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ev中在管理定时器时,使用了堆这种结构,而且除了常见的最小2叉堆之外,它还实现了更高效的4叉堆。
之所以要实现4叉堆,是因为普通2叉堆的缓存效率较低,所谓缓存效率低,也就是说对CPU缓存的利用率比较低,说白了,就是违背了局部性原理。这是因为在2叉堆中,对元素的操作通常在N和N/2之间进行,所以对于含有大量元素的堆来说,两个操作数之间间隔比较远,对CPU缓存利用不太好。Libev中的注释说明,对于元素个数为50000+的堆来说,4叉堆的效率要提高5%所有。
在看Libev中堆的实现代码之前,先来看一个基本定理:对于n叉堆来说,使用数组进行存储时,下标为x的元素,其孩子节点的下标范围是[nx+1, nx+n]。比如2叉堆,下标为x的元素,其孩子节点的下标为2x+1和2x+2.
根据定理,对于4叉堆而言,下标为x的元素,其孩子节点的下标范围是[4x+1, 4x+4]。还可以得出,其父节点的下标是(x-1)/4。然而在Libev的代码中,使用数组a存储堆时,4叉堆的第一个元素存放在a[3],2叉堆的第一个元素存放在a[1]。
所以,对于Libev中的4叉堆实现而言,下标为k的元素(对应在正常实现中的下标是k-3),其孩子节点的下标范围是[4(k-3)+1+3, 4(k-3)+4+3];其父节点的下标是((k-3-1)/4)+3。
对于Libev中的2叉堆实现而言,下标为k的元素(对应在正常实现中,其下标是k-1),其孩子节点的下标范围是[2(k-1)+1+1, 2(k-1)+2+1],也就是[2k, 2k+1];其父节点的下标是((k-1-1)/2)+1,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