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常用函数备忘

2008年的3月的某一天,看到公司论坛上有人在庆祝自己工作满一年,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的职场生涯也到了第十个年头。还记得工作五年的时候写了一篇《我的东软五年》,结果传遍了“大江南北”,后来据说都转发到了东软的高层领导那里,接着是自己离开东软时写的那篇《东软,我把青春献给了你》。如今,在中兴迎来了第十个年头,就以这篇《十年职场》作为自己的一个回顾总结吧。

在《东软,我把青春献给了你》的后记中我当时这样写道:“离开东软后,我带着六年的软件开发积累进入了国内知名的通讯公司作了一个小小的项目管理员。我之所以没有再继续作技术是因为我知道自己下来需要的是在一个管理更加规范、规模更大的公司里面学习管理知识,将以前做项目经理时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结合起来。我放下了以前所有的包袱,开始了新的征途,在这个很多人看来不重要的项目管理员的岗位上我开始了新的一轮贪婪的学习,如同当年我刚毕业到东软一样的新奇和充满了学习的动力!这就是我所追求的生活:在学习中不断成长。”那一天,我28岁生日。现在我已经临近32岁。

在公司,出于兴趣,我除了本职工作,还兼职了公司内部的讲师,专门对新员工做《团队精神塑造》和《职场方舟》的培训,在课上我会对从校园步入职场的同学们说我总结的“三个一工程”理论,即一个榜样、一个职场目标、一个理财计划

一个榜样

刚刚从学校步入职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迷茫,激动之余的迷茫。告别同学、学校、生活习惯等等这些已经熟悉了数年的人和物,面临的是新的同事、新的环境、新的生活节奏……,习惯的改变本身就是痛苦的,所以很多人在入职后的一段时间会很不适应,一时间学校里面学的东西仿佛都变得无用了,要面对的是新的工作环境(开发工具)和大量新的知识(文档),每天除了看文档就是学习工具的使用,自己就像一个小学生一样无知,于是迷茫在所难免。这个时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找一个“榜样”!

很多公司都会给新员工指定一个“师傅”,甚至还有“以师带徒”的制度。而我这里提到的“榜样”并不一定是你们的“师傅”,因为“师傅”是指派的,而“榜样”是自己找的。这个“榜样”有什么要求呢?那么首先我们要来看看找一个“榜样”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这个“榜样”就是你眼中的自己,就如同你乘坐时间隧道回到过去,看着过去的你,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我们可以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中修正自己。通过这个带有科幻色彩的解释,“榜样”的目的就确定了。基于这个目的,这个“榜样”不要求是完美的,只需要具备:

l         在公司目前有比较成功的迹象

l         和你有类似的性格或者做事风格

有了这个“榜样”作参照,你就可以在其后面观察着,学习着,他成功、失败的时候你要考虑自己如果这么做会不会成功,怎么做才能避免失败?需要注意的是,“榜样”是在心中的,不需要我们近距离去接触,而且这个“榜样”是可以更换的,当你的进步超过了你的“榜样”或者你的情况发生了变化,重新找一个“榜样”便在所难免了。

找榜样的这个方法其实隐藏着一个心理学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总是看不到自身的问题,而容易发现别人的问题。

一个职场目标

大公司都会在招聘的时候告诉你公司为员工提供了多条跑道,说得再好,无非就是技术、市场和管理这三种方向。做技术职场风险低,压力小;市场职场风险大、压力大,自然成功后的收益也大;而管理对于刚步入职场的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排除个人因素,先做技术、再转行做市场、最后做管理是大多数成功人士的发展轨迹。因为有了技术背景,去做市场会更加容易说服客户,很多市场人员在与客户沟通的之前要来技术部门寻求技术支持,带着技术人员一起去和客户沟通。那么,如果你自己有了技术经验再去做市场的时候自然就会比没有技术背景的市场人员更有优势。而对于管理这条跑道,仔细研究各大公司,你会发现中高层的领导基本上都要求有市场背景,为什么呢?因为作为管理层,必须对成本和产品的发展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控能力,而市场背景正是具备这个能力最快、最可靠的途径。

了解了上面的这些通常的“规则”,我们需要做的是为自己确定一个明确的、可行的职场目标。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这个职场目标在达成的时间上应该是短暂的,比如1年、2年之内,在目标的内容上应该是比较实际的,比如顺利的转正、月薪达到多少、当上一个什么项目组长之类的……

