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鸣教育:为什么有人一次就考上公务员,为什么有人考了很多次都考不上?

考试的目的,就是区分。

考试有两种,一种是过关型考试,一种是选拔型考试。

所谓过关型考试,比如考驾照以及学生时期的考试等等,这类考试特点是设定合格线,只要考过了合格线,就是过关。考试目的是把人区分为两类:已经掌握基本知识点/没有掌握基本知识点。

而选拔型考试,比如高考,比如公务员考试。也把人区分为两类

能考上的极少数/考不上大多数,两类人的比例是1/N。

这种考试出卷人会设置较多题量和部分难题作为障碍,筛选出高、中、低分让分数分布为阶梯状。
 

公务员考试有人屡战屡败,有人一次上岸,原因在哪?
纵观考试,一次上岸的有三种人:

一种是基本能力强

名校毕业生入职公务员概率更大,这不是名校光环,而是,公务员考试的本质,是能力考试,而非专业考试。

专业知识可以通过短期突击复习习得,而能力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工作、思考中练就。

一种是能力一般,但找准了备考方向,方式得法。这是大多数普通考生的逆袭。

毕竟能力一般,还想靠题海战术制胜,是缘木求鱼。

还有一种,是撞大运

比如好岗位报考人数很少,比如笔试位居第三但前两个人面试缺席递补,这类极稀少罕见的小概率事件。

对于多数人,想要有正确的备考方向,与其一味低头做题,不如先想想:

公务员考试,笔试内容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

前者需要在120分钟内,回答100至130道选择题,内容杂,有些难度绝对不低。

后者给定资料近万字,资料少则三五个,多则八九个。需要一个小时内全面、准确地从中抽取信息、提炼观点;再用一篇大作文,以事实和逻辑论证观点,用精炼流畅的语言表达思想。

面试内容,10分钟2题或15分钟3题,涵盖政策举措、社会现象、热点事件、应急管理9、人际交往、组织协调,更是能力的充分体现。认知是否足够客观深刻,能否发人深省,无一不体现认知水平的高低。短时间内,能否条理分明、清晰流畅地讲出自己的观点,更是对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察。

从考试内容中,你看公务员需要什么能力?

是否有大局观,能够抓大放小,选择和努力都在为大局服务,

是否具备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在庞杂的信息中,在并未接触过的内容中,找出重点,看到本质,将琐碎的观点高度概括。

是否具备沟通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清晰表达,

是否具备逻辑思维,输出的文字和语言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纯应试的学习,只去死学解题技巧,是刻舟求剑,概括、分析、提炼本质和观望现实,才是它的核心。

那些一次就考上公务员的人,掌握的不是解题技法,而是思维方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