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笔记

《非暴力沟通》揭示了沟通中常见的语言暴力,指出愤怒的根源在于未满足的需求,强调真诚倾听和表达感受的重要性。通过区分观察与评论、感受与想法,以及请求与指令,学习有效沟通技巧,以避免冲突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非暴力沟通》 笔记

一个人,他必须知道应该说什么、什么时候去说、对谁说、怎样说。

当我们退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会自然流露

沟通中常见的语言暴力有哪些?

(1)暴力说辞

(2)道德评判

(3)针对性侮辱

(4)不合理的比较

大部分冲突的本质不过是沟通双方的“内心需要”和“满足”之间的冲突。

批评、教育、指责的语言,只是企图让他人按照我们的期望去做出改变,这样做并不能够帮助别人 ,反而会让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差。

对于社会的每一个个体而言,其他的任何一个人都是一面镜子。每一个个体通过与他人交往去感知和发觉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并且依据这些看法形成自己的自我感知。

观察事实、感受、需要、具体请求

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就是不带有任何评论地去观察。

我们感到失望和恼火,是因为我们自身的期待与事实并不相符,与事实不相符,则是因为我们并不了解事实。

(1)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

(2)学会区分感受和想法

(3)勇敢说出我们的需要

(4)学会区分请求和指令

(1)观察并控制情绪

(2)坦诚地表达

(3)不要指责和批判

(4)注意倾听

人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第一恐惧就是公众演讲,然后才是死亡。这并不是说人们不害怕死亡,只不过与公众演讲相比,抛头露面或许要比封闭自己更可怕。

痛苦之所以会伴随着我,是因为我内心不够平和。

每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别人的行为不能成为影响我们的借口。即便是外在刺激会让我们有一些不良反应,但我们的状态不是由别人的行为决定的,关键还是要看自己的心态。

做一个忍者,或许永远不会与人发生矛盾和冲突,但也永远无法解决问题。

我们感到愤怒,并不是因为他人的言语和行为,根源就在于我们内心的需要和期望没有得到满足,而直观地表达这些愿望和需求,才是解决愤怒的根本之道。

亲密关系就是对爱最好的注解,夫妻双方都在用自己认定的方式奉献自己,而且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热情真实地袒露自己,表达自我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就是爱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在自我责备当中,人们更像一把“椅子”,而不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

我们总是倾向于顺从社会当中各类权威的声音,而不会去爱自己、倾听自己。

我们身上所出现的所有痛苦、焦虑、悲伤等情绪,都是源自我们内心的冲突,而我们内心的冲突越大,这些情绪表现就会越强烈。例如,情绪与理性的冲突;欲望与自身能力的冲突、与道德观念的冲突等等。人类自身具备一种精神的防卫机制,这种机制可以自行消解一部分内心的冲突,不过也有很多冲突是无法通过这种精神防卫机制去解决的。

或许,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是出于义务或职责,而不是出于对生命的纯洁的爱,但如果仅仅是这样,我们就不会感到快乐。

用选择去代替那些我们认为必须做的事情

(1)列出表格:无聊枯燥重复不得不做的事情

(2)加上选择:我之所以每天做这些事情,是因为我选择了去做,而不是迫不得已、不得不去做。

(3)写出需求和动机:在“我选择做……”后面加上“是因为我想要……”

(4)做出选择: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服务于生命,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热爱自己。

“异化沟通方式”:主要表现是道德绑架,不符合大众的价值观念和普遍的道德标准,被自己和他人认为是错误的。

意识到生命的不完美,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我深信,是出于对生命纯洁的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职责或义务来选择生活,是爱惜自己的重要体现。

“踢猫效应”,一种典型的负面情绪传递机制,描述了一种可以传染的坏情绪。人的负面情绪会通过社会关系链条由强到弱地依次向下传递,而处于最底层的弱者由于无处发泄,便成为负面情绪的最终受害者。

(1)处理情绪,解决问题

(2)接纳情绪,不是抗拒

(3)关注自己的需要

(4)承认自己的恐惧:任何一种情绪,只有我们真正地正视与体验,才会有可能穿越它。每个人都渴望爱,懂得爱自己是一切沟通和努力的前体。

(1)看清自我的需求

(2)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3)放下批评和内疚

(4)敞开心灵去请求帮助

人际沟通中最神奇美好的事情就是有人愿意倾听你的声音和想法,而不会对你所诉说的一切进行评头论足,也不会因为你的倾诉而担惊受怕,更不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变你。这就是全身心的倾听。

有时候,倾诉者更多的是需要他人的接纳和理解,而不是建议,应该先确认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1)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放下成见,不对倾诉者的想法进行反驳或者建议,而是用心去体会。

(2)反馈:清楚而具体地表达出倾诉者的需要和感受,例如,“你很难过,是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等等。

(3)保持持续关注

正确的反馈方式,在充分体会他人的感受以及需要的基础之上,通过疑问的形式,不带任何观点和立场将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表达出来。

