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攻城师的成长————面向对象收尾(反射、双下方法、元类)

本文介绍了Python中的反射概念,包括getattr、setattr、hasattr和delattr的用法,以及在不同场景的应用。接着讨论了面向对象的双下方法,解释了__new__、__init__和__del__方法的作用和调用顺序。最后探讨了元类,解释了元类是创建类的类,并展示了如何通过元类定制类的行为,包括限制类名首字母大写的示例。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今日学习目标

  • 理解上去运用反射及双下方法,体会元类的意义,牢记部分用法


今日学习内容

  • 反射
  • 面向对象的双下方法
  • 元类

一、反射

1.什么是反射?

反射就是通过字符串的形式去对象(模块)中操作(查找/获取/删除/添加)成员,一种基于字符串的事件驱动

可使用反射的地方:

1、反射类中的变量 : 静态属性,类方法,静态方法
2、反射对象中的变量、对象属性、普通方法
3、 反射模块中的变量
4、反射本文件中的变量

getattr(核心)

判断类、对象或者模块中是否有相应的属性或方法。用法:getattr(obj,str,default=None) 判断obj中是否有str属性,有就返回,没有时有传入第三参数就返回第三参数,没有就报错。

class A:
    name = 'zs'
    age = 18
print(getattr(A,'name'))
print(getattr(A,'language','notfound'))

'''
# 执行结果
zs
notfound
'''

settattr

设置属性。第三参数为新的属性值

class A:
    name = 'zs'
    age = 18
setattr(A,'name','ls')
setattr(A,'language','Chinese')
print(getattr(A,'name'))
print(getattr(A,'language','notfound'))

'''
# 执行结果
ls
Chinese
'''

hasattr

判断时候有某个属性,有就返回True,没有就返回False

class A:
    name = 'zs'
    age = 18
if hasattr(A,'name'):
    print(getattr(A,'name'))

'''
# 执行结果
zs
'''

delattr

删除某个属性

class A:
    name = 'zs'
    age = 18

delattr(A,'name')
print(hasattr(A,'name'))

'''
# 执行结果
False
'''

反射本文件

sys.modulses[__ name__]就是本文件对象。

import sys
class A: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666'
if hasattr(sys.modules[__name__],'A'):
    print(getattr(sys.modules[__name__],'A')())

'''
# 执行结果
666
'''

使用场景

程序:用户输入的如果是a,那么就打印1,如果输入的是b就打印2
文件:从文件中读出的字符串,想转换成变量的名字
网络:将网络传输的字符串转换成变量的名字

来个例子

# 利用面向对象编写系统终端功能
class WinCmd(object):
    def ls(self):
        print('windows系统正在执行ls命令')
    def dir(self):
        print('windows系统正在执行dir命令')
    def cd(self):
        print('windows系统正在执行cd命令')

class LinuxCmd(object):
    def ls(self):
        print('Linux系统正在执行ls命令')
    def dir(self):
        print('Linux系统正在执行dir命令')
    def cd(self):
        print('Linux系统正在执行cd命令')

obj = WinCmd()
obj1 = LinuxCmd()
"""反射提供了一种不需要考虑代码的前提下 操作数据和功能"""
def run(obj):
    while True:
        cmd = input('请输入您的指令>>>:')
        if hasattr(obj, cmd):
            func_name = getattr(obj, cmd)
            func_name()
        else:
            print('cmd command not found')   

二、面向对象的双下方法

1.方法(部分)

项目Value
__ init__对象实例化的时候自动触发
__ str__对象被执行打印(print、前端展示)操作的时候自动触发,该方法必须返回字符串类型的数据,很多时候用来更加精准的描述对象
__ del__对象被执行(被动、主动)删除操作之后自动执行
__ getattr__对象查找不存在名字的时候自动触发
__ setattr__对象在执行添加属性操作的时候自动触发 >>> obj.变量名=变量值
__ call__对象被加括号调用的时候自动触发
__ enter__对象被执行with上下文管理语法开始自动触发 ,该方法返回什么as后面的变量名就会得到什么
__ exit__对象被执行with上下文管理语法结束之后自动触发
__ getattribute__只要对象查找名字无论名字是否存在都会执行该方法,如果类中有__getattribute__方法 那么就不会去执行__getattr__方法
__ new__在类被实例化前,最先被执行的方法,主要用来去创建一个完全空白的对象

