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线通信基础
1、无线电通信与电磁波
无线通信的电磁波频率范围: 3kHz-100GHz;
电磁波频率和波长互为倒数关系,2=C/f(λ,波长,单位 m;C,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单位 m/s; f,频率,单位 Hz)。
特高频 UHF 是目前移动通信的主要频段,300MHz-3GHz;5G引入了毫米波,极高频,30GHz-300GHZ。
下一代移动通信频段将扩展至 6GHz-100GHz.
2、无线电波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的主要传播模式有地表波、天波和空间波。
无线电波主要传播模式 |
基本概念 |
地表波 |
沿地球表面传播的电波传播模式 |
天波 |
利用电离层的折射、反射和散射作用进行传播的电波传播模式 |
空间波 |
在大气对流层中进行传播的电波传播模式 |
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机制有直射、反射、折射、绕射和散射传播等。
电磁波传播机制 |
基本概念 |
直射传播 |
视距范围内无遮挡的传播 |
反射传播 |
当电磁波在传播路径中遇到某个物理表面,而且尺寸远大于电磁波自身波长时,就会发生反射现象,通常发生在水面、地面处 |
折射传播 |
发生在两种介质交界处,折射波进入到另外一种介质中。是由于电磁波在两种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会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
绕射传播 |
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机制有多种,当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棱角分明形状不规则的障碍物时,会产生绕射现象 |
散射传播 |
电磁波在遇到不均匀介质的时候(通常指的物理尺寸比电磁波波长要小的物体),电磁波会向四面散开来的现象 |
自由空间的传播(路径)损耗Lp 只与发送、接收间的距离和信号频率有关,
Lp=32.45+20lgd+20lgf;
当传播距离增加一倍时,或者信号的工作频率增加一倍时,都会使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增加6dB ;
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不存在能量损耗,但是会因波的扩展而产生衰减。
3、电波传播的衰落特性
衰落使接收信号电平缓慢起伏称为慢衰落,当衰落使接收信号电平快速起伏称为快衰落。
慢衰落也被称为阴影衰落,路径损耗是主要原因;慢衰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阴影效应和大气折射。
快衰落又称瑞利衰落,多径效应和多普勒效应是其产生主因。
多径效应是指电磁波经不同路径传播后,各分量场到达接收端时间不同,按各自相位相互叠加而造成干扰,使得原来的信号失真。
多普勒效应引起时间选择性衰落,是由于相对速度的变化引起频移度随之变化。
4、陆地无线信道的传播损耗
为了计算无线信道中信号强度中值(或传播损耗中值),地形分为两类:中等起伏地形和不规则地形。
市区的场强中值,纵向路线(与电波传播方向平行)的损耗中值明显小于横向路线(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损耗中值。
5、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特点
电波传播的基本模型是直射波(可能存在)与反射波(可能多个)的矢量合成。
移动台高速运动时,其传播路径会遇到建筑物和障碍物,从而产生反射,不同路径的反射波合成后形成衰落。快衰落呈瑞利分布,深度20-40dB,衰落速度与移动台的运动速度和工作频率有关。
移动台高速运动时,应根据统计分析,选择不同的接收信号场强预测模型。
移动台处于移动中,接收信号存在附加频率变化,即多普勒频移。运动速度越快,工作频率越高,多普勒频移影响就越大。
6、无线通信中的效应现象
传播效应 |
基本概念 |
阴影效应 |
主要是由于障碍物的遮挡,在阴影区信号场强缓慢变化。阴影效应引起的衰落属于慢衰落。阴影效应的衰落速度与频率无关,主要取决于传播环境,即移动台所处环境(障碍物的高度、移动台的速度) |
多径效应 |
电磁波经不同路径传播后,各分量场到达接收端时间不同,按各自相位相互叠加而造成干扰,使得原来的信号失真;多径效应引起的衰落属于快衰落 |
远近效应 |
当两个移动台距基站的距离不同,以相同的功率发送信号时,基站接收远端移动台有用信号时,远端的信号将可能淹没在近端移动台所发送的信号之中。也称为近端对远端的干扰 |
多普勒效应 |
由于相对速度的变化引起频率变化,引起时间选择性衰落,属于快衰落,运动速度越快,工作频率越高,多普勒频移影响就越大 |
7、无线收发信机
发信机基本组成:基带电路、调制器、振荡器、高频功率放大器;当射频频率很高时在调制进入天馈系统前加中频放大器、混频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