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算力网络”?

本文探讨了算力网络的发展历程,从初期的云网协同,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数据增长推动云网融合,直至算力网络的形成,其目标是解决全网算力供应不足的问题。核心在于将算力资源与通信网络深度融合,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算力网络不是一项具体的技术,也不是一个具体的设备。从宏观来看,它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从微观来看,它仍然是一种网络,一种架构与性质完全不同的网络。

算力网络的核心目的,是为用户提供算力资源服务。但是它的实现方式,不同于“云计算+通信网络”的传统方式,而是将算力资源彻底“融入”通信网络,以一个更整体的形式,提供最符合用户需求的算力资源服务。

 第一阶段:云网协同

在数字化时代,一切都是围绕数据工作。

专家们大笔一挥,把所有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都定性为:“挖掘数据价值”、“创造数字财富”、“发展数字经济”。

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IT技术,改名叫算力。以通信技术为代表的通信技术,改名叫联接力。它们变成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工具。(存储资源也被称为“存力”,不过一般归于算力范畴。)

2010年左右,云和网开始打破隔阂,进行第一阶段的合作。这时,云和网属于“初恋”,双方还是强调各自的主体身份、合作关系,所以,叫做“云网协同”阶段。大家所熟悉的SDN(软件定义网络)、NFV(网元功能虚拟化),就是云网协同阶段的典型代表技术。云网协同时代,云可以调动网络(“云调网”),网络也可以配合云。网被软件定义,网的功能成为了平台上的选项,在操作云的时候,点点按钮,就可以调用网的功能,对网进行配置。

第二阶段:云网融合

云网协同的出现,揭示了整个ICT行业的变革方向。它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也鼓励了运营商、设备商以及云计算服务商。

若干年后,大家一致认为,云和网仅仅协同是不够的,应该全面走向融合。就这样,“云网融合”闪亮登场了。

这次变化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是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数字化不断深入,数据变得越来越庞大。尤其是以数据为中心的人工智能业务,广泛落地,加剧了全社会对算力的需求。

为了满足紧迫的算力需求,云和网的融合必须提速。

在这一阶段,因为边缘计算的出现,云计算已经不能单独代表算力了,所以,和“云”有关的词,逐渐变成了“算”。(智算和超算的强势崛起,也使“算”这个字眼更有力量,更有逼格,更具代表性。)

而网络这边,彻底失去了和算力平起平坐的资格,开始加速与算力的“融合”。其实,坦率地说,是被算力“融合”。

融合是现阶段的动作,融合的最终目的,当然是算和网完全合为一体。也就是,将来,要实现“算网一体”。

一体后的“算网”,也就是——“算力网络”。
 

算力网络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算力需求急剧膨胀下,全网算力供给不足的问题。

目前,摩尔定律逐渐进入瓶颈,单芯片的算力提升空间越来越窄,成本越来越高。在单点算力无法持续倍增的情况下,盘活现有的算力资源,是解决算力不足问题的唯一办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