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contextmanager

@contextmanager 的作用就是我们可以把一个非自定义类改成一个上下文管理器。

这个会经常遇到,所以有必要理解一下。
上下文管理器 是有 enter__和__exit ,那么我们可以为需要改写的普通类创建一个子类,在其中添加上__enter__和__exit__方法通过继承父类的方式实现上下文管理器。但是通过contextlib模块下提供的@contextmanager装饰器,我们能够更方便的将一个普通类变成上下文管理器。(那么它有什么好处)

@contextmanager
@contextmanager通过将一个函数变成生成器的方式来为普通类添加进入和退出时的处理代码,从而实现了将普通类变成一个上下文管理器。

还是拿文件来举个例子 # 结果 打开文件 查询文件 关闭文件

from contextlib import contextmanager


class File():
    def query(self):
        print('查询文件')


@contextmanager
def open():
    print('打开文件')
    yield File()
    print('关闭文件')


with open() as f:
    f.query()

执行的顺序:
①with语句调用open函数=>②执行open中yield之前的代码(打开文件)=>③执行yield语句中的代码(File())=>④执行with语句中的代码(f.query)=>⑤执行yiled语句后的代码(关闭文件)

注意:

  1. 此时的with语句后是调用被修饰的函数,而不是实例化上下文管理器对象
  2. with open() as f 中的f是yield语句中的内容,上述示例中即所创建的File对象
  3. yield前、中、后的代码都可以省略不写

栗子2:

from contextlib import contextmanager
class DataBase():
    def query(self):
        print('写入操作')
    @contextmanager
    def open(self):
        try:
            yield
            self.commit()
        except Exception as e:
            self.rollback()
            raise e

db = DataBase()
with db.open():
    db.query()

重点理解执行顺序
①with语句调用open函数=>②执行try异常判断=>③执行with语句中的写入操作=>④执行数据库的提交操作=>⑤如果出现异常执行数据库回滚操作

小结:
1.在思考过程中我们可以假设with语句中的内容整体移到了yield语句后,从而将with语句的执行简化为@contextmanager所修饰的函数的执行
2.当我们需要在一段代码的执行前后加上其他的处理代码时都可以使用@contextmanager来完成,并不需要一定是对上下文管理器的操作

  • 0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