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相关】请问大家的博士阶段的学习和未来毕业后的规划是怎么样的呢?...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7552623

编辑: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声明:仅做学术分享,侵删

理工科博士 最近又陷入了迷茫 感觉看不到未来 有点烦躁 想请教大家的建议和意见

关于学习:感觉很累 心累和身体累 每天都忙不完但是回头看又没有什么进展 。有时候遇到问题会卡很久而且最后也未必能解决。想重新学习新的方向 但是害怕无法入境 最终耽误时间 得不偿失。想规划一下学习/生活计划 却不知道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不知道需要为未来的工作而掌握哪些技能/常识。sad

关于工作:看不到希望 感觉博士读完以后的人生经济方面也未必有当时硕士直接工作好。不知道去工业界还是学术界。其实个人还是很喜欢做学术的 但现在内卷严重 想留好的高校土博估计不行 想想以后留校非升即走以及申请title也得靠guanxi 有点望而却步。如果去工业界 感觉博士阶段的学习和工作内容差太大 不知道能不能适应 也没有身体条件去像那些本/硕一样卷了。

还想听听大家博士阶段是怎么平衡生活和科研的 怎么减压的 怎么不失眠的 sad

作者:Ranger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7552623/answer/2056711175

读PhD的几年是确立三观、确立整个人生发展轨迹的重要时期。99.99%的人都和你一样迷茫过(我也一样)。最近要回国工作了,可以分享一下我过去几年做PhD和Postdoc期间的一些心得体会,这些未来也会分享给我的学生,希望有帮助 :)

1. 我是EECS,工科专业。读PhD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蜜月期——刚开始读PhD的一年左右;2)第二阶段,迷茫期——第一、三阶段的中间时期;3)第三阶段,毕业冲刺期——临近毕业,论文发表基本完成,开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

第一阶段很新鲜,沉浸于读博的喜悦,即使没出什么成果心态也相对轻松,总觉得以后时间还很多;第三阶段除了找工作的压力之外,心态也相对轻松(因为马上要毕业),对读博的生活会有些许不舍,但同时又对未来的工作满是憧憬。这两个阶段往往都是OK的,难的是第二阶段,我经常迷茫,经常在学术界、工业界、创业之间徘徊。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2. 学术界很卷,这是这几年的现状,未来几年也会变得更卷。国家在努力引导人才回流,这是一个趋势。至少去学术界的难度这几年是肉眼可见的提升。如果未来还想去一个相对较好的大学工作,海外工作经历必不可少。按照现在的要求,工作三年后应该保底能有助理教授(AP),但能不能到副教授就完全靠自己的造化了。我和几个学生也说过一个观点:国外背景较好的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国非清北的上流985如果能拿到AP,那就要权衡要不要继续在国外凑海外工作经历了,因为我周围工作几年成果不如意回国还是AP的大有人在。国内外大学的生存之道完全不同,虽然都需要人脉和科研产出,但国内更人情社会,需要花时间去经营和积累。

3. 我自己是CV、ML方向,面向无人驾驶和医学诊断,这个行业就业机会相对较多,也可以自己创业。我快毕业的时候面过Uber和微软亚研,工资待遇也不错。但后来发现工业界并不适合我。原因是我喜欢科研和coding,同时也经常有一些能够work的idea,但其中一些idea非常不着边际,至少我觉得工业界应该don't care(比如效果好但是明显没法落地的算法),这就需要带领一个自己的团队去实现。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发现写代码和写论文的速度赶不上产生idea的速度,于是我经常在笔记本上潦草地记录一些想法,希望自己或学生有时间的时候能去实现。这种自由是工业界给不了的(至少以我当时的能力是得不到的),对于一个fresh PhD,在公司的定位大多数时候是一枚螺钉,而我自己想要的是PI。这也是后来坚定走学术界的一个原因。

以上是introduction和related works,下面分享一下methodology和experiments。

1. 读PhD其实就是一个独立完成一本毕业论文(thesis)的过程。这本毕业论文有一章introduction(easy job),一章background(需要平常积累一些基础知识),三到四章major contributions(最好每章有一篇已发表/接收的论文支撑,这些章节可以是并列式也可以是递进式),最后一章summary(easy job)。

所以读博这个过程其实就可以简化成一个:每天读读论文,研究一下基础理论,然后结合自己学到的内容,完成3-4个完整的项目(差不多每年或每半年完成一个),并且投稿接收。我的读PhD过程基本是用这种简化思维进行的,这样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我发现每天专注于读哪篇论文写哪段代码远比思考我未来要怎样生活来的容易得多。同时,每次有论文投稿被接收,我就会直接把这篇论文挪到我的thesis里;学会某个有用的基础知识,我就会用自己的话把它转述进background那一章里。所以最后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其实就只写了introduction和summary,然后整体过了几遍thesis就交了,差不多花了四周的时间。但也可以说,我的thesis写了三年,因为从读PhD一开始我就在写。生活很充实,目标很明确,额外的想法也不多。

