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域引发的Web安全思考

面试时常会出现跨域的解决方式,那么从为什么会产生跨域思考,就会有很多相关的知识跳出来了。也会帮助把以前不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web 浏览器中包含javascript解释器,也就是说,一旦载入Web页面,就可以让任意的JavaScript代码在计算机里执行。这就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攻击者可能会读取或修改数据、盗取隐私等。

基础安全知识

XSS (Cross Site Scripting, 跨脚本攻击)、SQL注入和CSRF(Cross-site Resquest Forgery,跨站请求伪造)

XSS

攻击者向目标web站点注入HTML片段或脚本,通常是由于带有页面可解析内容的数据未经处理直接插入到页面上解析导致的。

XSS 分为:存储型XSS、反射性XSS、MXSS(也叫 DOM XSS)三种。

  • 存储型XSS: 常常是前端提交的数据未经过处理直接存储到数据库然后从数据库读取出来,直接插入到页面中所导致的。

  • 反射性XSS: 可能是网页中的URL参数中注入了可解析内容的数据而导致的,如果直接获取URL中不合法的参数并且插入页面中,可能出现页面上的XSS攻击。

  • MXSS:在渲染DOM属性的时候将攻击脚本插入DOM属性中被解析而导致的。

XSS的主要方法是验证输入到页面上所有内容来源数据是否安全,如果可能含有脚本标签等内容必须要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

  • 将重要的cookie标记为http only, Javascript 中的document.cookie语句就不能获取到cookie了

  • 只允许用户输入我们期望的数据。 例如: 年龄的textbox中,只允许用户输入数字。 而数字之外的字符都过滤掉。

  • 对数据进行Html Encode 处理。

  • 过滤或移除特殊的Html标签。

SQL注入

页面提交数据到服务端后,在服务器端未进行数据验证就将数据直接拼接到SQL语言中执行,因此产生执行与预期不用的现象。

主要防范措施就是对前端网页提交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检查校验。

CSRF

非源站点按照源站点的数据请求格式提交非法数据给源站点服务的一种攻击方法。

网络请求劫持

网络请求劫持一般指网站资源请求过程中,因为人为的攻击导致没有加载到预期的资源内容。

网络请求劫持主要分为2种: DNS劫持和HTTP劫持。

DNS劫持

攻击者劫持了DNS服务器,且取得了某域名的解析记录控制权,进而修改了此域名的解析结果,导致用户对该域名地址的访问由原IP地址转入到修改后的制定IP地址。

DNS劫持的结果就是访问www.a.com,出现的确实www.b.com,因为DNS服务器www.a.com域名解析结果指向的是www.b.com网站指向的IP地址。

HTTP劫持

在用户浏览器与访问的目的服务器之间所建立的网络数据传输通道中从网关或防火墙层监视特定的数据信息,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就会在正常的数据包中插入或修改成为攻击者设计的网络数据包。

HTTP 劫持的目的是让用户浏览器解释“错误”的数据,或者弹出新窗口的形式在使用者浏览器界面上展示宣传性广告或者直接显示模块其它的内容。

这种情况一般用户请求源网站的IP地址和脚本都是正确的,但是在网站请求返回过程中,可能被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劫持修改,最终在浏览器页面上添加显示一些广告内容等。

请求劫持的唯一可行预防就是尽量使用 https 协议来访问目标网站。

web 安全设置

设置 Header

通过某些特定的head头配置,就可以完成浏览器前端的安全设置。下面是几个典型的安全消息头设置:

X-XSS-Protection,启用 XSS 过滤

这个head头设置主要是用来防止浏览器中的反射性 XSS 攻击。

语法如下:

X-XSS-Protection: 0;// 禁止XSS过滤
X-XSS-Protection: 1;// 启用XSS过滤
​
// 启用XSS过滤。 如果检测到攻击,浏览器将不会清除页面,而是阻止页面加载
X-XSS-Protection: 1; mode=block 
​
// 启用XSS过滤。 如果检测到跨站脚本攻击,浏览器将清除页面并使用CSP report-uri指令的功能发送违规报告。
X-XSS-Protection: 1; report=<reporting-uri> 

Strict-Transport-Security

Strict-Transport-Security(STS)是一种用来配置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安全通信的机制,主要用来防止中间者攻击,因为它强制所有的通信都使用HTTPs,在普通的HTTP报文请求中配置STS是没有作用的,而且攻击者也可以改变这些值。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这个设置决定哪些网站可以访问当前服务器资源。 一般用作跨域共享设置的一种实现方式。

HTTPS

对称加密

缺点:加密和解谜是同一个密钥。每个传输对象的密钥都不同,如何传递密钥是个问题。

RSA:非对称加密

RSA的密钥分为:公钥和私钥。 用公钥加密的数据只有对应的私钥才能解密;用私钥加密的数据只有对应的公钥加密。

缺点:RSA算法加密时间长,对称机密时间短

非对称加密 + 对称加密

非对称加密传输对称加密的密钥,之后使用对称加密传输。 解决了非对称加密时间过久和对称加密的密钥传输问题。

缺点: 中间人劫持

中间人劫持

在公钥发送的过程中,中间人劫持了A发送的公钥,将自己的公钥发送给了B,这样就完全劫持了A和B的传输。

数字证书

个人将个人的公钥和个人信息等其它信息使用hash算法生成一个消息摘要

消息摘要用CA(公信力的认证中心)的私钥对消息加密,形成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个人的公钥和个人信息等其它信息这个原始信息合并,形成全新的东西,叫做数字证书

