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小红书了,互联网公司都不再需要CTO了

6dea407845171bf7071db282f37f29d1.jpeg

1

说来挺有意思,似乎这几年各家互联网巨头都在调整CTO这个岗位,是巧合还是大势所趋?

CTO,即首席技术官。

在国内,他的职责通常包括制定公司的技术资源使用战略,确保技术得到有效、有利和安全的使用,评估和实施新的系统和基础设施,领导技术功能,创新和越来越多的产品管理。

说白了,他就是技术一把手。

只要是技术的事,一般都是他说了算。

以阿里为例,历任的CTO分别是王坚、张建锋、程立、吴泽明……先瞅瞅这些人名,再想想他们的当下,可以看出CTO在阿里内部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岗位。

没办法,谁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呢?

735ed1486fea063f3ec00b298d6d1dff.png

过去十几年,有人说中国的互联网就像一壶烧开的开水,充斥着大量泡沫与虚假,但这股风潮却也将技术路线逼入了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的赛道。

等一下,啥叫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说白了,无非是一家企业在实践和错误中前行,模仿中创新突破,战争中积累经验,最终走出适合自己的一条路。

瞧瞧这句话,这里面有两个耀眼的关键词,一是创新突破,二是积累经验。

我来翻译一下,十几年前,凡是与这俩关键词相匹配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是挑战者、抄袭者、创新者(比如BAT),也就是 “在这片土地上,这玩意不但没人搞过,而且咱们也不知道咋搞。”

于是,在那个 “科技的迅速发展能为企业的成功和竞争力提供前所未有机遇” 的时代,CTO就必然会成为一些CEO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比如,CEO-A认为CTO是一家企业技术愿景的引航者。

在他眼里,CTO需要对市场趋势、技术发展和竞争状况进行深入的洞察和分析,以帮助企业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另外,还要将技术趋势与业务需求相结合,制定战略规划,确保企业处于技术创新的前沿,紧跟时代的步伐。

比如,CEO-B认为CTO是一家企业技术驱动力的推动者。

在他眼里,CTO不仅要领导技术团队,指导开发人员、工程师和科学家等进行创新研发工作,而且还要通过建立高效的研发流程和技术标准,推动团队的协作和创新,实现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交付。

比如,CEO-C认为CTO应该在企业内部发挥着重要的沟通和协调作用。

在他眼里,CTO需要与其他部门的领导和利益相关者进行紧密的合作和沟通,确保技术的整合和协同。另外还要有效管理技术资源和预算,平衡业务需求和技术能力,以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

2

看到这里,相信会有愤青暴起:“你胡说八道什么?现在的人都现实的很,谁会有这种救世主降生的幻想?”

你瞧,说你年轻没见过世面吧?

回看十几年前,在那个创业大潮汹涌,互联网轰轰烈烈的时代,“CTO一将难求” 是很多传统企业转型以及创业老板们前行路上的最大绊脚石。

就在身边,我见过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传奇故事,但也有惨痛教训与经历,尤其是那些非技术出身的老板,在找CTO的事情上闹出过不少笑话。

54c50073e40ea685fbed1319fe2dd2b0.png

来,我来说一个网上的案例,据说这个教训值1700万。

故事的主人翁叫张三,70后创业者。

截止到2018年,他已经有近10年的餐饮从业经历,并在2年前离开外企,开始了自己的O2O创业之路。不过只短短几年,他就果断停掉了的主营O2O业务,而原因却是他没有靠谱的技术团队。

创业初期,无论是项目前景还是资金储备,让非技术出身的张三并未特别重视技术,所以他只找了一些初级的技术人员把产品做出个雏形,想着 “只要速度快”,那就一定能成功。

你还别说,当时怀揣 “软件开发这东西能用就行” 心态的人还挺多,现在想想,这恰恰是很多创业者给自己挖坑的开始。

行吧,依葫芦画瓢也凑合,也许能实现初期的一些基本功能,但由于技术人员的技术有限,CEO自身又是技术盲,整体的系统架构是没有升级型和延续性可言的。于是,无论是产品还是团队,每天都在疲于应对新功能在不稳定架构下开发之后而导致的各种 “擦屁股” 问题……

这就好像掉进了一个永远也没有尽头的恶性循环,不仅系统的负荷不断增加,而且还需要不断在原有的架构上进行局部重构。

结果,当后期产品大面积推开时,原本脆弱的系统开始BUG不断,而你需要面临重构或者容忍BUG的方式继续开发,每天的选择都是痛苦不堪。

重构吧,在没有技术大牛的前提下不一定能达到后期一劳永逸,而且需要大量时间,数据备份等。

不重构吧,就得会有未知BUG的风险。

如此相伴而来的悲惨结局就是,用户大面积流失,后果可想而知。

47f39b6fc6781457210b49f01f3d758c.png

类似这样的经历,我认为没有必要过多渲染。

不过,这让我想起当年收购了UBER的滴滴,在初期似乎也有被不靠谱CTO拖累的尴尬经历。

阿里巴巴前高管、滴滴打车天使投资人王刚曾这样讲述过。

“滴滴起步时并不顺利。最初的产品是花8万块钱外包开发的,但总达不到上线标准,推出时间一拖再拖。

上线后产品问题非常严重,数据包太大,BUG有三十多个,不仅耗电,还耗大量流量。出租车司机使用我们的产品后都很气愤,甚至怀疑我们:‘难怪你们不收钱,你们和运营商是一伙的,专来骗流量的。’

在产品上曾走了弯路,也与早期选择技术合伙人不够慎重有关。因为我和程维都不懂技术,所以拉了一个技术就创业了。

四个月后,程维果断地让这个技术合伙人离开了公司,在公司账上并没有多少现金的情况下,我们付出了数百万人民币的代价。

团队没有懂技术的人,我们痛苦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2012年年底,程维请来了百度的研发经理张博,才彻底补齐了技术的短板。”

3

事实上,在当时那个野蛮生长的互联网江湖时代,对老板来说,把公司的存亡寄托在一位CTO身上的情况还是非常普遍的,但问题就在于这 “玩意” 跟科学压根没啥关系,反而空降CTO不是救世主,却成为 “臭流氓” 的案例比比皆是。

一眨眼,十几年过去了。

现在不管是互联网还是传统企业,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技术人才都逐渐成熟,且普及率迅速提高,各种云产品应用开始崭露头角。

在我看来,如果在一家公司,尤其是一些科技属性较强的企业设立CTO岗位,反而不利于创新与突破。即便是互联网企业,这些年也都改成了产品驱动、业务驱动,不设CTO也就避免了两边扯,避免了是业务驱动还是技术驱动的悖论。

所以,这几年科技互联网公司,设立CTO岗位的,变得越来越少。

98ae069c55e5e5c8328b772581ec7a74.png

在我看来,CTO的消失,不是偶然,而是有着时代的驱使。

前几年,我曾读过一本书 ——《算法的力量:人类如何共同生存?》

“在新技术的浪潮中,人类逐渐被算法感知、安排、控制。无论你是否感知,他都在发生。

是好,是坏,颇具争议,但是有一条是肯定的:除了接收,我们选择的机会不多。”

所以在我眼里,别说小红书了,互联网公司都不再需要CTO了,即使有CTO的,那可能也不是什么正经互联网公司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