2. 从哲学角度来讲,我们对人生的迷茫,都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假设我们可以来到一个四维的空间,可以轻松窥探到未来人生的模样,那我们绝对不会迷茫。但这也是人生的美妙之处——不确定性。除了上述1中提到的方法,只有时间能给我们答案。所以我在2017年1月的时候,找了一个几乎不用的邮箱(QQ邮箱),给2019年1月未来的自己发一封定时邮件,倾述了很多2017年时迷茫的事情(科研、工作、爱情等等)。其中有一句是“我在遥远的过去,憧憬着你现在的生活,我在离你两年之久的Bristol,迷茫着我的未来”。当我2019年新年那天收到这封邮件的时候,发现未来的生活远比我过去憧憬的棒很多,那种感觉很奇妙,就像是和过去的自己通过电话,亲口告诉他曾经的目标都一一实现了。

3. "努力接触新鲜的事物,永远对这个世界抱有婴儿般的好奇",这是我做Postdoc期间体会到的一点。我们总担心犯错,担心失败;担心想要学习的新知识无法掌握,担心想要涉足的新领域无法完全适应,but come on,我们为什么要在20几岁的年龄拥有50岁的心态?年轻人不就是要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进化么?不然为什么说年轻就是资本?因为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试错,并且有足够低的试错成本。50岁的时候,可能一个微小的尝试都会引起整个家庭的动荡;但现在不一样,还年轻,做自己该做的事就是成长,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成功。反正人生中大多数的时候都是要失败的,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万一你努力尝试的这件事就是剩下的那十之一二呢?

4. 失眠对于科研工作者应该是常有的事,我推荐Natrol的5-HTP。没收赞助,单纯好用。

最后,conclusion。

迷茫是每个PhD student的必经之路,除了一些让自己专注于每天科研任务的小技巧以外,只有时间能给你答案。但不管怎样,天空越暗的时候,就越能看到星辰。

作者:Bless Wu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7552623/answer/2137352525

关于学习:我个人觉得博士期间最重要也是最需要掌握的一个能力是学会学习,也就是需要了解如果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大方向一致但细分领域不同),应该如何快速搜集到新领域的背景知识,并把自己现有的知识进行迁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了这个能力,至少博士读的不亏。当然,这个能力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我们回到短期的学习中。

我觉得首先要对于自己的博士生涯做一个规划。按照自己的学制有一个清晰的年度/学期计划。比如博士一年级会有一些方法论、学科专业知识、文献阅读的课程,要有所取舍地学习,并且进行适当延伸。有一些相对来说对自己领域不是很重要的课程可以给较少的经历,而对于相关度高的课程可以投入大量精力的同时去了解一下其他学校的相关课程在学什么。比如我在修博弈论的时候,会看一些其他知名学校的公开课,知识都是相互补充的。而针对一些方法论的课程,也可以在网上寻求到很好的帮助,比如如何阅读文献、如何进行文献整理、如何写文献综述,这些都会对未来的研究生涯大有裨益。同时也可以参加一些seminar(研讨会形式课程,一般高年级博士开设),了解一些某个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也方便自己找到未来的研究方向。

此外,如果是在国内读博,建议在第一年的时候想一下要不要出国访问联合培养,可以联系意向导师和学校。在外交流的经历会成为在找工作时巨大的优势。

后续博士期间,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ddl。比如一个项目/paper,我应该花费多少的经历,在什么时间之前需要完成。比如很多高校要求博士期间必须有一篇期刊发表,那么考虑到一篇文章的期望投稿时间到录用时间(1年-2年,不同领域不同),那么在相应的时间前应该投出去。要给自己留出充足的缓冲时间。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精力是有限的的,但是可以升级的技能点是无穷的,如果要走学术科研,那需要参加会议、了解基金撰写、积极参加同行评审(审论文);如果是想要去业界,那需要一些相关领域的证书,以及做的方向需要和你想去的业界发展方向一致。

以上是在博士期间的一些小的建议,当然我自己还没毕业,也在摸索当中。

关于工作,我目前高校和业界都在考虑,最后估计还要有一番纠结,暂且按下不表了。

平衡生活和科研的话,我目前是把科研当成工作来做,周一到周五严格工作日,然后考虑到博士内卷严重,参照大厂作息,每周六加班。所以周一到周六早9晚6,晚上6点之后休息玩会游戏运动运动放松一下心情。周日休息自然醒+出去打个剧本玩个密室,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防止压力过大。

最后减压&失眠,压力大的时候我会放松一下,比如吃好吃的,在寝室打一天喜欢的游戏,出去玩一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最简单的,跑跑步出出汗。至于失眠...暂时没有遇到过相关的困扰。倒是体重涨了不少....有知道如何平衡科研和体重的朋友欢迎交流...

