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忆曾经的信息工程学院Innovation Lab
(上)
不知道该怎么写这篇文字,谋划了好久了,仿似和朋友或恋人约会一样,要提前对诸项悉心周全一番。以何种的心情,怎样的笔法,从何说起,到哪收尾等等,这些谋划相关的事项却一直都没有一一想好,可细想想,这些又有什么影响呢,所有曾经或者现在创新实验室(InnovationLab)的兄弟姐妹,毋庸置疑的是这篇以时间顺序记下的流水账般的文字是给你,给你们的,同时允许我自私的说这些文字也给我自己的。日子确实如流水,这个再俗不过的比方告诉我,我大学四年中的大部分时间你我一同经过,并且彼此铭记和珍惜,能拥有这些珍贵,我早已知足。
创新最初的印象是来源于大一时Xiaolin学姐到昌平的经验交流会和后来的一些聊天,只记得当时看到她谈起她在Inno的过往时那种沉浸其中,拨弄往昔那些点点滴滴时的无悔。我想当时并不是只我一个人受到了这样的感染,至少我知道我亲爱的队友小云也如此。大四保研后我和他还专门和Xiaolin姐在学苑居简单的小聚,回首当时的情景以及自己从创新走到现在的来时路,三个人都颇为感慨。当时刚回本部后还有一次冒冒失失的跑到创新进去瞅了瞅,还和时任创新主任后来给我无法报答的提携和教诲的GuoSir有过一次短暂的聊天。好像是郭老师问了自己喜欢什么,将来有什么想法等等。自己如何回答的实在无从记起,只是清晰的记得那天是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创新那时场地正在装修改造,和郭老师聊完天后好像原本忐忑的心情也神清气爽、踌躇满志起来。
2007年的五一假期,我整理好简单的行囊,带上一些刚从图书馆借来的单片机和电子电路的书,记忆中还有一本概率论,搭乘十三号线到了宏福校区,临时找了一个大一小孩的宿舍住下,静静的度过了近七天白天安心看书,晚上打球、和新认识的朋友们聊天的生活。回想起来一切恍若隔世,不过有个清晰的画面总会在2007两年后的2009年,在去往IBM China DevelopmentLab而搭乘十三号线的时候不经意间浮起:一个少年背着背包,在地铁的最后一节车厢中看着因列车前行而一点点向后延展的轨道。两年前我奔往的实际是InnovationLab,三年后的我则去往了另一个Lab,两个实验室没有可比性,若无前者定无后者,我一直这么坚定的认为,并且毫不避讳的告诉给每一位我的朋友和老师前者于我的重要性和无可替代的感情。躲避五一长假的喧嚣是为了创新的第一轮笔试选拔还有最后一门期中概率论考试。是的,我总是个事事先安排计划好,并且为之努力的人。不管旁人怎么看待我,笨鸟先飞的道理我一直是由衷认同的。后来的结果是前者年级第二,后者差一分不及格,有得有失,我当时如此安慰自己,虽然第一次发现挂科离自己如此的近是件令人感到压迫的事情,但毕竟人应该学会知足,自己不是完人。
其实在参加创新选拔笔试前自己还是很踌躇的,即使是在潜心复习之后,总觉得自己不行,这样的不自信直至今日的我还尚存很多,不过经历很多后渐渐还是有了调节。记得考试前是去的风味要了一份铁板,碰到一个电院当时一个很好的朋友,和她聊天之中她说既然都准备了那为何要放弃呢,还是认真应对吧。现在看来真的很简单的道理,但当时的确是需要有一句鼓励的话在耳畔的。考试是在教二的一个大教室进行的,记忆中有徐和Hebby参与了监考工作,而作为监考,我和一部分创新05的朋友们也在2007年的冬天着实体会了一把看别人答卷的感受。题目不难,简单的计算机常识和电子电路知识吧,做完以后没有什么感觉,能做的复习到的都做上了。后来在创新的两年中,经历过几多浮沉后,明白了那种感觉应该叫做无悔。
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其间内心的不安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压力非常大,因为真的太多的人参与了考试,而且大家都很强。清晰记得有次晚上我和父母打电话的时候说起进创新的事情,按捺不住紧张的情绪就对爸妈发火说“进不进不就是保不保得研的事吗?大不了不保了,我考”。如今回想起来,少年意气,情郁于中竟发之于远方牵挂自己的父母,而且嘴边动不动以“保研”为进入创新的因由,实在少不经事,无知愚笨。也难怪,未进创新或者未以Inno为家、未以实验室众人为自己亲兄弟姐妹的人是不会理解身处创新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不会知道创新给自己除了所谓保研外还会有更加一生受用的东西和人,这并不夸张。
