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一)

   

初见分布式系统

分布式系统是一个硬件或软件组件分布在不同的网络计算机上,彼此之间仅仅通过消息传递进行通信和协调的系统。

一个标准的分布式系统应该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分布性:分布式系统中的多台计算机之间在空间位置上可以随意分布,系统中的多台计算机之间没有主、从之分,即没有控制整个系统的主机,也没有受控的从机。

透明性:系统资源被所有计算机共享。每台计算机的用户不仅可以使用本机的资源,还可以使用本分布式系统中其他计算机的资源(包括CPU、文件、打印机等)。

同一性:系统中的若干台计算机可以互相协作来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或者说一个程序可以分布在几台计算机上并行地运行。

通信性:系统中任意两台计算机都可以通过通信来交换信息。

常用的分布式方案

分布式应用和服务:将应用和服务进行分层和分割,然后将应用和服务模块进行分布式部署。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并发访问能力、减少数据库连接和资源消耗,还能使不同应用复用共同的服务,使业务易于扩展。

分布式静态资源:对网站的静态资源如JS、CSS、图片等资源进行分布式部署可以减轻应用服务器的负载压力,提高访问速度。

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柔性事务与服务模式

分布式数据和存储:大型网站常常需要处理海量数据,单台计算机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内存空间,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布式存储。

分布式计算: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有些应用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完成,如果采用集中式计算,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来完成。分布式计算将该应用分解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配给多台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样可以节约整体计算时间,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分布式与集群

分布式(distributed)是指在多台不同的服务器中部署不同的服务模块,通过远程调用协同工作,对外提供服务。

集群(cluster)是指在多台不同的服务器中部署相同应用或服务模块,构成一个集群,通过负载均衡设备对外提供服务。

 

分布式一致性问题

由于应用分布式部署,就无法通过数据库事务保证多个写操作的原子性。一旦某个操作失败,其他操作如果不回滚的话就会发生数据不一致问题。

因此,如何能既保证数据一致性,又保证系统的性能,是每一个分布式系统都需要重点考虑和权衡的。一致性模型可以在做这些权衡的时候给我们很多借鉴和思考。

 

一致性模型

强一致性:当更新操作完成之后,任何多个后续进程或者线程的访问都会返回最新的更新过的值。这种是对用户最友好的,就是用户上一次写什么,下一次就保证能读到什么。

但是这种实现对性能影响较大,因为这意味着,只要上次的操作没有处理完,就不能让用户读取数据。

弱一致性:系统并不保证进程或者线程的访问都会返回最新的更新过的值。系统在数据写入成功之后,不承诺立即可以读到最新写入的值,也不会具体的承诺多久之后可以读到。但会尽可能保证在某个时间级别(比如秒级别)之后,可以让数据达到一致性状态。

最终一致性:弱一致性的特定形式。系统保证在没有后续更新的前提下,系统最终返回上一次更新操作的值。在没有故障发生的前提下,不一致窗口的时间主要受通信延迟,系统负载和复制副本的个数影响。DNS是一个典型的最终一致性系统。

最终一致性模型的变种

因果一致性:如果A进程在更新之后向B进程通知更新的完成,那么B的访问操作将会返回更新的值。如果没有因果关系的C进程将会遵循最终一致性的规则。

读己所写一致性:因果一致性的特定形式。一个进程总可以读到自己更新的数据。

会话一致性:读己所写一致性的特定形式。进程在访问存储系统同一个会话内,系统保证该进程读己之所写。

单调读一致性:如果一个进程已经读取到一个特定值,那么该进程不会读取到该值以前的任何值。

单调写一致性:系统保证对同一个进程的写操作串行化。

上述最终一致性的不同方式可以进行组合,例如单调读一致性和读己之所写一致性就可以组合实现。并且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这两者的组合,读取自己更新的数据,和一旦读取到最新的版本不会再读取旧版本,对于此架构上的程序开发来说,会少很多额外的烦恼。

Java中的事务

java事务类型有三种:JDBC事务,JTA事务,容器事务

JDBC事务

JDBC的一切行为包括事务是基于一个Connection的,在JDBC中是通过Connection对象进行事务管理。在JDBC中,常用的和事务相关的方法是: setAutoCommitcommitrollback等。

