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后端开发学习日记(第二周)

第二周(4.11-4.15)

2022.04.11 day5

菜鸟教程之面向对象部分(很重要,常看常新)

类成员函数

类的成员函数是指那些把定义和原型写在类定义内部的函数,就像类定义中的其他变量一样。类成员函数是类的一个成员,它可以操作类的任意对象,可以访问对象中的所有成员。必须使用成员函数来访问类的成员,而不是直接访问这些类的成员。

  • 成员函数可以定义在类定义内部,或者在类外使用范围解析运算符 :: 来定义。在类定义中定义的成员函数,系统默认把函数声明为内联的,即便没有使用 inline 标识符。但不建议在类内定义成员函数,应在类外定义并注明inline。
    • 关键字 inline 必须与函数定义体放在一起才能使函数成为内联,仅将inline 放在函数声明前面不起任何作用。
类访问修饰符
  • 公有成员在程序中类的外部是可访问的,可以不使用任何成员函数来设置和获取公有变量的值。不够安全。

  • 私有成员变量或函数在类的外部是不可访问的,甚至是不可查看的。只有类和友元函数可以访问私有成员。默认情况下,类的所有成员都是私有的。

  • protected(受保护)成员变量或函数与私有成员十分相似,但有一点不同,protected(受保护)成员在派生类(即子类)中是可访问的。
继承中的特点

有public, protected, private三种继承方式,它们相应地改变了基类成员的访问属性。

  • public 继承(相当于不变):基类 public 成员,protected 成员,private 成员的访问属性在派生类中分别变成:public, protected, private
  • protected 继承(public变为protected):基类 public 成员,protected 成员,private 成员的访问属性在派生类中分别变成:protected, protected, private
  • private 继承(全变为private,即public变为private、protected变为private):基类 public 成员,protected 成员,private 成员的访问属性在派生类中分别变成:private, private, private

但无论哪种继承方式,上面两点都没有改变:

  • private 成员只能被本类成员(类内)和友元访问,不能被派生类访问;
  • protected 成员可以被派生类访问。
构造函数&析构函数
  • 类的构造函数是类的一种特殊的成员函数,它会在每次创建类的新对象时执行。构造函数的名称与类的名称是完全相同的,并且不会返回任何类型,也不会返回 void。构造函数可用于为某些成员变量设置初始值。
  • 带参数的构造函数:默认的构造函数没有任何参数,但如果需要,构造函数也可以带有参数。
  • 类的 析构函数 是类的一种特殊的成员函数,它会在每次删除所创建的对象时执行。

    析构函数的名称与类的名称是完全相同的,只是在前面加了个波浪号(~)作为前缀,它不会返回任何值,也不能带有任何参数析构函数有助于在跳出程序(比如关闭文件、释放内存等)前释放资源,非常重要。

复制构造函数

拷贝构造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构造函数,它在创建对象时,是使用同一类中之前创建的对象来初始化新创建的对象。拷贝构造函数通常用于:

  • 一个对象需要通过另外一个对象进行初始化,即带等号的对象给对象的赋值初始化
  • 一个对象以值传递的方式传入函数体
  • 一个对象以值传递的方式从函数返回

值传递与引用传递?

  • 值传递:也称指针传递。方法调用时,实际参数把它的值传递给对应的形式参数,形式参数只是用实际参数的值初始化自己的存储单元内容,是两个不同的存储单元,所以方法执行中形式参数值的改变不影响实际参数的值。
  • 引用传递:也称为传地址。方法调用时,实际参数是 &对象(或者数组),这是实际参数与形式参数指向同一个地址,在方法执行中,对形式参数的操作实际是就是对实际参数的操作,这个结果在方法结束后,被保留了下来,所以方法执行中形式参数的改变将会影响实际参数。
  • 因此复制构造函数的参数,既需要 & 来防止循环调用,又需要 const 来保证引用类型的形式参数值不会更改,防止影响实际参数

如果在类中没有定义拷贝构造函数,编译器会自行定义一个。如果类带有指针变量,并有动态内存分配,则它必须有一个拷贝构造函数。

如何理解复制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读懂下面的例子就行了~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Line
{
   public:
      int getLength( void );
      Line( int len );             // 简单的构造函数
      Line( const Line &obj);      // 拷贝构造函数
      ~Line();                     // 析构函数
 
   private:
      int *ptr;
};
 
// 成员函数定义,包括构造函数
Line::Line(int len)
{
    cout << "调用构造函数" << endl;
    // 为指针分配内存
    ptr = new int;
    *ptr = len;
}

//参数为什么用const?为了程序安全,防止对引用类型参数值的意外修改
//参数为什么用引用?防止函数循环调用,无限递归下去

Line::Line(const Line &obj)
{
    cout << "调用拷贝构造函数并为指针 ptr 分配内存" << endl;
    ptr = new int;
    *ptr = *obj.ptr; // 拷贝值
}
 
Line::~Line(void)
{
    cout << "释放内存" << endl;
    delete ptr;
}
int Line::getLength( void )
{
    return *ptr;
}
 
void display(Line obj)
{
   cout << "line 大小 : " << obj.getLength() <<endl;
}
 
// 程序的主函数
int main( )
{
   Line line1(10);//直接初始化,调用构造函数初始化
 
   Line line2 = line1; // 拷贝初始化,这里也调用了拷贝构造函数
 
   display(line1);
   display(line2);
 
   return 0;
}

输出为:

1 调用构造函数
2 调用拷贝构造函数并为指针 ptr 分配内存
3 调用拷贝构造函数并为指针 ptr 分配内存
4 line 大小 : 10
5 释放内存
6 调用拷贝构造函数并为指针 ptr 分配内存
7 line 大小 : 10
8 释放内存
9 释放内存
10 释放内存

逐行解析:

  • 1:调用构造函数,给line1初始化
  • 2:调用复制构造函数,对line2初始化,由于复制构造函数的参数是对象的引用,因此不需再调用一次复制构造函数用来往参数拷贝
  • 3-5:由于打印line1的函数参数是对象,因此需要调用复制构造函数,打印结束后析构,释放内存
  • 6-8:同理打印line2
  • 9:对第2行line2的复制构造函数的析构
  • 10:对第1行line1的构造函数的析构

浅拷贝与深拷贝? 关于为什么当类成员中含有指针类型成员且需要对其分配内存时,一定要有总定义拷贝构造函数?

