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面向对象编程(1)

1 Java中的类和对象

1.1 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

面向过程是流程化的,一步一步,上一步做完了,再做下一步。

面向对象是模块化的,我做我的,你做你的,我需要你做的话,我就告诉你一声。我不需要知道你到底怎么做,只看功劳不看苦劳。

不过,如果追到底的话,面向对象的底层其实还是面向过程,只不过把面向过程进行了抽象化,封装成了类,方便我们的调用。

1.2 类

1.2.1 类(Class)

  • 定义:类是对象的蓝图或模板,定义了对象的属性和行为。
  • 示例Person 类定义了一个人的基本属性和行为。

1.2.2 字段(Field)

  • 定义:字段是类的成员变量,用于存储对象的状态。
  • 示例Person 类中的 nameagesex 是字段,分别表示人的姓名、年龄和性别。
  • 实例变量:字段也称为实例变量,因为它们在对象实例化后才会分配内存。

1.2.3 方法(Method)

  • 定义:方法是类的行为,定义了对象可以执行的操作。
  • 示例Person 类中的 eat()sleep()dadoudou() 是方法,分别表示人可以吃饭、睡觉和打豆豆。

1.2.4 构造方法(Constructor)

  • 定义:构造方法是用于创建和初始化对象的特殊方法。
  • 示例Person 类中的 public Person() {} 是默认的构造方法。
  • 默认构造方法:如果类中没有显式定义构造方法,Java 会自动提供一个默认的无参构造方法。

1.2.5 代码示例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int sex;

    // 默认构造方法
    public Person() {
    }

    // 自定义构造方法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int sex)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this.sex = sex;
    }

    private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name + " is eating.");
    }

    private void sleep() {
        System.out.println(name + " is sleeping.");
    }

    private void dadoudou() {
        System.out.println(name + " is dadoudou.");
    }
}

1.2.6 关键点总结

  1. :定义对象的蓝图。
  2. 字段:存储对象的状态,也称为实例变量。
  3. 方法:定义对象的行为。
  4. 构造方法:用于创建和初始化对象,如果没有显式定义,Java 会提供默认的无参构造方法。

1.2.7 进一步理解

  • 封装:通过将字段设为 private,并提供 publicgettersetter 方法,可以实现数据的封装,隐藏内部实现细节。
  • 继承: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字段和方法,并可以添加新的字段和方法。
  • 多态:同一个方法可以在不同的对象中有不同的实现,增加了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1.3 new一个对象

1.3.1 创建 Java 对象

  • 使用 new 关键字:在 Java 中,通过 new 关键字来创建对象。例如: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这行代码通过 Person 类创建了一个 Person 对象,并在堆内存中为其分配空间。

1.3.2 main() 方法

  • 入口方法main() 方法是 Java 程序的入口点,程序从这里开始执行。
  • 位置main() 方法可以放在当前类中,也可以放在另一个类中。

1.3.3 示例代码

1.3.3.1 第一种:main() 方法在 Person 类中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int sex;

    private void eat() {}
    private void sleep() {}
    private void dadoudou()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System.out.println(person.name); // 输出: null
        System.out.println(person.age);  // 输出: 0
        System.out.println(person.sex);  // 输出: 0
    }
}
  • 输出结果
    null
    0
    0
    
    这是因为 nameString 类型,默认值为 null,而 agesexint 类型,默认值为 0
1.3.3.2 第二种:main() 方法在另一个类中
/**
 * @author 微信搜「沉默王二」,回复关键字 PDF
 */
public class Person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
}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int sex;

    private void eat() {}
    private void sleep() {}
    private void dadoudou() {}
}
  • 实际开发中:通常会将 main() 方法放在一个单独的测试类中,而不是直接放在要测试的类中。这样可以保持类的单一职责,便于维护和测试。

1.3.4 关键点总结

  1. 创建对象:使用 new 关键字创建对象,并在堆内存中分配空间。
  2. main() 方法:作为程序的入口点,可以放在当前类或另一个类中。
  3. 实际开发:通常将 main() 方法放在一个单独的测试类中,便于管理和维护。

1.3.5 进一步理解

  • 堆内存:对象在创建时会在堆内存中分配空间,堆内存是动态分配的,用于存储对象实例。
  • 栈内存:方法调用和局部变量存储在栈内存中,栈内存是线程私有的,用于存储方法调用和局部变量。
  • 默认值:类中的字段如果没有显式初始化,会有默认值。例如,int 类型的默认值是 0String 类型的默认值是 null

