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迈出国际化步伐

    几经起落,历时10个月的香港永隆银行竞购战终于划上句号。
    6月2日,在来自内地和澳大利亚的几家竟标者中,出售银行股权的伍氏家族最终选择了总部位于深圳的招商银行,以每股156.5港元、总计363 亿港元出让53.12%的股权。然而市场并未立即给予掌声。收购消息一出,招行股价应声而跌,分析师指出由于收购价格过高,这并非一桩 "好生意" 。6月4日,标准普尔更是将招行信用评级列入负面现漂名单。
    某种程度上,资本市场反映了外界对待中国银行不断加快国际化的谨慎态度。得益于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变化,过去两年中国金融企业海外收购的密度和交易规模都前所未有,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控股澳门诚兴银行,民生则购入美国联合银行 9.9%股份。
    但无论是作为战略投资者,还是 作为财务投资者,这些收购的实际收 益仍然需要时间检验,事实上,部分交易已经出现了账面浮亏。考虑到中投入股黑石和摩根士丹利后引发的质疑和不同意见,在对中国银行海外收购的战略意义进行肯定的同时,其达成交易的操作层面,包括收购的时机、成本和风险控制,势必接受外界更严格的质询。
    对招行此次收购的批评大体由此 而来,招行的收购价是永隆银行账面价值的3.1倍( 2006年,建行收购美国 银行在港的全部业务仅为净资产的1.3 倍) ,永隆3月传出将被收购的消息 后,股价已经飘升80% ,而招行出价 比已经大幅上扬的永隆股价仍有6.29毛 的溢价,但另一方面,永隆一季度却 亏损8250万港元。
    除了2001年新加坡星展银行收购道 亨银行,这样的交易价格几乎是香港银行4伽句历史上的纪录,"即便是全球来 看,这个价格收购银行都可以看作是‘天价'",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收购成本过高甚至可能引发了内地监管部门顾虑,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内地银行参与了永隆竞购 市场传言曾有中资银行一度开价400亿港元,监管部门为防止内地银行互相 残杀,被迫设定了价格上限,并劝退 了交通银行。
    不过,大多数人从整体上仍然肯 定招行收购永隆的正面意义,认为招 行可借收购完善其在香港的银行网 络。这对其他内地银行存在示范作 用,摩根大通中国区副主席刘小俞对
    《环球企业家》表示,在未来的18个 月或更长时间内,中国银行业的海外 收购行为将更加活跃。

交易逻辑
    应当承认,招行对永隆的收购自有其合理之处。
    香港始终是国内银行走向国际化的 第一站。从2001年中银香港的大规模 重组,到近几年四大国有行在香港的 网络扩张,内地银行对香港市场的热 情始终不减。
    相对于其他内资银行,总部仅与 香港一河之隔的招商银行在香港扩张 的脚步并不算快。在收购永隆之前, 招行在香港仅有1家分行,是6家在联 交所上市的内地银行中香港业务最弱 的。尽管招行在香港拥有全牌照,但 由于香港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开设新 的分支机构并不容易,从寻找合适的 地点到按程序开业者E需要花费大量时 间和精力,因此直接收购现有银行便 成了进入香港最迅速的途径。
    永隆银行正是这样进入招行的视 野。75年前,由伍宜孙、伍藉宜创立 的永隆银行是目前香港第四大家族管 控的银行,在香港各区拥有35家分支 机构。由于历史悠久,且经营作风非 常稳健,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的永 隆在相当数量消费者心中保持着良好 的品牌形象,多年来始终拥有一批忠 实的客户。
    近年来,随着香港繁荣的经济以及 同内地之间更紧密贸易关系的建立, 银行业的整体经营环境比过去几年明 显改善。以永隆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在 运营上并不存在困难,但面对汇丰、 中银等大银行的竞争,发展空间受到 限制。
    早在2005年,创办者伍宜孙去世 后,永隆股权即有出售意向。有意收 购的除了建行、交行、工行和招行在 内的多家国内银行外,还有希望借香 港市场拓展亚洲业务的澳新银行。其 间,招行曾一度退出竞购,据为其担 任财务顾问的摩根大通表示,这是 由于永隆银行最初被认为"只看价 格"。但随后,以马蔚华为首的招行高层开始直接同伍氏家族接触,情况 旋即出现转机。"他们(伍氏家族) 并不打算急急忙忙地退出,一笔套 现,对今后业务发展、对同新的合作 伙伴是不是能够很平滑地转换,以及 文化方面,都有综合考虑。"全程参 与了谈判过程的刘小俞认为。
    如今,招行人主永隆对于双方来说 都可谓是拿到了最理想的筹码。于招 行来说,永隆在香港市场除了零售和 企业银行外,在保险、证券业务上也 有一定规模,这使得招行的香港业务 一跃进入当地市场的前十位。而借助 招行,永隆则可以得到更为广阔的大 陆业务。实际上,在中国银行走向海 外市场的过程中,这往往是交易得以 达成的最主要原因一一收购方希望进 入新市场,而被收购方能够借此分食 中国经济发展的蛋糕。
    市场人士估计,招行高价收购永隆 银行可能引起香港本地家族控股银行 的出售风潮。自伍氏家族欲出售永隆 银行的消息传出后,创兴、大新等其 他家族控制银行的股价也大幅上涨。 同时,控制永亨银行的冯氏家族,大 新金融主席王守业均表示国外和内地 的金融机构已经对其产生购买兴趣, 一些家族银行的股东开始委托投行研 究其出售股权的可能性。分析师表 示,寻找海外市场窗口的中资银行对 香港的中小银行有特殊兴趣。
    事实上,内地银行对包括香港中小银行在内的海外银行更多地体现着 战略投资的思路。中投入股黑石和摩 根士丹利,中方都只取得了少量约5% 股权,基本上将自己限定为财务投资 者,但同时却不一定具备作为财务投 资者所需的估值技巧和避险手段,因 此难免因资本市场的波动蒙受损失。 与之不同,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 行,民生购入美国联合银行股份,虽然取得的同样是少数股权,着眼点却 在被收购方市场的拓展上。在南非, 已经有很多工行现有的企业客户正拓 展当地业务,并由此产生了多种金融 服务需求。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曾表示,金融机构对投资时机和对象的选择主要是依 据自身的发展战略,"作为一家商业 银行,工行作出的海外购并大都是战 略投资,而很少作财务投资。"
    而工商银行对澳门诚兴银行和此次 招商银行对永隆的收购更选择了绝对 控股的方式,因此除了财务压力外, 其收购的风险主要取决于未来对收购 业务的整合成功与否。
    对于招商银行来说,尽管此前并没 有海外收购管理经验,但对永隆的整合或许未必有想象中困难。香港的语言、文化,甚至饮食习惯都同内地非常一致,而总部位于深圳的招商银行则从这些方面能够最大程度上理解当地的客户和员工需求。据了解,在谈判过程中,双方己对永隆银行的品牌 使用、管理层等问题有了一定规划。
    实际上,由于对市场和客户的了 解,以及具备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内地银行在香港的收购多数可以算作顺利,工行2000年收购前友联银行、2004年收购华比富通法行等过去数宗内地银行在香港的并购案都没有在整合上遇到太大困难。
    "国内其他银行可能会重新思考海外并购问题。"摩根大通的刘小俞认为,接下来的收购行为中,国内银行需要对希望通过收购进入的市场有比较好的了解,"看银行的业务和客户群同现有的业务有多契合"。
    事实证明,在利用国内资本市场高估值,以及国外金融市场动荡谋求投资收益并未如愿后,中国金融机构着眼长远和业务扩展的海外收购并未停顿。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