默认的拷贝构造函数实现的只能是浅拷贝,即直接将原对象的数据成员值依次复制给新对象中对应的数据成员,并没有为新对象另外分配内存资源。这样,如果对象的数据成员是指针,两个指针对象实际上指向的是同一块内存空间。在某些情况下,浅拷贝回带来数据安全方面的隐患。

当类的数据成员中有指针类型时,我们就必须定义一个特定的拷贝构造函数,该拷贝构造函数不仅可以实现原对象和新对象之间数据成员的拷贝,而且可以为新的对象分配单独的内存资源,这就是深拷贝构造函数

如何防止默认拷贝发生?

声明一个私有的拷贝构造函数,这样因为拷贝构造函数是私有的,如果用户试图按值传递或函数返回该类的对象,编译器会报告错误,从而可以避免按值传递或返回对象。

总结:

当出现类的等号赋值时,会调用拷贝函数,在未定义显示拷贝构造函数的情况下,系统会调用默认的拷贝函数——即浅拷贝,它能够完成成员的一一复制。当数据成员中没有指针时,浅拷贝是可行的。但当数据成员中有指针时,如果采用简单的浅拷贝,则两类中的两个指针将指向同一个地址,当对象快结束时,会调用两次析构函数,而导致指针悬挂现象。所以,这时,必须采用深拷贝。

深拷贝与浅拷贝的区别就在于深拷贝会在堆内存中另外申请空间来储存数据,从而也就解决了指针悬挂的问题。简而言之,当数据成员中有指针时,必须要用深拷贝。

友元函数

类的友元函数是定义在类外部,但有权访问类的所有私有(private)成员和保护(protected)成员。尽管友元函数的原型有在类的定义中出现过,但是友元函数并不是成员函数

友元可以是一个函数,该函数被称为友元函数;友元也可以是一个类,该类被称为友元类,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类及其所有成员都是友元。

如果要声明函数为一个类的友元,需要在类定义中该函数原型前使用关键字 friend

内联函数

Tips: 只有当函数只有 10 行甚至更少时才将其定义为内联函数.

定义: 当函数被声明为内联函数之后, 编译器会将其内联展开, 而不是按通常的函数调用机制进行调用

优点: 当函数体比较小的时候, 内联该函数可以令目标代码更加高效. 对于存取函数以及其它函数体比较短, 性能关键的函数, 鼓励使用内联.

缺点: 滥用内联将导致程序变慢. 内联可能使目标代码量或增或减, 这取决于内联函数的大小. 内联非常短小的存取函数通常会减少代码大小, 但内联一个相当大的函数将戏剧性的增加代码大小. 现代处理器由于更好的利用了指令缓存, 小巧的代码往往执行更快。

结论: 一个较为合理的经验准则是, 不要内联超过 10 行的函数. 谨慎对待析构函数, 析构函数往往比其表面看起来要更长, 因为有隐含的成员和基类析构函数被调用!

另一个实用的经验准则: 内联那些包含循环或 switch 语句的函数常常是得不偿失 (除非在大多数情况下, 这些循环或 switch 语句从不被执行).

有些函数即使声明为内联的也不一定会被编译器内联, 这点很重要; 比如 虚函数递归函数 就不会被正常内联. 通常, 递归函数不应该声明成内联函数.(递归调用堆栈的展开并不像循环那么简单, 比如递归层数在编译时可能是未知的, 大多数编译器都不支持内联递归函数). 虚函数内联的主要原因则是想把它的函数体放在类定义内, 为了图个方便, 抑或是当作文档描述其行为, 比如精短的存取函数.

this指针

在 C++ 中,每一个对象都能通过 this 指针来访问自己的地址。this 指针是所有成员函数的隐含参数。因此,在成员函数内部,它可以用来指向调用对象。友元函数没有 this 指针!!!因为友元不是类的成员。只有成员函数才有 this 指针。

当我们调用成员函数时,实际上是替某个对象调用它。

成员函数通过一个名为 this 的额外隐式参数来访问调用它的那个对象,当我们调用一个成员函数时,用请求该函数的对象地址初始化 this。例如,如果调用 total.isbn()则编译器负责把 total 的地址传递给 isbn 的隐式形参 this,可以等价地认为编译器将该调用重写成了以下形式:

//伪代码,用于说明调用成员函数的实际执行过程
Sales_data::isbn(&total)

其中,调用 Sales_data 类的 isbn 成员函数时传入了对象 total 的地址。

在成员函数内部,我们可以直接使用调用该函数的对象的成员,而无须通过成员访问运算符来做到这一点,因为 this 所指的正是这个对象。任何对类成员的直接访问都被看作是对 this 的隐式引用,也就是说,当 isbn 使用 bookNo 时,它隐式地使用 this 指向的成员,就像我们书写了 this->bookNo 一样。

对于我们来说,this 形参是隐式定义的。实际上,任何自定义名为 this 的参数或变量的行为都是非法的。我们可以在成员函数体内部使用 this,因此尽管没有必要,我们还是能把 isbn 定义成如下形式:

std::string isbn() const { return this->bookNo; }

因为 this 的目的总是指向“这个”对象,所以 this 是一个常量指针(参见2.4.2节,第56页),我们不允许改变 this 中保存的地址。

继承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继承。继承允许我们依据另一个类来定义一个类,这使得创建和维护一个应用程序变得更容易。这样做,也达到了重用代码功能和提高执行效率的效果。

当创建一个类时,您不需要重新编写新的数据成员和成员函数,只需指定新建的类继承了一个已有的类的成员即可。这个已有的类称为基类,新建的类称为派生类

一个类可以派生多个基类,一个基类可以从多个基类继承。

访问控制

派生类可以访问基类中所有的非私有成员。因此基类成员如果不想被派生类的成员函数访问,则应在基类中声明为 private。

一个派生类继承了所有的基类方法,但下列情况除外:

  • 基类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和拷贝构造函数。
  • 基类的重载运算符。
  • 基类的友元函数。
继承类型

当一个类派生自基类,该基类可以被继承为 public、protectedprivate 几种类型。继承类型是通过上面讲解的访问修饰符 access-specifier 来指定的。

我们几乎不使用 protectedprivate 继承,通常使用 public 继承。当使用不同类型的继承时,遵循以下几个规则:

  • 公有继承(public):当一个类派生自公有基类时,基类的公有成员也是派生类的公有成员,基类的保护成员也是派生类的保护成员,基类的私有成员不能直接被派生类访问,但是可以通过调用基类的公有保护成员来访问。
  • 保护继承(protected): 当一个类派生自保护基类时,基类的公有保护成员将成为派生类的保护成员。
  • 私有继承(private):当一个类派生自私有基类时,基类的公有保护成员将成为派生类的私有成员。
多继承

多继承即一个子类可以有多个父类,它继承了多个父类的特性。

class <派生类名>:<继承方式1><基类名1>,<继承方式2><基类名2>,{
<派生类类体>
};
重载运算符和重载函数
  • 重载的运算符是带有特殊名称的函数,函数名是由关键字 operator 和其后要重载的运算符符号构成的。与其他函数一样,重载运算符有一个返回类型和一个参数列表。

  • 在同一个作用域内,可以声明几个功能类似的同名函数,但是这些同名函数的形式参数(指参数的个数、类型或者顺序)必须不同。您不能仅通过返回类型的不同来重载函数

  • Box operator+(const Box&);
    
【!!!】类重载、覆盖、重定义之间的区别:

重载指的是函数具有的不同的参数列表,而函数名相同的函数。重载要求参数列表必须不同,比如参数的类型不同、参数的个数不同、参数的顺序不同。如果仅仅是函数的返回值不同是没办法重载的,因为重载要求参数列表必须不同。(发生在同一个类里)

覆盖是存在类中,子类重写从基类继承过来的函数。被重写的函数不能是static的。必须是virtual的。但是函数名、返回值、参数列表都必须和基类相同(发生在基类和子类)

重定义也叫做隐藏,子类重新定义父类中有相同名称的非虚函数 ( 参数列表可以不同 ) 。(发生在基类和子类)

多态

多态按字面的意思就是多种形态。C++多态意味着调用成员函数时,会根据调用函数的对象的类型来执行不同的函数

  • 形成多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 必须存在继承关系;
    • 继承关系必须有同名虚函数(其中虚函数是在基类中使用关键字Virtual声明的函数,在派生类中重新定义基类中定义的虚函数时,会告诉编译器不要静态链接到该函数);
    • 存在基类类型的指针或者引用,通过该指针或引用调用虚函数;

想要实现多态必用虚函数!!!核心理念就是通过基类访问派生类定义的函数

虚函数
  • 虚函数 是在基类中使用关键字 virtual 声明的函数。在派生类中重新定义基类中定义的虚函数时,会告诉编译器不要静态链接到该函数。声明如下:virtual ReturnType FunctionName(Parameter),虚函数必须实现,如果不实现,编译器将报错

  • 我们想要的是在程序中任意点可以根据所调用的对象类型来选择调用的函数,这种操作被称为动态链接,或后期绑定、晚捆绑

纯虚函数
  • 您可能想要在基类中定义虚函数,以便在派生类中重新定义该函数更好地适用于对象,但是您在基类中又不能对虚函数给出有意义的实现,这个时候就会用到纯虚函数。利用 = 0来进行声明,如virtual void funtion1()=0;

  • 纯虚函数一定没有定义,纯虚函数用来规范派生类的行为,即接口。包含纯虚函数的类是抽象类,抽象类不能定义实例,但可以声明指向实现该抽象类的具体类的指针或引用。

数据抽象&数据封装
  • 数据封装是一种把数据和操作数据的函数捆绑在一起的机制,数据抽象是一种仅向用户暴露接口而把具体的实现细节隐藏起来的机制。
接口(抽象类)

接口描述了类的行为和功能,而不需要完成类的特定实现。

C++ 接口是使用抽象类来实现的,抽象类与数据抽象互不混淆,数据抽象是一个把实现细节与相关的数据分离开的概念。

如果类中至少有一个函数被声明为纯虚函数,则这个类就是抽象类。

设计策略

面向对象的系统可能会使用一个抽象基类为所有的外部应用程序提供一个适当的、通用的、标准化的接口。然后,派生类通过继承抽象基类,就把所有类似的操作都继承下来。

外部应用程序提供的功能(即公有函数)在抽象基类中是以纯虚函数的形式存在的。这些纯虚函数在相应的派生类中被实现。

这个架构也使得新的应用程序可以很容易地被添加到系统中,即使是在系统被定义之后依然可以如此。

《代码随想录》之数组(I)

二分查找

给定一个 n 个元素有序的(升序)整型数组 nums 和一个目标值 target ,写一个函数搜索 nums 中的 target,如果目标值存在返回下标,否则返回 -1。

分析:

  • 数组必须有序,且无重复元素
  • 坚持 循环不变量原则 ,定义target严格在[left,right]左闭右闭的空间里

左闭右闭解法:

  • 判断是left <= right

  • mid = left + (right-left)/2,防止溢出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search(vector<int>& nums, int target) {
        int left = 0;
        int right = nums.size() - 1; // 定义target在左闭右闭的区间里,[left, right]
        while (left <= right) { // 当left==right,区间[left, right]依然有效,所以用 <=
            int middle = left + ((right - left) / 2);// 防止溢出 等同于(left + right)/2
            if (nums[middle] > target) {
                right = middle - 1; // target 在左区间,所以[left, middle - 1]
            } else if (nums[middle] < target) {
                left = middle + 1; // target 在右区间,所以[middle + 1, right]
            } else { // nums[middle] == target
                return middle; // 数组中找到目标值,直接返回下标
            }
        }
        // 未找到目标值
        return -1;
    }
};

day5 每日小结

  • 回顾了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多态、继承等面向对象编程知识
  • 以二分查找为起点,开始刷题之旅
  • 终于搞明白了复制构造函数何时调用,以及其参数的规范写法

2022.04.12 day6

《代码随想录》之数组(II)

27.移除元素

给定数组和值,要求原地移除所有值等于给定值的元素,返回新数组的长度。

分析:

  • 数组地址连续,不能删除某元素,只能覆盖,除非整个数组删除并定义新数组
  • 实际输出原数组的一部分

双指针法:

  • fast,slow,若未遇到要移除的元素往后同时移动,若相同fast后移并向前覆盖,再同时移动,若相同再覆盖
// 时间复杂度:O(n)
// 空间复杂度:O(1)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removeElement(vector<int>& nums, int val) {
        int slowIndex = 0;
        for (int fastIndex = 0; fastIndex < nums.size(); fastIndex++) {
            if (val != nums[fastIndex]) {
                nums[slowIndex++] = nums[fastIndex];
            }
        }
        return slowIndex;
    }
};
977.有序数组的平方

