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 802.11 系列协议主要使用了 OFDM 调制技术,是现今局域无线网的通用标准,被广泛应用于 WIFI 通信中,WIFI 版本及其对应的 802.11 协议版本如下:
- Wi-Fi 1 是 1999 年发布的 802.11b 标准。
- Wi-Fi 2 是 802.11a 标准,也是 1999 年发布。
- Wi-Fi 3 是 2003 年发布的 802.11g 标准。
- Wi-Fi 4 是 802.11n 标准,于 2009 年发布。
- Wi-Fi 5 是 2014 年发布的 802.11ac 标准。
- Wi-Fi 6 是新版本,也称为 802.11ax,它计划于 2019 年发布。
实际 IEEE 802.11a 协议与 GR-OFDM 流程的最大区别就是前导码的不同,相比来说802.11a 协议更严谨。GR-OFDM算是一个简化版的协议。
802.11a 帧结构如下:
图1 802.11a 帧结构
在两个物理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元是包含PSDU的PLCP协议数据单元(PPDU)。在两个MAC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元是MPDU,每个MPDU对应于一个在PPDU内的PSDU。
- PSDU: PHY sublayer Service Data Units
- PLCP: PHY Convergence Procedure 物理层汇聚协议
- PPDU: PLCP Protocol Data Units
- MPDU: MAC Sublayer Protocal Units
在发送时,PSDU前要加上PLCP前导训练序列和报头以形成PPDU。在接收端,PLCP前导和报头可以辅助解调和得到PSDU。
PLCP报头包含以下几个域:数据速率位(RATE)、保留位(Reserved)、数据包长度位(LENGTH)、奇偶校验位(Parity)和业务位(SERVICE)。在调制时,速率位、保留位、长度位、奇偶位以及值为0的6位尾比特构成一个单独的OFDM符号,用SIGNAL段表示。
信号段采用的是BPSK调制,1/2的编码速率。PLCP头的业务位以及PSDU标记为DATA域,再加上6个尾比特,以及填充比特构成数据(Data)区。其中,信号段的速率位以及长度位决定着数据的比特率,进而决定其调制方式,编码速率等一系列的参数值。
OFDM 的前导训练序列(Preamble training symbol)包括10个短训练符号(STS,用于自动增益控制、分集选择、定时捕获、粗频偏估计)和2个长训练符号(LTS,用于信道估计和细频偏估计),如图2。
图2 OFDM 的前导训练序列
这里的 STS 与 LTS 的位置与功能就相当于 GR-OFDM 中的两个前导码 word1 与 word2。
PPDU编码中,由 SIGNAL 得到一个 OFDM 符号要经过同样的过程:卷积编码、交织、BPSK调制、插入导频、傅里叶变换、添加适当保护间隔使数据率达到6Mbit/s。GR-OFDM 中不存在卷积编码及交织的步骤。
根据发端的Rate计算每个OFDM符号所包含的数据比特位()、编码速率(R)、每个OFDM子载波中的比特数()以及每个OFDM符号中经过编码的比特数()。
在业务域(SERVICE)后加入 PSDU,并在尾部补0使数据段的长度达到的整数倍,调整后的比特流形成包中 Data 部分。
将调制后的复数信号按照48为单位分成若干组,每一组可以形成一个OFDM符号,并将其映射到编号为-26~-22、-20~-8、-6~-1、8~20、22~26的OFDM子载波上,编号为-21、-7、7、21的子载波用来插入导频。然后进行64点IFFT转换为时域信号,其他不用的子载波上补0。之后加循环前缀形成保护间隔GI,并采用时间截短的方法对每一个周期的OFDM符号的波形范围进行加窗处理。这里的载波调制方式与 GR-OFDM 中一致。
以含有rate和length信息的signal开始的OFDM符号流一个接一个地传入信道进行传输。并根据理想信道的中心频率,将复基带波形上变频到RF频率上。
注:802.11a中OFDM系统的参数
- 调制方式: BPSK、QPSK、16QAM、64QAM
- 采样频率: 20MHz
- OFDM符号间隔: 4us(80chip)
- 子载波间隔∆f: 20MHz/64=0.3125MHz,1/0.3125MHz=3.2us
- 循环前缀/保护间隔长度: 0.8us(16chip)
- 编码方式:1/2卷积编码,约束长度为7,可选择打孔
- 前导码长度:16us(STS+LTS)
在OFDM帧结构中,Signal中的Rate决定了系统的比特速率,进而决定了调制方式等一系列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