笔试通过了还要去面试,当时面试我的是wang学长,这个后来加分后加权100+,保送到清华电子工程的牛人。面试的时候分为操作和面试,前者是几个人一组搭简单的电路或者使用仪器,我貌似碰到了一个简单的题目,是用万用表去测一个器件,不过进创新一年后才知道自己当时的操作分数非常之低,而且面试的成绩也不理想...面试就更是囧了,面我的正是当时教我电子电路的老师,非得问我为什么当时的电子电路成绩那么低...首先自己也不低啊,也就是一般水平,而且期末的时候电子电路的平时成绩还算错了...呵呵,当时也就这样愣头愣脑的实话实说了...面完后自然觉得自己完全绝望了...如今想来,这算是人生中第一次所谓的面试吧,后来大四保研面试和做Intern时自己的职场处子面中都多少得益于这个颇为失败的面试。
一天下午接到郭老师的电话,说我被选拔进创新了,并且让我去通知所有这一届进入创新的所有人。事情的结果就是这么简单的,前边努力和折腾过了,等待中的各种假设、忐忑、绝望总是徒劳无益的,结果或许就在那等着你了,只是你还浑然不知。于是跑到了创新郭老师的办公室,抄了份名单,然后一个个打校内电话,弄清对方身份后第一句就是Congratulations,想必也是自己春风得意 的外在表现吧,性格使然。
第一次大家开会是在教三的818,后来两年中有两次再次进入那个会议室不是创新奖初评就是保研面试,与创新也不无关系。郭老师好像请了一个很牛的学长说了说创新给了他什么,现在无法记起这个学长说了什么,只记得他当时找工作得了十几个offer,然后一一拒掉...后来是马老师(后来发现上一届的学长们私下里都叫他马博)登场。马博绝对是走技术路线的,上来就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关于单片机实现PS2协议的题目,当时完全是没有概念的,都不知道从何下手,更不可预料的是在一年后自己会和这个胖胖的中年男人以及自己的Team一起去往上海,在上海交大的校园中聊天吃饭吃西瓜,谈起他小时候的一些趣事,谈起他的家庭和经历。会的最后又说起了组队的事情,这又是件缘分的事情。开完会后看得出大家的压力都很大,至少对于我们这些刚刚进入创新的05新人。有个女孩会后就退出了创新,原因是可能不合适她自己。
组队的事当时是一片混乱的,感觉自己没有任何特长,也不知道该如何推销自己。联系了一些学长组队,都无果,同年级的又不知道如何说清为什么要和其组队,自己有何能力等。于是在混乱中,我、小云、东东包三个人走在了一起。那天晚上记得自己很是失落,想着全国赛我就不参加了,随便在实验室里学点东西就算了。说不清为什么,就是觉得压力大,组队的过程中也没有人认可自己。还是他们俩鼓励我,并且给了我一个晚上的时间对于这个选择和结果。当时不会,现在不会,将来更不会后悔当初这个组队的选择,并且我会一直以有这样的队友而骄傲的。并且多年过去的今日,我依然铭记那天晚上他们对我的鼓励和耐心,并且对此感恩至深,或许真的没有你们,我可能就会放弃,那么后边的每一步或许都将不同,而且我相信那样走来我不会更好,谢谢你们。
记忆中实验室的04学长中最先认识的是谁已经模糊了,应该是小黄Hebby吧,毕竟他是实验室老大,开会什么的总是自己开,绝对的型男,想法和实干精神并存。硕的调侃功底深厚,在加上大师姐(依稀中记得这个称呼貌似是从我们Team的口中传播开来的)的精彩回应实验室总有笑语欢声。大黄飘逸的发型,小班招牌的灿烂笑容,果果甜美的声音,圈的“真好”,王斌的内向却真诚等等...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实验室黄姓的成员同时就有三人,于是就有了大黄、小黄还有我小小黄的称呼。在后来06的弟弟妹妹们加入的时候没有人这样称呼自己而多半是称呼学长抑或黄哥,其实觉得还是叫小小黄比较好,希望在我有限的在创新晃荡的日子中你们能这么称呼我。一直联络比较多的就属龙文了,后来干脆称他为“哥”。是这样的,他总是在我或者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尽他所能的帮助,而且他身上踏实稳重的感觉颇为让我们这些晚辈触动,坦诚和不加修饰的真实更是让我觉得这样的性格很是不错,大哥就是如此。
