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集度的突然死亡,除了不舍,还有些许反思
今天整理抽屉时,集度工牌的挂绳突然断了。泛黄的工牌上,2021年团建时蹭到的咖啡渍还在,背面刻着入职第一天写下的“改变汽车行业”—— 那是我和集度的第 1115 天,也是最后一次为它心动的证据。
2024 年12月11日傍晚,也就是3个月前,上海嘉定的集度大楼亮起异常密集的灯光。茶水间里,哺乳期的测试同学攥着手机计算社保断缴对落户的影响,玻璃墙外,供应商代表正举着 "还我36万" 的纸牌在寒风中跺脚。北京文创大楼的很多同事还在盯着着电脑屏幕上的内部邮件,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工牌 —— 三个小时前,我们还在为极越 01/07 的业务系统迭代沟通上线计划,此刻却被告知公司进入 "创业 2.0阶段",实则全员待裁。

三年太短,短到没等来量产车的鸣笛;三年又太长,长到足以让“集度”两个字,从人生简历变成青春切片。今天把工牌放进相框时突然明白:有些道别不是结束,是把一段滚烫的不确定,淬炼成继续向前的确定性。
今天,我想与你们深入探讨两个我反复思考过的重要话题。它们在我心中已沉淀许久,经过反复推敲:
- 如何看待不确定性?
- 普通人没有主角光环,应该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一、人类社会的演进是一部对抗不确定性、寻求人类命运发展确定性的历史
当我们把目光放长远,纵观人类社会的演进历程,就会发现: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本质上就是一部
对抗不确定性、构建确定性认知体系
的波澜壮阔的史诗
。集度的突然死亡,不会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从蒙昧时代到现代文明,对确定性的追求始终是人类行为预测的基础,更是安全感的核心来源。这种永恒的追求深刻影响着个体生存、群体兴衰乃至文明演进的方向。自然界的不可预知性(战争、灾害、气候突变)与人类活动的复杂性(生产风险、疾病传播)构成了持续存在的不确定性场域。这种不确定性既直接威胁着人类存续:
- 中世纪黑死病导致欧洲人口锐减40%,也间接孕育着文明进步的契机;
- 古希腊城邦在瘟疫中发展出公共卫生体系;
- 蒙古帝国在气候变化压力下创造横跨欧亚的贸易网络;
面对不确定性,人类逐步构建起宗教、哲学和科学等多维度的认知防御体系。
1.1 宗教的悲悯
宗教的起源,与人类对自然和生活中不确定性的恐惧与困惑紧密相连。在远古时代,面对电闪雷鸣、洪水猛兽、疾病死亡等无法解释和掌控的现象,人类内心充满了不安与恐惧 。为了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对未知的解释,宗教应运而生。

基督教:上帝是全能的主宰,关爱着世间万物
基督教的教义强调
上帝是全能的主宰,他关爱着世间万物,信徒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遵循教义,就能在上帝的庇护下获得心灵的安宁,即使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与不确定性,也能从中找到力量。当人们遭遇困境,如亲人离世、事业失败时,往往会在宗教的祷告和仪式中寻求安慰,相信上帝会给予指引和救赎,让他们在痛苦中获得一丝慰藉,对未来重新燃起希望。基督教教会还通过组织慈善活动、提供社区支持等方式,增强信徒之间的联系与互助,进一步缓解个体在社会中的孤独感和不确定性。
佛教:因果轮回
佛教则以
因果轮回的教义来解释人生的不确定性。认为人们今生的遭遇是前世行为的报应,而今生的所作所为又会影响来世的命运。这种观念让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顺逆时,有了一种更为豁达和超脱的心态。当人们遭遇挫折时,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认为这是因果的体现,从而更加注重自身的修行和品德的提升,以期在未来获得更好的结果。佛教的禅修、诵经等仪式,也帮助信徒在内心的宁静中寻找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减轻对不确定性的焦虑。
在历史的长河中,宗教对社会秩序的稳定和道德规范的建立发挥了关键作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几乎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掌控着教育、司法、文化等诸多领域 。教会通过宣扬宗教教义,制定道德准则,规范人们的行为,使得社会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秩序下运行。教会强调诚实、善良、宽容等品德,将其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社会的道德风尚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宗教仪式和节日也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强化了人们的信仰,还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的不确定性。
1.2 哲学的思辨
哲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以其独特的思辨方式,从理性思考的角度对不确定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探究。在人类思想的长河中,哲学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不断与不确定性对话、寻求对世界和人类自身更深刻理解的历史。

