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NAT技术,又名为网络地址转换。该技术产生的原因:IPv4地址危机,在Internet上应用广泛的IPv4技术,由于其先天性不足,在九十年代初期时,已经预计到了IPv4地址不足,从而开始开发IPv6技术。但开发IPv6需要足够的时间(需要换较多的网络设备),为了延长IPv4技术的使用时间,产生了NAT技术。
二、工作原理
修改IP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或目的IP地址。主要目的是把RFC1918所提议的私有地址转变成在Internet上可路由的公有合法地址。对于某些有限的应用(如DNS、FTP等),它也可以修改IP数据包有效载荷中的地址。由于应用的复杂性,NAT目前支持的应用有限,当然,如果需要,完全可以针对新的应用做相应的开发工作。
从配置了NAT技术的一台路由器上,把整个网络分成两部分: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
NAT技术中有四个术语:
内部本地地址----局域网内部主机的拥有的一个真实地址,一般来说是一个私有地址
内部全局地址----对于外部网络来说,局域网内部主机所表现的IP地址。
外部本地地址----外部网络主机的真实地址。
外部全局地址----对于内部网络来说,外部网络主机所表现的IP地址。
对于网络地址转换技术来讲,最重要的一点是,在配置NAT的路由器上形成了NAT转换表,这个转换表的形成是非常关键的。配置NAT后,能形成正确的转换表,那么我们的工作就算成功了。
三、基本配置
1、 静态转换:
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内部本地地址 内部全局地址
2、 动态转换:
Router(config)#ip nat pool 地址池 起始地址 最后地址 netmask 子网掩码
Router(config)#access-list 表号 permit 网络号 反掩码
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表号 pool 地址池
3、 PAT:
Router(config)#access-list 表号 permit 网络号 反掩码
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表号 interface 外部接口
小结:
1)拥有少量的公网地址IP G
2)内部主机X 用本地地址IP X 和因特网上主机Y 通信所 发送的数据报必须经过NAT 路由器。
„3)NAT 路由器将数据报的源地址IPX 转换成全球地址IP G ,但目的地址IP Y 保持不变,然后发送到因特网。
„4)NAT 路由器收到主机Y 发回的数据报时,知道数据报中 的源地址是IP Y 而目的地址是IP G 。
„5)根据NAT 转换表,NAT 路由器将目的地址IP G 转换为 IP X ,转发给最终的内部主机X
具体详情环境配置可查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5549cd0100d2v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