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输出

什么是集电极开路(OC)?

我们先来说说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结构。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结构如图1所示,右边的那个三极管集电极什么都不接,所以叫做集电极开路(左边的三极管为反相之用,使输入为"0"时,输出也为"0")。对于图1,当左端的输入为“0”时,前面的三极管截止(即集电极C跟发射极E 之间相当于断开),所以5V电源通过1K电阻加到右边的三极管上,右边的三极管导通(即相当于一个开关闭合);当左端的输入为“1”时,前面的三极管导通,而后面的三极管截止(相当于开关断开)。


我们将图1简化成图2的样子。图2中的开关受软件控制,“1”时断开,“0”时闭合。很明显可以看出,当开关闭合时,输出直接接地,所以输出电平为0。而当开关断开时,则输出端悬空了,即高阻态。这时电平状态未知,如果后面一个电阻负载(即使很轻的负载)到地,那么输出端的电平就被这个负载拉到低电平了,所以这个电路是不能输出高电平的。
再看图三。图三中那个1K的电阻即是上拉电阻。如果开关闭合,则有电流从1K电阻及开关上流过,但由于开关闭和时电阻为0(方便我们的讨论,实际情况中开关电阻不为0,另外对于三极管还存在饱和压降),所以在开关上的电压为0,即输出电平为0。如果开关断开,则由于开关电阻为无穷大(同上,不考虑实际中的漏电流),所以流过的电流为0,因此在1K电阻上的压降也为0,所以输出端的电压就是5V了,这样就能输出高电平了。但是这个输出的内阻是比较大的(即 1KΩ),如果接一个电阻为R的负载,通过分压计算,就可以算得最后的输出电压为5*R/(R+1000)伏,即5/(1+1000/R)伏。所以,如果要达到一定的电压的话,R就不能太小。如果R真的太小,而导致输出电压不够的话,那我们只有通过减小那个1K的上拉电阻来增加驱动能力。但是,上拉电阻又不能取得太小,因为当开关闭合时,将产生电流,由于开关能流过的电流是有限的,因此限制了上拉电阻的取值,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当输出低电平时,负载可能还会给提供一部分电流从开关流过,因此要综合这些电流考虑来选择合适的上拉电阻。
如果我们将一个读数据用的输入端接在输出端,这样就是一个IO口了(51的IO口就是这样的结构,其中P0口内部不带上拉,而其它三个口带内部上拉),当我们要使用输入功能时,只要将输出口设置为1即可,这样就相当于那个开关断开,而对于P0口来说,就是高阻态了。
什么是漏极开路(OD)?
对于漏极开路(OD)输出,跟集电极开路输出是十分类似的。将上面的三极管换成场效应管即可。这样集电极就变成了漏极,OC就变成了OD,原理分析是一样的。
另一种输出结构是推挽输出。推挽输出的结构就是把上面的上拉电阻也换成一个开关,当要输出高电平时,上面的开关通,下面的开关断;而要输出低电平时,则刚好相反。比起OC或者OD来说,这样的推挽结构高、低电平驱动能力都很强。如果两个输出不同电平的输出口接在一起的话,就会产生很大的电流,有可能将输出口烧坏。而上面说的OC或OD输出则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因为上拉电阻提供的电流比较小。如果是推挽输出的要设置为高阻态时,则两个开关必须同时断开(或者在输出口上使用一个传输门),这样可作为输入状态,AVR单片机的一些IO口就是这种结构。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关于Objective-C中“输出”概念的问题。首先,用户提到的“OC输出”可能指的是在Objective-C编程中如何进行数据的输出操作,比如打印信息到控制台或日志。我需要回忆Objective-C中常用的输出方法,并确认它们的语法和用法。 首先,Objective-C常用的输出函数是NSLog,它类似于C语言中的printf,但功能更强大,支持格式化字符串并且会自动换行。NSLog的语法是NSLog(@"格式化字符串", 参数列表);,其中格式化字符串使用占位符如%@表示对象,%d表示整数等。例如:NSLog(@"姓名: %@, 年龄: %d", name, age);。这里需要注意,NSLog会自动添加换行,并且输出的内容会带有时间戳和进程信息。 接下来,用户可能还想了解其他输出方式,比如使用printf函数,这在和C混编时可能用到。但printf不能直接输出Objective-C对象,只能处理基本数据类型和C字符串。例如:printf("年龄: %d\n", age);。