万物源于水 vs 万物皆变
古希腊哲学家们对世界本质的思考,开启了哲学探索不确定性的先河。泰勒斯认为 “
水是万物的本原”,试图从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统一性,尽管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略显简单,但它反映了人类早期对世界确定性的追求,即在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寻找一种稳定的、不变的本质。而赫拉克利特则提出 “
万物皆变,无物常驻”,强调世界的
流动性和变化的永恒性,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世界的不确定性。他以河流为例,“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形象地表达了事物时刻处于变化之中,没有什么是绝对确定的。
存在主义:存在先于本质
随着哲学的发展,不同的哲学流派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观点。存在主义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派,它强调个体在不确定世界中的自由选择。萨特提出 “
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首先存在于世界之中,然后通过自己的自由选择来塑造自己的本质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人没有既定的本质,一切都取决于自己的行动和选择。在战争、社会动荡等不确定的环境下,人们面临着各种选择,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还是随波逐流、逃避责任,这些选择不仅决定了个人的命运,也塑造了个人的本质。存在主义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不确定性,积极地做出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从而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确定性。
后现代主义:一切都是相对的、不确定的
后现代主义则对传统的确定性观念发起了挑战。它反对宏大叙事,强调多元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认为,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和固定不变的知识体系,
一切都是相对的、不确定的。在文化领域,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艺术形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没有一种文化可以被视为绝对优越的。在文学作品中,后现代主义常常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语言规范,采用碎片化、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展现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种对传统确定性观念的挑战,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方式和价值观念,更加包容和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文化。
在现代社会,哲学对于人们认知不确定性、追求真理和智慧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它帮助人们超越日常的经验和常识,以更加深邃的视角去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问题。当人们面对生活中的困惑和抉择时,哲学可以提供不同的思考框架和方法,让人们更加理性地分析问题,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哲学还鼓励人们保持怀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不盲目接受既定的观念和结论,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哲学提醒人们关注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思考人类的未来走向,使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
1.3 科学的实证
科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以
实证研究和理性分析为手段,不断揭示自然规律,为人类应对不确定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人类不断突破认知局限,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壮丽史诗。