Java_jdbc

 

JDBC事务的优缺点

JDBC为使用Java进行数据库的事务操作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持。通过JDBC事务,我们可以将多个SQL语句放到同一个事务中,保证其ACID特性。JDBC事务的主要优点就是API比较简单,可以实现最基本的事务操作,性能也相对较好。

但是,JDBC事务有一个局限:一个 JDBC 事务不能跨越多个数据库!!!所以,如果涉及到多数据库的操作或者分布式场景,JDBC事务就无能为力了。

JTA事务

为什么需要JTA

通常,JDBC事务就可以解决数据的一致性等问题,鉴于他用法相对简单,所以很多人关于Java中的事务只知道有JDBC事务,或者有人知道框架中的事务(比如Hibernate、Spring)等。但是,由于JDBC无法实现分布式事务,而如今的分布式场景越来越多,所以,JTA事务就应运而生。

如果,你在工作中没有遇到JDBC事务无法解决的场景,那么只能说你做的项目还都太小。拿电商网站来说,我们一般把一个电商网站横向拆分成商品模块、订单模块、购物车模块、消息模块、支付模块等。然后我们把不同的模块部署到不同的机器上,各个模块之间通过远程服务调用(RPC)等方式进行通信。以一个分布式的系统对外提供服务。

一个支付流程就要和多个模块进行交互,每个模块都部署在不同的机器中,并且每个模块操作的数据库都不一致,这时候就无法使用JDBC来管理事务。我们看一段代码:

/** 支付订单处理 **/
@Transactional(rollbackFor = Exception.class)
public void completeOrder() {
    orderDao.update(); // 订单服务本地更新订单状态
    accountService.update(); // 调用资金账户服务给资金帐户加款
    pointService.update(); // 调用积分服务给积分帐户增加积分
    accountingService.insert(); // 调用会计服务向会计系统写入会计原始凭证
    merchantNotifyService.notify(); // 调用商户通知服务向商户发送支付结果通知
}

上面的代码是一个简单的支付流程的操作,其中调用了五个服务,这五个服务都通过RPC的方式调用,请问使用JDBC如何保证事务一致性?我在方法中增加了@Transactional注解,但是由于采用调用了分布式服务,该事务并不能达到ACID的效果。

JTA事务比JDBC事务更强大。一个JTA事务可以有多个参与者,而一个JDBC事务则被限定在一个单一的数据库连接。下列任一个Java平台的组件都可以参与到一个JTA事务中:JDBC连接、JDO PersistenceManager 对象、JMS 队列、JMS 主题、企业JavaBeans(EJB)、一个用J2EE Connector Architecture 规范编译的资源分配器。


JTA的定义

Java事务API(Java Transaction API,简称JTA ) 是一个Java企业版 的应用程序接口,在Java环境中,允许完成跨越多个XA资源的分布式事务。

JTA

JTA和它的同胞Java事务服务(JTS;Java TransactionService),为J2EE平台提供了分布式事务服务。不过JTA只是提供了一个接口,并没有提供具体的实现,而是由j2ee服务器提供商 根据JTS规范提供的,常见的JTA实现有以下几种:

  • 1.J2EE容器所提供的JTA实现(JBoss)
  • 2.独立的JTA实现:如JOTM,Atomikos.这些实现可以应用在那些不使用J2EE应用服务器的环境里用以提供分布事事务保证。如Tomcat,Jetty以及普通的java应用。

JTA里面提供了 java.transaction.UserTransaction ,里面定义了下面几个方法

begin:开启一个事务

commit:提交当前事务

rollback:回滚当前事务

setRollbackOnly:把当前事务标记为回滚

setTransactionTimeout:设置事务的事件,超过这个事件,就抛出异常,回滚事务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是使用了UserTransaction就能把普通的JDBC操作直接转成JTA操作,JTA对DataSource、Connection和Resource 都是有要求的,只有符合XA规范,并且实现了XA规范的相关接口的类才能参与到JTA事务中来,关于XA规范,请看我的另外一篇文章中有相关介绍。这里,提一句,目前主流的数据库都支持XA规范。

