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78-2008年GDP与M2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货币供给与产出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中充满争议的问题。M2/GDP指标最早见于Mckinnon(1973)对金融深化理论的开拓性研究M2/GDP实际衡量的是在全部经济交易中,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易所占的比重。总体上看,它是衡量一国经济金融化的初级指标。通常来说,该比值越大,说明经济货币化的程度越高。因此本文尝试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1978至2008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国内产出总值的关系。 
  关键词:GDP;M2;ADF;检验;D-W检验;LS回归 
   
  1文献回顾 
  关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学界有几种不同的理论解释。首先,古典学派坚持“二分法”认为实际经济与货币无关,货币只是一种面纱。在他们讨论的费雪方程式My=PY中,若货币流通速度v稳定,那么货币供应量M的变化将立即和全部反应到价格P上,而对真实产量Y不会产生效应。正如弗里德曼所言:“通货膨胀始终而且永远是货币现象。”古典学派认定货币流通速度v是基本稳定的,这就意味着货币对实际经济没有影响。其次,在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纯粹货币扰动在短期和长期都对真实产量有重要影响。他们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是不稳定的,存在从货币供应量M—利率—投资—真实产量Y的作用机制。由于假定价格是刚性的,货币供应量M的增加会引起利率r和货币流通速度v的下降,而不是价格P的上升,因此货币是非中性的。卢卡斯(Lucas,1972)将理性预期引入经济周期的分析,认为产生经济周期的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完美,以及由此导致的生产者对相对价格变化和总价格变化的混淆。在货币存量的变化被公众预期到的情形下,货币是中性的,只有未被预期到的货币存量变化才会有真实效应。罗纳德·麦金农(1993)认为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深化过程中,M2/GDP会不断上升,但并没有给出上

  • 2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