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加计算机会议报告注意事项以及心得

注意事项

接下来的会议注意事项分为:(1)参会前,(2)参会中,(3)参会后

参会前

参会前,一般被邀请参加会议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中了paper的,另一种是投poster的。接下来主要是说中了paper的情况,应该准备些什么。

  1. 准备好演讲的PPT, 并预汇报至熟练脱稿. 特别是PPT的逻辑需要特别注意,要连贯,侧重点要明确,演讲时间根据大会组排的时间为准,控制好时间,不要超时,否则会延误后面的人汇报。一定要在参会前准备好PPT和演讲稿,不然参会中做PPT的话,会耽误自己旅游时间;
  2. 准备2-3套稍微正式一点的衣服,一套开幕式穿,还要一套自己汇报的时候穿,人靠衣裳马靠鞍,在大家都不认识你的前提下,你穿得整洁清爽,非常加分,大家也都愿意和你交谈;
  3. 研究会议章程,查看注意事项,以及圈好自己感兴趣的报告,查看时间,因为有些会议报告会开很多分会场,你感兴趣的报告可能恰好在不同会场的同一时间,注意不要冲突了;
  4. 提前订好会议住宿酒店,会议一般会有指定的住宿酒店,但是会比较贵,如果导师愿意报销,那是最好的,因为指定的酒店一般也是会议的场地。如果导师不给报销,注意不要订太远了,最好是10分钟路程以内的,因为怕自己到时候忘记了带什么东西,跑回去拿太浪费时间了;
  5. 会前可以做做参会点的旅游攻略,把该预定的门票定好,路线规划好,时间安排好;
  6. 往返车票,高铁还是飞机票就看自己的情况吧,这个就不用多说了;

参会中

参会中指的是会议报道和参加会议的时候(开幕式+会议报告)

  1. 会议报道一般会有时间规定,大会组一般会要求你在开幕式前一天报道,具体看大会组的要求,这个会议报道的作用就是看参会人员现场有没有来,一般报道的时候会给你发很多会议周边,像我就是收到了印有大会logo的布袋,U盘,笔,像一本书一样的大会章程,还有这几天参加会议的餐券,从报道后就可以吃承办方安排的自助餐了,每天的中午和晚饭都包,最后大会结束的时候吃的是晚宴,酒席的那种感觉;
  2. 开幕式一般是chair介绍大会以及会议的章程,然后邀请来的重要嘉宾做主题报告,介绍他们团队的成果,分享知识,这个环节一般持续一天。
  3. 听会议报告的时候可以带好纸笔,随时记入自己被激发的灵感,报告人的PPT也可以拍下来,作为记录。因为有些时候报告人由于分享的报告部分内容还没有发表成论文,所以不愿意分享PPT;
  4. 做会议报告,自己做报告的时候,查看好时间,最好是在你那个分会场开始的时候就到,因为我参加的会议章程上说是提前10分钟到达会场就行,但是我提前20分钟到的时候,分会场的chair之前在名单上写我缺席,为啥呢,因为分会场经常会有报告人可能因为交通或者护照啥之类的没法过来,就缺席了,缺席后可不就一直往后排,你的会议报告也就提前了,所以一定要提前到。此外准备的PPT要有两种格式的,一种是普通的ppt, 另外是pdf, 这个是防止你ppt和大会电脑上的版本不兼容,当然如果你自己有电脑的话,自己带电脑很方便,听别人的报告的时候,你还可以打开电脑再熟悉熟悉自己的报告, 然后到自己做汇报的时候,把投影的线连到自己电脑上就行;
  5. 在做完会议报告后,可以对听报告的人说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一般听报告的人很少,有人来听就应该感谢;
  6. 汇报完之后就是Q & A环节, 我参加的会议是2分钟,不同会议可能不一样,大家会就有疑问的地方问你,你照常回答就行,不要紧张,这也是帮你理清研究思路的过程,更有甚者,可能给你贡献研究的idea;
  7. 总体过程的指导方针不要紧张,自信大方,尊重对方,与人为善,这个阶段不仅是个人的形象,而且代表了自己学校的形象,加油!

参会后

参会后就是晚宴阶段了,你可以选择和之前参会中的认识的老师和同学坐一起,这也是再增进感情的好阶段。你也可以再问问桌上其他之前不认识的人现在在做什么,再说说自己在做啥。如果你的研究有啥不顺的,大家也可以一起讨论讨论,帮你出出主意。吃完后大家可以互相加个微信,然后一起合照留念啥的,非常有纪念意义。

一般参会完的第二天会有free activatity活动,有的时候主办方会安排大家去景点逛逛,当然也有可能是自己自由活动的时间。我参加的会议是自己安排活动,第二天的时候就和晚宴阶段认识的小伙伴们一起出去逛景点了,玩得非常开心。

参会心得

参加会议是认识同方向或者不同方向的优秀青年们的一个好机会,也是询问各个学校老师(有些老师会陪自己的学生来)关于他们学校的postdoc职位要求和职业规划的好场景,接下来将写下觉得对我而言非常重要的两个老师的建议:

  1. 北京大学的老师A,这边不方便透入人家的名字,问了一下去北大做博后的条件,(1) 需要有好文章,至少要有A类的会议 (CVPR, AAAI, ICML之类的) 和期刊,期刊影响因子得有10以上,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有面试机会, (2) 北大做博后的话,最近有个计划叫博雅计划, 待遇也是非常好的那种,但是竞争非常激烈,他们组里有博士同学申请了,尽管有8,9篇A会和期刊(不全是一作),但是依旧被刷下来了;
  2. 圣路易斯的老师B,和我分享了在美国拿到tenure professor的历程,和国内的教职途径不太一样,这部分信息也感觉极大的帮助了自己对未来的规划。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过程:
    “Postdoc / Assitant Professor -> Associate Professor -> Tenure Professor”.

(a)博士第一步是申请 Postdoc或者Assitant Professor (助理教授)。Postdoc是侧重研究的,但也要辅助教学,Postdoc一般是大的课题组,那种很有钱的,要做项目的会招人,在美国差不多5w刀一年,还会帮忙交养老保险,美国男性一般是67岁左右退休。Assitant Professor是侧重教学的,但也要做科研。Assitant Professor一般是学校可能扩招,老师不够,想招人讲课,这个是需要你有教学经验,比如博士期间有帮老师当助教,批改作业,当然英文要好。教授还提到了Adjunct Professor,但是具体的一直没搞清,没听懂,哈哈哈。

(b) Associate Professor 就是国内说的副教授了,这个是自己投简历,然后一般是要学术委员会on-site面试的职位。

(c.) Tenure Professor 这个职位竞争比较激烈,一般200多个人竞争一个职位,但是美国和中国又不一样,中国是面试完之后留下几个人,你们继续卷,非升即走,但美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面试上了就只有你自己在tenure professor职位上,但是有6年的考核期,前两年没做出成果没什么事情,但是第三年往后就会有人来提醒你了,如果你在这期间真的没做出什么东西,大部分人会在第5年的时候离开,去寻找下一个岗位。

Summary: 拿到Tenure Professor之后就很爽了,大学不能轻易辞退你,就算你之后什么成果也没有,也不能让你走,然后每5年可以修1年的学术假期,本学校发半年的工资,这个时候你可以去其他学校当兼职教授,拿一年的工资,也不用教课,没有学术压力,真的是爽歪歪,当时听得非常羡慕。

最后一句话送给坚持看到这里的小伙伴: 有机会多出去看看,你不知道命运的齿轮从哪一刻开始转动(: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佳悦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