2007年的暑假大伙在一起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备赛,那是个难忘的夏天。实验室到处沸腾着各种外号和口头禅,所有的仪器和工具都被贴上了各个队伍的名称,否则转眼间就可能消失。在2008年的春节时我写了如下的短信给创新05、04的兄弟姐妹们:“当你“真崩溃”时,我劝慰你“表酱紫”,当你“绿了”时,我鼓励你“搞起来,Just doit”,当你“成了”时,我祝贺你“赞!”,当你说“真好!”时,我委屈的说“你对我不好...”,大过年的,你都没法祝福给我~愿创新每个人在新年再创辉煌!小小黄敬上。“这引号里面的短句子都是那个夏天飞扬在小小实验室中的各种口头禅。现在写下这些的时候,每句的出处,甚至是说出这些话时当事人的眉目表情都在脑中清晰浮现,栩栩如生。记得研一有一次在创新和小云聊天中,说话中他无意拿起一个刨线钳把玩,瞄了一眼上边贴着的标签,然后拿起来放在我眼前。上边有LXH的字样。我们相视对方,然后开怀大笑。那就是我们Team曾经用过的工具,LXH三个字母则是我们三个人姓名拼音的首字,而这些在两年以后又不经意间进入我和小云的视野,此时的东东包已经远去Duke了,于是各种情绪自然一股脑涌了上来,但第一个自然流露的就是欢笑。每天大家很早就都来了,中午会成群结队的约着一起到食堂吃饭,晚上直到楼管赶人才离开教二,记得每次下楼都是一群人在漆黑黑的楼梯上(因为楼管已经把楼道的灯都熄了)边谈天边向楼下摸索着,然后这群年轻人在学校因夜深而显得空旷无人的主干道上一路畅谈打趣。这样的日子的确是单调的,但又是简单的,这就是我心中定义的简单幸福。在一个时间内,人能只为一个自己喜欢的事情或一个人完全尽心,并且知道努力是多多少少都会有结果的,可能是实际的,也可能是经历上的,那么人就是幸福的,以后这样可能还可叫做单纯的日子不多了。就在那时学会了和自己的小Mentor,也就是04的学长们请教讨论问题,并且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向外界广阔的天地需求解决方案(那时记得清晰的是,做单工无线收发的时候就和大陆三四个火腿爱好者进行过网上甚至是电话的交流,最终得解),而这些也正是让自己两三年后做Intern时迅速融入团队的因素之一,当时不知道这些对自己多重要,真正接触了公司实际的Team才知道。不过内心中一直知道的是,创新给予自己的远比自己体会到的多。
事情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磨合的过程中,自己的Team也总会出现问题,但事情总是让人出乎意料,即使那时我们多不愿意看到一个Team中的不合与摩擦,当时那些不顺风顺水的事情却让后来的我们无限怀念和憧憬,甚至希望那些故事再来一遍。或许是我们没有了选择,亦或许我们三个决定要走下去,但是我相信当时我们脑海中“在一起”这三个字一直支撑着我、小云、东东包,让我们一直在风雨阳光中一同走过,并且至今知心。我们三个性格各异,东东包擅长模拟电路,小云的数字和模拟都很强悍的,而我则可能偏重交流和团队沟通,技术上与他俩尚有一定差距。一个Team的运行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个人在每个阶段中的状态总会有高有低。起初是东东包的状态不好,我和小云商量后在学三和学一间的小花园和东东包谈话,彼此真心面对,坦诚相见,知道了东东包确有隐情苦衷,而且她也很看重这个Team后。三个人默默相对,东东包首先落泪道歉,然后三个人一起热泪涌在眼眶中。后来忘记因为什么,我和东东包又找了小云谈话,而在赛前一天因为我的状态问题,他俩又和我谈话。我们就这样在二对一的谈话中不断彼此靠近,这些谈话没有赌气,没有怨恨,没有难得糊涂,没有装老好人,没人放狠话走人,没人拿“性格不合”来说事,有的只有坦诚、珍惜和“在一起”的不变信念,多年后的我在写这些时,我是如此怀念那段时光,如此怀念面对问题和不合时彼此那么真诚而倾心的交流。我曾经试图在其他人和事上找寻这样的感觉,未果后就越发怀念曾经的这些人和这些事了。
比赛是艰苦而快乐的,院里买了好几箱农夫果园,并且在学苑居包了桌,供应中餐和晚餐。于是四天三夜就在这样的优越条件下开始了。比赛服
是绿色的,那几天天气响晴,大家拿到题目时就开始忙活了,中午和晚上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十个人一桌,四天三夜一共八顿饭,吃遍学苑居所有的菜。记忆中很深的是第一天中午饭还没有吃完,由于题目要求,我、圈和小班长就打算去美信申芯片了。离席的时候正好上了一道菜,圈大呼“羊腿,我的羊腿”,呵呵,这一直没有吃到的遗憾的“羊腿”也成了现在最美好的回忆,在今年全国赛备赛的交流中大家还提起了这个“羊腿”事件。
