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ket Tracer 思科模拟器入门教程 之四 交换机的端口聚合配置

本文详细介绍端口聚合(链路聚合)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配置,包括EtherChannel特性、端口聚合的配置步骤及应用场景,如交换机间、服务器与交换机间及路由器间的连接优化。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实验目标

  • 理解端口聚合基本原理;
  • 掌握一般交换机端口聚合的配置方法;

实验背景

端口聚合(又称为链路聚合),将交换机上的多个端口在物理上连接起来,在逻辑上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拥有较大宽带的端口,可以实现负载分担,并提供冗余链路。

技术原理

  • 端口聚合使用的是EtherChannel特性,在交换机到交换机之间提供冗余的高速的连接方式。将两个设备之间多条FastEthernet或GigabitEthernet物理链路捆在一起组成一条设备间逻辑链路,从而增强带宽,提供冗余。
  • 两台交换机到计算机的速率都是100M,SW1和SW2之间虽有两条100M的物理通道相连,可由于生成树的原因,只有100M可用,交换机之间的链路很容易形成瓶颈,使用端口聚合技术,把两个100M链路聚合成一个200M的逻辑链路,当一条链路出现故障,另一条链路会继续工作。
  • 一台S20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只能有1个汇聚组,1个汇聚组最多可以有4个端口。组内的端口号必须连续,但对起始端口无特殊要求。
  • 在一个端口汇聚组中,端口号最小的作为主端口,其他的作为成员端口。同一个汇聚组中成员端口的链路类型与主端口的链路类型保持一致,即如果主端口为Trunk端口,则成员端口也为Trunk端口;如主端口的链路类型改为Access端口,则成员端口的链路类型也变为Access端口。
  • 所有参加聚合的端口都必须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且工作速率相同才能进行聚合。并且聚合功能需要在链路两端同时配置方能生效。
  • 端口聚合主要应用的场合:
    1. 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汇聚层交换机到核心层交换机或核心层交换机之间。
    2. 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集群服务器采用多网卡与交换机连接提供集中访问。
    3. 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接:交换机和路由器采用端口聚合解决广域网和局域网连接瓶颈。
    4. 服务器和路由器之间的连接:集群服务器采用多网卡与路由器连接提供集中访问
  • 视图:全局配置模式下
  • 命令:

interface range interface_name1 to interface_name2

Switchport mode trunk

channel-group 1 mode on 加入链路组1并开启

  • 参数:
    • interface_name1:聚合起始端口
    • interface_name2:聚合结束端口。
    • trunk表示端口可以转发所有Vlan包
    • 将2个或多个物理端口组合在一起成为一条逻辑的路径 ,即链路channel-group,同时也形成了一个逻辑端口port-channel(一个整体)
  • switchport mode access是直接接主机的,所属VLAN中的接口,都是access
  • switchport mode trunk  trunk mode 的接口可以同时传输多个VLAN信息的。
  • trunk mode 常用在两个SWITCH and  ROUTER ,  switch and switch
  • 特权模式下
  • Switch#show etherchannel summary:显示相关汇聚端口组的信息;

实验设备

Switch_2960 2台;PC 4台;直连线

1.设置交换机Switch0

Switch>enable
Switch#config  t
Switch(config)#interface range fa 0/1-2         //同时选择端口fa0/1 fa0/2
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   //设置端口模式为trunk
Switch(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mode on   //加入链路组1并开启
Switch(config-if-range)#exit
Switch(config)#port-channel load-balance dst-ip  //按照目标主机IP地址数据分发来实现负载平衡
Switch(config)#exit
Switch#show etherchannel summary    //显示以太信道概况

2.使用相同的方式配置交换机switch1

Switch>enable
Switch#config  t
Switch(config)#interface range fa 0/1-2         //同时选择端口fa0/1 fa0/2
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   //设置端口模式为trunk
Switch(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mode on   //加入链路组1并开启
Switch(config-if-range)#exit
Switch(config)#port-channel load-balance dst-ip  //按照目标主机IP地址数据分发来实现负载平衡
Switch(config)#exit
Switch#show etherchannel summary    //显示以太信道概况

3.配置PC0

    IP地址:192.168.1.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4.设置PC1

    IP地址:192.168.1.3

    子网掩码:255.255.255.0

5.实验验证

PC0 ping PC1,ping通

PC1 ping PC0,ping通

本实验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学会如何使用交换机的端口聚合功能。

### 关于思科Packet Tracer模拟器入门教程 #### Packet Tracer简介 Packet Tracer 是由Cisco公司开发的一款用于设计、配置以及故障排查网络环境的模拟工具[^1]。此款软件特别适合准备参加CCNA认证考试的学习者,因为其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功能来支持复杂的网络仿真需求,而且相较于其他同类产品如Boson更为强大,对比Dynamips则更加易于操作。 #### 安装与汉化过程 对于希望使用中文界面的人来说,可以按照特定指南完Packet Tracer 6.1版本Instructor类型的安装及其后续的汉化工作[^2]。这使得即使是对英语不太熟悉的用户也能够顺利上手这款强大的网络教学辅助工具。 #### 基础设施介绍 在熟悉了如何安装并设置好合适的语言环境之后,下一步就是了解Packet Tracer中的各种基础组件。这些包括但不限于路由器(Router),交换机(Switch),无线设备(Wireless Devices),终端(Terminal Equipment)等,并学会怎样利用它们构建简单的网络结构图[^4]。 #### 构建简易网络拓扑实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实际应用方式,下面给出一段Python代码片段作为例子展示如何创建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 ```python from packet_tracer import NetworkDevice, Connection # 创建两台主机对象 hostA = NetworkDevice('Host A') hostB = NetworkDevice('Host B') # 连接这两台主机 connectionAB = Connection(hostA, hostB) print(f"{hostA.name} 和 {hostB.name} 已经功相连.") ``` 请注意上述代码仅为示意用途,在真实的Packet Tracer环境中并不适用;真正的操作需遵循官方文档指导来进行图形界面上的操作或是CLI命令输入。 #### IP地址分配及测试连通性 当完了物理层面的布局后,则要着手给各个参与通信的对象指定相应的IP地址——既可以采用静态设定的方式也可以借助DHCP服务动态获取。最后一步便是验证整个系统的互联互通状况,确保所有预期的功能都能正常运作。
评论 3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