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34752
它非常简单,不支持请求正文,不支持除了 GET 以外的其它方法
甚至没有版本号的显式指定,而且整个请求只有一行,因而也被称为The One-line Protocol
GET /target.html
连接下google
telnet www.google.com 80
你会看到类似这样的提示:
Trying 2607:f8b0:400a:803::2004...
Connected to www.google.com.
Escape character is '^]'.
好,现在输入以下请求:
GET /
你会看到 Google 把首页 HTML 返回了
HTTP/1.0 200 OK
...(此处省略多行 HTTP 头)
...(此处省略正文)
安装netcat
https://sourceforge.net/projects/netcat/
vim request.txt
GET / HTTP/1.0
User-Agent: Mozilla/1.22 (compatible; MSIE 2.0; Windows 3.1)
Accept: text/html
netcat www.google.com 80 < ./request.txt
1.0 vs 1.1
python -m http.server 8080
自己动手实验:
启动后端服务
开启抓包
发起请求2次,每次耗时约500ms
抓包查看,多次交互,每次都建立一个tcp连接
笔记:
【?笔记-HTTP发展史】
+ HTTP/0.9 确立了C/S架构,域名、IP、端口。换行回车作为基本分隔符。
+ HTTP/1.0 返回码、header、多字符集、多行请求支持
+ HTTP/1.1 长连接keep-alive。分块传输chunked。方法、返回码更全面,缓存控制策略,content negotiation。
+ HTTP/2.0 头部压缩。多路复用(仍然存在线头阻塞)。二进制传输支持。服务端推送。ALPN。
+ HTTP/3.0 0RTT建连(UDP)、多路复用(无线头阻塞)。
问题:
1.1长连接keep-alive和2.0的多路复用有什么区别?
通过请求自己的后端服务,抓包发现是每次交互都要使用一个tcp连接,如果要使用http1.1的长连接功能,是后端的实现吧,请问具体应该如何实现,让后端支持长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