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系列

1 MySQL设计表的三大范式是什么?

MySQL设计表时遵循的三大范式是关系型数据库设计理论中的基本规范,它们确保了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储结构合理、无冗余且一致。以下是三大范式的详细介绍:

第一范式(1NF:First Normal Form)

要求

  • 每个属性(列)都必须是不可再分的原子值。
  • 表中所有字段的值都是基本的、不可分解的数据项。

这意味着在一个关系型表格中,每一列的单元格都应该只包含一个值,而不能是多个值的集合或复合值。例如,地址不应该作为一个字段来存储,因为它可以被分解为街道、城市、省份等独立的部分。

第二范式(2NF:Second Normal Form)

要求

  • 数据表必须满足第一范式。
  • 表中的非主键字段完全依赖于整个候选键(通常是主键),而不是部分依赖。

换句话说,在第二范式中,不允许存在非主键列对部分主键的依赖。如果存在这种情况,需要将这部分非主键列单独拆分为一个新的表,并通过外键与原表关联。这样可以消除数据冗余并确保每个表都有明确的主题。

第三范式(3NF:Third Normal Form)

要求

  • 数据表必须满足第二范式。
  • 所有非主键字段之间不存在传递依赖关系,即没有任何一个非主键字段依赖于另一个非主键字段。

第三范式进一步消除了冗余数据,它规定任何非主键字段的信息都只能直接依赖于主键,不能通过其他非主键字段间接依赖于主键。如果存在这种传递依赖,则需要继续拆分表以达到3NF的要求。

总结来说,三大范式旨在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一致性以及简化数据修改操作的复杂性。在实际数据库设计中,根据业务需求和性能考量,有时会适度地违反某些范式,如引入适当的冗余以提升查询效率,这需要设计者权衡规范化与性能之间的平衡。

2 MySQL的selete * 和seltet 全字段的区别?

MySQL中SELECT *SELECT 全部字段名在查询结果上没有区别,它们都会返回表中的所有列数据。但二者在性能、可读性以及数据库设计原则上有以下几点差异:

  1. 性能影响

    • SELECT *:MySQL服务器需要解析查询语句时确定*代表的所有字段,这可能会比直接指定字段名稍微多花一点时间。此外,如果表中有大量字段,而应用程序只需要其中一部分,那么使用SELECT *会增加网络传输的开销,因为返回了不必要的字段信息。
    • SELECT 全部字段名:当明确列出所有字段名时,MySQL可以直接处理这些字段而无需额外解析步骤。尤其在大表中,只选择必要的字段可以减少I/O操作和网络传输量。
  2. 索引优化

    • 使用覆盖索引(Covering Index)的情况下,如果仅查询索引包含的字段,MySQL有可能直接从索引中获取所需数据,而不必访问实际的数据页,从而提高查询效率。但如果执行SELECT *,即使部分字段可以通过索引查找,其他非索引字段仍需回表查询,导致无法充分利用索引优化。
  3. 可读性和维护性

    • SELECT *降低了代码的可读性,因为阅读者不能一眼看出具体查询哪些字段,增加了未来维护成本。
    • 明确写出每个字段名则提高了SQL语句的可读性,并且有助于保持代码整洁和明确。
  4. 表结构变更的影响

    • 当表结构发生变化(如添加或删除字段)时,使用SELECT *的代码可能不会反映出这种变化,导致预期外的行为。而在代码中明确列出字段,则可以避免因表结构变动带来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编写SQL查询时,除非确实需要表的所有字段,一般推荐明确列出所要查询的字段名称以提升性能和维护性。

3 MySQL的seletet *除了是全字段扫描外为什么慢?

MySQL的SELECT *语句之所以在某些情况下执行较慢,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 数据传输量大

    • 当查询表中的所有字段时,数据库需要将所有列的数据从磁盘读取到内存,并通过网络发送给客户端。如果表结构中有大量字段或者字段值占用空间较大(如文本、二进制数据等),这会显著增加网络传输和内存使用,特别是在带宽有限或内存资源紧张的情况下。
  2. 索引利用率低

    • 如果查询中没有明确指定索引字段,即使表中有适合当前查询的索引,也无法利用索引来加速查询。由于索引通常只包含部分字段(尤其是主键和唯一索引),因此全字段扫描不会直接利用索引提高查询速度。
  3. I/O操作成本高

    • 在大数据量的表中,全字段扫描意味着对表进行全表扫描,可能导致大量的磁盘I/O操作,尤其当数据无法全部加载到内存时,频繁的磁盘访问会使查询响应时间大大增加。
  4. 无谓的计算开销

    • 对于存储过程、触发器或者其他后续处理来说,可能只需要其中一部分字段,但SELECT *却返回了所有字段,导致不必要的计算和处理。
  5. 未优化的查询计划

    • 数据库优化器可能无法提供一个最优的查询计划,因为它不能针对未知的具体列做出最佳选择。
  6. 缓存效率较低

    • 查询结果缓存通常基于SQL语句和所涉及的具体列来实现。SELECT *与具体列出列名的查询相比,在缓存匹配上的效率可能会降低,因为相同的表查询不同列集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缓存项。

为了提高查询性能,应尽量避免在生产环境中使用SELECT *,除非确实需要获取所有字段信息。推荐的做法是根据实际需求指定要查询的列,同时结合适当的索引策略以减少不必要的I/O和CPU开销

4 MySQL如何做优化?

MySQL数据库优化涉及多个层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配置优化

  1. 调整参数

    • 根据服务器硬件资源和应用特点调整innodb_buffer_pool_size(InnoDB缓冲池大小),通常应设置为可用物理内存的50%-70%。
    • 调整max_connections以适应并发连接需求,但要防止过多空闲连接导致内存浪费。
    • 配置query_cache_size(查询缓存)或启用查询缓存插件(MySQL 8.0中已移除查询缓存)。
    • 设置合适的tmp_table_sizemax_heap_table_size以处理内部临时表。
  2. 线程池优化

    • 对于高并发场景,考虑启用线程池功能(如thread_handling=pool-of-threads)来减少线程创建销毁开销。
  3. 日志系统

    • 合理配置事务日志、错误日志以及慢查询日志,比如适当增大日志文件大小、合理设置sync_binlog参数等。

表结构及索引优化

  1. 字段类型选择

    • 确保使用最合适的字段类型,避免过度消耗存储空间,例如使用更小的整数类型、适合数据范围的浮点数类型等。
  2. 表设计

    • 分区表:对于大表可以考虑水平分区或者垂直拆分。
    • 压缩表:在存储空间紧张时可考虑启用表压缩。
  3. 索引策略

    • 创建适当的唯一索引和覆盖索引提高查询效率。
    • 使用复合索引,并遵循最左前缀原则。
    • 避免在经常更新的列上创建索引,因为插入、删除和更新操作会触发索引重建,影响性能。
  4. NULL值处理

    • 尽可能避免索引列允许NULL值,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含有NULL值的索引可能会降低查询效率。

查询优化

  1. SQL语句审查

    • 避免全表扫描,尽可能利用索引执行查询。
    • 减少不必要的JOIN操作,尤其避免CROSS JOIN。
    • 避免在WHERE子句中对索引列进行函数运算或类型转换。
    • 使用EXPLAIN分析查询计划,找出低效查询并针对性优化。
  2. 批量处理与延迟写入

    • 对于大量插入、更新操作,采用批量INSERT或LOAD DATA INFILE代替单条插入。
    • 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数据,可以采用异步方式写入,减轻主库压力。

服务器硬件与架构优化

  1. 硬件升级

    • 提升CPU速度和核心数量、增加内存容量、使用高速SSD硬盘替换传统HDD。
  2. 架构改进

    • 数据库读写分离,通过主从复制实现读取负载均衡。
    • 在合适的情况下采用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或分片技术进行水平扩展。
    • 对于复杂查询,考虑引入缓存服务如Redis。