我们队选择了程控滤波器那道题,拿到题目solution很快就出来了,不过直到最后一天的凌晨题目还无所大的进展,清晰的记得那个夜晚三点多,三个人站在实验室里无助的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三个人在那时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要放弃,要把旧账翻出来埋怨谁,在短暂讨论了是不是要临时换方案后我们决定坚守。现在的我知道这个决定不是当时的义气用事,没有怨言和放弃也并非逞强,这是三个人选择“在一起”的坚守。事情远比我们想的好,天亮的时候模拟电路部分开始出结果了,中午的时候数字部分也开始出结果了,并且在忙碌中,小云、东东包和我又分别完成了或许只有我们三个能体会的我们自己称作“二人调试法”的两两通力合作。
(中)
当我们最后装箱,并且把作品抬到主楼后,那种劳累过度兴奋过度但又无所后悔拼尽全力的舒畅之感顿时溢满了内心,这辈子第一次体会到那样的滋味。回到寝室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洗了把脸就拿着手机给家人和几个远方很铁的朋友们打电话,丝毫困意都没有,急于和最亲近的朋友和家人分享这几天的过往。可打完后回到寝室一觉醒来已是中午的光景。
对于等待评测的几天,记忆是模糊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段时间的疲惫让自己的记忆力衰退,甚至连怎么被通知何时何地去验收评测都丝毫没有了印象。评测是在北邮的主楼进行的,北京市的所有学校都要在这里。我们创新的都抱着自己在实验室使用的示波器、信号源、甚至是电源到了主楼,创新顿时被搬空了似的。主楼的光线不好,非常多的人在验收场外等待,人头攒动,声响嘈杂,貌似当时还排号来着。验收的过程是先上去把作品取下来,然后在一个调测准备场先拆箱把系统做最后的上电调试,有限的时间后把作品拿到评测场接受评委的打分。当时从准备场往调试场走的时候我突然想起shi学长和xiaolin学姐说他们当时“端”着自己的作品(因为作品都固定在木板上)往调测场走时的描述和心情。调试的过程除了一个低通滤波器的指标不好以外其余都还是比较顺利的,小云和东东包一直在忙着调出各种指标,而我则去负责拖住评委老师与其周旋争取时间,三个人配合的挺默契。最后我们的作品还被留下等待进一步全国赛的评定,当时的兴奋之情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虽然后来因为选择那道题留下的作品太多而我们的指标并不是非常好而只得到了北京赛区二等奖,无缘全国奖项,不过那些一起流泪流汗的日子却成为了自己心中无法替代的永恒。今年研究生开学后远在duke的东东包写来很长的电子邮件,其中说到创新,她是这么说的:“其实那天听完小云讲创新的情况,我在想,如果比赛那几天我也在就好了,也许能在思想上鼓励鼓励后辈。很想亲口告诉他们我们队伍的经验和感慨。最后我跟小云说,如果将来有师弟师妹想出国的可以让他们联络我,我能帮忙的尽量帮。这就是我现在想到的自己能做的(当然什么时候有师弟妹联络我都无任欢迎啦,哈哈哈~)”。是的,作为离开创新的我们,除了尽力想着做些事情给下几届的小孩们以外,我们实在不知道什么能让我们真正找到再次身在创新的感觉。
2007年秋季开学后的一段时间内实验室是比较冷清的,大家来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上自习看书,聊聊天亦或者上网逛逛。当时眼睁睁的看着大四保研的学长渐渐都很少来实验室了,有些人甚至要好久才能在实验室里聊上一次,内心难免感伤,说不清是为了什么,或许看着他们走就看到了一年以后的自己吧。
在07年的九月底到十一月底唯一的创新印象就是当时要申请的创新基金项目。这个东西是教育部的一个大学生实践计划,我们正好赶上第一届。第一次尝试的东西总是有好有坏的,好的一方面是新的东西能拓展自己,坏的一方面是没有任何前人经验可循。当时记得联合了电院、信息和电子的几个朋友组成了一个Team,然后就费尽心思的去想创意,最后是东拼西凑的弄出来了两个想法,其实是打算以防万一,有一个项目申请失败,还有另一个项目冲一下。接着就是去找指导老师,信息这边自然找到了我的恩师郭老师,而电子那边则意外的请到了yuansir指导,不知深浅的写了项目计划书,上报,等待,结果两个都批准了。现在想来,能有这样的老师做指导和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这些都是自己的福分。
到了十二月底的时候就开始谋划创新06级的招新了。笔试的那天04、05创新的很多人都参与了监考,考试因为人数众多最终分在了好多地方。我记得东东包是在创新对面的2-339监考的,而我则是在实验室里监考。信息院当时400人左右,报名参加考试的就有150人左右,而选拔的名额其实只有十一二个,比例还不到百分之十,较之我们那一届比例锐减。所以在监考的时候也着实为这些新鲜的面孔捏了把汗。那天晚上监考完后,郭老师还请了所有参与监考的人去吃泡芙,吃烤翅,大家在那个烤翅店聊到很晚才一起回到学校,那真是个美妙的夜晚,不是因为我们去吃了什么大餐,而是因为那天我们在一起,随便的聊天和打趣,有恩师,有朋友。
