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oop是Apache软件基金会所开发的并行计算框架与分布式文件系统。
Hadoop 最核心的模块包括Hadoop Common、HDFS与MapReduce。
HDFS是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的缩写,为分布式计算存储提供了底层支持。采用Java语言开发,可以部署在多种普通的廉价机器上,以集群处理数量积达到大型主机处理性能。HDFS 架构原理HDFS采用master/slave架构。一个HDFS集群包含一个单独的NameNode和多个DataNode。Namenode管理文件系统的元数据,而Datanode存储了实际的数据。
NameNode作为master服务,它负责管理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和客户端对文件的访问。NameNode会保存文件系统的具体信息,包括文件信息、文件被分割成具体block块的信息、以及每一个block块归属的DataNode的信息。
HDFS通过NameNode对用户提供了一个单一的命名空间。DataNode作为slave服务,在集群中可以存在多个。通常每一个DataNode都对应于一个物理节点。DataNode负责管理节点上它们拥有的存储,它将存储划分为多个block块,管理block块信息,同时周期性的将其所有的block块信息发送给NameNode。
HDFS采用master/slave架构。一个HDFS集群是由一个Namenode和一定数目的Datanodes组成。Namenode是一个中心服务器,负责管理文件系统的名字空间(namespace)以及客户端对文件的访问。集群中的Datanode一般是一个节点一个,负责管理它所在节点上的存储。HDFS暴露了文件系统的名字空间,用户能够以文件的形式在上面存储数据。从内部看,一个文件其实被分成一个或多个数据块,这些块存储在一组Datanode上。Namenode执行文件系统的名字空间操作,比如打开、关闭、重命名文件或目录。它也负责确定数据块到具体Datanode节点的映射。
Datanode负责处理文件系统客户端的读写请求。
在Namenode的统一调度下进行数据块的创建、删除和复制。
下图为HDFS系统架构图,主要有三个角色,Client、NameNode、DataNode。
文件写入时:Client向NameNode发起文件写入的请求。NameNode根据文件大小和文件块配置情况,返回给Client它所管理部分DataNode的信息。Client将文件划分为多个block块,并根据DataNode的地址信息,按顺序写入到每一个DataNode块中。
当文件读取:Client向NameNode发起文件读取的请求。NameNode返回文件存储的block块信息、及其block块所在DataNode的信息。Client读取文件信息。HDFS 数据备份HDFS被设计成一个可以在大集群中、跨机器、可靠的存储海量数据的框架。它将所有文件存储成block块组成的序列,除了最后一个block块,所有的block块大小都是一样的。文件的所有block块都会因为容错而被复制。每个文件的block块大小和容错复制份数都是可配置的。容错复制份数可以在文件创建时配置,后期也可以修改。HDFS中的文件默认规则是write one(一次写、多次读)的,并且严格要求在任何时候只有一个writer。NameNode负责管理block块的复制,它周期性地接收集群中所有DataNode的心跳数据包和Blockreport。心跳包表示DataNode正常工作,Blockreport描述了该DataNode上所有的block组成的列表。
备份数据的存放:备份数据的存放是HDFS可靠性和性能的关键。HDFS采用一种称为rack-aware的策略来决定备份数据的存放。通过一个称为Rack Awareness的过程,NameNode决定每个DataNode所属rack id。缺省情况下,一个block块会有三个备份,一个在NameNode指定的DataNode上,一个在指定DataNode非同一rack的DataNode上,一个在指定DataNode同一rack的DataNode上。这种策略综合考虑了同一rack失效、以及不同rack之间数据复制性能问题。
副本的选择:为了降低整体的带宽消耗和读取延时,HDFS会尽量读取最近的副本。如果在同一个rack上有一个副本,那么就读该副本。如果一个HDFS集群跨越多个数据中心,那么将首先尝试读本地数据中心的副本。安全模式:系统启动后先进入安全模式,此时系统中的内容不允许修改和删除,直到安全模式结束。安全模式主要是为了启动检查各个DataNode上数据块的安全性。
