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提升支付宝芝麻信用评分

支付宝新推出的社交功能“圈子”引发了热议,尤其是对于其发布规则和涉及的芝麻信用评分体系。本文深入探讨了芝麻信用分的影响因素,包括身份特质、行为偏好、人际关系、信用历史和履约能力。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引子]日前,支付宝新上线的“圈子”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引发热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芝麻信用分很重要。有消息称,芝麻信用达到750分以上,支付宝会根据不同人群特征“邀请进入生活圈”,包括“校园日记圈子”“白领日记圈子”“海外日记圈子”等。

“你支付宝多少积分?”今天成了很多人的问候语;晒“芝麻积分”也在朋友圈刷屏。从昨天开始,微博、微信朋友圈掀起一阵支付宝的“玩转圈子”狂欢。

  “圈子”是支付宝新上线的一个社交功能。引发网友热议,并非是新功能的特点和创新,而是“圈子”的发布规则以及出现的大尺度照片。

  支付宝“圈子”上线引争议

  据介绍,这项功能是以大数据精准计算为基础,根据用户的特性,向其推送适合的圈子。大尺度照片出现的区域是在“白领日记”和“校园日记”两个圈子中。

  这两个圈子,仅限女大学生和女白领用户发布状态,男性用户只能点赞或打赏,如果想评论,那么芝麻信用分必须达到750分以上。

  根据芝麻信用评分体系,350-550分为较差,550-600位中等,600-650为良好,650-700为优秀,而700-950为极好。

  芝麻信用评分体系,严格来说,也是一种评分体系,只是参考的因素以及具体的评分方式有所差别。在国外有一套比较比较标化的信用评分体系,并且算法模型相对公开。但在国内,显然是没有的,所以各家具有信用评估资质的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信用评估模型,来衡量用户的信用程度。

  绕的有点远,我们回到芝麻信用评分。

  根据支付宝说明显示,影响评分的有五大维度:身份特质,行为偏好,人际关系,信用历史,履约能力。

  笔者估计这五大纬度对应这五大因子:

  身份特质包含的是身份信息、学历信息、以及实名的消费记录等,个人一直没有鸟支付宝的怂恿,坚持没有绑定自己的学历、企业、车辆信息、职业信息,看来这项是零分了。

  关于信用历史,应该是调取的信用历史,以及自身的花呗等相关的信用数据,如果支付宝无法关联绑定银行卡的信息的话,那么他只能拿诸如花呗的信息作为评估支撑了,对于这点来说说,估计它能获取我的信息有限,因为我连花呗都几乎不用。

  履约能力,这个跟信用历史有点像了,同样,如果他无法通过关联的银行卡获取信息话,只能通过自身入口造成的履约情景进行判断了,包括花呗还款情况、支付宝的各家信用卡入口等,关于这一点,估计我的信息不多。

  行为偏好,这个好理解,各种消费记录、消费能力评估,以及生活缴费的情况,对于这点来说,估计我的分数应该不低,算是个支付宝使用大户了。

  人际关系,这点应该参考了协同算法的模型,通过衡量好友的信用关系,来协同评估目标的信用。

  再回到我的信用评分,我的芝麻信用分只有700,这样看来,这700分大体上应该是行为偏好占大头,人际关系次之,然后信用能力以及履约能力起到微弱的作用,身份特质基本没起到什么卵用,因为我没有关联。

  那么,如果单纯的从最上层的权重模型来分析的话,占据最大权重的应该是行为偏好,以及对应其他信息次之,不然无法解释我绑定的信息如此之少,而信用分依然可以达到,极好的边界值。

  其实这点也好解释,对于支付宝来说,其最大的信息来源在于内部的数据,即消费行为数据,即使是人际交往关系数据,在支付宝的社交真正起来之前,都不会有太多的累积。

  至于说其他几个维度,能关联更是少之又少。

  至于说在未来,芝麻信用评分会不会调整各个维度的权重,甚至是增加参考维度,那是肯定的。

  严格来说,行为偏好的信用价值信息,其实还是相对较弱的,但其他几个维度的信息获取成本太高,甚至包括看起来不难的人际关系。

  但人际关系在真正的设计关系网络建立起来之前,其实参考度有限,除非他能构建诸如微信的社交网络规模,才有比较良好的参考意义。

  最后,抛开这个评分模型,信息体系其实是蛮重要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