其他优化措施

  1. 定期维护与监控

    • 定期分析和清理无用的数据,运行ANALYZE TABLE更新统计信息以便优化器做出更好的决策。
    • 使用监控工具持续关注MySQL服务器状态,如磁盘I/O、内存使用情况、锁竞争状况等。
  2. 定时任务与计划

    • 合理安排大型任务在业务低峰期执行,避免影响正常业务时段的性能。

总之,MySQL数据库优化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不断调整和改进。同时,随着MySQL版本迭代,新特性可能带来新的优化手段,因此保持对最新技术的关注也很重要。

5 MySQL的常用SQL语句优化有哪些?

MySQL数据库中SQL语句的优化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常用的SQL语句优化策略:

  1. 使用索引

    • 确保在查询条件中频繁使用的列上创建索引,尤其是where子句中的列和连接操作的列。
    • 对于排序、分组等操作的字段也应考虑建立索引。
    • 使用覆盖索引(Covering Index),即索引包含所有需要查询的字段,可以减少回表操作。
  2. 避免全表扫描

    • 尽可能避免SELECT *,明确指定需要的列,减少数据传输量和CPU处理开销。
    • 当查询结果集很小而表很大时,优先考虑使用索引来替代全表扫描。
  3. 合理使用JOIN

    • 减少不必要的JOIN操作,尽量简化JOIN层次和数量。
    • 优化JOIN顺序,根据表的数据量和索引情况选择合适的JOIN策略。
    • 使用INNER JOIN代替LEFT JOIN或RIGHT JOIN,因为后者可能导致更多行被读取。
  4. 条件过滤

    • 在WHERE子句中先处理最能过滤数据的条件,以便尽早减少工作集大小。
    • 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函数或者进行类型转换,这可能会导致无法利用索引。
  5. 避免在JOIN和WHERE子句中使用不等条件

    • 不等条件通常会阻止MySQL使用某些索引优化策略。
  6. 避免IN和NOT IN

    • 如果列表中有大量值,改用JOIN或者EXISTS子查询可能更高效。
  7. LIMIT与OFFSET优化

    • 当需要进行分页查询时,随着OFFSET值增加,效率会下降。考虑使用索引跳跃查询或临时表存储中间结果以提高性能。
  8. 避免冗余计算

    • 如果一个表达式在SQL语句中多次出现,考虑将其结果保存到变量中重用。
  9. 子查询优化

    • 将适用的子查询转化为JOIN操作,有时可提高性能。
  10. 批量插入和更新

    • 使用INSERT INTO ... VALUES ..., (...) ON DUPLICATE KEY UPDATE结构进行批量插入或更新操作,而非单条执行。
  11. 适当设置SQL缓存

    • 根据业务场景,对于静态或变化较少的结果集,可以考虑启用查询缓存(MySQL 8.0后移除查询缓存)或自建缓存机制。
  12. 事务管理

    • 合理控制事务范围,避免长事务阻塞资源;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乐观锁或悲观锁来减少死锁的发生。

通过上述策略以及对特定查询执行计划的理解和调整,可以显著提升MySQL数据库中SQL语句的执行效率。同时,持续监控和分析数据库性能指标也是优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6 Mysql 悲观锁

在MySQL中,悲观锁是一种并发控制机制,它假设多个事务并发访问数据时会发生冲突,并且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读取或修改数据前先获取并持有排他锁(Exclusive Lock),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这样可以确保在当前事务处理期间,其他事务不能对锁定的数据进行修改。

如何实现MySQL的悲观锁:

  1. 行级悲观锁: 使用SELECT ... FOR UPDATE语句来获取某一行记录的悲观锁。例如:

     Sql 
    1START TRANSACTION;
    2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id = ? FOR UPDATE;
    3-- 进行业务操作...
    4COMMIT;

    上述SQL执行后,如果找到匹配id的记录,则该记录会被加上一个排他锁,直到事务提交或回滚。在此期间,其他试图对同一记录执行FOR UPDATE的事务将会被阻塞,直到该锁被释放。

  2. 表级悲观锁: MySQL也支持使用LOCK TABLES命令对整个表加锁,但这种方式粒度较粗,一般不推荐在高并发场景下使用,因为容易导致性能瓶颈。

     Sql 
    1LOCK TABLES table_name WRITE;
    2-- 进行业务操作...
    3UNLOCK TABLES;

    当执行LOCK TABLES后,其他任何事务都不能对该表进行写入操作,直到当前事务调用UNLOCK TABLES释放锁。

需要注意的是,悲观锁在提高并发安全性的同时,可能会降低系统的并发性能,因为它会增加

7 MySQL索引的作用?和它的优点缺点是什么?

MySQL索引的作用:

  1. 加速查询

    • 索引是数据库表中数据结构的一种,它可以快速定位到特定的数据行。通过索引,数据库系统不需要进行全表扫描,而是直接根据索引查找对应的记录,从而显著提高数据检索速度。
  2. 唯一性保证

    • 对于唯一索引(UNIQUE INDEX),可以确保指定列的值在表中是唯一的,从而防止插入重复数据,为业务逻辑提供保障。
  3. 排序和分组优化

    • 当对索引列进行ORDER BY或GROUP BY操作时,数据库可以直接利用索引来完成排序和分组,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开销。
  4. 连接性能提升

    • 在执行JOIN操作时,如果被连接的字段上有合适的索引,可以极大地提高连接操作的效率。

MySQL索引的优点:

  • 提高查询性能,特别是对于大型表来说,索引可以大大减少查询时间。
  • 通过唯一索引实现数据完整性约束,避免数据重复。

MySQL索引的缺点:

  1. 占用存储空间

    • 创建索引需要额外的物理存储空间,尤其是在包含大量数据的大表上建立索引,可能会占用较大的存储资源。
  2. 写入性能下降

    • 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需要同时维护索引,这会增加写操作的成本。每次修改数据时,不仅要修改数据本身,还要对涉及的索引进行相应调整,这可能导致写入性能降低。
  3. 维护成本

    • 随着数据量的增长,索引可能需要定期重建以保持性能,而重建过程通常需要消耗较多的系统资源。
  4. 过度索引

    • 如果创建了过多不必要的索引,不仅浪费存储空间,还可能导致优化器在选择执行计划时产生困扰,反而降低查询效率。
  5. 查询优化器的选择

    • 即使存在索引,MySQL查询优化器并不一定总会选择使用索引执行查询,具体是否能发挥索引优势取决于具体的查询条件和SQL语句结构。

8  MySQL有哪些索引(或者说索引类型有哪些)?

MySQL数据库支持多种索引类型,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索引类型:

  1. B-Tree Index(B树索引)

    • 这是最常见的索引类型,几乎所有的InnoDB和MyISAM表都默认使用这种类型的索引。B-Tree索引适用于全值匹配、范围查询以及排序操作,它能提供快速的点查、范围查找和排序功能。
  2. 晚7yHash Index(哈希索引)

    • Memory引擎表支持哈希索引,适用于等值查询且效率极高,但不支持范围查询和排序操作。哈希索引通过哈希函数将键直接映射到存储位置,因此对于精确匹配特别快。
  3. R-Tree Index(R树索引)

    • 用于空间数据类型的索引,例如SPATIAL索引,常用于地理空间数据的检索,如经纬度坐标。
  4. Full-text Index(全文索引)

    • 适用于对文本字段进行全文搜索,可以实现对文本内容的关键字搜索,而非仅仅基于字符串的开头或完全匹配。在MyISAM、InnoDB中均可创建全文索引,不过它们使用的全文索引引擎不同。
  5. Primary Key Index(主键索引)

    • 主键自动具有唯一性,并且在InnoDB中会隐式地创建一个聚簇索引(Clustered Index),主键索引的顺序决定了行记录在磁盘上的物理存储顺序。
  6. Secondary Index(辅助索引/二级索引)

