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构造器
当创建类时,若自己没有定义构造器,那么编译器就会自动创建默认构造器,若自己已经定义了构造器,那么编译器就不会自动创建默认构造器,若想使用默认构造器必须自己定义。
this的作用
this是指所操作对象的引用,在调用方法时,编译器将this作为第一个参数传给方法。例如B类的setFlag方法,b1.setFlag(10)调用就变成了这样————B.setFlag(b1,10);
若在构造器中this后添加了参数列表,这就是在构造器中调用相应的另一个构造器,但是只能写在其中一个构造器的最起始处,并且只能调用一个。
class B{
public B(String flag){}
public B(int flag){}
public B(){
this(10);
}
public void setFlag(int flag){}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B b1 = new B();
}
}
static和final
static代表静态,static方法是没有this的方法,static不能调用非静态的方法,但是传一个对象的引用到这个方法里面就可以调用其他非静态方法。静态初始化会在必要时运行,第一个此类对象创建时才会初始化,所有的这个类的对象都访问相同的静态资源。
static只是保证只有一个相同的资源,但是他的值可以变。final就变成常量了,所以只能被赋值一次不可改变。若是一个final的基本数据类型、定义时就赋了初值(编译时常量),在编译时直接就将值代入。若既是static又是final那么就占有一块不变的内存空间,定义时就要赋值,因为要保证只有一块。
class A{
public static B b1;
public static final B b2 = new B();
}
初始化顺序
在类里面,变量定义的先后顺序决定了初始化的顺序。初始化的顺序是:静态对象(只一次)、静态代码块(只一次)、普通成员初始化和非静态代码块(看书写的顺序)、构造方法。
当有继承时,先是基类静态属性、静态代码块,再是子类静态属性、静态代码块,再是基类的普通成员和非静态代码块、基类构造器,再是子类的普通成员和非静态代码块、子类构造器
class Test{
A a1 = new A(10);
A a2 = new A(11);
}
class A{
public int a;
public static B b1 = new B(1);
public static final B b2 = new B(2);
public B b3 = new B(3);
{
System.out.println("非静态代码块");
}
static{
System.out.println("静态代码块");
}
public A(int temp){
b3 = new B(temp);
}
}
class B{
public B(){}
public B(int flag){
System.out.println("Test3对象" + flag + "创建了");
}
}
这时程序输出为
Test3对象1创建了
Test3对象2创建了
静态代码块
Test3对象3创建了
非静态代码块
Test3对象10创建了
Test3对象3创建了
非静态代码块
Test3对象11创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