1.4 初始化对象

1.4.1 对象初始化的三种方法

1.4.1.1 第一种:通过对象的引用变量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int sex;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name = "沉默王二";
        person.age = 18;
        person.sex = 1;
        
        System.out.println(person.name); // 输出: 沉默王二
        System.out.println(person.age);  // 输出: 18
        System.out.println(person.sex);  // 输出: 1
    }
}
  • 直接赋值:通过对象的引用变量 person 直接对字段进行赋值。
  • 优点:简单直观。
  • 缺点:字段需要是 publicprotected,破坏了封装性。
1.4.1.2 第二种:通过方法初始化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int sex;

    public void initialize(String n, int a, int s) {
        name = n;
        age = a;
        sex = 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initialize("沉默王二", 18, 1);

        System.out.println(person.name); // 输出: 沉默王二
        System.out.println(person.age);  // 输出: 18
        System.out.println(person.sex);  // 输出: 1
    }
}
  • 方法初始化:通过定义一个 initialize 方法来初始化字段。
  • 优点:保持了字段的封装性,字段可以是 private
  • 缺点:需要调用方法进行初始化,稍微复杂一些。
1.4.1.3 第三种:通过构造方法初始化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int sex;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int sex)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this.sex = sex;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沉默王二", 18, 1);

        System.out.println(person.name); // 输出: 沉默王二
        System.out.println(person.age);  // 输出: 18
        System.out.println(person.sex);  // 输出: 1
    }
}
  • 构造方法初始化:在创建对象时通过构造方法传参进行初始化。
  • 优点:最标准和推荐的做法,保持了封装性,且在对象创建时完成初始化。
  • 缺点:需要定义构造方法,但通常这是最佳实践。

1.4.2 匿名对象

  • 定义:匿名对象是没有引用变量的对象,只能在创建时使用一次。
  • 示例
    new Person().initialize("沉默王二", 18, 1);
    
  • 使用场景:适用于只需要使用一次的对象,不需要保存引用。

1.4.3 关键点总结

  1. 直接赋值:通过对象的引用变量直接对字段赋值,简单但破坏封装性。
  2. 方法初始化:通过定义方法来初始化字段,保持封装性,稍微复杂。
  3. 构造方法初始化:通过构造方法传参进行初始化,最标准和推荐的做法。
  4. 匿名对象:没有引用变量的对象,只能在创建时使用一次。

1.4.4 进一步理解

  • 封装性:通过方法和构造方法初始化字段,可以保持字段的封装性,避免外部直接访问和修改字段。
  • 构造方法重载:可以定义多个构造方法,提供不同的初始化方式,增加灵活性。
  • 默认值:未初始化的字段会有默认值,例如 String 类型的默认值是 nullint 类型的默认值是 0

1.5 关于Object

1.5.1 Object 类的方法

Object 类是所有 Java 类的最终父类,提供了一些基础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5.1.1 对象比较
  • hashCode():返回对象的哈希码。

    public native int hashCode();
    
    • 约定:相等的对象必须具有相等的哈希码。如果重写了 equals 方法,通常也应该重写 hashCode 方法。
    • 示例
      public int hashCode() {
          return Objects.hash(name, age);
      }
      
  • equals(Object obj):比较两个对象是否相等。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return (this == obj);
    }
    
    • 重写:如果需要比较对象的值而不是内存地址,可以重写该方法。
    • 示例
      class Person1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if (this == obj) {
                  return true;
              }
              if (obj instanceof Person1) {
                  Person1 p = (Person1) obj;
                  return this.name.equals(p.getName()) && this.age == p.getAge();
              }
              return false;
          }
      }
      
1.5.1.2 对象拷贝
  • clone():返回对象的一个副本。
    protected native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浅拷贝:默认实现只做浅拷贝。
    • Cloneable 接口:类必须实现 Cloneable 接口,否则会抛出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异常。
1.5.1.3 对象转字符串
  • toString():返回对象的字符串表示。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getClass().getName() + "@" + Integer.toHexString(hashCode());
    }
    
    • 重写:通常会被重写以返回更有意义的信息。
    • 示例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Person{" +
                  "name='" + name + '\'' +
                  ", age=" + age +
                  '}';
      }
      