    • 在非主键列上创建的索引被称为辅助索引或二级索引。InnoDB中,辅助索引包含了主键值,从而允许从辅助索引直接定位到具体的行记录。
  7. Unique Index(唯一索引)

    • 可以是任何类型的索引(如B-Tree索引),但是要求所有索引键值必须唯一。这对于保证数据一致性很有用,同时也有助于查询优化。
  8. Composite Index(组合索引/复合索引)

    • 复合索引是在多个列上定义的一个索引,它可以是一个B-Tree索引,其内部按照索引列的顺序构建层次结构。最左前缀原则在这种索引上尤为关键,即查询时需要从索引最左边开始连续使用索引列。

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和数据库表设计,可以选择适合的索引类型来提高查询性能和数据一致性

8 MySQL的主键和索引有什么区别?

MySQL的主键(Primary Key)和索引(Index)在概念和功能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以下是对它们区别的详细说明:

主键:

  1. 唯一性: 主键的主要特性是其值必须在表中是唯一的,每个表只能有一个主键,并且每个主键列的每一行都不能有重复的值。

  2. 完整性约束: 主键用于确保数据完整性,数据库管理系统会自动强制执行主键的唯一性约束,即不允许插入两行具有相同主键值的数据。

  3. 标识记录: 主键通常用来唯一地标识表中的每一行记录,作为记录的“身份证”,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主键快速定位到特定的一行数据。

  4. 聚簇索引(InnoDB存储引擎): 在InnoDB存储引擎中,主键索引同时也是聚簇索引,这意味着表的数据行实际按照主键顺序进行物理存储,且主键索引包含了所有列的数据,可以直接通过主键索引获取整行数据。

索引:

  1. 非唯一性: 索引并不一定要求唯一,除了唯一索引外,还可以创建普通索引,允许存在多个相同的索引值。

  2. 辅助查找: 索引主要用于提高查询性能,数据库系统使用索引来加速对表中数据的检索速度,减少磁盘I/O操作。

  3. 独立于数据存储: 除InnoDB的聚簇索引外,大多数索引与数据行的物理存储位置无关,它们是一种指向数据行的指针列表。

  4. 多种类型: 索引可以是B-Tree、哈希、全文等不同类型的索引,每种索引适用于不同的查询场景。

  5. 非必要性: 并不是每个表都需要有索引,也不是每个字段都需要建立索引。索引的选择取决于查询模式以及业务需求。

联系:

  • 主键字段默认会自动创建一个唯一索引,也就是说,主键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索引。
  • 如果主键是一个复合主键(由多个列组成),那么这个主键就是一个组合索引(Composite Index)。

总结来说,主键是用来唯一标识一行记录并保持数据完整性的关键字段,而索引则主要是为了提升查询效率的一种数据库结构。虽然主键隐含着一种特殊的索引,但并非所有的索引都是主键

9 MySQL创建索引的原则是什么?

MySQL创建索引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高选择性原则

    • 对于具有高选择性的列(即列中唯一或非重复值的比例高的列)优先考虑创建索引。例如,身份证号、用户ID等列通常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创建索引后查询性能提升明显。
  2. 频繁查询和过滤条件原则

    • 经常出现在WHERE子句中的列,尤其是作为查询条件的列,应建立索引。这些索引可以加速数据检索过程,提高查询效率。
  3. 排序和分组原则

    • 如果在ORDER BY、GROUP BY或者DISTINCT操作中涉及的列,特别是当它们不在查询结果集中时,为这些列创建索引有助于优化排序和分组操作。
  4. 联合索引与覆盖索引

    • 对于多列查询,可以考虑创建联合索引。按照查询需求从左至右顺序排列索引字段,遵循最左前缀匹配原则。
    • 覆盖索引是指一个索引包含了查询需要的所有列,使得查询可以直接通过索引返回结果,而无需回表访问数据行,大大提升了查询性能。
  5. 避免过度索引

    • 不是所有列都需要创建索引,特别是对于那些更新频繁的列,每次插入、修改或删除都会导致索引的维护成本增加,从而可能影响写操作性能。
    • 同时,过多的索引也会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并可能导致优化器在选择执行计划时产生困惑。
  6. 考虑索引维护成本

    • 索引虽然能提升查询速度,但在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时会额外增加维护索引的成本。因此,在对频繁更新的表设计索引时要权衡读写操作的需求。
  7. 业务场景分析

    • 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和数据库工作负载进行索引设计,如热点数据分布、查询模式(点查、范围查询、全表扫描)、数据量大小等因素。

总之,在MySQL中创建索引应该基于实际的业务需求和查询模式来综合判断和决策,以实现查询性能的最大化和资源消耗的合理平衡。

10 MySQL的索引在哪些情况下会失效?

MySQL的索引在以下情况下可能失效或无法有效利用:

全表扫描(Full Table Scan):

当执行SELECT *查询所有字段,尤其是当数据量不大或者需要返回的数据量超过一定比例时,MySQL可能会选择进行全表扫描而非使用索引。
如果查询条件包含不等号(!=、<>、NOT IN、BETWEEN且范围不是从左到右连续)、LIKE以通配符开头(如LIKE '%abc%'),或者使用函数和表达式对索引列进行操作,可能导致索引失效。
排序与分组(ORDER BY 和 GROUP BY):

对非索引列进行排序或分组,即使查询条件中有索引,也可能导致无法利用索引排序。但如果排序或分组的列恰好是覆盖索引的一部分,则可以避免额外的排序开销。
联合索引最左前缀原则:

在一个复合索引中,如果查询条件没有按照索引建立的顺序指定,那么从第一个未被指定的列开始,后续的索引将不会被使用。例如,对于索引idx(a, b, c),WHERE b = ? AND c = ?将不能使用该索引。
类型转换与隐式转换:

查询条件中的数据类型与索引列数据类型不匹配,数据库系统在比较之前需要进行隐式类型转换,这会导致无法使用索引。
索引列上的运算:

如果查询语句中对索引列进行了加减乘除、字符串拼接等计算操作,索引通常无法发挥作用。
索引未被维护或失效:

表数据更新后,如果没有正确维护索引,例如删除了索引列的唯一值后未重建索引,可能会导致索引失效。
覆盖索引未被满足:

当查询所需的所有列都在一个索引中能找到,而实际查询结果包含了不在索引中的列时,虽然部分索引会被使用,但依然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回表操作。
索引统计信息过时:

数据库优化器依赖于索引和表的统计信息来决定是否使用索引。如果统计信息过时,可能会错误地选择不使用索引。
索引列使用OR连接条件:

OR条件连接的两个条件分别涉及到索引的不同部分时,MySQL可能无法同时使用索引。
查询优化器选择:

即使存在合适的索引,查询优化器根据成本估算模型也可能选择不使用索引,尤其是在数据分布非常不均匀的情况下。
为了确保索引能够有效地提高查询性能,应密切关注查询语句编写方式,并结合EXPLAIN分析工具了解查询计划,以便针对性地优化SQL语句和索引策略。

11 MySQL的索引原理是什么?

MySQL的索引原理主要基于数据结构B-Tree(或其变种B+Tree),下面以B+Tree为例来解释MySQL索引的基本原理:

B+Tree索引原理:

  1. 数据结构: B+Tree是一种自平衡的树状数据结构,每个节点包含多个键值对和指向下级节点的指针。与B-Tree相比,B+Tree的所有叶子节点形成一个有序链表,并且非叶子节点不保存实际的数据,只存储键值信息。

  2. 索引创建过程: 当在MySQL中为某个列创建索引时,数据库会为该列构建一个B+Tree索引。在这个索引中,键是列的值,而值通常是对应行数据的物理地址(对于InnoDB引擎而言,是主键值)。

