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U make中文手册-第六章:Makefile中的变量
关键词: GNU make中文手册-第六章:Ma第六章:Makefile中的变量
--------------------------------------------------------------------------------
在Makefile中,变量就是一个名字(像是C语言中的宏),代表一个文本字符串(变量的值)。在Makefile的目标、依赖、命令中引用一个变量的地方,变量会被它的值所取代(与C语言中宏引用的方式相同,因此其他版本的make也把变量称之为“宏”)。在Makefile中变量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 Makefile中变量和函数的展开(除规则的命令行以外),是在make读取makefile文件时进行的,这里的变量包括了使用“=”定义和使用指示符“define”定义的。
2. 变量可以用来代表一个文件名列表、编译选项列表、程序运行的选项参数列表、搜索源文件的目录列表、编译输出的目录列表和所有我们能够想到的事物。
3. 变量名是不包括“:”、“#”、“=”、前置空白和尾空白的任何字符串。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GNU make中没有对变量的命名有其它的限制,但定义一个包含除字母、数字和下划线以外的变量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除字母、数字和下划线以外的其它字符可能会在以后的make版本中被赋予特殊含义,并且这样命名的变量对于一些shell来说不能作为环境变量使用。
4. 变量名是大小写敏感的。变量“foo”、“Foo”和“FOO”指的是三个不同的变量。Makefile传统做法是变量名是全采用大写的方式。推荐的做法是在对于内部定义定义的一般变量(例如:目标文件列表objects)使用小写方式,而对于一些参数列表(例如:编译选项CFLAGS)采用大写方式,这并不是要求的。但需要强调一点:对于一个工程,所有Makefile中的变量命名应保持一种风格,否则会显得你是一个蹩脚的程序员(就像代码的变量命名风格一样)。
5. 另外有一些变量名只包含了一个或者很少的几个特殊的字符(符号)。称它们为自动化变量。像“$>”、“$@”、“$?”、“$*”等。
6.1 变量的引用
当我们定义了一个变量之后,就可以在Makefile的很多地方使用这个变量。变量的引用方式是:使用“$(VARIABLE_NAME)”或者“${ VARIABLE_NAME }”来引用一个变量的定义。例如:“$(foo) ”或者“${foo}”就是取变量“foo”的值。美元符号“$”在Makefile中有特殊的含义,所有在命令或者文件名中使用“$”时需要用两个美元符号“$$”来表示。对一个变量的引用可以在Makefile的任何上下文中,目标、依赖、命令、绝大多数指示符和新变量的赋值中。这里有一个例子,其中变量保存了所有.o文件的列表:
objects = program.o foo.o utils.o
program : $(objects)
cc -o program $(objects)
$(objects) : defs.h
变量引用的展开过程是严格的文本替换过程,就是说变量值的字符串被精确的展开在此变量被引用的地方。因此规则:
foo = c
prog.o : prog.$(foo)
$(foo) $(foo) -$(foo) prog.$(foo)
被展开后就是:
prog.c : prog.c
cc -c prog.c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变量的展开过程完全和c语言中的宏展开的过程一样,是一个严格的文本替换过程。上例中在变量“foo”被展开过程中,其值中的前导空格会被忽略。这里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变量的展开方式,而不是建议大家按照这样的方式来书写Makefile。在实际书写时,千万不要使用这种方式。否则将会给你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注意:Makefile中在对一些简单变量的应用,我们也可以不使用“()”和“{}”来标记变量名,而直接使用“$x”的格式来实现,此种用法仅限于变量名为单字符的情况。另外自动化变量也使用这种格式。对于一般多字符变量的引用必须使用括号了标记,否则make将把变量名的首字母作为作为引用(“$PATH”在Makefile中实际上是“$(P)ATH”)。这一点和shell中变量的引用方式不同。shell中变量的引用可以是“${xx}”或者“$xx”格式。但在Makefile中多字符变量名的引用只能是“$(xx)”或者“${xx}”格式。