在你通过努力将自己设定的目标一点点实现的过程中,就会不断积累你成功的信心。同时,随着职场经验的不断积累,对职场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不断清晰,通常在3年之后,就进入到了职场目标的高层阶段,这个时候你就会考虑自己适合技术、市场和管理那条线了,甚至开始考虑是否开始自己创业。这个时候,作为一个成功的职场人,你首先要了解自己,应该很明确的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拥有什么、需要什么。

一个理财计划

流行的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作为一个普通的人,除非你有买彩票或者其他非凡的运气,想要靠工资来发财致富是一个很可怜的想法,因为到了最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残酷。无论你是做技术的还是做市场的,无论你所处的是热门行业还是冷门,你都会发现工资、奖金永远赶不上你的欲望。

刚刚工作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处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所以这个时期虽然收入少,但是却不感觉到特别大的经济压力,自己的钱多了多花、少了少花,没人管,也不需要向任何人交代,心理压力也小得很多。日子一天天过,恋爱、结婚、买房、买车、生孩子、父母退休,工资的涨幅永远赶不上物价的上涨,需要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于是我们陷入了一个怪圈:职场待得越久,越来不敢离开职场。我们不敢想象我们不工作没有收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这样的心态使我们成了工作的努力,而不再是因为享受工作的快乐而工作。没有快乐的工作是一个什么样子?

所以,当你一开始赚钱的时候就应该根据自己的收入、家庭情况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个理财计划。通常来讲,如果你没有什么负担,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时,可以将你的收入按照111的比例分配给生活、固定储蓄和投资。这里的固定储蓄包括银行储蓄、公司集资、人寿保险等低收益或者固定收益方式的投资;而投资则是指公司原始股、股票、彩票等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这样的理财方式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刚刚工作本身收入就不多而使日常开销显得紧张,但是坚持下去,你会发现慢慢的你的投资理财能力在不断增强,不出几年,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有了一笔不小的财富,这笔钱可以作为你自己创业的启动资金,也可以用来作为更大投资的基础。此时的你不光是在金钱上有了基础,在思想上也已经有了很好的理财投资理念和能力。当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都具备之后,剩下的就是机遇了,当机遇来临的时候,别人还在筹集金钱或者因为没有投资理念而及其不定的时候,你就可以抢占先机,这其实就是成功的秘诀。积攒几万元、10几万的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但是从10几万到数十万、上百万,从上百万到上千万的过程则是越来越迅速的,这也是金钱的滚雪球理论。

当工资的收入多少不再影响你的生活时,工作的心态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此时的你已经不在乎每年的奖金给多给少了,不在乎和同事的工资谁多谁少了,不在乎不加班是否会影响考核成绩了,不再为评定职称、升职而勾心斗角……工作成了寻找快乐的来源,努力工作是为了赢得大家的认可。有人可能说有了那么多钱还用工作么?别人我不知道,我只能说即使买彩票中了500万我也会继续工作的,因为工作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和社交场所。

很羡慕还在东软的昔日同事们,因为他们都开始陆续的拿到“十年贡献奖”的奖杯了,虽然大家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还是对无止境的出差保持无奈,但是都对这“十年贡献奖”的奖杯充满了期待,尽管这只是一种纯精神的奖励,但是我们在职场混迹多年每次的跳槽又有多少次是真正因为物质的原因呢?

写这篇《十年职场》过程很“艰难”,不像以前写东西都是一气呵成,思路总是不能理得很清楚,总觉得要写的很多,可是却不知道该从哪里写起。再加上公司今年的机构调整动作极大,让我们也忙碌和困惑了很长时间,另外就是地震了,因为常有震感和各种的传言,生活难免造成影响,这种外界的影响也导致了自己的心总是不能安静下来去认真的思考、回忆、总结。于是只能抓住脑海中随机的闪出的火花,闪出一点写下一点,这种写法实在不是自己一贯的风格,很辛苦。再加上回想自己的十年职场,并没有让自己成为一个多么成功的人士,也没有多么辉煌的成就,依旧是一个普通的都市白领,每天朝九晚五,守着这个城市、过着看似安逸却充满危机的小日子。一想到这些,所有的这一切让我不断的问自己:还写么?在博客上很多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在看到《我的东软五年》后都问了我很多的问题,希望我能够给他们提供意见。如今,看着自己的生活,我几度思考,我要告诉大家什么呢?这样的思考也让我感到了痛苦,几次都萌生了放弃的念头,然而文档中的文字便在自己的矛盾和痛苦中一点点多了起来,真是一个痛并快乐的历程。终于,我想明白了,思考是痛苦的,自我剖析是痛苦的,普通人是大多数,我就是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着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时如何思考、如何抉择的。于是,这篇《十年职场》得以在断断续续的写了3个月后,终于在6月份划上了句号。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