  3. 查询操作

    • 当执行SQL查询时,如果查询条件可以利用到已建立的索引,MySQL首先会在索引树中查找对应的键。
    • 查询从根节点开始,沿着索引路径向下遍历树,根据比较操作符找到合适的键。
    • 如果找到了匹配项,则通过索引记录中的值定位到具体的磁盘页,即数据所在的位置。
  4. 范围查询与排序优化

    • B+Tree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叶子节点包含了全部索引键且按顺序排列,这使得范围查询非常高效,只需遍历叶子节点链表即可。
    • 对于ORDER BY和GROUP BY操作,若排序字段有索引,可以直接通过叶子节点的顺序进行排序,无需额外的排序步骤。
  5. 聚簇索引与非聚簇索引

    • 在InnoDB存储引擎中,主键索引采用的是聚簇索引方式,叶子节点直接存放了行数据,因此在按照主键访问时能实现更快的速度。
    • 非主键索引(即二级索引)的叶子节点存放的是主键值,而非行数据本身。当需要获取非主键列数据时,查询会先通过二级索引找到主键值,再通过主键索引查找到实际的行数据,这一过程被称为回表。

总结来说,MySQL索引借助B+Tree的数据结构,在大量数据中提供了一种快速定位数据的方法,从而大大提升了数据库的查询性能。同时,合理的索引设计还可以有效降低I/O次数、减少磁盘读取成本,并支持高效的范围扫描和排序。

·12 MySQL的存储引擎有哪些?

MySQL支持多种存储引擎,不同的存储引擎提供了不同的功能和优化策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以下是MySQL中常见的存储引擎:

  1. InnoDB

    • 自从MySQL 5.5版本以来,InnoDB成为默认的存储引擎,它支持事务处理(ACID特性)、行级锁定、外键约束,并且在并发性能和数据恢复方面表现优秀。
    • InnoDB通过聚簇索引将数据和主键索引存储在一起,从而提高数据检索速度。
  2. MyISAM

    • 在早期版本中曾是MySQL的默认存储引擎,不支持事务和行级锁定,但对全文索引的支持较好。
    • MyISAM采用表级锁定,对于只读和插入密集型的工作负载可能有较好的性能,但在并发写入时容易出现锁争用问题。
  3. MEMORY(HEAP)

    • 将所有数据都保存在内存中,适合临时或小规模、快速存取的数据集。
    • 因为数据存储在内存中,重启后如果未配置持久化选项,则数据会丢失。
  4. Archive

    • 用于大量历史归档数据的存储,提供高密度压缩,但只支持INSERT和SELECT操作,且无索引。
  5. CSV

    • 将数据以逗号分隔值的形式存储在文本文件中,便于与其他程序交换数据。
  6. BLACKHOLE

    • 黑洞引擎,接收并忽略所有写入操作,同时返回空结果集给所有的SELECT查询,常用于复制中的中间节点。
  7. MERGE

    • 允许用户将多个MyISAM表作为一个逻辑表来访问,适合需要频繁对表进行分割和合并的场景。
  8. Federated

    • 联邦存储引擎,允许在远程MySQL服务器上创建一个表作为本地表使用。
  9. NDB Cluster (NDB)

    • 专为MySQL集群设计的存储引擎,支持分布式、高可用性及可扩展性,数据分布在网络上的多台机器上。

随着时间推移和技术发展,某些存储引擎可能会被弃用或者有更好的替代方案,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具体需求和MySQL当前版本支持情况选择合适的存储引擎。

13 MySQL的最左原则是什么?

MySQL的最左原则是指在使用联合索引(Composite Index,也称为复合索引)时,查询优化器在进行查询条件匹配和索引选择时遵循的一个规则。具体表现为:

  1. 索引顺序: 联合索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构建,例如,一个创建了INDEX idx_name_age (name, age)的联合索引,其索引键首先按name字段排序,然后在相同name值的记录中按age字段排序。

  2. 查询匹配: 查询条件必须从索引的最左边开始,并且按照索引列的顺序进行匹配。如果查询语句中的WHERE子句仅包含索引的第一部分(即最左侧的字段),或者包含了索引的连续部分,那么MySQL可以利用该索引来加速查找。

例如,对于上述的idx_name_age联合索引:

  • WHERE name = 'John' 可以使用索引。
  • WHERE name = 'John' AND age = 30 可以使用索引。
  • WHERE age = 30 不能 使用索引,因为未从索引最左侧字段开始。
  • WHERE name = 'John' AND gender = 'M' 仅能对name字段使用索引,但不能对gender字段使用索引,因为gender不在索引中。
  1. 范围查询影响: 如果查询中有范围查询(如age > 30),则MySQL将停止为索引中该范围查询右侧的列使用索引。例如,在上述索引中:
    • WHERE name = 'John' AND age > 30 可以对nameage使用索引,但在此范围之后的任何其他列无法再利用索引。

总结来说,MySQL的最左原则意味着在查询时,必须从联合索引的最左侧字段开始使用,并尽可能多地按照索引定义的顺序来组合查询条件,才能充分利用索引提高查询性能。

14 MySQL的乐观锁和悲观锁?

MySQL的乐观锁和悲观锁是两种不同的并发控制机制,用于处理多用户同时读写同一数据时可能出现的数据不一致问题。

悲观锁(Pessimistic Locking)

  • 悲观锁假定会发生并发冲突,所以在进行事务操作前先获取并锁定需要访问的数据行。
  • 在MySQL中,悲观锁通常通过SQL语句中的SELECT ... FOR UPDATELOCK IN SHARE MODE实现。当一个事务对某一行执行了FOR UPDATE后,其他事务在该行被解锁之前无法修改这行数据,从而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
  • 例如:
     Sql 
    1START TRANSACTION;
    2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id = ? FOR UPDATE;
    3-- 执行更新操作...
    4COMMIT;

乐观锁(Optimistic Locking)

  • 乐观锁假设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发生并发冲突,因此在读取数据时不加任何锁,但在更新数据时才检查在此期间是否已有其他事务更改过数据。
  • 在MySQL中,乐观锁的实现通常是基于版本号或者时间戳等额外字段。每次更新数据时,都会比较此字段值与读取时的值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说明有其他事务已修改了数据,此时可以选择重试、回滚事务或其他业务逻辑处理。
  • 例如,可以为表添加一个version字段:
     Sql 
    1CREATE TABLE products (
    2  id INT PRIMARY KEY,
    3  name VARCHAR(50),
    4  version INT DEFAULT 1
    5);
    然后在更新数据时增加条件判断:
     Sql 
    1START TRANSACTION;
    2UPDATE products SET name = 'New Name', version = version + 1 
    3WHERE id = ? AND version = ?";
    4-- 如果UPDATE影响的行数为0,则说明数据已被其他事务更新过,可以决定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5COMMIT;

总的来说,悲观锁在事务开始阶段就锁定资源,防止其他事务干扰;而乐观锁直到提交事务前才验证数据是否有变动,并根据验证结果选择如何应对。每种锁策略都有其适用场景:悲观锁适用于并发竞争激烈的环境,但可能会导致数据库资源过度锁定;乐观锁适合并发度相对较小且冲突概率较低的情况,能降低锁的开销,提高并发性能。

15 MySQL的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是什么?

MySQL的聚簇索引(Clustered Index)和非聚簇索引(Non-clustered Index)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库索引,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在磁盘上的物理存储方式以及如何关联索引与实际的数据行。

聚簇索引(Clustered Index):

