handleExamRecord(userId, recordFormDTO);

        }
        if (!finished) {
            // 没有新学完的小节,无需更新课表中的学习进度 直接返回
            //finished为false情况1:redis和mysql中都没查到学习记录,走新增学习记录那条线
            // 情况2:不是第一次学完 将学习记录写入到缓存。对应流程图序号①
            return;
        }
        // 3.finished为true 处理课表数据
        //为true情况1:是第一次学完,需要更新学习记录
        //情况2:学习记录是考试
        handleLearningLessonsChanges(recordFormDTO);

    }
    private void handleLearningLessonsChanges(LearningRecordFormDTO recordDTO) {
        // 1.查询课表
        LearningLesson lesson = lessonService.getById(recordDTO.getLessonId());
        if (lesson == null) {
            throw new BizIllegalException("课程不存在,无法更新数据!");
        }
        // 2.判断是否有新的完成小节
        boolean allLearned = false;

        // 3.如果有新完成的小节,则需要查询课程数据
        CourseFullInfoDTO cInfo = courseClient.getCourseInfoById(lesson.getCourseId(), false, false);
        if (cInfo == null) {
            throw new BizIllegalException("课程不存在,无法更新数据!");
        }
        // 4.比较课程是否全部学完:已学习小节 >= 课程总小节
        allLearned = lesson.getLearnedSections() + 1 >= cInfo.getSectionNum();

        // 5.更新课表
        lessonService.lambdaUpdate()
                .set(lesson.getLearnedSections() == 0, LearningLesson::getStatus, LessonStatus.LEARNING.getValue())
                .set(allLearned, LearningLesson::getStatus, LessonStatus.FINISHED.getValue())
                .set(allLearned, LearningLesson::getUpdateTime, LocalDateTime.now())
                .setSql("learned_sections = learned_sections + 1")
                .eq(LearningLesson::getId, lesson.getId())
                .update();
    }


    private boolean handleVideoRecord(Long userId, LearningRecordFormDTO recordDTO) {
        // 1.查询旧的学习记录
        LearningRecord old = queryOldRecord(recordDTO.getLessonId(), recordDTO.getSectionId());
        // 2.判断是否存在
        if (old == null) {
            // 3.不存在,则新增
            // 3.1.转换PO
            LearningRecord record = BeanUtils.copyBean(recordDTO, LearningRecord.class);
            // 3.2.填充数据
            record.setUserId(userId);
            // 3.3.写入数据库
            boolean success = save(record);
            if (!success) {
                throw new DbException("新增学习记录失败!");
            }
            return false;
        }
        // 4.存在,则更新
        // 4.1.判断是否是第一次学完(前一次记录是未完成 并且 观看时长大于一半)
        boolean finished = !old.getFinished() && recordDTO.getMoment() * 2 >= recordDTO.getDuration();
        if (!finished) { //如果不是第一次学完 将学习记录写入到缓存
            LearningRecord record = new LearningRecord();
            record.setLessonId(recordDTO.getLessonId());
            record.setSectionId(recordDTO.getSectionId());
            record.setMoment(recordDTO.getMoment());
            record.setId(old.getId());
            record.setFinished(old.getFinished());
            taskHandler.addLearningRecordTask(record);
            return false; //返回
        }
        // 4.2.是第一次学完 则更新数据并清理缓存(为了保持redis和mysql数据一致)
        boolean success = lambdaUpdate()
                .set(LearningRecord::getMoment, recordDTO.getMoment())
                .set(LearningRecord::getFinished, true)
                .set(LearningRecord::getFinishTime, recordDTO.getCommitTime())
                .eq(LearningRecord::getId, old.getId())
                .update();
        if (!success) {
            throw new DbException("更新学习记录失败!");
        }
        // 4.3.清理缓存
        taskHandler.cleanRecordCache(recordDTO.getLessonId(), recordDTO.getSectionId());
        return true; //返回
    }

    private LearningRecord queryOldRecord(Long lessonId, Long sectionId) {
        //1 首先查缓存
        LearningRecord record = taskHandler.readRecordCache(lessonId, sectionId);
        //2 读取到则直接返回
        if(record != null) return  record;
        //3 未读取到 查询数据库
        record = lambdaQuery()
                .eq(LearningRecord::getLessonId, lessonId)
                .eq(LearningRecord::getSectionId, sectionId)
                .one();
        //4 从数据库读取到的记录写入缓存
        taskHandler.writeRecordCache(record);
        //返回
        return  record;

    }
    //处理考试的逻辑 没有用到redis 因为操作DB数据量不大
    private boolean handleExamRecord(Long userId, LearningRecordFormDTO recordDTO) {
        // 1.转换DTO为PO
        LearningRecord record = BeanUtils.copyBean(recordDTO, LearningRecord.class);
        // 2.填充数据
        record.setUserId(userId);
        record.setFinished(true);
        record.setFinishTime(recordDTO.getCommitTime());
        // 3.写入数据库
        boolean success = save(record);
        if (!success) {
            throw new DbException("新增考试记录失败!");
        }
        return true;
    }

}

5.练习

5.1.线程池的使用

目前我们的延迟任务执行还是单线程模式,大家将其改造为线程池模式,核心线程数与CPU核数一致即可。
声明线程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把延迟任务方法的代码放在线程的run方法中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