要想使用用 JTA 事务,那么就需要有一个实现 javax.sql.XADataSource 、 javax.sql.XAConnection 和 javax.sql.XAResource 接口的 JDBC 驱动程序。一个实现了这些接口的驱动程序将可以参与 JTA 事务。一个 XADataSource 对象就是一个 XAConnection 对象的工厂。XAConnection 是参与 JTA 事务的 JDBC 连接。

要使用JTA事务,必须使用XADataSource来产生数据库连接,产生的连接为一个XA连接。

XA连接(javax.sql.XAConnection)和非XA(java.sql.Connection)连接的区别在于:XA可以参与JTA的事务,而且不支持自动提交。

public void JtaTransfer() { 
        javax.transaction.UserTransaction tx = null;
        java.sql.Connection conn = null;
         try{ 
             tx = (javax.transaction.UserTransaction) context.lookup("java:comp/UserTransaction");  //取得JTA事务,本例中是由Jboss容器管理
             javax.sql.DataSource ds = (javax.sql.DataSource) context.lookup("java:/XAOracleDS");  //取得数据库连接池,必须有支持XA的数据库、驱动程序  
             tx.begin();
            conn = ds.getConnection();

             // 将自动提交设置为 false,
             //若设置为 true 则数据库将会把每一次数据更新认定为一个事务并自动提交
             conn.setAutoCommit(false);

             stmt = conn.createStatement(); 
             // 将 A 账户中的金额减少 500 
             stmt.execute("\
             update t_account set amount = amount - 500 where account_id = 'A'");
             // 将 B 账户中的金额增加 500 
             stmt.execute("\
             update t_account set amount = amount + 500 where account_id = 'B'");

             // 提交事务
             tx.commit();
             // 事务提交:转账的两步操作同时成功
         } catch(SQLException sqle){            
             try{ 
                 // 发生异常,回滚在本事务中的操做
              tx.rollback();
                 // 事务回滚:转账的两步操作完全撤销
                 stmt.close(); 
                 conn.close(); 
             }catch(Exception ignore){ 

             } 
             sqle.printStackTrace(); 
         } 
     }

上面的例子就是一个使用JTA事务的转账操作,该操作相对依赖于J2EE容器,并且需要通过JNDI的方式获取UserTransactionConnection


标准的分布式事务

一个分布式事务(Distributed Transaction)包括一个事务管理器transaction manager)和一个或多个资源管理器(resource manager)。一个资源管理器resource manager)是任意类型的持久化数据存储。事务管理器transaction manager)承担着所有事务参与单元者的相互通讯的责任。

 JTA的优缺点

JTA的优点很明显,就是提供了分布式事务的解决方案,严格的ACID。但是,标准的JTA方式的事务管理在日常开发中并不常用,因为他有很多缺点:

  • 实现复杂
    • 通常情况下,JTA UserTransaction需要从JNDI获取。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使用JTA,就需要同时使用JTA和JNDI。
  • JTA本身就是个笨重的API
  • 通常JTA只能在应用服务器环境下使用,因此使用JTA会限制代码的复用性。

Java事务的类型有三种:JDBC事务JTA(Java Transaction API)事务容器事务,其中JDBC的事务操作用法比较简单,适合于处理同一个数据源的操作。JTA事务相对复杂,可以用于处理跨多个数据库的事务,是分布式事务的一种解决方案。

这里还要简单说一下,虽然JTA事务是Java提供的可用于分布式事务的一套API,但是不同的J2EE平台的实现都不一样,并且都不是很方便使用,所以,一般在项目中不太使用这种较为负责的API。现在业内比较常用的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主要有异步消息确保型、TCC、最大努力通知等。

以上为从事务实现的角度区分事务的类型,分JDBC事务,JTA事务,容器事务,下面从事务管理角度解读一下,可以分为本地事务和全局事务

本地事务

不用事务的编程框架来管理事务,直接使用资源管理器来控制事务。典型的就是java.sql.Connection 中的 setAutoCommitcommitrollback方法。

 

本地事务的优点

  • 支持严格的ACID属性
  • 可靠
  • 高效
  • 状态可以只在资源管理器中维护
  • 应用编程模型简单

本地事务的局限

  • 不具备分布式事务处理能力
  • 隔离的最小单位由资源管理器决定,如数据库中的一条记录

本地事务比较简单,对事务不太了解的同学可以阅读我的博客中其他关于事务的内容

全局事务

前面我们介绍了本地事务,本地事务是我们在编程中比较常接触的事务,比如典型的jdbc操作,在保证ACID方面做的非常出色。但是本地事务无法解决分布式场景中的事务问题。