  1. 在InnoDB存储引擎中,每个表都存在一个聚簇索引。如果没有显式定义主键,则InnoDB会选择一个唯一的列作为隐藏主键来创建聚簇索引。
  2. 聚簇索引决定了数据行在磁盘上的物理存储顺序,即数据行的实际顺序就是按照索引的顺序进行排列的。
  3. 对于InnoDB表,主键通常是聚簇索引,这意味着主键值被用来组织行记录,并且主键索引的叶子节点直接包含行数据,因此查询主键的速度非常快。
  4. 聚簇索引中的每个后续非主键列都会紧随其后存储,因此对于范围查询或者ORDER BY操作基于主键时性能极佳,因为数据本身就是按顺序存放的。

非聚簇索引(Non-clustered Index / Secondary Index):

  1. 非聚簇索引并不影响数据行在磁盘上的物理存储顺序,它是一个独立于数据行的结构。
  2. 对于InnoDB存储引擎,非聚簇索引通常指的是除聚簇索引之外的其他索引,如唯一索引、普通索引等。
  3. 非聚簇索引的叶子节点不包含行数据本身,而是包含了指向对应行数据的指针(称为ROWID或堆地址),这个指针指向的是聚簇索引中的数据行位置。
  4. 当通过非聚簇索引查找数据时,数据库首先定位到非聚簇索引的叶子节点获取对应的行指针,然后根据这个指针回表(lookup)到聚簇索引找到完整的行数据,这个过程被称为“随机I/O”。

总结:

  • 聚簇索引决定了数据的物理存储顺序,并且直接包含数据行。
  • 非聚簇索引是独立的索引结构,用于快速定位数据行但不直接包含数据行,需要通过额外步骤访问实际数据。

16 如何判断SQL语句是否索引用上了?

要判断一个SQL语句是否有效地使用了索引,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查看执行计划(Execution Plan)

    • 对于MySQL,可以通过EXPLAIN命令获取查询的执行计划。例如:
       Sql 
      1EXPLAIN SELECT * FROM your_table WHERE indexed_column = 'some_value';
    • 执行计划的结果中会包含typekeypossible_keys等字段,如果看到typerefeq_refrangeconst(这些都是基于索引的访问类型),并且key列显示了实际使用的索引名,那么说明该查询利用了索引。
  2. 检查返回的索引信息

    • 在执行计划结果中,观察key_len列,它表示使用索引字段长度的估计值,据此可以推断出哪些索引被实际使用。
    • 如果Extra字段出现了“Using index”或“Using index condition”,则表明使用到了覆盖索引或者索引条件下推。
  3. 监控服务器状态和日志

    • 查看数据库服务器的状态变量,如InnoDB引擎下的innodb_rows_read、Handler_read_next等,可以帮助分析是否有通过索引读取数据。
    • 可以启用慢查询日志(slow query log),记录下执行时间超过特定阈值的SQL查询,并分析这些查询的日志输出,看看是否因为没有使用索引而导致性能问题。
  4. 使用性能分析工具

    • MySQL Workbench和其他第三方数据库管理工具提供了可视化的方式来分析执行计划,更直观地了解SQL语句如何利用索引。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SQL语句是否有效利用了索引。在优化SQL性能时,经常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多次调整SQL语句结构和创建合适的索引,直到查询能充分利用索引为止

EXPLAIN mysql

EXPLAIN是MySQL中一个用于分析SQL查询语句执行计划的关键字。它可以帮助数据库管理员和开发人员理解MySQL是如何执行特定的SQL查询,包括选择表的顺序、使用的索引以及连接类型等信息。

使用EXPLAIN关键字的基本语法如下:

 

Sql

1EXPLAIN [EXTENDED | FORMAT = {TRADITIONAL | JSON}] SELECT ... FROM ... WHERE ...;

例如:

 

Sql

1EXPLAIN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id = 123 AND order_date > '2022-01-01';

运行上述命令后,MySQL将返回一个结果集,其中包含了每个表的访问方式(type)、所使用的索引(key)、是否进行全表扫描(rows)、联合索引中的哪部分被使用(key_len)以及其他一些有助于优化查询性能的信息。

解释一下结果集中的一些重要字段:

  • id:标识查询中执行的SELECT子句的序列号。
  • select_type:查询的类型,如SIMPLE(简单查询)、PRIMARY(主查询)、SUBQUERY(子查询)等。
  • table:输出行对应的表名。
  • type:访问类型,如ALL(全表扫描)、index(全索引扫描)、range(索引范围扫描)、ref(非唯一性索引扫描,通过索引查找)等。
  • possible_keys:可能用到的索引列表。
  • key:实际使用的索引。
  • key_len:索引中使用的字节数。
  • ref:显示了哪些列或常量与key一起被使用。
  • rows:MySQL根据统计信息估算要读取并检查的行数。
  • Extra:额外信息,比如Using index(覆盖索引),Using where(在存储引擎层应用WHERE条件),Using temporary(需要创建临时表),Using filesort(需要排序操作)等。

通过解读EXPLAIN的结果,可以了解MySQL如何处理查询,并据此进行针对性的SQL优化。
 

explian type:访问类型

在MySQL中,EXPLAIN命令返回的执行计划中的type列描述了MySQL如何访问表或索引的数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type值及其含义:

  1. system

    • 最优类型,通常出现在主键为常量且只有一行数据的情况下。
  2. const(或eq_ref):

    • 对于使用唯一索引(包括主键)进行等值查询的情况,MySQL能直接定位到一行数据。
    • eq_ref更具体地表示所有部分都与前一个表匹配,并通过索引读取单个行。
  3. ref

    • 使用非唯一索引或者唯一索引的一部分进行等值或范围查询时,可以返回多行数据。
    • 如果连接操作中,它显示的是哪个字段被用来查找下一个表。
  4. fulltext

    • 全文索引检索,用于全文本搜索。
  5. ref_or_null

    • 类似于ref,但额外包含NULL值的检查。
  6. index_merge

    • 使用了两个或更多索引,然后合并结果集。
  7. unique_subquery / index_subquery

    • 子查询优化类型,分别对应子查询的结果是唯一的和基于索引的。
  8. range

    • 使用索引来检索指定范围内的行,如BETWEEN、>、<等条件。
  9. index

    • 执行全索引扫描,不需要回表查数据行,适用于覆盖索引场景。
  10. ALL

    • 最差类型,表示对表进行全表扫描,没有利用任何索引。

一般来说,type值从最好到最坏排序大致为:system > const > eq_ref > ref > range > index > ALL。理想的查询应该尽量避免出现ALL类型的访问方式,而是利用索引尽可能减少磁盘I/O。

17 MySQL调优时用什么方法或命令进行排查?命令的回显结果集中哪些子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在MySQL调优时,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和命令进行排查:

  1. 使用EXPLAIN分析查询计划

     Sql 
    1EXPLAIN SELECT ... FROM ... WHERE ...;

    通过EXPLAIN命令可以获得查询执行的具体步骤、使用的索引以及表的读取顺序等信息。重点关注type(访问类型)、key(实际使用的索引)、rows(估算需要检查的行数)及Extra字段。

  2. 慢查询日志(Slow Query Log): 开启慢查询日志并配置合适的阈值,通过查看日志来发现执行效率低下的SQL语句。

  3. SHOW STATUSSHOW VARIABLES

    •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Handler%'; 可以查看MySQL处理请求的方式,如全表扫描次数、索引查找次数等。
    •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_cache%' OR '%_buffer%'; 查看缓存相关的状态,如查询缓存命中率、InnoDB缓冲池的状态等。
    •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检查InnoDB缓冲池大小是否合理。
  4. SHOW PROCESSLIST; 查看当前正在运行的所有线程及其状态,可以帮助识别是否有阻塞操作或其他性能瓶颈。

  5. ANALYZE TABLEOPTIMIZE TABLE: 分析表结构和统计信息,优化表的索引分布和碎片情况。

  6. INFORMATION_SCHEMA.TABLESINFORMATION_SCHEMA.STATISTICS: 查询表的元数据信息,包括索引、表大小和索引使用情况。

  7. MySQL Performance Schema: MySQL 5.5版本以后引入了Performance Schema,提供了更详细的服务器内部行为监控能力,可用于深入了解数据库操作的资源消耗情况。

  8. pt-query-digest工具(Percona Toolkit的一部分): 对慢查询日志进行汇总分析,找出最耗时的SQL语句。

重点关注的内容:

  • EXPLAIN结果中的type列应尽可能接近system、const、eq_ref、ref和range,避免出现ALL类型的全表扫描。
  • SHOW STATUS中的Slow_queriesHandler_read_nextHandler_read_rnd_next等指标,用于评估查询效率和索引利用情况。
  • SHOW PROCESSLIST中长时间运行的查询和锁等待状态。
  • 根据业务特点,关注那些频繁出现且执行时间较长的SQL语句,并针对这些语句进行优化。

通过对上述信息的分析,可以了解查询性能瓶颈所在,进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优化。

18 MySQL进行全表扫描是会触发表锁吗?

MySQL进行全表扫描(Full Table Scan)并不一定会触发表锁,具体是否触发表锁取决于事务隔离级别、存储引擎以及查询的执行方式。

  1. MyISAM存储引擎

    • 在MyISAM引擎中,如果一个查询执行了全表扫描,并且在读取数据时没有使用READ COMMITTEDREAD UNCOMMITTED事务隔离级别,那么这个查询会获取一个表级共享读锁(Table-level Shared Read Lock),阻止其他写操作。但多个并发的读请求仍然可以同时持有共享锁并执行全表扫描。
  2. InnoDB存储引擎

    • InnoDB默认采用行级锁定机制,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是全表扫描,InnoDB也会尽量只对访问到的行加锁,而不是对整个表加锁。
    • 如果在一个事务中,全表扫描加上了FOR UPDATE或者LOCK IN SHARE MODE子句,那么会对所有扫描到的行加锁,对于UPDATE和DELETE语句,默认就是这种行为。
    • 在极少数情况下,例如在特定事务隔离级别下,全表扫描可能会导致间隙锁(Gap Locks)或Next-Key Locks,这会影响未被实际扫描但处于索引间隙中的记录。
  3. 意向锁(Intention Locks)

    • 不论是MyISAM还是InnoDB,在获取表锁之前都会先获取意向锁,意向锁是为了在表级别的锁和行级别的锁之间协调而存在的。

总结来说,正常情况下MySQL在进行全表扫描时倾向于尽可能减少锁的影响范围,尤其是对于支持行级锁定的InnoDB引擎。但在某些特定场景下,比如需要显式锁定行或在低事务隔离级别下操作,全表扫描可能会影响到表的锁定状态。

19 MySQL如何做分表?

MySQL做分表通常是为了应对数据量过大、单表性能瓶颈等问题,常见的分表策略包括垂直拆分(Vertical Partitioning)和水平拆分(Horizontal Partitioning),以下是对这两种方式的详细说明:

垂直拆分(Vertical Partitioning)

原理: 将一张宽表根据列的业务特性分割成多个窄表,每个表只包含原表的一部分列。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I/O操作,提高查询效率,并且有助于分散存储压力。

实现方法: 例如,假设有一个用户表users,包含idusernameemailaddressprofile_picturehistory_data等字段。如果发现经常需要查询用户名和邮箱信息,而地址和个人头像图片很少被访问,那么可以将其拆分为两张表:

20 已知现在有一个一千万数据的日志记录表,每天会向里面新增5000条记录,如何优化?

对于一个包含一千万数据的日志记录表,并且每天新增5000条记录,可以考虑以下优化策略:

  1. 合理设计索引

    • 根据查询需求分析并创建适当的索引。如果经常需要按时间范围查询日志,那么在datetime字段上建立索引是很有必要的。
  2. 分区表(Partitioning)

    • 可以使用MySQL的分区功能对表进行水平分区,例如按日期将日志表分为多个分区,这样查询特定日期范围内的日志会更快,而且维护和备份也更加方便。
    • 分区类型可以选择按照年、月或者天来划分,如 RANGE COLUMNS 或 LIST COLUMNS。
  3. 归档与清理

    • 对于较久远的历史数据,可以定期将其迁移至归档表或存储成本更低的存储介质中,减少主表的数据量,提高查询性能。
    • 设定合理的数据保留策略,超过一定时间的旧日志自动删除或迁移到其他地方存储。
  4. 选择合适的存储引擎

    • 如果是InnoDB存储引擎,确保正确设置了innodb_buffer_pool_size等参数,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数据量。
    • 考虑使用更适合大量写入操作的存储引擎,如若不需事务支持,可尝试使用MyISAM或其他高性能日志存储方案。
  5. 批量插入与延迟写入

    • 将一天内产生的日志先缓存,然后定时批量插入数据库,减少I/O次数。
    • 使用队列系统异步处理日志入库,降低对主业务的影响。
  6. 监控与调优

    • 定期检查慢查询日志,针对频繁出现的问题SQL进行优化。
    • 监控服务器资源消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数据库配置和硬件资源。
  7. 架构扩展

    • 针对高并发写入场景,可以考虑数据库集群或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方案,如分片技术(Sharding)或采用NoSQL数据库。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从多个维度对这个大型日志表进行优化,使其在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性能表现。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业务需求和技术条件做出最适宜的选择。

21 如何做大数据量表的查询和拆分?如果拆分怎么拆?有哪些方式?

处理大数据量表的查询和拆分,通常需要结合数据库设计原则、业务需求以及实际应用场景进行优化。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式:

查询优化:

  1. 索引优化

    • 确保在经常用于查询过滤或排序的列上创建合适的索引,包括单列索引和复合索引。
    • 对于InnoDB存储引擎,可以考虑使用覆盖索引(Covering Index),即索引包含查询所需的所有字段,避免回表操作。
  2. SQL语句优化

    • 避免全表扫描,尽量利用索引执行查询。
    • 减少不必要的JOIN操作和子查询,简化查询结构。
    • 对于范围查询,尽可能缩小范围,减少索引扫描的行数。
  3. 数据分区

    • 如果数据库支持,如MySQL的分区表功能,可以根据时间、哈希值等将大表物理分割为多个小块,对特定查询可显著提高性能。
  4. 缓存策略

    • 对于读多写少且数据变化不频繁的场景,可以利用缓存(如Redis)存储部分热点数据,减轻数据库压力。

数据拆分(水平拆分/垂直拆分):

垂直拆分(Vertical Partitioning):
  • 根据数据类型和访问模式的不同,将一个大表按列划分成多个较小的表,每个表只包含原表的一部分列。
    • 示例:假设有一个用户表,包含用户基本信息、登录日志和购物记录,可以将这些数据拆分为三个表:users_base_infouser_login_logsuser_shopping_records
水平拆分(Horizontal Partitioning/Sharding):
  • 将大表按照某种规则划分为多个逻辑相同的表,每个表包含部分行数据。
    • 范围分区:根据某个列(如时间戳或ID)的范围来划分数据。
    • 哈希分区: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出哈希值,然后取模分配到不同的表中。
    • 列表分区:基于预定义的列表中的值来决定数据应放入哪个分区表。

在分布式系统中,水平拆分往往与数据库集群相结合,例如使用分片技术(Sharding),将不同分片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实现数据和负载的分布。

总之,在做大数据量表的查询和拆分时,首先需要分析业务场景和查询需求,结合数据库特性选择合适的优化手段,并在必要时采用物理或逻辑拆分的方法,确保系统的高性能和可扩展性。同时,还需要考虑数据一致性、事务处理和跨节点查询等问题。

22 跨表查询有哪些方式?你最多做过几表联查?