2.举例说明(部分)

class A(object):
    def __init__(self):
        print("init方法")

    def __del__(self):
        print("del方法")

    def __str__(self):
        print("str 方法")

    def __new__(cls):  
        print("new方法")
        return object.__new__(cls)

a = A()

'''
# 执行结果
new方法
init方法
del方法
'''

当执行 a = A() 时,首先执行 等号右边"A()"

(1)调用__new__方法创建对象,然后找一个特殊变量接收__new__ 返回值,这个返回值就是创建对象的引用;(而这个特殊变量指向这个对象 )

(2)这个对象调用__init__(self)方法,传入对象引用,self 指向刚刚创建的对象(__ new__ 方法返回的特殊变量传给self)

(3)返回对象的引用 这个a自然就指向了这个对象

(4)最后对象被执行(被动、主动)删除操作之后自动执行了__dal__方法

总结:__new__方法只负责创建,__init__方法只负责初始化, __dal__用来删除(垃圾回收)

NOTE:不是说在这里调用__new__方法,__new__方法自己调用__init__方法,而是先调用__new__方法,__new__方法执行完后保存其返回值,再去调用__init__方法


三、元类

元类简介

元类即产生类的类

#type查看的其实是当前对象所属的类名称
print(type(123))
print(type([12, 33, 44]))
print(type({'name':'jason','pwd':123}))

'''
# 执行结果
<class 'int'>
<class 'list'>
<class 'dict'>
'''
class MyClass(object):
    pass
obj = MyClass()
print(type(obj))
print(type(MyClass))  # <class 'type'>

class Student:
    pass
print(type(Student))  # <class 'type'>

class Teacher(MyClass):
    pass
print(type(Teacher))  # <class 'type'>

type就是所有类默认的元类!!!

产生类的两种表现形式

1.class关键字

class C1(object):
    pass
	print(C1)  # <class '__main__.C1'>

2.type元类

type(类名,父类,类的名称空间)
res = type('C1', (), {})
print(res)  # <class '__main__.C1'>

学习元类的目的:
元类能够控制类的创建 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高度定制类的行为
eg:掌握了物品的生产过程 就可以在过程中做任何的额外操作

元类的基本使用

元类是不能通过继承的方式直接指定的,需要通过关键字参数的形式修改

举例:限制类的创建必须首字母大写

class C1(metaclass=MyTypeClass):
    	pass
    
class MyTypeClass(type):
    def __init__(cls, cls_name, cls_bases, cls_dict):
        if not cls_name.istitle():
            raise Exception("类名的首字母必须大写")
        super().__init__(cls_name, cls_bases, cls_dict)

class C1(metaclass=MyTypeClass):
    name = 'zs'

class a(metaclass=MyTypeClass):
    name = 'zs'

元类进阶操作

1.回想__call__方法
对象加括号会自动执行产生该对象的类里面的__call__,并且该方法返回什么对象加括号就会得到什么
推导:类加括号会执行元类的里面的__call__该方法返回什么其实类加括号就会得到什么

  """类里面的__init__方法和元类里面的__call__方法执行的先后顺序"""
 	class MyTypeClass(type):
    def __call__(self, *args, **kwargs):
        print('__call__ run')
        super().__call__(*args, **kwargs)
  class MyClass(metaclass=MyTypeClass):
      def __init__(self, name):
          print('__init__ run')
          self.name = name
  obj = MyClass('jason')
  
#定制对象的产生过程
	class MyTypeClass(type):
    def __call__(self, *args, **kwargs):
        # print('__call__ run')
        # print(args,kwargs)
        if args:
            raise Exception('必须全部采用关键字参数')
        super().__call__(*args, **kwargs)

  class MyClass(metaclass=MyTypeClass):
      def __init__(self, name):
          # print('__init__ run')
          self.name = name

	"""强制规定:类在实例化产生对象的时候 对象的独有数据必须采用关键字参数"""
#obj1 = MyClass('jason')
  obj2 = MyClass(name='jason')

如果你想高度定制类的产生过程
那么编写元类里面的__init__方法
如果你想高度定制对象的产生过程
那么编写元类里面的__call__方法


总结

  • 技术博客一篇
  • 学习心得一段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