前面的文章中专门介绍过分布式场景中为什么需要事务。这里我再稍微回顾一下。

典型的分布式事务场景

  • 转账

    • 对于银行账户间转账的问题。账户A向账户B转账,从实现上来看,一般可以拆分为“从账户A中扣钱”、“向账户B中加钱”两个操作步骤,两个账户大多数情况下会被切分到不同的数据库上,更多的是,两个操作会是两次服务调用。这两个操作要求做到要么同时成功、要么同时失败。因此引入了分布式事务问题。
  • 下单

    • 在电商网站上,在消费者点击购买按钮后,交易后台会进行库存检查、下单、减库存、更新订单状态等一连串的服务调用,每一个操作对应一个独立的服务,服务一般会有独立的数据库,因此会产生分布式事务问题。

由于用一次操作,数据要写入的数据库不一致,或者调用的服务都是RPC服务,那么就会无法保证操作在同一个事务中被处理掉。所以就会存在分布式的事务问题。


全局事务的定义

在上面的场景中会出现分布式事务问题,那么全局事务就是一个标准的分布式事务。下面我们尝试着给全局事务下一个定义:

全局事务是由资源管理器管理和协调的事务。

全局事务是一个DTP模型的事务,所谓DTP模型指的是X/Open DTP(X/Open Distributed Transaction Processing Reference Model),是X/Open 这个组织定义的一套分布式事务的标准,也就是了定义了规范和API接口,由这个厂商进行具体的实现。

qq20160917-0

X/Open DTP 定义了三个组件:APTMRM 和两个协议:XATX

AP(Application Program):也就是应用程序,可以理解为使用DTP的程序

RM(Resource Manager):资源管理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个DBMS系统,或者消息服务器管理系统,应用程序通过资源管理器对资源进行控制。

TM(Transaction Manager):事务管理器,负责协调和管理事务,提供给AP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以及管理资源管理器。

XA协议:应用或应用服务器与事务管理之前通信的接口

TX协议:全局事务管理器与资源管理器之间通信的接口

事务管理器控制着全局事务,管理事务生命周期,并协调资源。资源管理器负责控制和管理实际资源。

J2EE中全局事务的实现用的是JDBC事务和JTA事务

分布式事务

在分布式系统中,为了保证数据的高可用,通常,我们会将数据保留多个副本(replica),这些副本会放置在不同的物理的机器上。为了对用户提供正确的增\删\改\差等语义,我们需要保证这些放置在不同物理机器上的副本是一致的。

为了解决这种分布式一致性问题,前人在性能和数据一致性的反反复复权衡过程中总结了许多典型的协议和算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二阶提交协议(Two Phase Commitment Protocol)、三阶提交协议(Three Phase Commitment Protocol)和Paxos算法

分布式事务是指会涉及到操作多个数据库的事务。其实就是将对同一库事务的概念扩大到了对多个库的事务。目的是为了保证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一致性。分布式事务处理的关键是必须有一种方法可以知道事务在任何地方所做的所有动作,提交或回滚事务的决定必须产生统一的结果(全部提交或全部回滚)

在分布式系统中,各个节点之间在物理上相互独立,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和协调。由于存在事务机制,可以保证每个独立节点上的数据操作可以满足ACID。但是,相互独立的节点之间无法准确的知道其他节点中的事务执行情况。所以从理论上讲,两台机器理论上无法达到一致的状态。如果想让分布式部署的多台机器中的数据保持一致性,那么就要保证在所有节点的数据写操作,要不全部都执行,要么全部的都不执行。但是,一台机器在执行本地事务的时候无法知道其他机器中的本地事务的执行结果。所以他也就不知道本次事务到底应该commit还是 roolback。所以,常规的解决办法就是引入一个“协调者”的组件来统一调度所有分布式节点的执行。