浏览器一般内置了根证书。

HTTPS原理

同源策略

同源策略限制了从同一个源加载的文档或脚本如何与来自另一个源的资源进行交互。这是一个用于隔离潜在恶意文件的重要安全机制。

跨域问题

同源策略限制了恶意文件的攻击,但是也导致我们某些特殊的需求需要解决跨域问题。

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案有以下几种:

  • JSONP

  • CROS

  • Nginx

  • ...

session 和 cookie

Cookie和Session是为了在无状态的HTTP协议之上维护会话状态,使得服务器可以知道当前是和哪个客户在打交道。

因为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即每次用户请求到达服务器时,HTTP服务器并不知道这个用户是谁、是否登录过等。现在的服务器之所以知道我们是否已经登录,是因为服务器在登录时设置了浏览器的Cookie!Session则是借由Cookie而实现的更高层的服务器与浏览器之间的会话。

cookie

cookie的机制

cookie的安全隐患

Cookie提供了一种手段使得HTTP请求可以附加当前状态, 现今的网站也是靠Cookie来标识用户的登录状态的:

  • 用户提交用户名和密码的表单,这通常是一个POST HTTP请求。

  • 服务器验证用户名与密码,如果合法则返回200(OK)并设置Set-Cookie为authed=true。

  • 浏览器存储该Cookie。

  • 浏览器发送请求时,设置Cookie字段为authed=true。

  • 服务器收到第二次请求,从Cookie字段得知该用户已经登录。 按照已登录用户的权限来处理此次请求。

这里面的问题在哪里?

我们知道可以发送HTTP请求的不只是浏览器,很多HTTP客户端软件(包括curl、Node.js)都可以发送任意的HTTP请求,可以设置任何头字段。 假如我们直接设置Cookie字段为authed=true并发送该HTTP请求, 服务器岂不是被欺骗了?这种攻击非常容易,Cookie是可以被篡改的!

cookie 的防篡改机制

服务器可以为每个Cookie项生成签名,由于用户篡改Cookie后无法生成对应的签名, 服务器便可以得知用户对Cookie进行了篡改。一个简单的校验过程可能是这样的:

  • 在服务器中配置一个不为人知的字符串(我们叫它Secret),比如:x$sfz32。

  • 当服务器需要设置Cookie时(比如authed=false),不仅设置authed的值为false, 在值的后面进一步设置一个签名,最终设置的Cookie是authed=false|6hTiBl7lVpd1P。

  • 签名6hTiBl7lVpd1P是这样生成的:Hash('x$sfz32'+'false')。 要设置的值与Secret相加再取哈希。

  • 用户收到HTTP响应并发现头字段Set-Cookie: authed=false|6hTiBl7lVpd1P。

  • 用户在发送HTTP请求时,篡改了authed值,设置头字段Cookie: authed=true|???。 因为用户不知道Secret,无法生成签名,只能随便填一个。

  • 服务器收到HTTP请求,发现Cookie: authed=true|???。服务器开始进行校验: Hash('true'+'x$sfz32'),便会发现用户提供的签名不正确。 通过给Cookie添加签名,使得服务器得以知道Cookie被篡改。然而故事并未结束。

因为Cookie是明文传输的, 只要服务器设置过一次authed=true|xxxx我不就知道true的签名是xxxx了么, 以后就可以用这个签名来欺骗服务器了。因此Cookie中最好不要放敏感数据。 一般来讲Cookie中只会放一个Session Id,而Session存储在服务器端。

Session

Session的实现机制

Session 是存储在服务器端的,避免了在客户端Cookie中存储敏感数据。 Session 可以存储在HTTP服务器的内存中,也可以存在内存数据库(如redis)中, 对于重量级的应用甚至可以存储在数据库中。

我们以存储在redis中的Session为例,还是考察如何验证用户登录状态的问题。

  • 用户提交包含用户名和密码的表单,发送HTTP请求。* 服务器验证用户发来的用户名密码。* 如果正确则把当前用户名(通常是用户对象)存储到redis中,并生成它在redis中的ID。* 这个ID称为Session ID,通过Session ID可以从Redis中取出对应的用户对象, 敏感数据(比如authed=true)都存储在这个用户对象中。* 设置Cookie为sessionId=xxxxxx|checksum并发送HTTP响应, 仍然为每一项Cookie都设置签名。* 用户收到HTTP响应后,便看不到任何敏感数据了。在此后的请求中发送该Cookie给服务器。* 服务器收到此后的HTTP请求后,发现Cookie中有SessionID,进行防篡改验证。* 如果通过了验证,根据该ID从Redis中取出对应的用户对象, 查看该对象的状态并继续执行业务逻辑。* Web应用框架都会实现上述过程,在Web应用中可以直接获得当前用户。 相当于在HTTP协议之上,通过Cookie实现了持久的会话。这个会话便称为Session。但基于cookie机制,其实也不是很安全,容易被 CSRF。

后续

web安全相关还有很多可以深入讨论。欢迎大家指正和分享,一起进步。

参考资料

1.《现代前端技术解析》 2.Cookie/Session的机制与安全 3.《码农翻身》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