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注解@Component、@Repository、@Service、@Controller

        Spring 2.5 中除了提供 @Component 注释外,还定义了几个拥有特殊语义的注释,它们分别是: @Repository、 @Service 和 @Controller。在目前的 Spring 版本中,这 3 个注释和 @Component 是等效的,但是从注释类的命名上,很容易看出这 3 个注释分别和持久层、业务层和控制层(Web 层)相对应。虽然目前这 3 个注释和 @Component 相比没有什么新意,但 Spring 将在以后的版本中为它们添加特殊的功能。所以,如果 Web 应用程序采用了经典的三层分层结构的话,最好在持久层、业务层和控制层分别采用 @Repository、@Service 和 @Controller 对分层中的类进行注释,而用 @Component 对那些比较中立的类进行注释。
        在 一个稍大的项目中,通常会有上百个组件,如果这些组件采用xml的bean定义来配置,显然会增加配置文件的体积,查找以及维护起来也不太方便。 Spring2.5为我们引入了组件自动扫描机制,他可以在类路径底下寻找标注了 @Component,@Service,@Controller,@Repository注解的类,并把这些类纳入进spring容器中管理。它的作用 和在xml文件中使用bean节点配置组件时一样的。要使用自动扫描机制,我们需要配置以下信息: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mlns:context="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xsi:schemaLocation="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2.5.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spring-context-2.5.xsd"
>  
<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com.eric.spring">   
</beans>

java代码中,写入如下:

/*其中base-package为需要扫描的包(含所有子包)
     @Service用于标注业务层组件,
     @Controller用于标注控制层组件(如struts中的action),
     @Repository用于标注数据访问组件,即DAO组件,
     @Component泛指组件,当组件不好归类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注解进行标注。
*/   


 @Service 
 public class VentorServiceImpl implements iVentorService {  
	 
 } 
 @Repository 
 public class VentorDaoImpl implements iVentorDao {  

 }

/*getBean的默认名称是类名(头字母小 写),如果想自定义,可以@Service(“aaaaa”)这样来指定,这种bean默认是单例的,如果想改变,可以使用 @Service(“beanName”) @Scope(“prototype”)来改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指定初始化方法和销毁方法(方法名任意): 
@PostConstruct 
public void init() {  

}

@PreDestroy 
public void destory() {  

} 
*/


注入方式:
把 DAO实现类注入到service实现类中,把service的接口(注意不要是service的实现类)注入到action中,注入时不要new 这个注入的类,因为spring会自动注入,如果手动再new的话会出现错误,然后属性加上@Autowired后不需要getter()和 setter()方法,Spring也会自动注入。至于更具体的内容,等对注入的方式更加熟练后会做个完整的例子上来。


注解:
在 spring的配置文件里面只需要加上<context:annotation-config/> 和<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需要实现注入的类所在包"/>,可以使用base-package="*"表示全部的类。   

例如:<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com.eric.spring">

      其中base-package为需要扫描的包(含所有子包)


在接口前面标上 @Autowired 和 @Qualifier 注释使得接口可以被容器注入,当接口存在两个实现类的时候必须使用 @Qualifier 指定注入哪个实现类,如:

@Autowired          
@Qualifier("chinese")           
private Man man;

否则可以省略,只写@Autowired。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中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中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中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