跨表查询在SQL中通常通过JOIN操作来实现,可以将多个表中的数据基于关联字段进行合并。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跨表查询方式:

  1. INNER JOIN(内连接): 返回两个表中匹配的行,如果其中一个表中的记录在另一个表中没有匹配项,则不会出现在结果集中。

     Sql 
    1SELECT * FROM table1
    2INNER JOIN table2 ON table1.id = table2.table1_id;
  2. LEFT JOIN(左外连接): 返回左表的所有记录以及与右表匹配的记录,如果右表没有匹配项,则对应的结果为NULL。

     Sql 
    1SELECT * FROM table1
    2LEFT JOIN table2 ON table1.id = table2.table1_id;
  3. RIGHT JOIN(右外连接): 与左外连接相反,返回右表的所有记录以及与左表匹配的记录,如果左表没有匹配项,则对应的结果为NULL。

     Sql 
    1SELECT * FROM table1
    2RIGHT JOIN table2 ON table1.id = table2.table1_id;
  4. FULL OUTER JOIN(全外连接): 返回所有左右表中匹配的记录以及任一表中不匹配的记录,不匹配的记录在另一表对应的列显示为NULL。

     Sql 
    1SELECT * FROM table1
    2FULL OUTER JOIN table2 ON table1.id = table2.table1_id;
  5. CROSS JOIN(交叉连接): 结合两表的所有行生成笛卡尔积,需要指定连接条件时,会转换成其他类型的JOIN。

  6. 子查询和JOIN结合使用: 在复杂的查询中,可能需要先执行一个或多个子查询,然后将子查询的结果集作为临时表与其他表进行JOIN操作。

理论上,JOIN的数量并无严格的限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多表联查,例如3表、4表甚至更多表的JOIN操作。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过多的JOIN操作可能会导致查询性能下降,数据库设计和查询优化的目标之一就是尽量减少JOIN的数量并合理组织数据关系以提高效率。在我处理过的案例中,我曾经参与过涉及多于10张表的联查,但这样的情况相对较少且一般都会尽量优化避免。

23 事物的隔离级别有哪些?

数据库事务的隔离级别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 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 在这种隔离级别下,一个事务可以读取到另一个事务尚未提交的数据变更。这会导致脏读现象,即事务读取了其他事务中可能会被回滚的数据。

  2. 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 事务只能读取已经提交的数据,不能看到其他事务尚未提交的修改。在该级别下,脏读被避免,但是可能导致不可重复读(同一事务内多次执行相同的查询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因为在此期间其他事务可能提交了对数据的修改)。

  3. 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 在同一个事务内的多次相同查询总是返回同样的结果,即使在这段时间内其他事务对这些数据做了修改并提交。MySQL默认使用这一隔离级别(InnoDB引擎),通过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实现。然而,在这个级别上仍有可能出现幻读(Phantom Reads),即在同一事务中两次执行相同的范围查询时,第二次查询会看到第一次查询未出现的新行,这些新行是由其他事务插入并提交的。

  4. 序列化(Serializable) 这是最高的事务隔离级别,它能防止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在这个级别下,事务之间是串行化的,仿佛被安排为依次执行,从而确保了完全的隔离性。但这也可能导致并发性能下降,因为它通常需要使用表级锁定或更高级别的行锁来阻止其他事务对相关数据进行写入操作。在某些数据库系统中,序列化隔离级别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如Snapshot isolation(快照隔离)来实现。

MVCC(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多版本并发控制)是一种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并发控制方法,尤其在支持事务的数据库中被广泛采用。MySQL InnoDB存储引擎就采用了MVCC来实现其事务处理和隔离级别。

MVCC的基本原理是为每个数据行保存多个版本,并通过这些版本来实现在不同事务之间进行并发访问,而不会互相阻塞或造成一致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隐藏列

    • InnoDB为每一行记录添加了两个隐藏列,分别是事务ID(Transaction ID,也称作行版本号)和回滚指针。事务ID表示创建或更新该行记录的事务版本号,回滚指针指向的是上一个版本的数据。
  2. 读取视图(Read View)

    • 在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隔离级别下,事务开启时会生成一个读取视图,记录此时所有未提交事务的列表。
    • 后续查询操作将根据这个读取视图来决定可见性:如果某行的事务ID小于或等于当前事务开始时的最大事务ID,且该行对应的事务已提交,则该行对当前事务可见;否则,若行处于其他未提交事务的影响范围内,或者事务ID大于当前事务的读取视图范围,则不可见。
  3. 版本链与垃圾回收

    • 每当有事务对一行数据进行修改时,InnoDB会创建一个新的版本并更新事务ID,形成一个版本链。
    • 事务提交后,旧版本的数据并不会立即删除,而是等待垃圾回收机制按照一定策略(例如基于undo日志空间使用情况)进行清理。
  4. 并发控制

    • MVCC使得读操作通常不需要加锁,从而降低了读写冲突,提高了并发性能。
    • 写操作依然需要加锁以确保事务间的互斥性和一致性,但相比于没有MVCC机制的情况,它允许更多的并发读操作不受影响。

通过以上机制,MVCC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事务之间的读写分离,使得读操作大部分情况下不会阻塞写操作,反之亦然,从而提升了数据库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同时,它也是实现MySQL InnoDB引擎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避免脏读、不可重复读的重要手段,但不能完全防止幻读。

24 mysql 的事务是如何实现

MySQL的事务实现主要依赖于存储引擎层面的支持。在支持事务的存储引擎中,InnoDB是最常用的且功能完善的存储引擎之一,以下概述了InnoDB如何实现事务:

  1. 日志系统

    • Redo Log(重做日志):用于保证事务的持久性。当事务提交时,其对数据库所做的修改首先被记录到redo log中,并同步至磁盘。即使在事务提交后数据库发生崩溃,通过回放redo log,可以恢复未写入数据文件的事务更新。
    • Undo Log(回滚日志):用于实现事务的原子性和一致性。每个事务修改的数据都会产生undo记录,如果事务回滚,则从undo log中找到旧版本数据进行还原;同时,在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机制下,其他事务可以通过undo log读取历史版本数据以实现可重复读或读已提交隔离级别。
  2. 锁定机制

    • InnoDB实现了行级锁定,这意味着在同一事务中,只针对修改的特定行加锁,而不是整个表,从而提高了并发性能。
    • 使用不同类型的锁(如共享锁、排他锁等)来管理事务间的并发访问,确保事务的隔离性。
  3. 事务处理流程

    • 开始事务:执行START TRANSACTION语句或设置自动提交为false后执行DML语句开始一个新事务。
    • 数据修改:在事务中执行INSERT, UPDATE, DELETE等操作,这些更改先保存在内存中,并记录对应的redo和undo日志。
    • 提交事务:执行COMMIT语句时,InnoDB会将当前未刷到磁盘的脏页刷新到磁盘,并把redo log中的内容标记为已提交状态,完成事务。
    • 回滚事务:若执行ROLLBACK,则根据undo log撤销事务期间的所有修改,使得数据库状态回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
  4. 并发控制

    • 通过对资源(即数据行)的锁定以及多版本并发控制技术,InnoDB能够支持多个事务并行运行而不会互相干扰,满足ACID(Atomicity, Consistency, Isolation, Durability)特性要求。

综上所述,MySQL通过存储引擎提供的日志系统、锁定机制以及事务管理逻辑共同实现了事务的完整生命周期,确保了事务的可靠性和高性能。

Redis的有序集合(Sorted Set),也称为ZSet,是一种包含成员(member)与分数(score)的数据结构。每个成员在集合中都是唯一的,并且与一个分数相关联,集合中的元素是按照分数从小到大排序的。

25 ZSet在Redis内部使用两种数据结构组合实现:

  1. 压缩列表(ziplist)

    • 当有序集合的元素数量较小且元素长度较短时(具体条件:成员数量小于128个,且每个成员的长度小于64字节),Redis会选择使用ziplist存储有序集合。
    • ziplist是一个连续内存空间的高效序列化结构,能够紧凑地存储数据,提高内存利用率和访问效率。
  2. 跳表(skip list)+ 哈希表(hash table)