MapReduce 来源MapReduce是由Google在一篇论文中提出并广为流传的。它最早是Google提出的一个软件架构,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群分布式运算。任务的分解(Map)与结果的汇总(Reduce)是其主要思想。Map就是将一个任务分解成多个任务,Reduce就是将分解后多任务分别处理,并将结果汇总为最终结果。熟悉Function Language的人一定感觉很熟悉,不是什么新的思想。MapReduce 处理流程
上图就是MapReduce大致的处理流程。在Map之前,可能还有对输入数据的Split过程以保证任务并行效率,在Map之后可能还有Shuffle过程来提高Reduce的效率以及减小数据传输的压力。
Hadoop被定位为一个易于使用的平台,以HDFS、MapReduce为基础,能够运行上千台PCServer组成的系统集群,并以一种可靠、容错的方式分布式处理请求。Hadoop 部署下图显示Hadoop部署结构示意图
在 Hadoop 1.0 时代,Hadoop 的两大核心组件 HDFS NameNode 和 JobTracker 都存在着单点问题,这其中以 NameNode 的单点问题尤为严重。因为 NameNode 保存了整个 HDFS 的元数据信息,一旦 NameNode 挂掉,整个 HDFS 就无法访问,同时 Hadoop 生态系统中依赖于 HDFS 的各个组件,包括 MapReduce、Hive、Pig 以及 HBase 等也都无法正常工作,并且重新启动 NameNode 和进行数据恢复的过程也会比较耗时。这些问题在给 Hadoop 的使用者带来困扰的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 Hadoop 的使用场景,使得 Hadoop 在很长的时间内仅能用作离线存储和离线计算,无法应用到对可用性和数据一致性要求很高的在线应用场景中。
所幸的是,在 Hadoop2.0 中,HDFS NameNode 和 YARN ResourceManger(JobTracker 在 2.0 中已经被整合到 YARN ResourceManger 之中) 的单点问题都得到了解决,经过多个版本的迭代和发展,目前已经能用于生产环境。HDFS NameNode 和 YARN ResourceManger 的高可用 (High Availability,HA) 方案基本类似,两者也复用了部分代码,但是由于 HDFS NameNode 对于数据存储和数据一致性的要求比 YARN ResourceManger 高得多,所以 HDFS NameNode 的高可用实现更为复杂一些,本文从内部实现的角度对 HDFS NameNode 的高可用机制进行详细的分析。
在Hadoop的系统中,会有一台master,主要负责NameNode的工作以及JobTracker的工作。JobTracker的主要职责就是启动、跟踪和调度各个Slave的任务执行。还会有多台slave,每一台slave通常具有DataNode的功能并负责TaskTracker的工作。TaskTracker根据应用要求来结合本地数据执行Map任务以及Reduce任务。Hadoop 处理流程在描述Hadoop处理流程之前,先提一个分布式计算最为重要的设计原则:Moving Computation is Cheaper than Moving Data。意思是指在分布式计算中,移动计算的代价总是低于移动数据的代价。本地计算使用本地数据,然后汇总才能保证分布式计算的高效性。
Hadoop中的NameNode好比是人的心脏,非常重要,绝对不可以停止工作。在hadoop1时代,只有一个NameNode。如果该NameNode数据丢失或者不能工作,那么整个集群就不能恢复了。这是hadoop1中的单点问题,也是hadoop1不可靠的表现
hadoop2.2.0(HA)中HDFS的高可靠指的是可以同时启动2个NameNode。其中一个处于工作状态,另一个处于随时待命状态。这样,当一个NameNode所在的服务器宕机时,可以在数据不丢失的情况下,手工或者自动切换到另一个NameNode提供服务。
这些NameNode之间通过共享数据,保证数据的状态一致。多个NameNode之间共享数据,可以通过Nnetwork File System或者Quorum Journal Node。前者是通过linux共享的文件系统,属于操作系统的配置;后者是hadoop自身的东西,属于软件的配置。
集群启动时,可以同时启动2个NameNode。这些NameNode只有一个是active的,另一个属于standby状态。active状态意味着提供服务,standby状态意味着处于休眠状态,只进行数据同步,时刻准备着提供服务,如图2所示。
来源:www.huashansong.com
https://hadoop.apache.org/docs/r1.0.4/cn/hdfs_desig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