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java内存模型

一、从一个程序开始说起

static boolean run = tru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 t = new Thread(()->{
 while(run){
 // ....
 }
 });
 t.start();
 
 sleep(1);
 run = false; // 线程t不会如预想的停下来
}

执行上面的代码,会发现程序根本停不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多线程之间的可见性

二、介绍一个关键字:volatile

volatile 可以使得在多处理器环境下保证了共享变量的可见性,那么到底什么是可见性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
过这个问题 在单线程的环境下,如果向一个变量先写入一个值,然后在没有写干涉的情况下读取这个变量的值,那这个时候读取到的这个变量的值应该是之前写入的那个值。这本来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多线程环境下,读和写发生在不同的线程中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读线程不能及时的读取到其他线程写入的最新的值。这就是所谓的可见性 为了实现跨线程写入的内存可见性,必须使用到一些机制来实现。而 volatile 就是这样一种机制 。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可见性的本质,我们需要从硬件层面进行梳理 :

三、从硬件层面了解可见性的本质

一台计算机中最核心的组件是 CPU、内存、以及 I/O 设备。在整个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除了 CPU、内存以及 I/O 设备不断迭代升级来提升计算机处理性能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核心的矛盾点,就是这三者在处理速度的差异。CPU 的计算速度是非常快的,内存次之、最后是 IO 设备比如磁盘。而在绝大部分的程序中,一定会存在内存访问,有些可能还会存在 I/O 设备的访问 为了提升计算性能,CPU 从单核升级到了多核甚至用到了超线程技术最大化提高 CPU 的处理性能,但是仅仅提升CPU 性能还不够,如果后面两者的处理性能没有跟上,意味着整体的计算效率取决于最慢的设备。为了平衡三者的速度差异,最大化的利用 CPU 提升性能,从硬件、操作系统、编译器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多的优化

  1. CPU 增加了高速缓存
  2. 操作系统增加了进程、线程。通过 CPU 的时间片切换最
    大化的提升 CPU 的使用率
  3. 编译器的指令优化,更合理的去利用好 CPU 的高速缓存
    然后每一种优化,都会带来相应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
    导致线程安全性问题的根源。为了了解前面提到的可见性
    问题的本质,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这些优化的过程

CPU 高速缓存

线程是 CPU 调度的最小单元,线程设计的目的最终仍然是更充分的利用计算机处理的效能,但是绝大部分的运算任务不能只依靠处理器“计算”就能完成,处理器还需要与内存交互,比如读取运算数据、存储运算结果,这个 I/O 操作是很难消除的。而由于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与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差距非常大,所以现代计算机系统都会增加一层读写速度尽可能接近处理器运算速度的高速缓存来作为内存和处理器之间的缓冲:将运算需要使用的数据复制到缓存中,让运算能快速进行,当运算结束后再从缓存同步到内存之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高速缓存的存储交互很好的解决了处理器与内存的速度矛盾,但是也为计算机系统带来了更高的复杂度,因为
它引入了一个新的问题,缓存一致性。

**什么叫缓存一致性呢? **

首先,有了高速缓存的存在以后,每个 CPU 的处理过程是,先将计算需要用到的数据缓存在 CPU 高速缓存中,在 CPU进行计算时,直接从高速缓存中读取数据并且在计算完成之后写入到缓存中。在整个运算过程完成后,再把缓存中的数据同步到主内存。 由于在多 CPU 种,每个线程可能会运行在不同的 CPU 内,并且每个线程拥有自己的高速缓存。同一份数据可能会被缓存到多个 CPU 中,如果在不同 CPU 中运行的不同线程

看到同一份内存的缓存值不一样就会存在缓存不一致的问题 。

为了解决缓存不一致的问题,在 CPU 层面做了很多事情,
主要提供了两种解决办法

  1. 总线锁
  2. 缓存锁

**总线锁和缓存锁 **

总线锁,简单来说就是,在多 cpu 下,当其中一个处理器要对共享内存进行操作的时候,在总线上发出一个 LOCK#信号,这个信号使得其他处理器无法通过总线来访问到共享内存中的数据,总线锁定把 CPU 和内存之间的通信锁住了,这使得锁定期间,其他处理器不能操作其他内存地址的数据,所以总线锁定的开销比较大,这种机制显然是不合适的 如何优化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锁的保护粒度,我们只需要保证对于被多个 CPU 缓存的同一份数据是一致的就行。所以引入了缓存锁,它核心机制是基于缓存一致性协议来实现的。

