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项目负责人召集大家开会,要修改我们前面做的设计,并给我们展示了他这2天进行的架构设计。
另外两位同事都有自己的意见,一是觉得要需求牵引,不支持前期的可能是过度也可能是错误的设计;二是要修改的代码量过大,前面的工作大部分都要重来。
我看了代码展示后,有这样的感觉:
(1)架构设计得很好
(2)代码写得很好
(3)担心会带来过量的代码工作和复杂度
回来自己想了想,他的架构设计说明他掌握了面向对象的内涵。为系统多增加了一个抽象层次,让系统清晰了。代码风格也采用了依赖注入,清晰明了。
而加入的这一层,正好符合了语义网的概念。
增加的这一层输入很乱,但输出是封装好的对象,可以很方便的取得想要的内容,为后续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这是现在的想法,看这周的编码工作会不会验证我的感觉吧。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按照现在的思路开发,不断重构,会得到这样的架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