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onreadystatechange |||| document.readyState == \"complete\"

发送一个请求后,客户端无法确定什么时候会完成这个请求,所以需要用事件机制来捕获请求的状态,XMLHttpRequest对象提供了onreadyStateChange事件实现这一功能。这类似于回调函数的做法。
onreadyStateChange事件可指定一个事件处理函数来处理XMLHttpRequest对象的执行结果,如:
ajaxObj=createAjaxObject();
var url="/MyTodoes/FetchText?id="+id;
ajaxObj.open("Get",url,true);
ajaxObj.onreadyStateChange=changeTabCallBack;
ajaxObj.send(null);

onreadyStateChange事件是在
readyState属性发生改变时触发的,readyState的值表示了当前请求的状态,在事件处理程序中可以根据这个值来进行不同的处理。 readyState有五种可取值0:尚未初始化,1:正在加载,2:加载完毕,3:正在处理;4:处理完毕。一旦readyState属性的值变成了4,就可以从服务器返回的响应数据进行访问了。
通常在事件中判断readyState的值是在请求完毕时才做处理,如:
function changeTabCallBack(){
if(ajaxObj.readyState==4){
// 下一步验证
}
}

Status存储了服务器端返回的Http请求响应代码,它表示请求的处理结果,常见响应代码的含义如右。
在Ajax开发中,最常用就是200这个响应码,代码如下:
function changeTabCallBack(){
if(ajaxObj.readyState==4){
if(ajaxObj.status==200){
// 服务端返回了正确数据,开始响应处理
}
}
}
Http状态码 含义
200 请求成功
202 请求被接受但处理未完成
400 错误请求
404 请求资源未找到
500 内部服务器错误



这两天,正在给部门的一个项目做优化,其中一项是将web应用中的所有alert用div方式实现,javascript的相关方法都写好了,方法名为showDialog,前台页面调用showDialog方法一点也没有问题,可是页面一旦提交,从后台输出脚本,调用showDialog方法,就会时不时的出现问题了,报一个无法打开Internet站点的错误,在脚本中下断点调试,依然找不到问题的根源,最后到网上一查,这个问题有可能是页面没有完全加载造成的,于是乎,修改后台输出脚本的代码,将其改为 

document.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 { if(document.readyState == 'complete'){ showDialog('来自网页的消息','用户名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warning'); } }; 
问题解决,一切OK!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document.onreadystatechange = subSomething;//
当页面加载状态改变的时 候执行这个方法. 
function subSomething() 

if(document.readyState == "complete"){ // 当页面加载状态为完全结束 时进入 
//你要做的操作。 



说明 :onreadystatechange 事件能辨识readyState 属性的改变。 

关于onreadystatechange属性的一点疑问 
在编写Ajax方法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写上类似于这样的代码: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xmlHttp; 
//创建一个XmlHttpRequeset对象 
function createXMLHttpRequest()...{ 
if(window.ActiveXObject)...{ 
xmlHttp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else if(window.XMLHttpRequest)...{ 
xmlHttp = new XMLHttpRequest(); 


//开始一个请求 
function startRequest()...{ 

createXMLHttpRequest(); 
xmlHttp.onreadystatechange = handlestatechange; 
xmlHttp.open("GET", "SimpleRespose.xml", true); 
xmlHttp.Send(null); 


function handlestatechange()...{ 
if(xmlHttp.readyState == 4)...{//描述一种"已加载"状态;此时,响应已经被完全接收。 
if(xmlHttp.status == 200)...{//200表示成功收到 
alert("The Server Replied with:" + xmlHttp.responseText) 



</script> 

第一次阅读这段代码的时候,我就感到了一点点不对劲,但是说不出来什么地方不对劲。随着对Ajax代码的进一步了解,这种感觉时刻伴随着我。 

后来,我知道了这种感觉来自于什么地方。 

看看startRequest函数。我们发现xmlHttp.onreadystatechange指向了一个函数,这个函数是在xmlHttpRequest.readyState发生改变的时候触发。我们再来看startRequest函数,想象一下整个请求发送的步骤。现在我们点击一个按钮,触发了一个startRequest函数。函数往下走,第一步是createXmlHttpRequest(),它的作用是创建一个xmlHttpRequest对象,当它完毕的时候,xmlHttpRequest.readyState的值是0(window.alert跟踪得到的),程序继续往下走,xmlHttp.onreadystatechange = handlestatechange,因为状态没有改变(xmlHttpRequest.readyState的值是0),所以不触发函数,紧接着是Open()和Send(),那么,整个函数从头到尾都应该没有触发handlestatechange函数啊,但是为什么出来的结果是正确的呢? 

后来我用window.alert跟踪xmlHttp.readystate的变化,发现于原来它运行的机制是这样的。首先创建一个xmlHttpRequest的对象之后xmlHttp.readyState的值是0了,然后xmlHttp.onreadystatechange = handlestatechange没有运行。紧接着是open(),这个函数发生了之后xmlHttp.readyState的值是1了,那么就会有一个断点在Open()函数处断开,保留现场,紧接着又返回到xmlHttp.onreadystatechange = handlestatechange运行,然后再执行Send()函数,这个函数发生了之后xmlHttp.readyState的值是2了,接着又返回到xmlHttp.onreadystatechange = handlestatechange运行。以此类推。 

浏览器因为不能真正地像面向对象那么编程,所以找了个折衷的办法,但是这个办法看起来不伦不类,想了半天,再跟一个同学一起讨论,才得出这样的一个结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北方的刀郎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