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程池原理详解与Java代码示例

为什么使用线程池

对于服务端的程序,经常面对的是客户端传入的短小(执行时间短、工作内容较为单一)任务,需要服务端快速处理并返回结果。如果服务端每次接受到一个任务,创建一个线程,然后进行执行,这在原型阶段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面对成千上万的任务递交进服务器时,如果还是采用一个任务一个线程的方式,那么将会创建数以万记的线程,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这会使操作系统频繁的进行线程上下文切换,无故增加系统的负载,而线程的创建和消亡都是需要耗费系统资源的,也无疑浪费了系统资源。线程池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线程池的工作原理

线程池是系统启动时预先创建一定数量的线程。线程池在没有任务请求的时候,创建一定数量的线程放到空闲队列中。这些线程都是出于睡眠状态,都是启动的,不消耗CPU,只是占用较小空间的内存。当请求到来之后,缓冲池给这次请求分配一个空闲的线程,把请求传入该线程中运行,进行处理。当预先创建的线程都处于运行状态,即预制线程不够,线程池可以自有创建一定数量的新线程,用于处理更多的请求。当系统比较空间的时候,也可以通过移除一部分处于停用的线程。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消除了频繁创建和消亡线程的系统资源开销,另一方面,面对过量任务的提交能够平缓的劣化。

代码示例

public interface ThreadPool<Job extends Runnable> {
   
    // 执行一个Job,这个Job需要实现Runnable
    void execute(Job job);
    // 关闭线程池
    void shutdown();
    // 增加工作者线程
    void addWorkers(int num);
    // 减少工作者线程
    void removeWorker(int num);
    // 得到正在等待执行的任务数量
    int getJobSize();
}

客户端可以通过execute(Job)方法将Job提交入线程池执行,而客户端自身不用等待Job的执行完成。除了execute(Job)方法以外,线程池接口提供了增大/减少工作者线程以及关闭线程池的方法。这里工作者线程代表着一个重复执行Job的线程,而每个由客户端提交的Job都将进入到一个工作队列中等待工作者线程的处理。

package com.thread;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s;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AtomicLong;
public class DefaultThreadPool<Job extends Runnable> implements ThreadPool<Job
  • 3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