XA规范

X/Open 组织(即现在的 Open Group )定义了分布式事务处理模型。 X/Open DTP 模型( 1994 )包括应用程序( AP )、事务管理器( TM )、资源管理器( RM )、通信资源管理器( CRM )四部分。一般,常见的事务管理器( TM )是交易中间件,常见的资源管理器( RM )是数据库,常见的通信资源管理器( CRM )是消息中间件。    通常把一个数据库内部的事务处理,如对多个表的操作,作为本地事务看待。数据库的事务处理对象是本地事务,而分布式事务处理的对象是全局事务。   所谓全局事务,是指分布式事务处理环境中,多个数据库可能需要共同完成一个工作,这个工作即是一个全局事务,例如,一个事务中可能更新几个不同的数据库。对数据库的操作发生在系统的各处但必须全部被提交或回滚。此时一个数据库对自己内部所做操作的提交不仅依赖本身操作是否成功,还要依赖与全局事务相关的其它数据库的操作是否成功,如果任一数据库的任一操作失败,则参与此事务的所有数据库所做的所有操作都必须回滚。     一般情况下,某一数据库无法知道其它数据库在做什么,因此,在一个 DTP 环境中,交易中间件是必需的,由它通知和协调相关数据库的提交或回滚。而一个数据库只将其自己所做的操作(可恢复)影射到全局事务中。    

XA 就是 X/Open DTP 定义的交易中间件与数据库之间的接口规范(即接口函数),交易中间件用它来通知数据库事务的开始、结束以及提交、回滚等。 XA 接口函数由数据库厂商提供。 

二阶提交协议三阶提交协议就是根据这一思想衍生出来的。可以说二阶段提交其实就是实现XA分布式事务的关键(确切地说:两阶段提交主要保证了分布式事务的原子性:即所有结点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

2PC

二阶段提交(Two-phaseCommit)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以及数据库领域内,为了使基于分布式系统架构下的所有节点在进行事务提交时保持一致性而设计的一种算法(Algorithm)。通常,二阶段提交也被称为是一种协议(Protocol))。在分布式系统中,每个节点虽然可以知晓自己的操作时成功或者失败,却无法知道其他节点的操作的成功或失败。当一个事务跨越多个节点时,为了保持事务的ACID特性,需要引入一个作为协调者的组件来统一掌控所有节点(称作参与者)的操作结果并最终指示这些节点是否要把操作结果进行真正的提交(比如将更新后的数据写入磁盘等等)。因此,二阶段提交的算法思路可以概括为:参与者将操作成败通知协调者,再由协调者根据所有参与者的反馈情报决定各参与者是否要提交操作还是中止操作。

所谓的两个阶段是指: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投票阶段)和第二阶段:提交阶段(执行阶段)

准备阶段

事务协调者(事务管理器)给每个参与者(资源管理器)发送Prepare消息,每个参与者要么直接返回失败(如权限验证失败),要么在本地执行事务,写本地的redo和undo日志,但不提交,到达一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状态。

可以进一步将准备阶段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协调者节点向所有参与者节点询问是否可以执行提交操作(vote),并开始等待各参与者节点的响应。

2)参与者节点执行询问发起为止的所有事务操作,并将Undo信息和Redo信息写入日志。(注意:若成功这里其实每个参与者已经执行了事务操作)

3)各参与者节点响应协调者节点发起的询问。如果参与者节点的事务操作实际执行成功,则它返回一个”同意”消息;如果参与者节点的事务操作实际执行失败,则它返回一个”中止”消息。

提交阶段

如果协调者收到了参与者的失败消息或者超时,直接给每个参与者发送回滚(Rollback)消息;否则,发送提交(Commit)消息;参与者根据协调者的指令执行提交或者回滚操作,释放所有事务处理过程中使用的锁资源。(注意:必须在最后阶段释放锁资源)

接下来分两种情况分别讨论提交阶段的过程。

当协调者节点从所有参与者节点获得的相应消息都为”同意”时:

success

1)协调者节点向所有参与者节点发出”正式提交(commit)”的请求。

2)参与者节点正式完成操作,并释放在整个事务期间内占用的资源。

3)参与者节点向协调者节点发送”完成”消息。

4)协调者节点受到所有参与者节点反馈的”完成”消息后,完成事务。

如果任一参与者节点在第一阶段返回的响应消息为”中止”,或者 协调者节点在第一阶段的询问超时之前无法获取所有参与者节点的响应消息时:

fail

1)协调者节点向所有参与者节点发出”回滚操作(rollback)”的请求。

2)参与者节点利用之前写入的Undo信息执行回滚,并释放在整个事务期间内占用的资源。

3)参与者节点向协调者节点发送”回滚完成”消息。

4)协调者节点受到所有参与者节点反馈的”回滚完成”消息后,取消事务。

  不管最后结果如何,第二阶段都会结束当前事务。

二阶段提交看起来确实能够提供原子性的操作,但是不幸的事,二阶段提交还是有几个缺点的:

1、同步阻塞问题。执行过程中,所有参与节点都是事务阻塞型的。当参与者占有公共资源时,其他第三方节点访问公共资源不得不处于阻塞状态。

2、单点故障。由于协调者的重要性,一旦协调者发生故障。参与者会一直阻塞下去。尤其在第二阶段,协调者发生故障,那么所有的参与者还都处于锁定事务资源的状态中,而无法继续完成事务操作。(如果是协调者挂掉,可以重新选举一个协调者,但是无法解决因为协调者宕机导致的参与者处于阻塞状态的问题)

3、数据不一致。在二阶段提交的阶段二中,当协调者向参与者发送commit请求之后,发生了局部网络异常或者在发送commit请求过程中协调者发生了故障,这回导致只有一部分参与者接受到了commit请求。而在这部分参与者接到commit请求之后就会执行commit操作。但是其他部分未接到commit请求的机器则无法执行事务提交。于是整个分布式系统便出现了数据部一致性的现象。

4、二阶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协调者再发出commit消息之后宕机,而唯一接收到这条消息的参与者同时也宕机了。那么即使协调者通过选举协议产生了新的协调者,这条事务的状态也是不确定的,没人知道事务是否被已经提交。

由于二阶段提交存在着诸如同步阻塞、单点问题、脑裂等缺陷,所以,研究者们在二阶段提交的基础上做了改进,提出了三阶段提交。

3PC

三阶段提交(Three-phase commit),也叫三阶段提交协议(Three-phase commit protocol),是二阶段提交(2PC)的改进版本。

3

与两阶段提交不同的是,三阶段提交有两个改动点。

1、引入超时机制。同时在协调者和参与者中都引入超时机制。
2、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插入一个准备阶段。保证了在最后提交阶段之前各参与节点的状态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除了引入超时机制之外,3PC把2PC的准备阶段再次一分为二,这样三阶段提交就有CanCommitPreCommitDoCommit三个阶段。