给你一个按 非递减顺序 排序的整数数组 nums,返回 每个数字的平方 组成的新数组,要求也按 非递减顺序 排序。

分析:

  • 暴力法先平方再排序输出

双指针法:

  • 一前一后,从result数组里倒着填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int> sortedSquares(vector<int>& A) {
        int k = A.size() - 1;
        vector<int> result(A.size(), 0);
        for (int i = 0, j = A.size() - 1; i <= j;) { // 注意这里要i <= j,因为最后要处理两个元素
            if (A[i] * A[i] < A[j] * A[j])  {
                result[k--] = A[j] * A[j];
                j--;
            }
            else {
                result[k--] = A[i] * A[i];
                i++;
            }
        }
        return result;
    }
};
209.长度最小的子数组

给定一个含有 n 个正整数的数组和一个正整数 s ,找出该数组中满足其和 ≥ s 的长度最小的 连续 子数组,并返回其长度。如果不存在符合条件的子数组,返回 0。

分析:

  • 暴力解法两个for

滑动窗口:

  • 所谓滑动窗口,就是不断的调节子序列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从而得出我们要想的结果
  • 也可以理解为双指针的一种
  • 滑动窗口的精妙之处在于根据当前子序列和大小的情况,不断调节子序列的起始位置。从而将O(n^2)暴力解法降为O(n)。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minSubArrayLen(int s, vector<int>& nums) {
        int result = INT32_MAX;
        int sum = 0; // 滑动窗口数值之和
        int i = 0; // 滑动窗口起始位置
        int subLength = 0; // 滑动窗口的长度
        for (int j = 0; j < nums.size(); j++) {
            sum += nums[j];
            // 注意这里使用while,每次更新 i(起始位置),并不断比较子序列是否符合条件
            while (sum >= s) {
                subLength = (j - i + 1); // 取子序列的长度
                result = result < subLength ? result : subLength;
                sum -= nums[i++]; // 这里体现出滑动窗口的精髓之处,不断变更i(子序列的起始位置)
            }
        }
        // 如果result没有被赋值的话,就返回0,说明没有符合条件的子序列
        return result == INT32_MAX ? 0 : result;
    }
};
59.螺旋矩阵II

给定一个正整数 n,生成一个包含 1 到 n^2 所有元素,且元素按顺时针顺序螺旋排列的正方形矩阵

分析:

  • 按圈来循环,每圈打印四个边
  • 遵循 循环不变量原则,坚持左闭右开的原则
  • 注意 for的终止条件 和 数组下标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vector<int>> generateMatrix(int n) {
        vector<vector<int>> res(n, vector<int>(n, 0)); // 使用vector定义一个二维数组
        int startx = 0, starty = 0; // 定义每循环一个圈的起始位置
        int loop = n / 2; // 每个圈循环几次,例如n为奇数3,那么loop = 1 只是循环一圈,矩阵中间的值需要单独处理
        int mid = n / 2; // 矩阵中间的位置,例如:n为3, 中间的位置就是(1,1),n为5,中间位置为(2, 2)
        int count = 1; // 用来给矩阵中每一个空格赋值
        int offset = 1; // 每一圈循环,需要控制每一条边遍历的长度
        int i,j;
        while (loop --) {
            i = startx;
            j = starty;

            // 下面开始的四个for就是模拟转了一圈
            // 模拟填充上行从左到右(左闭右开)
            for (j = starty; j < starty + n - offset; j++) {
                res[startx][j] = count++;
            }
            // 模拟填充右列从上到下(左闭右开)
            for (i = startx; i < startx + n - offset; i++) {
                res[i][j] = count++;
            }
            // 模拟填充下行从右到左(左闭右开)
            for (; j > starty; j--) {
                res[i][j] = count++;
            }
            // 模拟填充左列从下到上(左闭右开)
            for (; i > startx; i--) {
                res[i][j] = count++;
            }

            // 第二圈开始的时候,起始位置要各自加1, 例如:第一圈起始位置是(0, 0),第二圈起始位置是(1, 1)
            startx++;
            starty++;

            // offset 控制每一圈里每一条边遍历的长度
            offset += 2;
        }

        // 如果n为奇数的话,需要单独给矩阵最中间的位置赋值
        if (n % 2) {
            res[mid][mid] = count;
        }
        return res;
    }
};

day6 每日小结

  • 了解了关于数组的常见题型,注意数组不能删除元素,只能覆盖
  • 熟悉了 二分法、双指针法、循环不变量原则(模拟行为)、滑动窗口法

2022.04.13 day7

《代码随想录》之链表

理论基础
类型

主要分为:单链表,双链表,循环链表

存储方式

链表中的节点在内存中不是连续分布的 ,而是散乱分布在内存中的某地址上,分配机制取决于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

定义
// 单链表
struct ListNode {
    int val;  // 节点上存储的元素
    ListNode *next;  // 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ListNode(int x) : val(x), next(NULL) {}  // 节点的构造函数
};
链表的操作

增、删、改、查,适合数据量不固定,频繁需要增删,较少查询的场合

203.移除链表元素

删除链表中等于给定值 val 的所有节点

分析:

  • 增加虚拟头节点使得所有操作逻辑统一
  • 返回时候注意是return dummyNode->next;
  • 如果使用C,C++编程语言的话,最好不要忘了还要从内存中删除的节点,当然不考虑内存管理也能通过所有测试样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Node* removeElements(ListNode* head, int val) {
        ListNode* dummyHead = new ListNode(0); // 设置一个虚拟头结点
        dummyHead->next = head; // 将虚拟头结点指向head,这样方面后面做删除操作
        ListNode* cur = dummyHead;
        while (cur->next != NULL) {
            if(cur->next->val == val) {
                ListNode* tmp = cur->next;
                cur->next = cur->next->next;
                delete tmp;
            } else {
                cur = cur->next;
            }
        }
        head = dummyHead->next;
        delete dummyHead;
        return head;
    }
};
707.设计链表

链表类题目的集大成者,考察定义、初始化、取值、头插法、尾插法、按索引插入和删除。需牢牢掌握。

class MyLinkedList {
public:
    // 定义链表节点结构体
    struct LinkedNode {
        int val;
        LinkedNode* next;
        LinkedNode(int val):val(val), next(nullptr){}
    };