    • 当有序集合不满足ziplist的条件时,Redis会使用跳表作为主要的数据结构来维护成员与分数的排序关系。
    • 跳表是一个多层级的链表结构,可以提供近似于O(log N)的时间复杂度进行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
    • 除了跳表外,还会附加一个哈希表用于快速从value找到对应的score,这样可以在O(1)时间内完成对成员score值的查询。

所以,Redis中的ZSet并不是单一的数据结构,而是根据实际存储情况动态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组合以优化性能

链表是一种常见的线性数据结构,它由一系列节点(Node)组成,每个节点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数据域和指针域。其中,数据域存储实际的数据元素,而指针域存储指向下一个节点的引用或指针。

  • 单链表(Singly Linked List):在单链表中,每个节点只有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首节点称为头节点,尾节点的指针通常为 null 或者 None 表示链表结束。
 

Plaintext

1+------+  +------+  +------+  +------+
2| Node | ->| Node | ->| Node | ->| Node |
3+------+  +------+  +------+  +------+
4   |            |            |            |
5   V            V            V            V
6 数据1       数据2       数据3       数据4
  • 双向链表(Doubly Linked List):在双向链表中,每个节点有两个指针,一个指向前一个节点(前驱),另一个指向后一个节点(后继)。
 

Plaintext

1+------+  +------+  +------+  +------+
2| Node | <->| Node | <->| Node | <->| Node |
3+------+  +------+  +------+  +------+
4   <--------\    <--------\    <--------\
5              \           \           \
6               V            V            V
7             数据1        数据2        数据3        数据4

链表的主要特点和操作包括:

  • 插入和删除操作相对数组更灵活高效,时间复杂度一般为O(1)(不考虑查找位置的情况下)。
  • 链表不需要连续的内存空间,因此可以动态分配和回收内存。
  • 访问链表中的元素需要从头节点开始沿着指针遍历,所以随机访问某个节点的时间复杂度通常是O(n)。
  • 链表可以根据需求实现循环链表(Cycle Linked List),即最后一个节点的指针指向链表中的其他节点形成环形结构。

链表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 实现栈、队列等抽象数据类型。
  • 动态维护数据集合,如在线服务中的消息队列。
  • 在图算法中表示边的关系,例如邻接表形式存储图结构。
  • 其他需要频繁插入删除且对访问顺序敏感的场景。

在Spring框架中,各个模块之间存在一定的引用关系。为了构建一个完整的Spring应用程序,通常需要引入多个核心和相关的依赖包,并确保它们之间的引用正确无误。以下是一个简化的Spring核心包及其相互引用的概述:

  1. spring-core

    • 提供了Spring框架的基础功能,包括资源加载、类型转换、注解处理等。
    • 依赖于 commons-logging,用于日志记录。
  2. spring-beans

    • 基于 spring-core,提供 BeanFactory 和 ApplicationContext 的实现,是 Spring IoC(控制反转)容器的核心。
    • 管理对象的创建、配置、初始化、装配以及生命周期管理。
  3. spring-context

    • 构建在 spring-beans 之上,提供了更高级别的服务,如事件发布、国际化支持、AOP 支持等。
    • 引用了 spring-aop 和 spring-expression(SpEL)等其他模块。
  4. spring-expression (SpEL)

    • 提供强大的表达式语言来在运行时查询和操作对象图。
  5. spring-aop

    • 实现面向切面编程(AOP)的功能,允许定义方法拦截器、切点等。
  6. spring-tx

    • 提供事务管理的支持,可以与多种事务管理策略集成。
  7. spring-jdbc

    • 对 JDBC 的封装,简化数据库访问操作。
  8. spring-orm / spring-data-xxxx

    • 提供对各种对象关系映射(ORM)框架(如Hibernate、JPA)的支持,以及数据访问层抽象和集成。
  9. 其他模块(如web相关模块 spring-web, spring-mvc)则基于以上基础模块进行构建,为Web应用程序提供控制器、视图解析等功能。

构建应用时,通常会通过Maven或Gradle等构建工具统一管理这些jar包的版本和依赖关系,确保正确的引用顺序和版本兼容性。在Spring Boot中,这些依赖关系进一步被简化和自动化管理

mysql 性能优化

MySQL性能优化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涉及到数据库设计、查询优化、索引策略、服务器配置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针对MySQL性能优化的关键步骤和策略:

数据库设计与表结构优化

  1. 合理选择数据类型
    • 使用能满足需求的最小数据类型,例如用INT代替BIGINT,使用VARCHAR时指定合适的长度。
  • 对于枚举值较多的情况,可以考虑使用ENUMSET类型。
  1. 规范建模与表关系设计

    • 减少冗余数据,遵循第三范式或根据业务场景适当反范式化。
    • 优化关联查询,减少表连接操作,必要时可采用缓存表或者物化视图。
  2. 分区表和分片技术

    • 对于非常大的表,可以考虑水平分区或分片,将数据分布在多个物理设备上以分散I/O压力。

索引优化

  1. 创建恰当的索引

    • 根据查询语句中的where条件、join条件以及排序字段来创建索引。
    • 避免在低基数列上创建唯一索引,这可能导致索引文件过大。
    • 注意覆盖索引的应用,它可以避免回表操作,显著提高查询速度。
  2. 监控并删除无效索引

    • 定期检查并移除未被使用的索引。

26 mysql查询优化

  1. 简化查询语句

    • 避免不必要的全表扫描,尽量利用索引。
    • 尽量减少子查询,改写成JOIN操作或临时表。
    • 避免在WHERE子句中对NULL进行条件判断,NULL值通常不会被索引优化。
  2. 优化GROUP BY 和 ORDER BY

    • 如果有ORDER BY和GROUP BY操作,确保它们能利用索引。
    • 减少排序和聚合的数据量,如有可能先过滤再分组或排序。

缓存与内存管理

  1. 使用查询缓存(Query Cache)

    • 虽然MySQL 8.0后已经废弃了查询缓存功能,但在旧版本中可以尝试启用并调整其大小和策略,注意并发下缓存失效频繁时可能反而降低性能。
  2. InnoDB Buffer Pool

    • 合理设置InnoDB缓冲池大小,尽可能容纳热数据以减少磁盘IO。
    • 利用innodb_buffer_pool_dump_at_shutdown和innodb_buffer_pool_load_at_startup参数实现Buffer Pool的持久化。

系统配置调优

  1. 服务器硬件优化

    • 使用更快的磁盘存储,如SSD而非HDD。
    • 增加内存,提高缓冲区大小,包括InnoDB缓冲池和其他MySQL内部缓存。
    • 使用多核CPU,并根据负载情况合理分配MySQL并发线程数。
  2. MySQL配置文件调整

    • 设置合理的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以平衡数据安全性和性能。
    • 调整innodb_io_capacity以匹配磁盘I/O能力。
    • 考虑开启innodb_adaptive_hash_index自适应哈希索引功能。
  3. 操作系统层面优化

    • 关闭无用的服务和进程,减少系统开销。
    • 调整Linux内核参数,比如打开大页内存支持等。
  4. 定期维护与清理

    • 定期分析并优化表,清理不需要的临时文件和日志。
    • 定期重建索引,尤其是对于大量插入、更新导致碎片化的表。
    • 监控慢查询日志,识别并优化执行效率低下的SQL。

其他高级特性与工具

  • 使用Explain分析查询执行计划。
  • 开启慢查询日志记录,通过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记录未使用索引的查询。
  • 利用Percona Toolkit、pt-query-digest等第三方工具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

综上所述,MySQL性能优化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和技术手段,而且在不同规模和业务场景下,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同时,持续监控和调优是保持高性能的关键。

  • 25
    点赞
  • 1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