缓存一致性协议

为了达到数据访问的一致,需要各个处理器在访问缓存时遵循一些协议,在读写时根据协议来操作,常见的协议有
MSI,MESI,MOSI 等。最常见的就是 MESI 协议。接下来给大家简单讲解一下 MESI 。
MESI 表示缓存行的四种状态,分别是

  1. M(Modify) 表示共享数据只缓存在当前 CPU 缓存中,
    并且是被修改状态,也就是缓存的数据和主内存中的数
    据不一致
  2. E(Exclusive) 表示缓存的独占状态,数据只缓存在当前
    CPU 缓存中,并且没有被修改
  3. S(Shared) 表示数据可能被多个 CPU 缓存,并且各个缓
    存中的数据和主内存数据一致
  4. I(Invalid) 表示缓存已经失效
    在 MESI 协议中,每个缓存的缓存控制器不仅知道自己的
    读写操作,而且也监听(snoop)其它 Cache 的读写操作

对于 MESI 协议,从 CPU 读写角度来说会遵循以下原则:
CPU 读请求:缓存处于 M、E、S 状态都可以被读取,I 状态 CPU 只能从主存中读取数据
CPU 写请求:缓存处于 M、E 状态才可以被写。对于 S 状态的写,需要将其他 CPU 中缓存行置为无效才可写
使用总线锁和缓存锁机制之后,CPU 对于内存的操作大概可以抽象成下面这样的结构。从而达到缓存一致性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可见性的本质

由于 CPU 高速缓存的出现使得 如果多个 cpu 同时缓存了相同的共享数据时,可能存在可见性问题。也就是 CPU0 修改了自己本地缓存的值对于 CPU1 不可见。不可见导致的后果是 CPU1 后续在对该数据进行写入操作时,是使用的脏数据。使得数据最终的结果不可预测。

了解到这里,大家应该会有一个疑问,刚刚不是说基于缓存一致性协议或者总线锁能够达到缓存一致性的要求吗?为什么还需要加 volatile 关键字?或者说为什么还会存在可见性问题呢?

**MESI 优化带来的可见性问题 **

MESI 协议虽然可以实现缓存的一致性,但是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就是各个 CPU 缓存行的状态是通过消息传递来进行的。如果 CPU0 要对一个在缓存中共享的变量进行写入,首先需要发送一个失效的消息给到其他缓存了该数据的 CPU。并且要等到他们的确认回执。CPU0 在这段时间内都会处于阻塞状态。为了避免阻塞带来的资源浪费。在 cpu 中引入了 Store Buffere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PU0 只需要在写入共享数据时,直接把数据写入到 store bufferes 中,同时发送 invalidate 消息,然后继续去处理其他指令。
当收到其他所有 CPU 发送了 invalidate acknowledge 消息时,再将 store bufferes 中的数据数据存储至 cache line中。最后再从缓存行同步到主内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这种优化存在两个问题

  1. 数据什么时候提交是不确定的,因为需要等待其他 cpu给回复才会进行数据同步。这里其实是一个异步操作
  2. 引入了 storebufferes 后,处理器会先尝试从 storebuffer中读取值,如果 storebuffer 中有数据,则直接从
    storebuffer 中读取,否则就再从缓存行中读取 。

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在 CPU 层面提供了 memory barrier(内存屏障)的指令,从硬件层面来看这个 memroy barrier 就是 CPU flush store bufferes 中的指令。软件层面可以决定在适当的地方来插入内存屏障。

CPU 层面的内存屏障

什么是内存屏障?从前面的内容基本能有一个初步的猜想,内存屏障就是将 store bufferes 中的指令写入到内存,从而使得其他访问同一共享内存的线程的可见性。

