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未来的汽车领域新领地——智能座舱

随着智能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使用率不断提高,相关的智能化需求也在慢慢转移到车端,其中智能座舱的研发是与驾驶体验极为直接的部分。智能座舱主要是通过各种智能化的手段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体现出汽车不仅带来了出行的方便,更兼具信息化、人性化、时尚化的特点。

图片

图片

智能座舱新概念

图片

谈到汽车的驾驶座舱,我们首先要了解HMI的概念。HMI,翻译成英文就是Human Machine Interface,更专业的术语叫作人机交互接口。它是汽车和驾驶员、乘客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媒介,可以将汽车内部的信息转换成人可以接受的形式。我们常见的开关、大屏、语音等功能都是HMI的具体表现形式。

关于智能座舱的构成,目前只有概念式的解读,针对不同的需求,最终形态都会有所差异。简而言之,智能座舱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信息输入、功能载体、信息输出。信息输入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收集用户的需求,例如语音控制、触屏控制、远程控制都是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功能载体是基础也是核心,因为一切都是围绕它展开的;信息输出就是用户最终感知到的信息,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的方式传达给用户。

液晶显示屏成为新亮点

图片

目前,智能座舱的发展依然是紧紧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3G、4G网络是目前应用的主体,人们对于智能座舱的功能新需求主要集中在五大方面:查看行车数据、使用驾驶辅助、精准的导航定位、丰富的娱乐系统、便捷的通信系统。这些功能都需要一个新的载体--液晶显示屏来与车内人员进行互动。

1.大屏幕显示成为刚需

传统座舱的主要配置为机械式仪表+中控屏+车载音响系统。机械式仪表仅提供车速、发动机转速、油耗等车辆基本情况,信息内容与呈现形式缺乏灵活度和直观性。由于传统的机械式仪表无法嵌入语音与触控交互功能,因此难以满足驾乘人员的智能化诉求。中控屏与车载娱乐系统基本控件多为物理按钮,相比于消费电子设备中常用的触控方式,交互便捷性较低。随着座舱产品电子化的推进,配备大屏幕显示的系统已得到更多应用。

2.多屏液晶显示带来信息娱乐新感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需求层次的提高,汽车作为除居家、工作以外的“第三空间”,其开发逐渐兴起,传统车载娱乐系统最主要的是音频播放功能,且置于前排的中控屏无法充分覆盖副驾驶和后排乘客,这些装备已难以满足日益丰富的大众文化需求和人们对出行体验的更高追求。

3.大屏显示提高驾驶安全性

传统的车载显示屏位置分散,驾驶员需要大幅度转移视线来获取不同显示屏的信息,且信息的呈现形式缺乏可读性。例如,驾驶员为查看仪表盘通常需要低头20°~25°,读取车速时需要辨识表盘刻度,这些都大大降低驾驶安全性。而智能化的车载显示能减少驾驶员视觉位移,增强信息可读性,有利于驾驶员更快速获取信息、做出反应,提高驾驶安全性。

智能座舱的新功能优势

图片

未来,汽车将是一个比手机更为强大的社交空间,集出行、娱乐、社交及办公等多重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化移动空间。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智能座舱的数据输入、功能、信息输出的呈现方式都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多样化的输入方式

让人感受特别明显的是,传统的按钮模式已经渐渐被取代,人机交互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语音、APP远程、手势等等都可以实现对车内系统的控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语音系统对于方言、语义、上下文语境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强,语音交互将会覆盖大部分的控制输入方式。同时,针对不同的用户人群和使用情境,手势、面部识别也将会被引入系统。目前,手势还没有被大规模普及的原因是,其控制识别的准确度不是很高,有赖于底层硬件系统的不断升级优化来满足更高层面的功能需求。面部识别已经被很多车型应用于身份识别,实现非接触式车辆解锁功能,而它在车内实现的功能更加丰富,可以识别驾乘人员的情绪、疲劳程度,车内乘客的数量,届时它将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2.更广泛的功能覆盖范围

在智能座舱的功能中,首先是安全功能,它是最基本的。如何帮助驾驶员高效、安全地驾驶是其主要的出发点。其次是日常的社交服务类功能。旅游、社交是当前人们最关心、倾注时间最多的领域,将它们从手机端移植到汽车端,便可以将汽车打造成一个移动的综合社交平台。最后是与工作相关的服务类功能。现在,人们对工作的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发送邮件、参加会议能在车内实现,那么在行车途中处理一些工作就会变得方便很多。