    • IDE 生成:可以使用 IDE(如 IntelliJ IDEA)自动生成 toString 方法。
    • Lombok:使用 @Data 注解自动生成 toString 方法。
1.5.1.4 多线程调度
  • wait()notify()notifyAll():用于线程间的等待/通知机制。
    • 示例
      public class WaitNotify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bject lock = new Object();
              new Thread(() -> {
                  synchronized (lock) {
                      System.out.println("线程1:我要等待");
                      try {
                          lock.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线程1:我被唤醒了");
                  }
              }).start();
              new Thread(() -> {
                  synchronized (lock) {
                      System.out.println("线程2:我要唤醒");
                      lock.notify();
                      System.out.println("线程2:我已经唤醒了");
                  }
              }).start();
          }
      }
      
    • wait(long timeout):等待指定时间后自动唤醒。
    • wait(long timeout, int nanos):更精确的等待时间。
1.5.1.5 反射
  • getClass():获取对象的类信息。
    public final native Class<?> getClass();
    
    • 示例
      public class GetClass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 = new Person();
              Class<? extends Person> aClass = p.getClass();
              System.out.println(aClass.getName());
          }
      }
      
1.5.1.6. 垃圾回收
  • finalize():在对象被垃圾回收前调用,用于清理资源。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throws Throwable { }
    
    • 弃用:Java 9 开始已被弃用,不推荐使用。

1.5.2 关键点总结

  1. 对象比较hashCode()equals() 方法用于对象的比较。
  2. 对象拷贝clone() 方法用于对象的浅拷贝。
  3. 对象转字符串toString() 方法用于返回对象的字符串表示。
  4. 多线程调度wait()notify()notifyAll() 方法用于线程间的等待/通知机制。
  5. 反射getClass() 方法用于获取对象的类信息。
  6. 垃圾回收finalize() 方法在对象被垃圾回收前调用,已被弃用。

1.6 关于对象的一些小知识

1.6.1 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特征

1.6.1.1 万物皆对象
  • 对象:状态(属性)+ 行为(方法)+ 标识(内存地址)。
  • 消息传递:对象之间通过发送消息进行通信。
  • 组合:通过组合多个对象来创建更复杂的对象。
  • 实例化:对象是通过类实例化的。
  • 接口一致性:同一类型的对象可以接收相同的消息。
1.6.1.2 对象具有接口
  • :定义对象的类型,描述对象的特征和行为。
  • 抽象数据类型:创建自定义的数据类型,操作对象(发送消息)。
  • 接口:定义对象可以接收的请求。
  • 实现:具体实现由类的方法完成。
1.6.1.3 访问权限修饰符
  • API 提供者:类的创建者,提供接口。
  • API 调用者:类的使用者,调用接口。
  • 权限修饰符
    • public:公开访问。
    • private:私有访问,仅类内部可见。
    • protected:受保护访问,子类可见。
    • 默认(包级):同一包内可见。
  • 作用:保护内部实现,便于修改和维护。
1.6.1.4 组合
  • 复用:将已有类作为成员变量,组合成新类。
  • 关系:has-a 关系。
1.6.1.5 继承
  • 子类继承父类:子类拥有父类的 protectedpublic 方法和字段。
  • 扩展:子类可以添加新方法和字段。
  • 重写:子类可以重写继承的方法。
  • 关系:is-a 关系(仅重写)或 is-like-a 关系(扩展)。
1.6.1.6 多态
  • 定义:同一方法在不同对象中有不同实现。
  • 示例
    public class Shape {
        public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ln("形状");
        }
    }
    
    public class Circle extends Shape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ln("圆形");
        }
    }
    
    public class Line extends Shape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ln("线");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hape shape1 = new Line();
            shape1.draw(); // 输出: 线
            Shape shape2 = new Circle();
            shape2.draw(); // 输出: 圆形
        }
    }
    
  • 解释shape1shape2 虽然是 Shape 类型,但调用 draw() 方法时,实际调用的是子类的实现,体现了多态性。

1.6.2 关键点总结

  1. 万物皆对象:对象是状态、行为和标识的组合。
  2. 对象具有接口:类定义对象的类型和接口。
  3. 访问权限修饰符:控制类的访问权限,保护内部实现。
  4. 组合:通过组合已有类创建新类,实现复用。
  5. 继承:子类继承父类,扩展和重写方法。
  6. 多态:同一方法在不同对象中有不同实现,增加灵活性。

