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外科与手外科杂志,2015;49:189–190
原创文章
使用近端带蒂皮瓣切除指部黏液囊肿
摘要
手部黏液囊肿是源于远端指间关节的良性腱鞘囊肿样病变,多发于第五到第七个十年(50至70岁)。这些囊肿通常无症状;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出现疼痛或表层皮肤过度变薄,导致破损并渗出滑膜液,且存在感染风险时,建议进行手术切除。本文介绍了一种在保留囊肿表层变薄皮肤的同时将其切除的技术。
关键词
切除,黏液囊肿,皮瓣
引言
黏液囊肿是一种通常与远端指间关节骨关节炎相关的疾病,主要发生在第五到第七个十年(50至70岁)[1,2]。除了由于对甲基质施加压力而导致的疼痛和指甲纵向沟槽外,它们还可引起表层皮肤变薄,继而出现滑膜液渗出及感染风险。该囊肿通常位于伸肌腱的一侧,处于关节皮肤皱褶与甲上皮之间。当需要手术切除时,可通过“L”形、“H”形或弧形切口进行,并切除囊肿处变薄的皮肤[2‐4]。皮肤缺损可能需要通过皮瓣旋转推进或全厚皮片移植来修复。星野等人[5]描述了一种无需切除皮肤的技术,即在囊肿周围掀起一个小皮瓣以排空其内容物及蒂部。一些保守治疗,如抽吸,也有描述[6,7],但其疗效不如手术切除令人满意。
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近端带蒂宽皮瓣的技术,以完全切除黏液囊肿,同时完整保留其上方的表皮并最小化皮肤坏死风险。
适应证
该技术适用于远端指间关节水平的黏液囊肿,甚至包括向远端延伸并影响甲上皮皱襞的囊肿。使用近端带蒂宽皮瓣不会损伤囊肿上方的表皮,且对其血供影响最小。此外,无需切除皮肤,因此不需要进一步的推进或旋转皮瓣。该手术无特殊禁忌症,且在过去3年的14例病例中尚未记录到任何并发症。
技术
患者取仰卧位,手臂置于手外科手术台上。在指根阻滞麻醉和手指止血带下,从甲上皮向远侧指间关节掀起一个近端蒂的皮瓣,尽量保留覆盖黏液囊肿上方的表皮(图1)。为了完成皮瓣移位,解剖层次应尽可能贴近甲板、伸肌腱和关节囊。切口应为弧形的,从背侧延伸至掌侧,直至达到关节水平的中侧线。宽基底的皮瓣对于保持其血供至关重要,同时也便于更好地显露囊肿。随后将注意力转向皮瓣内侧面,以识别囊肿的背侧部分,清除残留的滑膜液,并使真皮或表皮内侧面暴露(图2)。囊肿囊壁残余部分的切除并不总是必要的,为避免对皮肤造成进一步损伤,可不予处理。检查关节背侧可发现其余囊肿组织,必要时使用双极电凝镊烧灼,彻底切除该部分。根据我们的经验,大多数情况下无法清晰辨认囊肿蒂部。
在我们的系列研究中,甲上皮与甲板的分离并未影响这两种结构的正常生长和重塑。皮肤缝合和手指敷料包扎后,患者可出院,并于术后2周复诊,拆除缝线并开始逐步活动(图3)。
疗效与讨论
在3年期间,有14名患者采用该技术进行手术,术后未记录到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包括黏液囊肿区域的表皮,并且关节活动范围未受影响。没有出现黏液囊肿的复发,我们认为该手术导致的广泛瘢痕组织形成和粘连可能是防止复发的相关因素。当黏液囊肿向远端延伸并影响甲上皮皱褶时,也可使用此技术,其中情况下,其最远端边缘恢复原有的形状和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