    // 初始化链表
    MyLinkedList() {
        _dummyHead = new LinkedNode(0); // 这里定义的头结点 是一个虚拟头结点,而不是真正的链表头结点
        _size = 0;
    }

    // 获取到第index个节点数值,如果index是非法数值直接返回-1, 注意index是从0开始的,第0个节点就是头结点
    int get(int index) {
        if (index > (_size - 1) || index < 0) {
            return -1;
        }
        LinkedNode* cur = _dummyHead->next;
        while(index--){ // 如果--index 就会陷入死循环
            cur = cur->next;
        }
        return cur->val;
    }

    // 在链表最前面插入一个节点,插入完成后,新插入的节点为链表的新的头结点
    void addAtHead(int val) {
        LinkedNode* newNode = new LinkedNode(val);
        newNode->next = _dummyHead->next;
        _dummyHead->next = newNode;
        _size++;
    }

    // 在链表最后面添加一个节点
    void addAtTail(int val) {
        LinkedNode* newNode = new LinkedNode(val);
        LinkedNode* cur = _dummyHead;
        while(cur->next != nullptr){
            cur = cur->next;
        }
        cur->next = newNode;
        _size++;
    }

    // 在第index个节点之前插入一个新节点,例如index为0,那么新插入的节点为链表的新头节点。
    // 如果index 等于链表的长度,则说明是新插入的节点为链表的尾结点
    // 如果index大于链表的长度,则返回空
    void addAtIndex(int index, int val) {
        if (index > _size) {
            return;
        }
        LinkedNode* newNode = new LinkedNode(val);
        LinkedNode* cur = _dummyHead;
        while(index--) {
            cur = cur->next;
        }
        newNode->next = cur->next;
        cur->next = newNode;
        _size++;
    }

    // 删除第index个节点,如果index 大于等于链表的长度,直接return,注意index是从0开始的
    void deleteAtIndex(int index) {
        if (index >= _size || index < 0) {
            return;
        }
        LinkedNode* cur = _dummyHead;
        while(index--) {
            cur = cur ->next;
        }
        LinkedNode* tmp = cur->next;
        cur->next = cur->next->next;
        delete tmp;
        _size--;
    }

    // 打印链表
    void printLinkedList() {
        LinkedNode* cur = _dummyHead;
        while (cur->next != nullptr) {
            cout << cur->next->val << " ";
            cur = cur->next;
        }
        cout << endl;
    }
private:
    int _size;
    LinkedNode* _dummyHead;

};
707示例
206.翻转链表

反转一个单链表

分析:

  • 只需改变链表next指针的指向即可,定义pre = null、cur = head
  • 不需引入虚拟头节点

双指针法: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Node* reverseList(ListNode* head) {
        ListNode* temp; // 保存cur的下一个节点
        ListNode* cur = head;
        ListNode* pre = NULL;
        while(cur) {
            temp = cur->next;  // 保存一下 cur的下一个节点,因为接下来要改变cur->next
            cur->next = pre; // 翻转操作
            // 更新pre 和 cur指针
            pre = cur;
            cur = temp;
        }
        return pre;
    }
};

递归法(不太好理解):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Node* reverse(ListNode* pre,ListNode* cur){
        if(cur == NULL) return pre;
        ListNode* temp = cur->next;
        cur->next = pre;
        // 可以和双指针法的代码进行对比,如下递归的写法,其实就是做了这两步
        // pre = cur;
        // cur = temp;
        return reverse(cur,temp);
    }
    ListNode* reverseList(ListNode* head) {
        // 和双指针法初始化是一样的逻辑
        // ListNode* cur = head;
        // ListNode* pre = NULL;
        return reverse(NULL, head);
    }

};
24.两两交换链表中的节点

给定一个链表,两两交换其中相邻的节点,并返回交换后的链表。

你不能只是单纯的改变节点内部的值,而是需要实际的进行节点交换。

分析:

  • 一定要画图,不然指针容易混乱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Node* swapPairs(ListNode* head) {
        ListNode* dummyHead = new ListNode(0); // 设置一个虚拟头结点
        dummyHead->next = head; // 将虚拟头结点指向head,这样方面后面做删除操作
        ListNode* cur = dummyHead;
        while(cur->next != nullptr && cur->next->next != nullptr) {
            ListNode* tmp = cur->next; // 记录临时节点
            ListNode* tmp1 = cur->next->next->next; // 记录临时节点

            cur->next = cur->next->next;    // 步骤一
            cur->next->next = tmp;          // 步骤二
            cur->next->next->next = tmp1;   // 步骤三

            cur = cur->next->next; // cur移动两位,准备下一轮交换
        }
        return dummyHead->next;
    }
};
19.删除链表的倒数第N个节点

给你一个链表,删除链表的倒数第 n 个结点,并且返回链表的头结点。

双指针法:

  • 定义fast,slow,如果要删除倒数第n个节点,让fast移动n步,然后让fast和slow同时移动,直到fast指向链表末尾。删掉slow所指向的节点就可以了
  • 引入虚拟头节点
  • fast再多走一步,这样最后slow才能指向删除节点的上一个节点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Node* removeNthFromEnd(ListNode* head, int n) {
        ListNode* dummyHead = new ListNode(0);
        dummyHead->next = head;
        ListNode* slow = dummyHead;
        ListNode* fast = dummyHead;
        while(n-- && fast != NULL) {
            fast = fast->next;
        }
        fast = fast->next; // fast再提前走一步,因为需要让slow指向删除节点的上一个节点
        while (fast != NULL) {
            fast = fast->next;
            slow = slow->next;
        }
        slow->next = slow->next->next;
        return dummyHead->next;
    }
};
面试题02.07.链表相交

给你两个单链表的头节点 headA 和 headB ,请你找出并返回两个单链表相交的起始节点。如果两个链表没有交点,返回 null 。

分析:

  • 先分别求长度然后做差

  • 用到swap()函数,这样始终使得对最长的链表进行操作

  • 要注意,交点不是数值相等,而是指针相等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Node *getIntersectionNode(ListNode *headA, ListNode *headB) {
        ListNode* curA = headA;
        ListNode* curB = headB;
        int lenA = 0, lenB = 0;
        while (curA != NULL) { // 求链表A的长度
            lenA++;
            curA = curA->next;
        }
        while (curB != NULL) { // 求链表B的长度
            lenB++;
            curB = curB->next;
        }
        curA = headA;
        curB = headB;
        // 让curA为最长链表的头,lenA为其长度
        if (lenB > lenA) {
            swap (lenA, lenB);
            swap (curA, curB);
        }
        // 求长度差
        int gap = lenA - lenB;
        // 让curA和curB在同一起点上(末尾位置对齐)
        while (gap--) {
            curA = curA->next;
        }
        // 遍历curA 和 curB,遇到相同则直接返回
        while (curA != NULL) {
            if (curA == curB) {
                return curA;
            }
            curA = curA->next;
            curB = curB->next;
        }
        return NULL;
    }
};
142.环形链表II

给定一个链表,返回链表开始入环的第一个节点。 如果链表无环,则返回 null

分析:

  • 判断链表是否环
  • 如果有环,如何找到这个环的入口

双指针法:

  • fast每次走两步,slow每次走一步,fast指针一定先进入环中,如果fast指针和slow指针相遇的话,一定是在环中相遇,这是毋庸置疑的,且slow必定在一圈之内与fast相遇
  • 相对于slow来说,fast是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的靠近slow的
  • 从头结点出发一个指针,从相遇节点 也出发一个指针,这两个指针每次只走一个节点, 那么当这两个指针相遇的时候就是 环形入口的节点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Node *detectCycle(ListNode *head) {
        ListNode* fast = head;
        ListNode* slow = head;
        while(fast != NULL && fast->next != NULL) {
            slow = slow->next;
            fast = fast->next->next;
            // 快慢指针相遇,此时从head 和 相遇点,同时查找直至相遇
            if (slow == fast) {
                ListNode* index1 = fast;
                ListNode* index2 = head;
                while (index1 != index2) {
                    index1 = index1->next;
                    index2 = index2->next;
                }
                return index2; // 返回环的入口
            }
        }
        return NULL;
    }
};

day7 每日小结

  • 熟悉了单链表的各种操作和常见题目
  • 熟悉了 双指针法 思想的应用,可以通过保存遍历的位置来降低一个复杂度

2022.04.14 day8

《代码随想录》之哈希表(I)

理论基础

哈希表总共有三种类型

  • 1.数组(索引从0开始递增的哈希表)

  • 2.set集合

    对于set类型又分出来三种
    对于std::set和std::multiset来说底层实现都是红黑树,红黑树是用平衡搜索二叉树实现的,是要求有序的,所以对于这两种类型来说数据是有序的。对于unordered_set来说,底层实现是哈希表,哈希表的本质是数组是不要求有序的所以数据元素无序,哈希表的优点就是时间效率高,装填和删除操作都是常数时间。

  • 3.map映射

​ 类型参考set即可,总结一句话只要记住底层实现是红黑树的就有序,另外multiset和multimap数据还可以重复(从名字也可以看出来)但是操作效率低。底层实现是哈希表的数据无序但是操作效率高。

注意点:

  • 通过哈希函数把value映射到key,一个好的哈希函数应尽量避免key的冲突
  • key的冲突叫哈希碰撞,此时需要 拉链法 或者 线性探测法 去处理冲突
  • 编程时通常调用容器的内置函数不需要考虑以上细节,但是若要自己实现就应注意尽量避免哈希碰撞
242.有效的字母异位词

给定两个字符串 s 和 t ,编写一个函数来判断 t 是否是 s 的字母异位词。可以假设字符串只包含小写字母。

分析:

  • 定义一个 int record[26] 足以记录所有字母出现次数
  • 遍历字符串时,只需要将 s[i] - ‘a’ 所在的元素做+1 操作即可,并不需要记住字符a的ASCII,只要求出一个相对数值就可以了
  • 时间复杂度为O(n),空间上因为定义是的一个常量大小的辅助数组,所以空间复杂度为O(1)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isAnagram(string s, string t) {
        int record[26] = {0};
        for (int i = 0; i < s.size(); i++) {
            // 并不需要记住字符a的ASCII,只要求出一个相对数值就可以了
            record[s[i] - 'a']++;
        }
        for (int i = 0; i < t.size(); i++) {
            record[t[i] - 'a']--;
        }
        for (int i = 0; i < 26; i++) {
            if (record[i] != 0) {
                // record数组如果有的元素不为零0,说明字符串s和t 一定是谁多了字符或者谁少了字符。
                return false;
            }
        }
        // record数组所有元素都为零0,说明字符串s和t是字母异位词
        return true;
    }
};
349.两个数组的交集

给定两个数组,编写一个函数来计算它们的交集。输出结果中的每个元素一定是唯一的。 我们可以不考虑输出结果的顺序。

分析:

  • 但是要注意,使用数组来做哈希的题目,是因为题目都限制了数值的大小。

    而这道题目没有限制数值的大小,就无法使用数组来做哈希表了。

    而且如果哈希值比较少、特别分散、跨度非常大,使用数组就造成空间的极大浪费。

  • 此时就要使用另一种结构体了,set

  • 注意去重

  • nums1往set里记录,与nums2比较,然后将set和nums2的共同元素输出

  • 那有人可能问了,遇到哈希问题我直接都用set不就得了,用什么数组啊。

    直接使用set 不仅占用空间比数组大,而且速度要比数组慢,set把数值映射到key上都要做hash计算的。

    不要小瞧 这个耗时,在数据量大的情况,差距是很明显的。

  • 而且用 unordered_map() 的原因在于其底层实现不是红黑树,不需要排序,节约时间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int> intersection(vector<int>& nums1, vector<int>& nums2) {
        unordered_set<int> result_set; // 存放结果
        unordered_set<int> nums_set(nums1.begin(), nums1.end());
        for (int num : nums2) {
            // 发现nums2的元素 在nums_set里又出现过
            if (nums_set.find(num) != nums_set.end()) {
                result_set.insert(num);
            }
        }
        return vector<int>(result_set.begin(), result_set.end());
    }
};
202.快乐数

编写一个算法来判断一个数 n 是不是快乐数。

「快乐数」定义为:对于一个正整数,每一次将该数替换为它每个位置上的数字的平方和,然后重复这个过程直到这个数变为 1,也可能是 无限循环 但始终变不到 1。如果 可以变为 1,那么这个数就是快乐数。

如果 n 是快乐数就返回 True ;不是,则返回 False 。

分析:

  • 若不是快乐数会出现无限循环,即sum至少重复出现1次,可以据此快速判断
  • 注意对多位数按位取值的操作
class Solution {
public:
    // 取数值各个位上的单数之和
    int getSum(int n) {
        int sum = 0;
        while (n) {
            sum += (n % 10) * (n % 10);
            n /= 10;
        }
        return sum;
    }
    bool isHappy(int n) {
        unordered_set<int> set;
        while(1) {
            int sum = getSum(n);
            if (sum == 1) {
                return true;
            }
            // 如果这个sum曾经出现过,说明已经陷入了无限循环了,立刻return false
            if (set.find(sum) != set.end()) {
                return false;
            } else {
                set.insert(sum);
            }
            n = sum;
        }
    }
};
1.两数之和

给定一个整数数组 nums 和一个目标值 target,请你在该数组中找出和为目标值的那 两个 整数,并返回他们的数组下标。

你可以假设每种输入只会对应一个答案。但是,数组中同一个元素不能使用两遍。

分析:

  • 数组的大小是受限制的,而且如果元素很少,而哈希值太大会造成内存空间的浪费。
  • set是一个集合,里面放的元素只能是一个key,而两数之和这道题目,不仅要判断y是否存在而且还要记录y的下标位置,因为要返回x 和 y的下标。所以set 也不能用。
  • 因此用set结构,保存<key, value>,这道题目中并不需要key有序,选择std::unordered_map 效率更高!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int> twoSum(vector<int>& nums, int target) {
        std::unordered_map <int,int> map;
        for(int i = 0; i < nums.size(); i++) {
            auto iter = map.find(target - nums[i]);
            if(iter != map.end()) {
                return {iter->second, i};
            }
            map.insert(pair<int, int>(nums[i], i));
        }
        return {};
    }
};

day8 每日小结

  • 回顾了复制构造函数,彻底搞明白的其 何时调用参数写法

  • 回顾了哈希表的理论基础,明确 在一堆集合中查找某个元素是否存在 是哈希表的适用场景

  • 【!!!】理解数组、set、map在哈希问题的不同应用

    • 数组适合大小固定的情形,题目对数据规模有限制
    • 而如果数据规模不限,哈希值比较少、特别分散、跨度非常大,使用数组就造成空间的极大浪费,就要使用set
    • set是集合,里面的元素只能是key,而若想实现<key,value>的对应就要使用map
    • 也不可所有题都无脑用set、map,会带来额外的时空复杂度
    • set、map建议用unordered,其底层实现不是红黑树,不用排序,因此其效率高

2022.04.15 day9

《代码随想录》之哈希表(II)

454题.四数相加II

给定四个包含整数的数组列表 A , B , C , D ,计算有多少个元组 (i, j, k, l) ,使得 A[i] + B[j] + C[k] + D[l] = 0。

为了使问题简单化,所有的 A, B, C, D 具有相同的长度 N,且 0 ≤ N ≤ 500 。所有整数的范围在 -2^28 到 2^28 - 1 之间,最终结果不会超过 2^31 - 1 。

分析:

  • 四个数组,因此与“三数相加”、“四数相加”不同,是使用哈希法的经典题目

本题解题步骤:

  1. 首先定义 一个unordered_map,key放a和b两数之和,value 放a和b两数之和出现的次数。
  2. 遍历大A和大B数组,统计两个数组元素之和,和出现的次数,放到map中。
  3. 定义int变量count,用来统计 a+b+c+d = 0 出现的次数。
  4. 在遍历大C和大D数组,找到如果 0-(c+d) 在map中出现过的话,就用count把map中key对应的value也就是出现次数统计出来。
  5. 最后返回统计值 count 就可以了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ourSumCount(vector<int>& A, vector<int>& B, vector<int>& C, vector<int>& D) {
        unordered_map<int, int> umap; //key:a+b的数值,value:a+b数值出现的次数
        // 遍历大A和大B数组,统计两个数组元素之和,和出现的次数,放到map中
        for (int a : A) {
            for (int b : B) {
                umap[a + b]++;
            }
        }
        int count = 0; // 统计a+b+c+d = 0 出现的次数
        // 在遍历大C和大D数组,找到如果 0-(c+d) 在map中出现过的话,就把map中key对应的value也就是出现次数统计出来。
        for (int c : C) {
            for (int d : D) {
                if (umap.find(0 - (c + d)) != umap.end()) {
                    count += umap[0 - (c + d)];
                }
            }
        }
        return count;
    }
};
383.赎金信(刷题第五天终于独立AC的一道题!太菜了!)

给定一个赎金信 (ransom) 字符串和一个杂志(magazine)字符串,判断第一个字符串 ransom 能不能由第二个字符串 magazines 里面的字符构成。如果可以构成,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题目说明:为了不暴露赎金信字迹,要从杂志上搜索各个需要的字母,组成单词来表达意思。杂志字符串中的每个字符只能在赎金信字符串中使用一次。)

自己思路:

  • 将magzine存入map
  • 将ransom和map值对比,若map无ransom有直接返回0,否则其对应value–
  • 使用迭代器,若此时map的value出现负数,说明字不够写完ransom,直接返回0,否则返回1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canConstruct(string ransomNote, string magazine) {
        unordered_map<char, int> map;
        unordered_map<char, int>::iterator it;//注意迭代器的用法!!!
        for (char c : magazine) {//注意新式for的写法!!!
            map[c]++;
        }
        for (char c : ransomNote) {
            if (map.find(c) != map.end()) {
                map[c]--;
            } else {
                return 0;
            }
        }
        for(it = map.begin(); it != map.end(); it++) {//注意!!!
            if(it->second < 0) {
                return 0;
            }
        }
        return 1;
    }
};

当然,答案思路更为精简:

  • 思路非常像 242.有效的字母异位词 这个题
// 时间复杂度: O(n)
// 空间复杂度:O(1)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canConstruct(string ransomNote, string magazine) {
        int record[26] = {0};
        for (int i = 0; i < magazine.length(); i++) {
            record[magazine[i]-'a'] ++;
        }
        for (int j = 0; j < ransomNote.length(); j++) {
            record[ransomNote[j]-'a']--;
            if(record[ransomNote[j]-'a'] < 0) {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
15.三数之和

