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博弈与社会》笔记(3)导论:一些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这篇的主要内容介绍了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吧。

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区别

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区别与共同点

经济学一般是从个人的行为出发解释社会现象(from micro to macro)。社会学的传统方法则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解释个人的行为(from macro to micro)。对于某个人的具体行为,经济学认为他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所做出的最好选择。社会学则认为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社会规则如此。芝加哥大学的政治科学和哲学讲席教授埃尔斯特(Elster)在《社会规范和经济理论》一文中对此做了如下精辟的总结:在社会科学中,最为持久的分野是亚当·斯密的“经济人”(homo economicus)和艾米尔·涂尔干的“社会人”(homo sociologicus)两条思想路线的背道而驰。经济人的行为由工具理性所引导,而社会人的行为则受社会规范的指引。前者受未来回报的“拉动”(pulled),后者则受各种类似惯性(quasi-inertial)力量的“推动”(pushed)。前者主动适应变化的环境,总是不断地寻求改善;后者则对环境变化麻木无措,即使新的、更好的选择出现,也固守先前的行为。前者被描绘为一个能够自我约束的社会原子,后者被刻画成由社会力量所左右的没有头脑的玩偶。

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方法有着巨大的差异,但也有着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们解释个人行为通常是采用逻辑演绎方式。即从一定的假设前提出发,经过因果链条的推理,得出相应的结论。

与心理学的区别

这一点和被称为行为科学基础的心理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心理学主要通过实验以及观察的方法来考察人们实际上如何行为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把这种实验的方法扩大到其他的领域就成为行为科学,如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行为的法和经济学(behavioral law and economics)以及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等。这些学科可以被归结到行为学的范畴。

博弈论的位置

本书的研究对象同样是人的行为。其不同之处在于,我将使用博弈论(game theory)的方法从人际互动的角度来考察人的行为。根据前文,我们知道社会的两大基本问题——协调和合作,实际上都是人们如何互动的问题。

博弈论可以视为社会科学中理性一脉的罩伞,或者说为其提供了一个“统一场”理论。其中,“社会”可以作宽泛的理解,既包括由人类个人组成的社会,也包括其他各种参与人组成的群体(如公司、国家、动物、植物、计算机等)。博弈论不像经济学或政治科学等学科的其他分析工具那样,采用不同的、就事论事的框架来对各种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如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国际贸易、税收、选举、遏制、动物行为等等。相反,博弈论先提出在原理上适用一切互动的情形的方法,然后考察这些方法在具体应用上会产生何种结果。(Aumann and Hart,1992)

如他们的介绍,博弈论把小到喝酒时的划拳游戏、大到国家间的战争等每一种互动的情形都视为一个博弈(game);把参与互动情形的当事者,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称为“参与人”(player),然后考察博弈的参与人如何进行决策,以此预测博弈的结局如何。这样一种对所有互动情形统一的处理方法正是博弈论有别于其他分析框架的核心所在,这也是为什么说博弈论是一个“统一场理论”的原因。正是由于能够为所有的互动情形提供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博弈论现在已经渐渐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博弈论的三个假设

作为研究互动行为的一种方法,博弈论有着特色鲜明的前提假设。这些假设主要有三个:(1)博弈的每一个参与人是工具理性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