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反射--学习

1 反射的基本用法

1.1 获取类对象

Class.forName()(常用)
Hero.class
new Hero().getClass()

1.2 创建对象步骤

1.获取类对象 Class class = Class.forName("pojo.Hero");
2.获取构造器对象 Constructor con = clazz.getConstructor(形参.class);
3 获取对象 Hero hero =con.newInstance(实参);

 

1.3 获取对象的构造方法

  1).批量的方法:
public Constructor[] getConstructors():所有"公有的"构造方法
public Constructor[] getDeclaredConstructors():获取所有的构造方法(包括私有、受保护、默认、公有)
  2).获取单个的方法:
public Constructor getConstructor(Class… parameterTypes): 获取单个的"公有的"构造方法
public Constructor getDeclaredConstructor(Class…parameterTypes):获取"某个构造方法"可以是私有的,或受保护、默认、公有;

 

1.4 获取成员变量并使用

1. 获取HeroPlus类的对象 new方法/第2章中的方法 h
2. 获取属性 Field f1 = h.getDeclaredField("属性名")
3. 修改属性 f1.set(h,实参),注意这里的h是对象,不是类对象

 

1.5 获取成员方法并使用

获取HeroPlus类的对象 h
获取成员方法:
public Method getMethod(String name ,Class<?>… parameterTypes):获取"公有方法";(包含了父类的方法也包含Object类)
public Method getDeclaredMethods(String name ,Class<?>… parameterTypes) :获取成员方法,包括私有的(不包括继承的)
参数解释:
  name : 方法名;
  Class … : 形参的Class类型对象
调用方法
Method -->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obj,Object… args):
参数说明:
  obj : 要调用方法的对象;
  args:调用方式时所传递的实参;

 

1.6 获取静态方法

示例,以main函数为例;

package test;
public class Main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1、获取HeroPlus对象的字节码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pojo.HeroPlus");
			
			//2、获取main方法,第一个参数:方法名称,第二个参数:方法形参的类型,
			 Method methodMain = clazz.getMethod("main", String[].class);
			//3、调用main方法
			// methodMain.invoke(null, new String[]{"a","b","c"});
			//第一个参数,对象类型,因为方法是static静态的,所以为null可以,第二个参数是String数组,这里要注意在jdk1.4时是数组,jdk1.5之后是可变参数
			//这里拆的时候将  new String[]{"a","b","c"} 拆成3个对象。所以需要将它强转。
			 methodMain.invoke(null, (Object)new String[]{"a","b","c"});//方式一
			// methodMain.invoke(null, new Object[]{new String[]{"a","b","c"}});//方式二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2 高级用法

反射非常强大,但是学习了之后,会不知道该如何使用,反而觉得还不如直接调用方法来的直接和方便。

  通常来说,需要在学习了Spring 的依赖注入,反转控制之后,才会对反射有更好的理解,但是刚学到这里的同学,不一定接触了Spring,所以在这里举两个例子,来演示一下反射的一种实际运用
 

2.1 通过反射运行配置文件内容

首先准备一个配置文件,就叫做spring.txt吧, 放在src目录下。里面存放的是类的名称,和要调用的方法名。
在测试类Test中,首先取出类名称和方法名,然后通过反射去调用这个方法。
当需要从调用第一个业务方法,切换到调用第二个业务方法的时候,不需要修改一行代码,也不需要重新编译,只需要修改配置文件spring.txt,再运行即可。

示例:

spring.txt内容

class=reflection.Service1
method=doService1

测试类:

package service;
public class ReflectTest {
	@SuppressWarnings({ "rawtypes", "unchecke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从spring.txt中获取类名称和方法名称
        File springConfigFile = new File("H:\\eclpise-workspace\\reflect-demo\\src\\spring.txt");
        Properties springConfig= new Properties();
        springConfig.load(new FileInputStream(springConfigFile));
        String className = (String) springConfig.get("class");
        String methodName = (String) springConfig.get("method");
         
        //根据类名称获取类对象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className);
        //根据方法名称,获取方法对象
        Method m = clazz.getMethod(methodName);
        //获取构造器
        Constructor c = clazz.getConstructor();
        //根据构造器,实例化出对象
        Object service = c.newInstance();
        //调用对象的指定方法
        m.invoke(service);
         
    }
}

2.2 通过反射越过泛型检查

泛型是在编译期间起作用的。在编译后的.class文件中是没有泛型的。所有比如T或者E类型啊,本质都是通过Object处理的。所以可以通过使用反射来越过泛型。

package test;
public class Genericity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this");
	list.add("is");
	
	//	strList.add(5);报错
	
	/********** 越过泛型检查    **************/
	
	//获取ArrayList的Class对象,反向的调用add()方法,添加数据
	Class listClass = list.getClass(); 
	//获取add()方法
	Method m = listClass.getMethod("add", Object.class);
	//调用add()方法
	m.invoke(list, 5);
	
	//遍历集合
	for(Object obj : list){
		System.out.println(obj);
		}
	}

}

 

 

参见:

Java 反射 -超详细讲解(附源码)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