转过年的2008年春季学期,就迎来了创新体验周。每年都是笔试面试,可每次的面试都没能真正检验一个人的动手能力,所以这次大伙就打算动真格的了,于是所谓创新“体验周”这个事情就出炉了。我记得当时有小黄、孙、硕还有我参与了这次密谋,后来在我们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郭老师和马老师最终决定来这么一周的动手能力测试。而具体工作当时是和hao同学和xianning还有weilaoshi一起安排了在所有的器材和人员准备,保证了每天的每个时段都有05的学长们给这些将来可能会成为创新实验室成员的06小孩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记忆中比较深刻的就是在我所在中屋做题目的王老板,小东和国哥的Team。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看到他们队的时候就觉得他们很不错,都很努力踏实,于是就主动和他们聊天。虽然自己不能给一些技术上的指导(他们做电源的题目自己真是一点都不懂),但也在他们忙活的间隙有一些实验室内外的话题上的交流。他们三个都是很开朗的人,慢慢就熟悉了。今年十一中和他们三个去颐和园的时候还说起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四个人谈起都会露出会心的笑容。当我们四个人在颐和园合影的时候,我真的觉得时间是个很奇特的东西,那时的我还有他们谁也不会料到有今天一起出去玩的场景。而今年他们的努力也多多少少paid off,虽然可能付出并没有完全得到回报,但我还是真心为他们高兴。
2008年的春夏终究是不会忘记的,因为招新中迎来了新的一批创新的弟弟妹妹们,还因为自己的那几个月为一个作品的付出。很幸运的有机会参加全国嵌入式邀请赛,参加这个也是一直的夙愿,曾经和孙和王斌师兄都聊过这些,也看到了硕参与的那个比赛作品视频展示。他们的一些经历是引人入胜的,总希望自己也能有机会体验。即使后来发现自己或许并没有体验到他们当年的感觉,我也不曾后悔参与了这个比赛,因为很多属于自己的回忆都已经深深的留在了心中。赛前到上海交大参加赛前培训和器材领取是我第一次到上海。几天中一直在自己的堂哥那住,每天早上要从中山公园换乘好几趟轻轨才能到上海交大的闵行校区,然后在听了一天课后又要赶回住处。那的确是辛苦的,但是内心的冲劲却让当时的自己不觉得苦,而现在回忆起来除了幸福和充实外,我再也找不到任何其他不好的感觉了。随行的电院哥们还有电子院的崔老师都是很nice的人,记得最后一天我们中午还在学校外边的馆子里小聚了一下。
比赛的时间是2008.3.15-2008.7.15,整整四个月。这真是个让人耗费心力的比赛,从定方向到定设计方案,一切都是令人有压迫感的。坦诚的讲,队里面配合的不是很好,hao同学觉得我和马的方案他实在不喜欢,而他又是个非常随性的人,也勉强不得,于是只到六月底的时候他才加入Team做一些工作,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的工作都是马和我完成的。记忆中那几个月因为有课业和竞赛的双重压力,加之春天和夏天内火旺盛,嘴上的溃疡几乎就没有断过。想不起来那时是如何熬下来的,只记得当时每周爸妈都会很关心的发短信给自己。还好我和马的配合还是很不错的,两个人都喜欢Linux,于是有商有量的,分工和进展两个人都还算满意,他负责Server端的大部分工作,而我则专注于一个IP电话的实现以及IPPBX的搭建和部署以及报告和文档工作。在做IP电话的时候还把自己的小设计以及源代码开源给了我们购买芯片的那家厂商(http://www.palmmicro.com.cn/cdownloadsdev.htm中的那个示例性VoIP电话参考设计),其中的硬件布线还多亏了云哥的帮助,另外在语音识别方面还多亏了Hebby的大力协助。后来通过这家厂商还认识了几个国外做IP Phone的朋友,通过英文电子邮件进行了几次交流,算是第一次体会到了开源的乐趣和异国文化上交流的新鲜,后来做Intern的时候主动与日本的一个工程师做交流的时候就想起这些,而这些我知道归根结底都是创新给予我的。六月份的时候帆帆从UCSB回来短暂探亲后返回加州,她电邮约了我在转机时间见面聊天,于是在三年后与她有了短暂的几个小时重逢。那时自己因为竞赛紧张已经住在了实验室里通宵了,当天夜里两点多的时候在中屋的那台机器前写下了一篇文字记录这次相聚,算是这几年中自己写的最好的文字了。在创新的记忆中不仅有竞赛、实验室兄弟姐妹,还给自己私人的一些记忆留了一些空间。