1.6.3 进一步理解

  • 抽象:面向对象编程的核心思想之一,通过抽象将复杂问题简化。
  • 封装:通过访问权限修饰符和接口,隐藏内部实现细节,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
  • 继承与组合:继承用于类之间的层次关系,组合用于对象之间的组合关系,各有优劣。
  • 多态:增加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是面向对象编程的重要特性。

2 Java中的包

2.1 关于包

2.1.1 包的作用

  • 解决命名冲突:通过包名来区分同名的类,避免命名冲突。
  • 组织代码:将相关的类组织在一起,便于管理和维护。

2.1.2 包的声明

  • 语法:在 Java 文件的第一行使用 package 关键字声明包名。
    package ming; // 声明包名 ming
    public class Person {
    }
    
  • 完整类名:类的完整类名是 包名.类名。例如,ming.Person

2.1.3 包的层次结构

  • 多层结构:包名可以有多层结构,用 . 隔开。例如,java.util
  • 没有父子关系:包之间没有继承关系。例如,java.utiljava.util.zip 是不同的包。

2.1.4 包的组织

  • 目录结构:Java 文件的目录结构应与包的层次结构一致。
    package_sample
    └─ src
        ├─ hong
        │  └─ Person.java
        │  ming
        │  └─ Person.java
        └─ mr
           └─ jun
              └─ Arrays.java
    
  • 编译后的目录结构:编译后的 .class 文件也需要按照包结构存放。
    package_sample
    └─ bin
        ├─ hong
        │  └─ Person.class
        │  ming
        │  └─ Person.class
        └─ mr
           └─ jun
              └─ Arrays.class
    

2.1.5 编译命令

  • 命令行编译:在 src 目录下执行 javac 命令,指定输出目录。
    javac -d ../bin ming/Person.java hong/Person.java mr/jun/Arrays.java
    
  • IDE 自动编译:在 IDE 中,会自动根据包结构编译所有 Java 源码,无需手动执行编译命令。

2.1.6 关键点总结

  1. 解决命名冲突:通过包名区分同名类。
  2. 组织代码:将相关类组织在一起,便于管理和维护。
  3. 包的声明:在 Java 文件的第一行使用 package 关键字声明包名。
  4. 完整类名:类的完整类名是 包名.类名
  5. 包的层次结构:包名可以有多层结构,用 . 隔开。
  6. 目录结构:Java 文件和编译后的 .class 文件的目录结构应与包的层次结构一致。
  7. 编译命令:在命令行中使用 javac 命令编译 Java 文件,指定输出目录。

2.1.7 进一步理解

  • 默认包:没有定义包名的类属于默认包,容易引起命名冲突,不推荐使用。
  • 包的导入:使用 import 关键字导入其他包中的类,简化类名的使用。
    import ming.Person;
    
  • 包的权限:包内的类默认具有包级访问权限,可以相互访问。

2.2 包的作用域

2.2.1 包的作用域

  • 定义:在同一个包内的类可以访问包作用域的字段和方法。
  • 修饰符:不用 publicprotectedprivate 修饰的字段和方法就是包作用域。

2.2.2 示例代码

2.2.2.1 Person 类
package hello;

public class Person {
    // 包作用域方法
    void hello()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 包作用域方法hello() 方法没有使用 publicprotectedprivate 修饰符,因此它是包作用域的。
2.2.2.2 Main 类
package hello;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 = new Person();
        p.hello(); // 可以调用,因为 Main 和 Person 在同一个包
    }
}
  • 访问包作用域方法Main 类和 Person 类在同一个包 hello 中,因此可以访问 Person 类的包作用域方法 hello()

2.2.3 关键点总结

  1. 包作用域:在同一个包内的类可以访问包作用域的字段和方法。
  2. 修饰符:不用 publicprotectedprivate 修饰的字段和方法就是包作用域。
  3. 访问权限:包作用域的字段和方法只能在同一个包内访问。

2.2.4 进一步理解

  • 默认访问权限:包作用域也称为默认访问权限(default access),在 Java 中,如果没有显式指定访问修饰符,默认就是包作用域。
  • 包的组织:通过包的组织,可以将相关的类放在同一个包中,便于管理和访问。
  • 访问控制:Java 提供了四种访问修饰符:publicprotectedprivate 和默认(包作用域),用于控制类的访问权限。
    • public:公开访问,任何类都可以访问。
    • protected:受保护访问,同一个包内的类和子类可以访问。
    • private:私有访问,仅类内部可见。
    • 默认(包作用域):同一个包内的类可以访问。