牛顿力学定律
在科学的早期发展阶段,许多科学家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实验,逐渐揭示了自然界的一些基本规律。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思考和数学推导,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 。这些定律的发现,不仅成功地解释了天体的运动,如行星绕太阳的公转、卫星绕行星的转动等,还能够对天体的未来位置进行精确预测。科学家们根据牛顿力学的原理,准确地预测了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以及海王星、冥王星等行星的存在和位置。这使得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混沌走向有序,大大减少了人们对天体运动不确定性的恐惧和困惑,为人类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达尔文进化论
达尔文进化论强调生物通过
自然选择
和
遗传变异来适应环境变化。这种机制为应对不确定性提供了一种试错的方法论。在面对不确定的环境时,个体或群体可以通过不断尝试新的策略(类似于生物的变异),并在实践中筛选出最适应环境的策略(类似于自然选择),从而提高生存和发展的概率。
进化论还强调了持续学习和进化的必要性。在自然界中,生物通过不断学习和适应环境变化来提高生存能力。同样,在人类社会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持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进化论不仅在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类社会应对不确定性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指导。它提醒我们,面对不确定性,关键在于不断适应、学习和进化,同时保持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提高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和韧性。
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
然而,科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不断揭示自然规律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问题。量子力学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传统物理学的认知,其中的
不确定性原理更是对经典物理学的确定性观念提出了巨大挑战。不确定性原理表明,在微观世界中,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精确测量,位置的测量越精确,动量的测量就越不精确,反之亦然 。这意味着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无法像经典物理学那样对粒子的运动状态进行完全准确的预测。
面对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科学家们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探索,提出了各种理论和解释。哥本哈根学派认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是微观世界的本质特征,粒子的状态在被测量之前处于一种概率叠加态,只有在测量时才会随机地坍缩到一个确定的状态 。这种解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量子力学中的实验现象,但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则对这种不确定性表示质疑,他们认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可能是由于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存在一些尚未被发现的隐变量,导致了表面上的不确定性。为此,爱因斯坦等人提出了著名的 EPR 悖论,试图通过思想实验来论证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
尽管存在争议,但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并没有阻碍科学的发展,反而激发了科学家们的研究热情,促使他们不断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科学家们利用量子力学的特性,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量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远远超过传统计算机,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一些复杂的计算问题;量子通信则具有极高的安全性,能够实现信息的绝对保密传输。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量子力学的巨大应用潜力,也为人类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宗教、哲学和科学,作为人类思想的三大重要领域,在人类认知不确定性的漫长历程中,既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又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人类对不确定性的认知与应对体系 。
构建一套解释体系,是化解对不确定性恐惧的起点。当我们能够理解过去和当下世界运行的状态时,便能极大地消解对不确定性的疑虑——无论这种解释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准确预测未来是决策的基础。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预测未来,就能在多大程度上化解不确定性。然而,预测未来在任何时候都是富有挑战性的。其关键在于如何系统、全面地认识世界运行的规律。所有的认知最终都要转化为行动。无论宗教、哲学还是科学,最终都在指导我们实践、帮助我们决策,使我们在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寻找确定性。
当我们将视角重新拉回来,聚焦于现代社会中的普通个体时,不禁要思考:在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又该如何在生活的不确定性中找到自己的应对之道呢?
二、不确定性对个人带来的影响
在生活的长河中,不确定性如影随形,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常客。从全球范围的新冠疫情,到经济领域的起伏波动,再到个人职业生涯的变数,这些都是不确定性的生动注脚。以疫情来说,它毫无征兆地打乱了无数人的生活节奏,许多人面临失业、企业被迫倒闭 ,原本规划好的旅行、学习、工作安排瞬间化为泡影;经济市场也宛如波涛汹涌的大海,股票的涨跌、行业的兴衰,常常让投资者和从业者猝不及防;职业变动更是频繁,新兴行业的崛起与传统行业的衰落交替上演,一些曾经热门的岗位,如诺基亚手机的生产工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面临着失业再就业的难题 。

2.1 心理层面:恐惧
不确定性如同一片浓重的阴霾,悄然笼罩在人们的心理世界,带来诸多负面情绪 ,严重影响着心理健康。焦虑是最为常见的情绪反应之一,当人们处于不确定的情境中,对未来的发展和结果无法预测,就容易陷入焦虑状态。例如,在疫情期间,许多人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焦虑自己的工作是否稳定,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感如影随形 。
恐惧也常常伴随不确定性而来。人们对未知的恐惧,源于对自身安全和利益的担忧。比如,面对行业的快速变革,从业者可能会恐惧自己现有的技能无法适应新的需求,从而被淘汰,这种恐惧会让他们在工作中变得小心翼翼、畏缩不前 。
2.2 生活层面:迷茫
不确定性对日常生活的干扰是全方位的。它常常打乱我们精心制定的计划,让生活变得一团糟。比如,你计划了一场期待已久的旅行,提前订好了机票、酒店,规划好了行程,但可能因为突发的天气变化、交通管制等不确定因素,导致旅行无法按原计划进行,甚至不得不取消,之前的准备和期待都化为泡影 。
在人际关系方面,不确定性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当人们自身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时,情绪可能会变得不稳定,容易将负面情绪传递给身边的人,从而影响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例如,工作上的不确定性导致你压力过大,回到家后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家人发脾气,引发家庭矛盾 。
对于未来规划,不确定性更是让人迷茫。在选择职业方向、投资决策、购房等重大人生问题上,不确定性使得人们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不知道未来的市场需求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这种迷茫感会让人在人生道路上徘徊不前,错失许多机会 。以职业选择为例,新兴行业的崛起和传统行业的衰落速度加快,使得很多人在选择职业时感到迷茫,担心自己选择的行业在未来几年内会被淘汰,不敢轻易做出决定 。
三、应对不确定性的策略
应对不确定性,核心在于以“
用自己的确定性对抗未来的不确定性”为原则,具体而言,这包含以下三点:
- 接纳不确定性:认识到不确定性是生活的一部分,放下对确定性的执念,培养内心的韧性与灵活性,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
- 保持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持续更新知识体系,精进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应对未知挑战的能力。
- 构建多元投资体系:合理规划个人资产,构建多元化的投资组合,降低单一投资风险,为未来构筑稳固的经济保障。