刚才说到通宵, 当时实验室还有另外一个队在准备微软的Imagine CupEmbedded的比赛,junjie和我就在五月底的时候入住实验室了,说是通宵其实也是很早就睡了,只是最两三个小时吧,毕竟第二天还有课要上,有东西要做。那会比赛压力很大,于是我们俩就经常在一起玩街机模拟器中的三国志,杀的很是带劲。现在想起那段压力极大但又快乐感简单的日子,心中无比怀念。后来他们队拿了World Class SecondPrize,真的由衷为他们感到高兴和赞扬。现在在福罗里达读PHD的junjie也好久没有联络了,不知道他在异乡可否也和我在某一时间想起我们在实验室一起摸爬滚打的日子,Bless。
七月中旬的时候,我和马还有翁哥(hao同学)一起随着马老师去往了上海交大参加这个比赛的最终评审。那是个难忘的经历,虽然结果同样和全国电赛一样不尽如人意。上海七月的天气是可想而知的,不过住的地方通风很好,无论昼夜还算凉快。电子院是崔老师带的队,自然熟悉,而电院创新是李老师带的队,也是很早就认识的老师,大家在一起也没有任何陌生的感觉。到上海后的第二天就开始评测了,可到了评测现场的时候才发现评委根本不喜欢我们的方向,觉得没有发挥板子的运算能力。评测时几乎是不断无理挑刺,后来干脆不让再往下测了。让下一组的人上。记得当时翁哥的反应挺大的,还是多亏了他的努力,我们才得以在所有队伍都测完以后我们重新测了一遍,这样的效果自然是大大折扣的。出了测试场我就和马老师通电话说这次是彻底毁了...回到寝室的时候马老师看我们三个垂头丧气的就大手一挥,说“别想了,参加比赛总有人不拿奖的,走,出去找个馆子!”,于是带着我们在交大一家重庆鸡公煲的店里喝啤酒吃火锅。当时就觉得,现在更是觉得想来马老师真是对我们不错的,那会我们在寝室准备调测的时候他还动不动在楼下散步的时候带上来饼干、西瓜、薯条和饮料,我们忙碌的时候连早餐都是马老师亲自主动去给我们买的,要知道七月上海的烈阳之于马老师强壮的身体绝对是件不怎么舒服的事情。吃完饭后我还是不忘和恩师郭老师通电话,郭老师很平静的听完我的叙述后一直在安慰我,并且给了我们一些建议看能不能争取复测,并且还和我开玩笑说“你现在站在那么高的地方给我打电话可别有什么想不开的哈”(当时安排的住宿楼层较高),呵呵,现在这些话想起来还会觉得记忆明亮,内心温暖。
(下)
那天晚上我们三个队友在所住宿舍套间的正厅一起吃西瓜聊天,没有开灯,借着别的屋子投过来的灯光,三个大男孩围着一个切开的西瓜谈这次比赛的前前后后,谈未来毕业后大家可能的生活和道路。厅内光线昏暗,但内心明澈,而那段回忆则至今闪亮。那晚我们都睡的很香。比赛之中,我和本来不是非常熟悉的马成了很好的朋友,而且我知道或许在北邮只有他能理解自己那种看上去都颇有些假的不自信。大四的时候有两次我们单独出去吃饭叙谈,说起我的这些个人毛病,不愧是两个人在一起折腾了四个月,有些东西只有和对方真正相处交流或者一起做一些事情后才知道其中的根由,懂得后选择了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包容,那么这就能成为知心的朋友了。
后几天等待复测通知的时候把系统调了调后实在没有事情,由于上海的朋友比较多,我就跑去到各个高校游玩。几天里轻松愉快四处游走,一个和我高中同班的老哥们竟然给我找了双足球鞋还在华东理工踢了一下午足球,末了出去大伙一起到街边的大排档吃烧烤喝啤酒。走出交大的这几天反倒是没有了不得奖的颓唐,不是无所谓,我从不回避我的在乎,虽然不是为那个奖和相应的加分。如果可能,我要给我的恩师和实验室一直支持鼓励自己的朋友们一个稍微像样的交待,我总觉得这样才完全对得起他们对自己的关心。可话又说回来,别人不喜欢你的作品方向这就与你再愿意表现、甚至牺牲你自己,但你喜欢的那个女孩子就是不来电是一个道理,尽力去做后也就只能成事在天了。结束上海之行回到家中的两个星期后我们得到了结果,全国三等奖,最末的奖项等级,不过我知足了。当我打长途电话给恩师郭Sir的时候,她一开始没有看到我的电话,后来还专门回拨了过来,得知这个消息后电话中她劝慰我不要太看重这个奖项,在比赛中学到东西,历练了自己,并且能把所学的技术和经验教训在创新进一步传承下去才是实验室组织大家参加竞赛的目的。我完全相信这席话不是套话,并且内心一直感激郭老师能够告诉我这些,是您教会了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和未知。