倾听是最高的恭维。——卡耐基

一个人在寻找倾诉对象的时候,他需要的不是对方的想法和建议,而是一个让他的内心得到宣泄的出口,或者说是一份理解和接纳。

同理心倾听本身的出发点就是理解而不是回应。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有些人说话的时候,在不违背自己意愿的同时,也能够尊重别人。他们在面对别人无理的要求时,会礼貌地拒绝,既不伤害别人也不影响自己,这被称为“非暴力肯定性沟通”,是沟通的最高境界。

不能将我们愤怒的原因归结于对方的某些行为方式,不能认为他人理应为我们的愤怒承担责任。

快乐来自于你们的内心,而不是他们是否得到了报应。

任何一个喜欢伤害他人的人都不是天生的暴力者,而是本身接触了太多的暴力。

在非暴力沟通中,愤怒从来都不会被刻意压制和忽视。当我们因为他人的行为而产生愤怒情绪的时候,应该及时发泄出来,而不是对内心的愤怒置之不理,否则将会产生更大的危险。

愤怒是由与自身需求断开联系的思维方式所导致的,你选择了断开和自己需求之间的联系,转而去分析对方的过错。愤怒的真正诱因并不是对方的过错,而是你自身的某种需求未得到满足。当你将精力放在对方未能满足你的需求上时,你就无法意识到自身的需求。

愤怒感主要来自:(1)脑海中如何评价对方;(2)脑海中如何评价自己;(3)是否考虑对方的需求;(4)是否考虑自身的需求。

人们的选择决定了人们的愤怒感。

所有的愤怒都是由疏远生命或者挑起暴力所导致的,人们若是想要充分表达愤怒,就意味着会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未被满足的需求上。

愤怒有时候却是扭曲的,它会导致人们做出一系列过激的行为,所以愤怒也是一种毁灭性的能量。

人的愤怒大多来源于自身,但通常都会将责任归咎于他人。因此,我们想当然认为的那些理由,或许都是错误的。

非暴力方式处理愤怒?

  1. 寻找愤怒的根源
  2. 愤怒产生的根源是没有与自己的需求相连接,而是固执地认为那些未满足自己需求的人是不对的
  3. 意识到诱因并非是导致愤怒的原因
  4. 表达出自己真实感受

如果内疚是用来控制人的工具,那么指责他人就会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习惯。而且,为了使这种手段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人们通常都会认为一个人的情绪是被另一个人所影响的。

当我们认为他人的某些行为让自己很生气时,完全可以试着与对方沟通,而不是独自生闷气,或者用暴力手段来发泄。

当人们听到不顺耳的话时,通常会有四种反应:(1)指责他人;(2)责怪自己;(3)只想到自己的感受;(4)能够想到他人的感受

人们的不成熟,可能会有以下表现:(1)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恶劣后果;(2)无法认识到满足自身的需求并不是通过惩罚他人来获得的;(3)错误地相信自己有权去惩罚或伤害他人,认为对方是恶有恶报;(4)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幻觉,如听到某人叫他去伤害别人。

就算是想要自己开心,也不能伤害到别人。否则的话,即使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害,也不能被原谅。

非暴力沟通认为,指责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并没有站在犯错者的角度去思考他为什么会那样做。

当人们为了避免受到惩罚而去做事情的时候,可能就会忽视掉事情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陷入对失败的忧虑当中。一个人所做的事情,一定是要心甘情愿的,而不是为了逃避某些责任。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谁都不能强迫谁去做不喜欢做的事情。

不要用你自己的标准去推测某个人是否道德,因为你的,未必就是对的。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而用自己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别人,将责任归咎于对方。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一个人的过去,并不能代表他的现在和将来。

我们不要轻易妄下断言,认定某个人一生只会是什么样子。

不能去质疑他人的动机,尤其不能以道德的名义去评判和怀疑他人的动机。

动机的本身是否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是无法去证实的,对人的质疑与揭露,无益于事情的解决,反而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冲突。

利己性是人类的共性,在不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最大化的追求自己的利益是无可厚非的。

不要做道德的卫士,更不要随意对他人进行道德评判,因为我们并不了解客观事实,更多的是自以为是。

之所以存在道德评判,是因为人们总是倾向于围绕自己的需要去思考问题,将这种习惯带到沟通当中,就形成了对他人的精神暴力。

不要用道德去评判他人,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而且,价值判断也并不等同于道德标准。

任何形式的交流都存在感性与理性层面的互动。

非暴力沟通避免说教?

(1)不忽视对方的感受,做到通情达理

(2)懂得换位思考

(3)认真倾听

无论别人是答应还是拒绝,都要弄清楚这背后的真实情况以及原因,而不是听到别人答应就开心,别人拒绝就愤怒。

表达感激:(1)对方做哪些事情改善了我们的生活?(2)我们哪方面的需求得到了满足?(3)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做了不要那么谦虚,因为其实你并没有多么伟大。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