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成长经历
学了三年医,但是因为志不在此,所以成绩也从最开始的名列前茅到毕业时的吊车尾。同时,从初一开始,就一直保持着对计算机的热爱。所以毕业后,毅然重新回到了IT行业。而当时,互联网正好刚刚兴起。顺势而为,投入了互联网的怀抱。
进入互联网行业后,也不是一帆风顺。期间换过很多不同的工作。本着尝尽人生百态的精神,甚至做过车间杂工、办公室文员等各类职业(高危动作,切勿模仿)。最后返回互联网行业时,人生履历已经是相当丰富了。这也为今后的工作态度和产品打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你现在的状态(职业,生活学习背景)
目前在脱敏就职,主要为教育行业做些技术支持工作。比如系统软件开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等。
由于被工作和公益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基本上就没多少时间留给生活了。除了必要的运动外,就剩下学习了。不放弃运动是因为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安心的加班熬夜,而学习就不用多说了。互联网行业,要是停止学习的话,分分钟就被淘汰。
目前的主要学习方向是在.net开发上深入学习。如果只考虑工作,那应该学JAVA、PYTHON甚至PHP。但是考虑到手头的几个公益组织的现状,我觉得最可行的,还是先在.net上做好深入工作。
- 你之前做过公益吗?对做公益有什么看法?
2006年10月开始接触公益事业,从最初的新鲜和激情到现在的克制和坚持,做公益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在参与公益的十几年时间里,获得过一些荣誉,也明白了很多道理。总体可以用某个公益组织的一句宗旨来形容: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很多志愿者,在做公益的过程中,因为激情过高,出现了过多的投入。没有想到需要平衡好公益和自己的生活,最终因为过度做公益影响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而不得不退出公益事业。虽然昙花一现很美,但是公益更需要持之以恒。
- 你是怎么知道码上公益平台的?
看到阿里云官网首页的新闻大图宣传,差不多同一时期,也在云栖大会上,看到了阿里云总裁胡晓明为码上公益站台,就感觉这应该是个靠谱的公益平台,然后开始密切关注。
- 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你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
刚开始,是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团队的组建和互相之间的协作,都容易出现问题。毕竟大家都是业余时间参与,同时又天各一方,沟通上不会那么及时和顺畅。而其中一个人如果出现滞后,又很容易造成整个项目的无限延期。
比如我第一个真正参与的项目,由于我是第一个环节,UI设计。在我跟甲方多次沟通,改稿完毕之后,就出现了工作交接的难题。因为能够投入到时间有限,所以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UI设计上。设计完成后,没有时间做原生的标注图,就用第三方工具自动生成了效果接近的在线标注图。但是前端开发人员似乎并不能接受这种方式,但也没跟我进一步沟通。到最后,这个项目到底有没有继续进行,我也不清楚。感觉就怪怪的。我估计这项目可能就这么流产了。
有了这次的经验,后来我有参与的项目,我就直接申请了项目经理。这样总体情况和进度就很好掌握。虽然要花费的时间精力都多了很多,但至少,不会让自己的付出白费。
- 做完这个项目,你最大的收获和感受是什么?
通过这些项目,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很多同样热心公益的志愿者。这条路上,你并不孤单。也明白了平台和项目成员固然重要,但是项目的管理也非常重要。阿里云提供了项目平台,志愿者提供了项目成员,那么剩下来的事,就看项目经理的了。
- 你怎么看待用技术来做公益这个倡导?
曾经,技术对于公益而言,可有可无。但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大部分先进的、好用的东西,都是基于技术的前提。公益也一样,有了技术,可以让公益如虎添翼、事半功倍。让曾经很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比如支付宝的蚂蚁森林,动动手指,就能在遥远的沙漠种下自己的树木。没有技术的支撑,这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 你对科技有什么期待?
期待科技的门槛越来越低。相对以前而言,大数据、人工智能之类的门槛已经降低了很多。通过API,可以让很多没有这方面专业技能的技术团队,方便的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但是我觉得,仍然不够。我没有办法在很短的时间内,用很低的成本,把自己家的老式门锁换成自己开发的、带人脸识别的智能锁。也没有办法,在很短的时间内,用很低的成本,给自己开发一款智能机器人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