上次说到2007年底的时候遗漏了新年创新的聚会。那晚郭老师和我们一起度过的,实验室里买了各种零食和饮料,甚至买了一架啤酒。而且郭老师还专门让我跑去买了U盘作为奖品,当晚评出了实验室的最牛技术奖和特殊贡献奖等等奖项。看着当时04创新的学长们,尤其是看到04掌门人小黄在领取特殊贡献奖的时候大伙由衷的赞许,作为05掌门的我,内心在想我也要尽自己之力做到这些,为培养我的实验室,为还没有进来的06创新的弟弟妹妹们,也为自己能在一年后得到同样赞许的目光。当晚实验室在郭老师的允许后创新实验室立刻成了网吧和电影院,西屋一群人CS,东屋则用从院办借来投影看电影谈天。后来郭老师和我聊天的时候提到那次的新年聚会,她说“没想到买的啤酒你们都没有喝,而且玩完后还那么自觉的把实验室打扫的像没有这次聚会一样,我因为要赶回家要先走,走的时候我还挺担心你们别玩大了。不过你们真的长大了,我也放心了。”现在想到这些眼眶还是会潮潮的,为我们05创新人而骄傲,也为这位母亲般的导师而感动。
和我比赛同时进行的还有08年的北京电赛。由于时间紧张,当时刚进来的06创新几乎在没有怎么准备的情况下就被迫组队参赛了。虽然自己当时也很是揪心(因为自己还有竞赛),但总觉得身为学长,该做点事情给他们,因为过去的学长们也这么帮助过自己。虽然没有wei老师和zhan在体验周的最后一天晚上陪着大家通宵的事情,我还是在比赛前后跑去买料,并且在比赛的第一天早上和郭老师望老师一起跑到了举办比赛的北信科大,帮忙搬送仪器。虽然这些都不是技术活,不过自己能在这中间透过一些行动给06创新一些支持和鼓励,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自己也颇为受用。
2008年的秋天就迎来了保研的事情,05的XDJM们一阵匆忙之后,实验室也随着大伙的去向已定而渐渐归于了往日的平静。那时因为奥运会的原因,刚进来的06创新人都没有在暑假得到锻炼和学习,于是就觉得应该给06届一些小的类似于沙龙性质的活动,而且在我和多位实验室前辈的交流中我知道这些活动其实是多年前实验室就有的,只不过在这些年种种匆忙中而变得稀少,自己是个特别怀旧的人,总觉得那些是good oldtimes,想通过各种方法昨日重现,没办法,这就是天生100%理想主义的自己。记得保研后的某天晚上wei老师、詹、hao同学、丁丁、彪彪、小云还有我等几个05创新成员在会议室一起商量如何推动这个活动的进展,于是就有了后来实验室FTP上现在还存着的所谓“06创新培养计划”的文档。其中内容涉及比赛体型分析,焊接技术,PCB制版,微软比赛经验交流,开源世界介绍,还有各种嵌入式开发的介绍,而且对于实验室的电子材料和仪器的整理也都有了安排,可谓周全。文档是我动手写的,而里面林林总总的交流活动以及安排则是05这些兄弟姐妹们一起商量计划的,很感谢你我能一同完成一件为创新传承而做的努力。后来的周末,实验室的小会议室总会根据计划中的安排或请到05的创新成员或请到实验室外边的大牛们进行沙龙一样的交流,现在实验室的FTP上留下的那些专题录像都是在这样一次次的交流后留下的。我记得自己讲的是“信息检索和工程实践基础”,讲了近三个小时,把自己在这些方面的体会算是一股脑的给了大家,没有任何保留。其余05的创新人也和我一样都用心准备了这些交流,希望以自己所学和所长给06创新一些视野的拓展和方向的引导吧。
2008年我错过了创新几年来最大的一次聚会,那个时间和一个很重要的会议正好相冲突,还好晚上赶到和04创新的学长们一起共进晚餐。又由于自己献血预约的安排而没有和下一届的小孩们去真人CS,现在想起来真是太遗憾的一件事情。不过聚会后的聚餐我是到了的,马很够义气的坐在我的旁边,算是帮我挡酒了(我酒精过敏)。作为实验室05的掌门人,总要拿着酒杯邀请大伙一起举杯的,而自己实在不善于这个场合的张罗,直挺挺拿着酒杯站在那看着05、06的好朋友们,内心一片空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貌似当时说了愿大家在以后好好干,一切顺利之类的话吧。劝酒的人很多,马就一一挡下代我喝了,后来忘了是谁劝酒的时候不让马挡了,看我很为难,06的小琳MM还主动站出来给喝了。一个女孩子帮自己挡酒,这个我会一直铭记在心里的。今天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和小卓说起这些事情,记忆却是非常模糊的,只记得零碎的片段,大抵是因为保研后一直到2009年春天做Intern之间的这段时间都是处于相对混乱和放松的状态。
