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2019-07-29

今天晚上下班的时候,我问公司的一个哥们关于定级的事情,我问他到底工程师不同的等级区别是什么?侧重于什么。然后他对我说,我们下去逛逛,边逛边聊。
说了很多经历,面试各个公司,其中他说,他面试阿里,有赞的时候留给他的印象就是,技术是为业务服务的,面试的时候,问题都是开放的,就问你解决方案,然后看你的答案。他说他面试完成之后,知道自己被pass,就问面试官为什么不问他技术,面试官告诉他,我问你的就是我项目中遇到的,问你这些就是看看你知不知道自己怎么解决。
然后他说,面试完阿里之后,他把自己的建简历修改了,由“熟悉redis等”换成“优化接口,提升QPS10倍性能”。
他说,面试都是结果导向,你先和面试官说结果,然后面试官就问你怎么实现的,你就此展开,并且面试的时候首先自己不要虚。看技术的书不要全信,看公众号就是先找出公众号文章的错误,在各种信息交叉比对,这样你的印象就很深了。不然的话,看书也就是类似于快餐文化,根本不能深入。还有就是各种设计系统,系统上线后,你准备怎么来提升,优化他。
谈完之后,我真的发现了自己思维的错误,我一直在以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我战略上的懒惰。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是结果导向,并且按照star原则来。

下文转载:
雷军曾说过一句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自己战略上的懒惰。没错,很多人有强烈的进取之心,不辞辛劳地努力着,眼瞧着时间花了,汗水流了,但事情却无进展。眼瞧着别人事半功倍,自己则事倍功半,更加泄气了。学校里读书,很多人每日泡在自习室里,早出晚归,但成绩却不如那些爱逛街、打球,考前一段时间突击的人;到社会上创业,每日忙得跟陀螺一样,节假日也在赶进度,但事业依然踟蹰不前,而另外一些人看似闲庭信步,打高尔夫,喝酒聊天,公司业务却蒸蒸日上。每遇到这个情况,我们不是喟叹脑子不如他人,就是不假思索地认为,别人有关系,有资源,咱们不能跟人家比。而后,将这个问题丢弃一边,继续埋头沿着原路进修前行,继续在原地打圈圈。这就是典型的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懒惰的例子。我们为什么容易犯这个毛病呢?实际上,这不是懒惰,而是畏惧。战略上勤奋比战术上勤奋,困难得多。
前者只需按部就班,埋头行动,后者则要面临两个我们不敢轻易面对的东西。一是不确定性,二是自己的灵魂。以上面的例子来说。埋头学习而成绩不佳者,每天到自习室,拿出讲义、习题、参考书反复读,完全按照老师安排和指示来做,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这很容易做到。爱逛街打球却学习成绩好的人,则面临更多确定性:考试马上要来了,时间不多了,如何短期内突击?如何选择重点而略过次要的知识点?采用什么方式快速记诵?如此之多内容,记住了几个线索,考试时应该如何发挥延伸而不被扣分? 有什么工具可以辅助我提升效率?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和方法,他们会不断思索和执行。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锻炼了战略思考能力,同时锻炼了快速执行能力。这类人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之后,往往比按部就班者发展得更好。因为,社会就像丛林,充满不确定性。习惯战略思考的人,往往更加娴熟地应付这些不确定性,因此他们往往可以胜出。
另外,战略勤奋者,还胜于“敢于直面自己的灵魂"。一切战略上的思考,都离不开反思自己,拷问自己。为什么我这个方法不行?有什么更好的方法需要我去尝试? 我跟竞争对手相比,优劣势在哪里?如何缩短我跟他的差距?我现在最大的弱点在哪里?我要如何克服这个弱点?等等。每一个思考和问题,都是直刺内心,直面灵魂。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叫“认识自己”。 此言好像是废话,谁还不认识自己?但是,认识自己真的很难,很需要勇气,而战略上的思考和执行,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总结:战略上的勤奋者,一敢于面对不确定,二敢于拷问自己的灵魂,凭借这两点,可以秒杀战术的勤奋者。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