2.3 导入包

2.3.1 引用其他类的方法

在 Java 中,引用其他类有三种主要方法:

2.3.1.1 直接写出完整类名
// Person.java
package ming;

public class Person {
    public void run() {
        mr.jun.Arrays arrays = new mr.jun.Arrays();
    }
}
  • 优点:明确指出类的完整路径。
  • 缺点:每次都要写完整的类名,比较繁琐。
2.3.1.2 使用 import 语句
// Person.java
package ming;

// 导入完整类名:
import mr.jun.Arrays;

public class Person {
    public void run() {
        Arrays arrays = new Arrays();
    }
}
  • 优点:简化类名的使用。
  • 缺点:需要手动导入每个类。
2.3.1.3 使用 import 语句导入包中的所有类
// Person.java
package ming;

// 导入mr.jun包的所有class:
import mr.jun.*;

public class Person {
    public void run() {
        Arrays arrays = new Arrays();
    }
}
  • 优点:简化导入多个类。
  • 缺点:难以看出类属于哪个包,不推荐使用。

2.3.2 import static 语法

package main;

// 导入System类的所有静态字段和静态方法:
import static java.lang.System.*;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相当于调用System.out.println(…)
        out.println("Hello, world!");
    }
}
  • 优点:简化静态字段和方法的调用。
  • 缺点:使用较少,容易引起混淆。

2.3.3 编译器查找类名的规则

  1. 完整类名:直接根据完整类名查找类。
  2. 简单类名:按以下顺序查找:
    • 查找当前包是否存在这个类。
    • 查找 import 的包是否包含这个类。
    • 查找 java.lang 包是否包含这个类。
  3. 编译错误:如果按照上述规则无法确定类名,则编译报错。

2.3.4 示例代码

// Main.java
package test;

import java.text.Format;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java.util.List list; // ok,使用完整类名 -> java.util.List
        Format format = null; // ok,使用import的类 -> java.text.Format
        String s = "hi"; // ok,使用java.lang包的String -> java.lang.String
        System.out.println(s); // ok,使用java.lang包的System -> java.lang.System
        MessageFormat mf = null; // 编译错误:无法找到MessageFormat: MessageFormat cannot be resolved to a type
    }
}

2.3.5 自动导入

  • 默认自动导入:编译器会自动导入当前包的其他类和 java.lang.* 包。
  • 手动导入:类似 java.lang.reflect 这样的包仍需要手动导入。

2.3.6 类名冲突

  • 解决方法:如果有两个类名相同,例如 mr.jun.Arraysjava.util.Arrays,只能 import 其中一个,另一个必须写完整类名。

2.3.7 关键点总结

  1. 直接写出完整类名:明确指出类的完整路径,但繁琐。
  2. 使用 import 语句:简化类名的使用,需要手动导入每个类。
  3. 使用 import 语句导入包中的所有类:简化导入多个类,但不推荐使用。
  4. import static 语法:简化静态字段和方法的调用,使用较少。
  5. 编译器查找类名的规则:优先使用完整类名,然后查找当前包、import 的包和 java.lang 包。
  6. 自动导入:编译器自动导入当前包的其他类和 java.lang.* 包。
  7. 类名冲突:如果有类名冲突,只能 import 其中一个,另一个必须写完整类名。

2.4 包的最佳实践

2.4.1 包名的命名规范

  • 唯一性:为了避免名字冲突,推荐使用倒置的域名来确保包名的唯一性。
    • 示例
      org.apache
      org.apache.commons.log
      com.tobebetterjavaer.sample
      
  • 子包命名:子包可以根据功能自行命名,保持清晰和有意义。

2.4.2 避免命名冲突

  • 避免与 java.lang 包的类重名:不要使用 java.lang 包中的类名作为自己的类名。
    • 示例
      String
      System
      Runtime
      
  • 避免与 JDK 常用类重名:不要使用 JDK 常用类的名字作为自己的类名。
    • 示例
      java.util.List
      java.text.Format
      java.math.BigInteger
      

2.4.3 关键点总结

  1. 唯一性:使用倒置的域名来确保包名的唯一性。
  2. 子包命名:子包可以根据功能自行命名,保持清晰和有意义。
  3. 避免与 java.lang 包的类重名:不要使用 java.lang 包中的类名作为自己的类名。
  4. 避免与 JDK 常用类重名:不要使用 JDK 常用类的名字作为自己的类名。

3 参考链接

  1. Object和类,万物皆对象
  2. package包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