2008年的下半年出外交流的机会比较多。十一月份,由于创新基金的事情,我和郭老师、电院的一个研一学长以及电子院一个同学去往湖南长沙的中南大学参加教育部的一个交流性质的会议。会议的噱头很大,不过在长沙的几天中看到国内各个高校中关于实践创新的一些项目和成果,倒也着实开阔了不少的眼界,而且也感到某些高校在成果方面某些浮躁的风气。另外就是几天中全面的体会了地道的湖南菜。后来又有机会去清华交流一些关于学生项目的话题,更是见识了一个本科同一年级却在IBM、微软都实习过,有SCI四篇第一作者,四篇第二作者的牛人,私下和他聊天他说最近正在帮一个本校的博士毕业...尽管每个人的生活和能力以及基础是不同的,不过见识一下牛人并且有机会和他面对面的交流绝对是件好事情。
剩余的时间基本上就是在做创新基金项目,学习OpenCV,然后写自己的Blog,过得很是充实快乐,一个人来来往往的也不会觉得无聊寂寞,虽然有时候独自一人出外时会有些情绪突然袭来。很清晰的一个画面是有一次出去到中发去买一种数字电位器,跑了一下午未果。饥肠辘辘的骑着单车,带着破旧的128M的MP3,听着非鱼乐队一张名为《愤怒的葡萄》专辑,回到学校的时候已经错过了饭点,随便买了些东西回到实验室中屋,打开桌子上那盏台灯,心这才安定下来。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忙碌创新基金的项目。当时还没有任何头绪,组里的成员倒是非常团结,左非负责了另一半的工作,妮子则负责硬件设计,Mybays则帮助左非和妮子。几个人开会的时候有说有笑的,每周也有象样的例会和进度控制,在这个项目进行中自己也多多少少的积累了一些项目管理的基本经验和方法。这么样就一直过到了2009年的寒假。
转过年的时候自己突发出去做Intern的想法,其实当时是非常忙的,创新基金和毕设都没有丝毫进展。于是在创新就有了我的第一个处女电面,那是个周一的下午。后来的一个上午连续两个赶场面试后回到的第一个地方也是创新。而每天的实习日记大多也都是在创新那盏小小的台灯下完成的。记得那时回来的时候就会和在实验室的06的DDMM们聊今天在Team中的趣事,放开的聊天很痛快放松的。大四的下学期是我这辈子活到现在最快乐满足的时候,不但因为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职场中第一桶金,也因为由于毕设的原因还能在创新结束自己的大学生活。当时07的小孩们已经陆陆续续的进入创新了,虽然他们都不怎么认识我,不过看到他们我着实还是觉得内心感慨,自己将要离开的无奈和留恋是可以从眼睛中流露出来的。
六月的时候项目进展的还算是顺利,毕设因为和项目进行了捆绑而得以完成。记得那天项目验收的时候,我和左非在一个项目前演示,而Mybays和妮子则在另一个项目前,一切进展顺利,最后一个项目还弄了一个优秀项目的奖。那天天气闷热,演示场地更是热气腾腾,还好有陪着自己一下午聊天解闷的简简,真心谢谢你。还有黄姐,相信付出和选择,加油。那些在我心情不好时给我慰藉听我唠叨的朋友我就不一一细数了。还好06创新的人大多选择了在北邮读研,在校园里能看到你们,时不时一起出去走走,聊聊天,小聚一下是件很不错的事情。这学期还背着大大的箱琴在实验室的小会议室给小云弹吉他唱歌,在不开灯的黑暗中与05、06、07的好友们天马行空的摆龙门阵,以后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这样畅然。
本科结束,关于创新的记忆也或许就此结束了,即使我还在北邮继续研究生的学业。晚上十点多的时候正好要下楼,于是信步走到了创新,实验室人不多,大家谈笑着,感觉亲切。我曾经所在的中屋已经换了主人,换了布置,此时没有人在,在黑暗中我一个人静静的站在中屋的窗前出神,往事一幕幕。还是坐在中屋我用了两年的机器前完成这篇文字吧,我如此告诉自己。虽然后来发生了一些甜蜜和纷乱也多多少少与创新有关,未来数月内可能自己还时不时出现在创新,年末或许还要组织创新故人们一起小聚,可那些在创新摸爬滚打、流泪流汗、毫无顾忌谈笑的日子的确无法再回。有这些文字记录下这段经历,并非无聊轻浮的忙着写自传,也不是身患绝症来日无多,更不是自己青春逝去走向衰老的前兆,我们都还在路上,年轻有梦。每一个经过创新实验室的人都会有一段属于自己的青春回忆,或浓或淡,但愿这篇文字能让你想起我们在一起的日子,然后给自己未知的未来和迷茫的现在一个支撑。有这些,不管面对什么,自己向前会走时会更无所畏惧。
想起《十年》的曲作者陈小霞在她的《哈雷妈妈》唱片CD文案中的话,就像她提到的一样,这些文字不单单属于“回忆”,也属于“勇气”,我们都走过许多的路,往前走下去,还需要很多勇气。回头看,或许需要更多的勇气,写下这些给自己也给你们,创新所有的兄弟姐妹们,我们倒退着,向前走,看着过往,勇敢的走向未知的明天。
小小黄
2009.10.11 22:34 于创新收笔,23:55 于学三寝室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