一般在我们书写Makefile时,各部分变量引用的格式我们建议如下:
1. make变量(Makefile中定义的或者是make的环境变量)的引用使用“$(VAR)”格式,无论“VAR”是单字符变量名还是多字符变量名。
2. 出现在规则命令行中shell变量(一般为执行命令过程中的临时变量,它不属于Makefile变量,而是一个shell变量)引用使用shell的“$tmp”格式。
3. 对出现在命令行中的make变量我们同样使用“$(CMDVAR)” 格式来引用。
例如:
# sample Makefile
……
SUBDIRS := src foo
.PHONY : subdir
Subdir :
@for dir in $(SUBDIRS); do /
$(MAKE) –C $$dir || exit 1; /
done
……
6.2 两种变量定义(赋值)
GNU make中,一个变量的定义有两种方式(或者称为风格)。我们把这两种方式定义的变量可以看作变量的两种不同风格。变量的这两种不同的风格的区别在于:1. 定义方式;2. 展开时机。下边我们分别对这两种不同的风格进行详细地讨论。
6.2.1 递归展开式变量
第一种风格的变量就是递归方式扩展的变量。这一类型的变量的定义是通过“=”或者使用指示符“define”定义的变量。对这种变量的引用,在引用的地方是严格的文本替换过程,此变量值的字符串原模原样的出现在引用它的地方。如果此变量定义中存在对其他变量的引用,这些被引用的变量会在它被展开的同时被展开。就是说在变量定义时,变量值中对其他变量的引用不会被替换展开。而是,变量在引用它的地方进行替换展开的同时,它所引用的其它变量才会被替换展开。语言的描述可能比较晦涩,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foo = $(bar)
bar = $(ugh)
ugh = Huh?
all:;echo $(foo)
执行“make”将会打印出“Huh?”。整个变量的替换过程时这样的:首先“$(foo)”被替换为“$(bar)”,接下来“$(bar)”被替换为“$(ugh)”,最后“$(ugh)”被替换为“Hug?”。整个替换的过程是在执行“echo $(foo)”是进行的。
这种类型的变量是其它版本的make所支持的类型。我们可以把这种类型的变量称为“递归展开”式变量。此类型的变量存有它的优点同时也存在其缺点。其优点是:
这种类型变量的定义时,可以引用其它的之前没有定义的变量(可能在后续部分定义,或者是通过make的命令行选项传递的变量)。看一个这样的例子:
CFLAGS = $(include_dirs) -O
include_dirs = -Ifoo -Ibar
“CFLAGS”会在命令中被展开为“-Ifoo -Ibar -O”。我们可以看到在“CFLAGS”定义中使用到了之后定义的变量“include_dirs”。
其缺点是:
1. 使用此风格的变量定义,可能会由于出现变量的递归定义而导致make陷入到无限的变量展开过程中,最终使make执行失败。例如,接上边的例子,我们给这个变量追加值:
CFLAGS = $(CFLAGS) –O
它将会导致make进入对变量“CFLAGS”的无限展过程中去(这种定义就是变量的递归定义)。因为一旦后续同样存在对“CLFAGS”定义的追加,展开过程将是套嵌的、不能终止的(在发生这种情况时,make会提示错误信息并结束)。一般在书写Makefile时,使用这种追加变量值的方法也很少使用(也不是我们推荐的方式)。我们可以来看另外一个例子:
x = $(y)
y = $(x) $(z)
这种情况下同样会导致make陷入到无限的变量展开过程中。因此我们在使用这种风格的变量,当一个变量定义需要引用其它的变量时需要特别的注意,防止变量的展开进入无限的循环。当出现这样的错误时,首先检查你的Makefile中变量是否出现了递归定义。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2. 第二个缺点:这种风格变量的定义中如果使引用了某一个函数,那么函数总会在其被引用的地方被执行。
这是因为这种风格变量的定义中,对函数引用的替换展开发生在展开它自身的时候,而不是在定义它的时候。这样所带来的问题是,可能可能会使make的执行效率降低,同时对某些变量和函数的引用出现问题。特别是当变量定义中引用了“shell”和“wildcard”函数的情况,可能出现不可控制或者难以预料的错误,因为我们无法确定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