3.1 认知:降低预期,接纳不确定性
接受不确定性是我们应对它的关键心理基础。我们要深刻认识到,
生活本就是充满变数的旅程,未来的不可预知是常态而非例外 。学会与不安情绪共处,是我们在这条充满不确定性的道路上必须掌握的技能。当我们面临不确定性而感到焦虑、恐惧时,不要急于抗拒或逃避这些情绪,而是要尝试接纳它们,理解它们是我们对未知本能的反应 。
以疫情期间为例,许多人的生活被彻底打乱,工作、学习、社交等各方面都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但有些人能够积极调整心态,接纳这种变化。他们不再抱怨计划的泡汤,而是利用这段时间学习新技能、陪伴家人、锻炼身体 。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在不确定性中找到了新的生活节奏和意义,让自己的心理状态逐渐恢复平稳 。
降低预期,并不是让我们消极躺平,放弃对生活的追求,而是让我们以更加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去看待未来。我们要明白,这个世界充满了变数,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当我们降低预期时,就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减少因期望过高而带来的心理伤害。
3.2 行动:持续精进,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浪潮中,
持续精进是我们提升适应能力、站稳脚跟的有力武器。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打开一扇扇通往新机遇的大门,让我们在变化的洪流中不仅能够生存,更能够茁壮成长。
那么,我们该如何持续精进呢?首先,学习新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我们要保持对新知识的渴望和好奇心,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我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在线课程,如今,各大在线学习平台上都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涵盖了从专业技能到人文艺术等各个领域,无论你是想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还是培养个人兴趣爱好,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除了在线课程,阅读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
阅读书籍等,我们可以
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开阔自己的视野。
其次,培养新技能也是关键。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生活需求,选择一些有价值的技能进行学习和培养。
- 如果你是一名职场人士,可以学习数据分析、项目管理等技能,提升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 如果你对艺术感兴趣,可以学习绘画、音乐等技能,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再者,锻炼思维能力不容忽视。思维能力是我们解决问题、创新创造的核心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方法,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比如,阅读一些关于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书籍,学习如何分析问题、评估证据、判断观点的正确性;参加一些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或活动,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此外,还可以通过玩一些益智游戏,如围棋、象棋、数独等,锻炼自己的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
这里,我特别推荐一些个人认为值得反复阅读的一些书籍:《认知觉醒》、《结构思考力》、《万物原理》。
3.3 构建多收入渠道: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在经济不稳定时期,构建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就如同为我们的财富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能够有效抵御各种风险的冲击。它可以帮助我们降低单一资产波动对整体财富的影响,实现资产的稳健增长。
如何构建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就不多讲了,市面上很多此类的书籍。但是记住一点:
资产分散配置是关键。
生活的不确定性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带来了焦虑与挑战,也蕴藏着机遇和成长的可能 。我们无法阻止不确定性的到来,但我们可以决定如何应对它 。通过调整心态,接纳不确定性的存在,我们能以更平和的心境面对生活的起伏;通过持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适应变化的能力;通过构建多收入渠道,实现资产的稳健增长。
结语 在摇晃的世界里,持续前行
此刻望着窗台上那株依然歪着脖子的多肉,它的每片叶子都朝着不同方向生长,却在整体上保持着奇妙的平衡。或许这就是生命最动人的答案:当我们不再试图消除不确定性,而是学会在摇晃中扎根,在裂缝里开花,那些曾经以为的危机,终将变成照亮前路的星光。
生命最美的姿态,不是在风平浪静中安然无恙,而是在惊涛骇浪中破茧成蝶。

参考文献
- 《认知觉醒》周龄
-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 《结构思考力》李忠秋
- 《万物原理》弗兰克·维尔切克
- 《心理学与生活》菲利普·津巴多
- 《存在与时间》释义 张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