3.更流畅的信息输出

大屏化、多屏化、便捷化是发展的趋势。目前,中控屏已经成为很多车辆的标配,但这还远远不够。中控屏幕的大尺寸具备强烈的科技感,能吸引到更多的客户,同时在不同的部位增加一些屏幕也能够让车内信息的展示更加定制化,满足不同人群对于信息获取的需求。除了屏幕的尺寸大小,清晰度和流畅度对于用户来说也很重要,这些构成了未来信息输出需要考虑的因素。

智能座舱的科技含量

图片

1.驾驶员监控系统(DMS)

根据相关的数据研究显示有60%以上的交通事故是由于驾驶员的精力不集中或者疲劳驾驶导致的,而在追尾事故中,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交通事故的占比更是高达94%。出于公共出行安全考虑,欧盟与中国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国内率先对“两客一危”等商用车车型安装DMS进行了强制要求,乘用车搭载要求也在推进制定中。

DMS主要借助于摄像头的视觉或者红外光谱成像的方法,通过检测人脸、眼睛和其他脸部特征,同时跟踪变化,提取目前驾驶员的信息特征,实现疲劳监测、注意力检测、危险行为监测。当检测到驾驶员存在上述问题后,系统会通过闪烁的灯光和警告声来警告驾驶员,如果驾驶员没有及时地采取相关措施,车辆会短暂采取控制措施。

1

疲劳监测

疲劳界定主要与体温、皮肤电阻、眼球运动、呼吸频率、心率有关。在行车过程中,摄像头会对驾驶员闭眼、打哈欠的频率和时长进行采样,结合行车时间和行车速度来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并确定疲劳等级。依据不同的等级,DMS会发送声音警报、仪表警报、方向盘震动警报,收紧安全带等。

2

注意力检测

注意力检测主要通过估计驾驶员头部和注视方向来实现。在行车过程中,摄像头会对驾驶员的视线偏移角度、人脸偏移角度进行采样,与预先设定为安全的角度阀值进行比较判断。分心等级的判断从触发阈值边界时开始计时。DMS会根据不同的等级给予驾驶员不同的提示。

3

危险行为监测

危险行为监测主要监测驾驶员有无抽烟、打电话、饮食等行为。纵观全套DMS的技术原理,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人脸检测,系统程序在执行面部特征提取的过程中需要克服诸多人脸图像畸变的问题,如人脸向内旋转、人脸向外旋转、化妆品、胡须、眼睛、表情、照明条件、面部部分遮挡等。在提取了面部特征后,DMS便会结合大数据分析每个特征背后的行为习惯,最后判断驾驶员是否符合DMS认定的疲劳或分心驾驶行为特征,及时提出警示。

2.平视显示系统(HUD)

HUD ( Head Up Display )系统,俗称抬头显示系统,最早的时候应用于战斗机。为了提升飞行员的安全性,减少他们在飞行过程中低头看仪表盘的次数,HUD系统将很多重要的信息投影显示到前方的透明玻璃上。HUD技术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然而真正开始大范围推广还是在最近几年,最直接的原因是国产品牌的崛起和产业链成熟带来的规模效应。

1

薄膜晶体管

在HUD领域,从技术成熟度和成本的角度考虑,目前最主流的方案是薄膜晶体管(TFT-LCD),其成像的原理比较简单,就是最基本的投影技术。但它也存在一些相对应的缺点,投影成像距离在2m左右,没有完全满足人眼视力远点5m外的需求;散热也存在问题,在高温天气中使用存在一定的挑战。

2

增强现实液晶显示器

未来的HUD技术是属于增强现实液晶显示器(AR-HUD)的,因为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缩小的图像,眼睛能看清最近的点是近点,最远的点是远点,看书、看电脑、看手机时间过长,都会引起头昏脑胀、眼睛发干等疲劳症状,因此工作一段时间后,我们都需要远眺来放松一下眼睛。AR-HUD的优势就是它能够实现宽视角的图像显示,成像距离最远点超过5m,驾驶员长时间注视后不会感觉到疲劳。不仅如此,AR-HUD技术还能提供更高的亮度和对比度,能源的利用效率更高,温度的适应性也已经达到了车规级的要求。

未来的5年-10年内,随着智能网联相关技术的应用普及,智能座舱将开始从面向驾驶员,转变为面向全车舱、全乘客、全场景的多功能综合体。汽车工业与科技更完美地结合,使智能汽车成为现代人更贴心、舒适的新移动空间。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