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initrd的知识

linux启动时,经过一系列初始化之后,需要mount 根文件系统,为最后运行init进程等做准备,

mount 根文件系统有这么几种方式:

    1)文件系统已经存在于硬盘(或者类似的设备)的某个分区上了,kernel根据启动的命令行参数(root/dev/xxx),直接进行mount。这里有一个问题,在root文件系统本身还不存在的情况下,kernel如何根据/dev/xxx来找到对应的设备呢?原来kernel通过直接解析设备的名称来获得设备的主、从设备号,然后就可以访问对应的设备驱动了。所以在init/main.c中有很长一串的root_dev_names,通过这个表就可以根据设备名称得到设备号。

    2)从软驱等比较慢的设备上装载根文件系统,如果kernel支持ramdisk,在装载root文件系统时,内核判断到需要从软盘(fdxmount,就会自动把文件系统映象复制到ramdisk,一般对应设备ram0,然后在ram0mount 根文件系统。 从源码看,如果kernel编译时没有支持ramdisk,而启动参数又root=/dev/fd0, 系统将直接在软盘上mount,除了速度比较慢,理论上是可行的(这个我没试过,不知道是不是样?)

    3)启动时用到initrdmount根文件系统。一开始我被ramdiskinitrd这两个东西弄胡涂了,其实ramdisk只是在ram上实现的块设备,initrd可以说是启动过程中用到的一种机制。就是在装载linux之前,bootloader可以把一个比较小的根文件系统的映象装载在内存的某个指定位置,姑且把这段内存称为initrd,然后通过传递参数的方式告诉内核initrd的起始地址和大小(也可以把这些参数编译在内核中),在启动阶段就可以暂时的用initrdmount根文件系统。initrd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把kernel的启动分成两个阶段:在kernel中保留最少最基本的启动代码,然后把对各种各样硬件设备的支持以模块的方式放在initrd中,这样就在启动过程中可以从initrdmount的根文件系统中装载需要的模块。这样的一个好处就是在保持kernel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修改initrd中的内容就可以灵活的支持不同的硬件。在启动完成的最后阶段,根文件系统可以重新mount到其他设备上,但是也可以不再重新mount(很多嵌入式系统就是这样)。 initrd的具体实现过程是这样的:bootloader把根文件系统映象装载到内存指定位置,把相关参数传递给内核,内核启动时把initrd中的内容复制到ramdisk中(ram0),把initrd占用的内存释放掉,在ram0mount根文件系统。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内核需要对同时对ramdiskinitrd的支持。

    .嵌入式系统根文件系统的一种实现方法。对于kernel和根文件系统都存储在flash中的系统,一般可以利用linux启动的initrd的机制。具体的过程前面已经比较清楚了,还有一点就是在启动参数中传递root=/dev/ram0,这样使得用initrd进行mount的根文件系统不再切换,因为这个时候实际的设备就是ram0。还有就是initrd的起始地址参数为虚拟地址,需要和bootloader中用的物理地址对应。

3 initrd

3.1

initrd = init ramdisk,是一个启动时存在于内存的文件系统。
  initrd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把kernel的启动分成两个阶段:在kernel中保留最少最基本的启动代码,然后把对各种各样硬件设备的支持以模块的方式放在initrd中,这样就在启动过程中可以从initrdmount的根文件系统中装载需要的模块。这样的一个好处就是在保持kernel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修改initrd中的内容就可以灵活的支持不同的硬件。在启动完成的最后阶段,根文件系统可以重新mount到其他设备上。
  Linux启动一定要用initrd
?
  不必,如果把需要的功能全都编译到内核中(非模块方式),只需要一个内核文件即可,initrd能够减小启动内核的体积并增加灵活性。如果你的内核以模块方式支持某种文件系统(例如ext3, UFS),而启动阶段的驱动模块(jbd)放在这些文件系统上,内核是无法读取文件系统的,从而只能通过initrd的虚拟文件系统来装载这些模块。

  这里有些人会问: 既然内核此时不能读取文件系统,那内核的文件是怎么装入内存中的呢?答案很简单,Grubfile-system sensitive的,能够识别常见的文件系统。

  initrd文件是怎么生成的
?
  使用mkinitrd命令,这个命令其实是一个Bash脚本

  
#file `which mkinitrd`
  
/sbin/mkinitrd: Bourne-Again shell script text executable
  该脚本先建立一个8M的空文件,并在此上建立一个文件系统,并拷贝相应的的文件。

  一个默认RedHat Fedora Core 2, 它的initrd是什么内容
  (跟系统的硬件相关
)?
  
# file initrd-2.6.5-1.358.img
  
initrd-2.6.5-1.358.img: gzip compressed data, from Unix, max compression
  
# mv initrd-2.6.5-1.358.img initrd-2.6.5-1.358.gz
  
# gzip -d initrd-2.6.5-1.358.gz
  
# ll
  
-rw-r--r-- 1 root root 8192000 Jan 14 11:32 initrd-2.6.5-1.358
  
# mkdir /mnt/loop
  
# mount -o loop initrd-2.6.5-1.356 /mnt/loop
  ………… 中间修改此文件系统,等等
…………
  
# umount loop
  
# cd /boot
  
# gzip -9 initrd-2.6.5-1.356
  # mv initrd-2.6.5-1.356.gz initrd-2.6.5-1.356.img

3.2

标准的答案是:initrdlinux在系统引导过程中使用的一个临时的根文件系统,用来支持两阶段的引导过程。

再白话一点,initrd就是一个带有根文件系统的虚拟RAM盘,里面包含了根目录/,以及其他的目录,比如:bindevprocsbinsyslinux启动时必须的目录,以及在bin目录下加入了一下必须的可执行命令。

PC或者服务器linux内核使用这个initrd来挂载真正的根文件系统,然后将此initrd从内存中卸掉,这种情况下initrd其实就是一个过渡使用的东西。 当然也可以不卸载这个initrd,直接将其作为根文件系统使用,这当然是在没有硬盘的情况下了,这种情况多用在没有磁盘的超轻量级的嵌入式系统。 其实现在的大多数嵌入式系统也是有自己的磁盘的,所以,initrd在现在大多数的嵌入式系统中也作过渡使用。

Initrd的引导过程

    第二阶段引导程序,常用的是grub将内核解压缩并拷贝到内存中,然后内核接管了CPU开始执行,然后内核调用init()函数,注意,此init函数并不是后来的init进程!!!然后内核调用函数initrd_load()来在内存中加载initrd根文件系统。Initrd_load()函数又调用了一些其他的函数来为RAM磁盘分配空间,并计算CRC等操作。然后对RAM磁盘进行解压,并将其加载到内存中。现在,内存中就有了initrd的映象。

    然后内核会调用mount_root()函数来创建真正的跟分区文件系统,然后调用sys_mount()函数来加载真正的根文件系统,然后chdir到这个真正的根文件系统中。

    最后,init函数调用run_init_process函数,利用execve来启动init进程,从而进入init的运行过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