给你一个包含 n 个整数的数组 nums,判断 nums 中是否存在三个元素 a,b,c ,使得 a + b + c = 0 ?请你找出所有满足条件且不重复的三元组。答案中不可以包含重复的三元组。

分析:

  • 不建议两层for 使用哈希的解法,去重的过程不好处理,有很多小细节,如果在面试中很难想到位,即使是答案的输出也和标准不一致,但能过所有测试用例???还挺费解的

双指针法:

这个nums数组来举例,首先将数组排序,然后有一层for循环,i从下标0的地方开始,同时定一个下标left 定义在i+1的位置上,定义下标right 在数组结尾的位置上。

依然还是在数组中找到 abc 使得a + b +c =0,我们这里相当于 a = nums[i] b = nums[left] c = nums[right]。

接下来如何移动left 和right呢, 如果nums[i] + nums[left] + nums[right] > 0 就说明 此时三数之和大了,因为数组是排序后了,所以right下标就应该向左移动,这样才能让三数之和小一些。

如果 nums[i] + nums[left] + nums[right] < 0 说明 此时 三数之和小了,left 就向右移动,才能让三数之和大一些,直到left与right相遇为止。

  • 【!!!】两数之和 就不能使用双指针法,因为 1.两数之和 要求返回的是索引下标,而双指针法一定要排序,一旦排序之后原数组的索引就被改变了

    如果 1.两数之和 要求返回的是数值的话,就可以使用双指针法了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vector<int>> threeSum(vector<int>& nums) {
        vector<vector<int>> result;
        sort(nums.begin(), nums.end());
        // 找出a + b + c = 0
        // a = nums[i], b = nums[left], c = nums[right]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i++) {
            // 排序之后如果第一个元素已经大于零,那么无论如何组合都不可能凑成三元组,直接返回结果就可以了
            if (nums[i] > 0) {
                return result;
            }
            // 错误去重方法,将会漏掉-1,-1,2 这种情况
            /*
            if (nums[i] == nums[i + 1]) {
                continue;
            }
            */
            // 正确去重方法
            if (i > 0 && nums[i] == nums[i - 1]) {
                continue;
            }
            int left = i + 1;
            int right = nums.size() - 1;
            while (right > left) {
                // 去重复逻辑如果放在这里,0,0,0 的情况,可能直接导致 right<=left 了,从而漏掉了 0,0,0 这种三元组
                /*
                while (right > left && nums[right] == nums[right - 1]) right--;
                while (right > left && nums[left] == nums[left + 1]) left++;
                */
                if (nums[i] + nums[left] + nums[right] > 0) {
                    right--;
                    // 当前元素不合适了,可以去重
                    while (left < right && nums[right] == nums[right + 1]) right--;
                } else if (nums[i] + nums[left] + nums[right] < 0) {
                    left++;
                    // 不合适,去重
                    while (left < right && nums[left] == nums[left - 1]) left++;
                } else {
                    result.push_back(vector<int>{nums[i], nums[left], nums[right]});
                    // 去重逻辑应该放在找到一个三元组之后
                    while (right > left && nums[right] == nums[right - 1]) right--;
                    while (right > left && nums[left] == nums[left + 1]) left++;

                    // 找到答案时,双指针同时收缩
                    right--;
                    left++;
                }
            }

        }
        return result;
    }
};
18.四数之和

题意:给定一个包含 n 个整数的数组 nums 和一个目标值 target,判断 nums 中是否存在四个元素 a,b,c 和 d ,使得 a + b + c + d 的值与 target 相等?找出所有满足条件且不重复的四元组。答案中不可以包含重复的四元组。

分析:

  • 不要在排序后判断nums[i] > target 就返回了,三数之和 可以通过 nums[i] > 0 就返回了,因为 0 已经是确定的数了,四i数之和这道题目 target是任意值

  • 15.三数之和 的双指针解法是一层for循环num[i]为确定值,然后循环内有left和right下标作为双指针,找到nums[i] + nums[left] + nums[right] == 0

  • 四数之和的双指针解法是两层for循环nums[k] + nums[i]为确定值,依然是循环内有left和right下标作为双指针,找出nums[k] + nums[i] + nums[left] + nums[right] == target的情况,三数之和的时间复杂度是 O ( n 2 ) O(n^2) O(n2),四数之和的时间复杂度是 O ( n 3 ) O(n^3) O(n3)

    那么一样的道理,五数之和、六数之和等等都采用这种解法。

双指针法:

  • 可将时间复杂度降低一个数量级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vector<int>> fourSum(vector<int>& nums, int target) {
        vector<vector<int>> result;
        sort(nums.begin(), nums.end());
        for (int k = 0; k < nums.size(); k++) {
            // 这种剪枝是错误的,这道题目target 是任意值
            // if (nums[k] > target) {
            //     return result;
            // }
            // 去重
            if (k > 0 && nums[k] == nums[k - 1]) {
                continue;
            }
            for (int i = k + 1; i < nums.size(); i++) {
                // 正确去重方法
                if (i > k + 1 && nums[i] == nums[i - 1]) {
                    continue;
                }
                int left = i + 1;
                int right = nums.size() - 1;
                while (right > left) {
                    // nums[k] + nums[i] + nums[left] + nums[right] > target 会溢出
                    if (nums[k] + nums[i] > target - (nums[left] + nums[right])) {
                        right--;
                        // 当前元素不合适了,可以去重
                        while (left < right && nums[right] == nums[right + 1]) right--;
                    // nums[k] + nums[i] + nums[left] + nums[right] < target 会溢出
                    } else if (nums[k] + nums[i]  < target - (nums[left] + nums[right])) {
                        left++;
                        // 不合适,去重
                        while (left < right && nums[left] == nums[left - 1]) left++;
                    } else {
                        result.push_back(vector<int>{nums[k], nums[i], nums[left], nums[right]});
                        // 去重逻辑应该放在找到一个四元组之后
                        while (right > left && nums[right] == nums[right - 1]) right--;
                        while (right > left && nums[left] == nums[left + 1]) left++;

                        // 找到答案时,双指针同时收缩
                        right--;
                        left++;
                    }
                }
            }
        }
        return result;
    }
};

day9 每日小结

  • 学会了迭代器的使用和新版for循环的写法
  • 理解了三种常见的哈希表结构及其不同适用条件
  • 双指针法 深入人心

第二周总结

收获颇丰,在实战中学习,逐渐补全短板,已刷20题,再接再厉!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