最后,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不管怎样,生活总会自己找到出路。

作者:知乎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7552623/answer/2139116687


两个思路供你参考。

1.什么也不想,专心搞科研,努力发表论文,车到山前必有路。因为你现在想也白想,你的想法和理解能力受的现在的经济基础和经历限制,很难突破的,徒增烦恼车到山前必有路,都博士了,不用太担心未来的,如果你都混不好,说明这个社会真的问题了或自己的确不行。所以,你可以设立一个简单点的目标,比如发表多少论文,达到什么影响因子。这些资本不管以后到哪里都管点用。但我想现在你已经很难再单纯地搞科研了,所以我提出第2个思路。

2.多花点心思来想想未来,了解人性,认识社会,逐渐树立自己的三观。就像你现在在知乎提出问题一样,其实这些过来人的经验比你自己瞎想或看书好太多。最重要的是想想你自己是个什么人,有什么优缺点,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了解一下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是怎么运转的,你如何在这个社会中立足,最好的方法就是带着问题去找答案,包括看书、问有经验的人或实践,其中实践最难,因为你现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我当时也要和你一样,上大学时就开始思考人生和未来,不断写作,写了几大本,几万字还是有的。虽然现在看来当时的思想都太理想化,太单纯,不了解社会和人性。但就是因为有了之前的铺垫,我现在才能更好的理解真实社会中的人性,感觉人生越来越顺。你要知道人是需要不断进化的,我的提法叫“活着时的进化”,即通过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打磨自己低层逻辑,让自己变得强大而幸福。当然你也可以把它叫做终身学习啥的。

一定要知道,学习不只是学习专业知识,即第1点,更重要的是2点。人生就像手机一样,当你的系统牛逼后,你的APP才能更好的运行。

作者:刘易安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7552623/answer/2055840655

我其实一开始读博士的时候,目标并不大,就想着能够差不多够得着博士毕业,去个二本院校当个教书匠也挺好的,毕竟我喜欢教书,喜欢本科的课程,成体系的,基本都是完美的,逻辑自洽的,想想当时我第一次学到这些东西的时候都特别激动,我也喜欢把这种快乐分享给学生。

但如果科研想要做得好,就要去发掘更多的不为人所知的规律,这样就会使得人不由自主地出现一种恐慌心理,每个人都会如此。即使是水平再高的博士,心态再好,也多多少少有时候会陷入迷茫。最主要的原因是,科研道路总是不确定的,人生也是不确定的。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谈恋爱,结婚,家庭,买房买车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要开始考虑,而不能专心一门心思做科研。这也是基本每个人也都逃不掉的。想想爱因斯坦当时大学毕业即失业,没有收入,刚结婚孩子也刚出生,一边抱着一岁的孩子一边思考着狭义相对论,量子论,也是很不容易。

后来博士在读的期间伴随着自己能力的提升和视野的开阔,参加了很多学术会议,认识了很多人,了解了很多人的想法,跟很多人进行了交流,很多人鼓励我,支持我继续努力,于是就慢慢想清楚一件事:

如果我能一眼看到人生的尽头,那活着也并没有什么意思。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我觉得可以尝试继续不断超越自己,到头来说不定会有超出自己想象的好事发生。就像我在当年在河南南阳上中学,面对着省内近百万考生的竞争,连自己能不能上大学都不确定的时候一样。

于是呢就决定在博士就读期间,最大的目标是在满足系里最低发表论文的要求后,高质量的完成博士毕业论文,顺利毕业。然后不去找教职,而是换一个环境继续做博士后,大概率是一个更适合我的继续科研的环境,大概率合作的是一个更符合我方向的导师。

连30多岁的苏炳添都能超越自己的生理极限,超越亚洲人的极限,40岁的乒乓老将波尔,46岁的体操老将丘索维金娜仍然还是征战奥运,这些项目多少都是20岁出头甚至十多岁稚气未脱的少年,要知道运动员比科研人员更吃青春饭。而我才26岁,即使再做两轮博后也才30出头,又该如何呢?

作者:DIY飞跃计划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7552623/answer/2052618433

我在开始读博士的时候便大概确定了自己想要几年完成,想投文章到什么样的期刊,大概什么阶段完成第几篇文章,并将这些长远计划写在了手账本的首页。

同时,我会仔细研究之前师兄师姐的简历,看看他们博士期间都获得过哪些奖学金、发表过什么级别的文章、有没有到其他学校交流的经历,如果有,大概是第几年去的。通过研究他们的简历,我会对每一年的目标更加细化,并且尽可能去完成这些目标。

另外多做积极的心理暗示。读博的人或多或少会经历一段比较焦虑的时光。这个时候可以给自己做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所在的学校是法语授课,但是我并不懂法语。选修的4门专业课程全是法语授课,第一学期非常焦虑。总担心不能取得好成绩。

每次上课前都特别担心听不懂。那个时候我常常安慰自己“XX,你上课前先把课件翻译了,多看看相关的英语资料,如果你尽全力了,结果不会太差的”。

我还会常常回想以前通过努力取得不错成绩的经历,以此安慰自己“尽全力,一定会有不错的结果”。

最后,身体健康最重要。毛主席说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每周多学三个小时少学三个小时,结果不会有什么大的不同。所以,每周抽出三个小时运动,保持健康的身体,同时舒缓紧张情绪。只有身体健康了才能保证学习效率。

☆ END ☆

如果看到这里,说明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点赞。

 
 

749d32b938a9bd6c5abd37e1d4e439a2.jpeg

 
 
 
 
 
 
 
 
 
 

往期精彩回顾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