这时候需要区分NSLog和printf的不同使用场景。 另外,用户可能关心如何输出对象的内容。这时需要对象实现description方法,当使用%@格式化符时,NSLog会调用该对象的description方法返回的字符串。例如,自定义一个Person类,重写description方法可以控制输出的格式。这涉及到面向对象的多态特性,引用中的[^3]提到了OC的多态,可以关联这一点。 还需要考虑用户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比如格式化字符串与参数类型不匹配导致的错误,或者如何输出特殊类型的数据(如CGRect、CGPoint等结构体)。例如,CGRect可以用NSStringFromCGRect转换成字符串再输出。 此外,用户可能想了解调试时的输出技巧,比如条件输出、日志级别控制,或者使用第三方库如CocoaLumberjack来增强日志功能。不过这可能超出基础范围,但可以作为扩展内容提及。 最后,需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定义、用法、示例和注意事项,并正确引用提供的参考资料。比如,在讨论NSObject的方法时,可以引用[^1],或者在多态部分引用[^3]。 总结回答的结构应该是:先定义OC中的输出是什么,主要使用的方法NSLog,然后详细说明其语法、参数、示例,接着讨论其他输出方式如printf,以及对象输出的处理,最后提及注意事项和相关技术点,并适当引用参考资料中的内容来支持解释。</think>在 Objective-C 编程中,“输出”通常指通过控制台打印信息,用于调试或记录程序状态。以下是定义和用法的详细说明: --- ### 1. **基础输出方法:`NSLog`** **定义** `NSLog` 是 Objective-C 的标准日志输出函数,属于 Foundation 框架,语法为: ```objective-c NSLog(@"格式化字符串", 参数列表); ``` **用法** - 支持**格式化占位符**,如 `%@`(对象)、`%d`(整数)、`%f`(浮点数)、`%s`(C 字符串)。 - 自动换行并附加时间戳和进程信息。 **示例** ```objective-c NSString *name = @"Alice"; int age = 30; NSLog(@"姓名: %@, 年龄: %d", name, age); // 输出:[时间戳] 进程名 姓名: Alice, 年龄: 30 ``` --- ### 2. **输出 Objective-C 对象** **`description` 方法** 当使用 `%@` 输出对象时,会调用对象的 `description` 方法。例如: ```objective-c @interface Person : NSObject @property (nonatomic) NSString *name; @end @implementation Person - (NSString *)description { return [NSString stringWithFormat:@"Person对象(name=%@)", self.name]; } @end Person *person = [[Person alloc] init]; person.name = @"Bob"; NSLog(@"%@", person); // 输出:Person对象(name=Bob) ``` 这体现了 OC 多态的特性,不同对象可自定义输出格式。 --- ### 3. **其他输出方式** - **`printf` 函数(C 风格)** 仅支持基础类型,不自动换行: ```objective-c printf("年龄: %d\n", age); // 输出:年龄: 30 ``` - **结构体输出** 使用 UIKit/AppKit 提供的转换函数: ```objective-c CGRect rect = CGRectMake(0, 0, 100, 100); NSLog(@"矩形区域: %@", NSStringFromCGRect(rect)); // 输出:矩形区域: {{0,0},{100,100}} ``` --- ### 4. **注意事项** - **性能**:`NSLog` 会阻塞线程,频繁调用可能影响性能,正式环境建议移除或替换为轻量级日志库。 - **安全性**:避免直接输出敏感信息(如用户密码)。 - **调试技巧**:结合断点和条件输出(如 `#ifdef DEBUG`)控制日志范围。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