X86 的 memory barrier 指令包括 lfence(读屏障) sfence(写屏障) mfence(全屏障) Store Memory Barrier(写屏障) 告诉处理器在写屏障之前的所有已经存储在存储缓存(store bufferes)中的数据同步到主内存,简单来说就是使得写屏障之前的指令的结果对屏障之后的读或者写是可见的 。
Load Memory Barrier(读屏障) 处理器在读屏障之后的读操作,都在读屏障之后执行。配合写屏障,使得写屏障之前的内存更新对于读屏障之后的读操作是可见的 Full Memory Barrier(全屏障) 确保屏障前的内存读写操作
的结果提交到内存之后,再执行屏障后的读写操作 有了内存屏障以后,对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这么来
改,从而避免出现可见性问题 。

总的来说,内存屏障的作用可以通过防止 CPU 对内存的乱序访问来保证共享数据在多线程并行执行下的可见性
但是这个屏障怎么来加呢?回到最开始我们讲 volatile 关键字的代码,这个关键字会生成一个 Lock 的汇编指令,这个指令其实就相当于实现了一种内存屏障 。

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内存屏障、重排序这些东西好像是和平台以及硬件架构有关系的。作为 Java 语言的特性,一次编写多处运行。我们不应该考虑平台相关的问题,并且这些所谓的内存屏障也不应该让程序员来关心。

四、JMM(java内存模型)

JMM 即 Java Memory Model,它定义了主存、工作内存抽象概念,底层对应着 CPU 寄存器、缓存、硬件内存、
CPU 指令优化等。
JMM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原子性 - 保证指令不会受到线程上下文切换的影响
可见性 - 保证指令不会受 cpu 缓存的影响
有序性 - 保证指令不会受 cpu 指令并行优化的影响

JMM 抽象模型分为主内存、工作内存;主内存是所有线程共享的,一般是实例对象、静态字段、数组对象等存储在堆内存中的变量。工作内存是每个线程独占的,线程对变量的所有操作都必须在工作内存中进行,不能直接读写主内存中的变量,线程之间的共享变量值的传递都是基于主内存来完成 。

Java 内存模型底层实现可以简单的认为:通过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禁止重排序,即时编译器根据具体的底层体系架构,将这些内存屏障替换成具体的 CPU 指令。对于编译器而言,内存屏障将限制它所能做的重排序优化。而对于处理器而言,内存屏障将会导致缓存的刷新操作。比如,对于 volatile,编译器将在 volatile 字段的读写操作前后各插入一些内存屏障。

五、HappenBefore

它的意思表示的是前一个操作的结果对于后续操作是可见的,所以它是一种表达多个线程之间对于内存的可见性。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在 JMM 中,如果一个操作执行的结果需要对另一个操作课件,那么这两个操作必须要存在happens-before 关系。这两个操作可以是同一个线程,也可以是不同的线程 。

**JMM 中有哪些方法建立 happen-before 规则 **

  1. 一个线程中的每个操作,happens-before 于该线程中的任意后续操作; 可以简单认为是 as-if-serial。 单个线程中的代码顺序不管怎么变,对于结果来说是不变的 顺序规则表示 1 happenns-before 2; 3 happensbefore
    4 。

  2. volatile 变量规则,对于 volatile 修饰的变量的写的操作,一定 happen-before 后续对于 volatile 变量的读操作; 根据 volatile 规则,2 happens before 3

  3. 传递性规则,如果 1 happens-before 2; 3happensbefore4; 那么传递性规则表示: 1 happens-before 4;

  4. start 规则,如果线程 A 执行操作 ThreadB.start(),那么线程 A 的 ThreadB.start()操作 happens-before 线程 B 中的任意操作 。

  5. join 规则,如果线程 A 执行操作 ThreadB.join()并成功返回,那么线程 B 中的任意操作 happens-before 于线程A 从 ThreadB.join()操作成功返回。

  6. 监视器锁的规则,对一个锁的解锁,happens-before 于随后对这个锁的加锁。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