CanCommit阶段

3PC的CanCommit阶段其实和2PC的准备阶段很像。协调者向参与者发送commit请求,参与者如果可以提交就返回Yes响应,否则返回No响应。

1.事务询问 协调者向参与者发送CanCommit请求。询问是否可以执行事务提交操作。然后开始等待参与者的响应。

2.响应反馈 参与者接到CanCommit请求之后,正常情况下,如果其自身认为可以顺利执行事务,则返回Yes响应,并进入预备状态。否则反馈No

PreCommit阶段

协调者根据参与者的反应情况来决定是否可以记性事务的PreCommit操作。根据响应情况,有以下两种可能。

假如协调者从所有的参与者获得的反馈都是Yes响应,那么就会执行事务的预执行。

1.发送预提交请求 协调者向参与者发送PreCommit请求,并进入Prepared阶段。

2.事务预提交 参与者接收到PreCommit请求后,会执行事务操作,并将undo和redo信息记录到事务日志中。

3.响应反馈 如果参与者成功的执行了事务操作,则返回ACK响应,同时开始等待最终指令。

假如有任何一个参与者向协调者发送了No响应,或者等待超时之后,协调者都没有接到参与者的响应,那么就执行事务的中断。

1.发送中断请求 协调者向所有参与者发送abort请求。

2.中断事务 参与者收到来自协调者的abort请求之后(或超时之后,仍未收到协调者的请求),执行事务的中断。

doCommit阶段

该阶段进行真正的事务提交,也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执行提交

1.发送提交请求 协调接收到参与者发送的ACK响应,那么他将从预提交状态进入到提交状态。并向所有参与者发送doCommit请求。

2.事务提交 参与者接收到doCommit请求之后,执行正式的事务提交。并在完成事务提交之后释放所有事务资源。

3.响应反馈 事务提交完之后,向协调者发送Ack响应。

4.完成事务 协调者接收到所有参与者的ack响应之后,完成事务。

中断事务 协调者没有接收到参与者发送的ACK响应(可能是接受者发送的不是ACK响应,也可能响应超时),那么就会执行中断事务。

1.发送中断请求 协调者向所有参与者发送abort请求

2.事务回滚 参与者接收到abort请求之后,利用其在阶段二记录的undo信息来执行事务的回滚操作,并在完成回滚之后释放所有的事务资源。

3.反馈结果 参与者完成事务回滚之后,向协调者发送ACK消息

4.中断事务 协调者接收到参与者反馈的ACK消息之后,执行事务的中断。

在doCommit阶段,如果参与者无法及时接收到来自协调者的doCommit或者rebort请求时,会在等待超时之后,会继续进行事务的提交。(其实这个应该是基于概率来决定的,当进入第三阶段时,说明参与者在第二阶段已经收到了PreCommit请求,那么协调者产生PreCommit请求的前提条件是他在第二阶段开始之前,收到所有参与者的CanCommit响应都是Yes。(一旦参与者收到了PreCommit,意味他知道大家其实都同意修改了)所以,一句话概括就是,当进入第三阶段时,由于网络超时等原因,虽然参与者没有收到commit或者abort响应,但是他有理由相信:成功提交的几率很大。 )

2PC与3PC的区别

相对于2PC,3PC主要解决的单点故障问题,并减少阻塞,因为一旦参与者无法及时收到来自协调者的信息之后,他会默认执行commit。而不会一直持有事务资源并处于阻塞状态。但是这种机制也会导致数据一致性问题,因为,由于网络原因,协调者发送的abort响应没有及时被参与者接收到,那么参与者在等待超时之后执行了commit操作。这样就和其他接到abort命令并执行回滚的参与者之间存在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了解了2PC和3PC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二阶段提交还是三阶段提交都无法彻底解决分布式的一致性问题。Google Chubby的作者Mike Burrows说过, there is only one consensus protocol, and that’s Paxos” – all other approaches are just broken versions of Paxos. 意即世上只有一种一致性算法,那就是Paxos,所有其他一致性算法都是Paxos算法的不完整版。

在Java中可以使用JDBC来实现本地事务,全局事务是一种基本的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是符合DTP模型的事务管理机制。

目前,越来越多的web开发要涉及到分布式事务,尤其是微服务架构最近越来越火,在微服务架构中,分布式事务是必然存在的。对于分布式事务的处理,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典型的方案——全局事务。但是实际上,低效率的全局事务并不是很适合用来解决大型网站的分布式事务问题。

在业内,主要用来解决分布式事务的方案是使用柔性事务。柔性事务包括几种类型:两阶段型、补偿型、异步确保型和最大努力通知型

柔性事务

在业内,主要用来解决分布式事务的方案是使用柔性事务。所谓柔性事务,相比较与数据库事务中的ACID这种刚性事务来说,柔性事务保证的事“基本可用,最终一致。”这其实就是基于BASE理论,保证数据的最终一致性。

虽然柔性事务并不像刚性事务那样完全遵循ACID,但是,也是部分遵循ACID的,简单看一下关于ACID四个属性,柔性事务的支撑程度:

原子性:严格遵循

一致性:事务完成后的一致性严格遵循;事务中的一致性可适当放宽

隔离性:并行事务间不可影响;事务中间结果可见性允许安全放宽

持久性:严格遵循

柔性事务的基础

前面介绍过了柔性事务的定义,目前,在业内,关于柔性事务,最主要的有以下三种类型:异步确保型、补偿型、最大努力通知型。

这三种类型的柔性事务基本都有对应的实现,不同的场景需要使用不同的柔性事务类型。而这几种柔性事务类型,其实还是依赖一些基础模式的,或者叫做基础接口,基础功能。

比如,要想使用可靠消息最终一致来实现异步确保型柔性事务,就依赖接幂等操作和可查询操作。关于具体实现,我们在后面的文章中介绍,本文简单介绍下这些实现柔性事务依赖的基础模式。

注意,下面要介绍的柔性事务的模式,并不是柔性事务的方案。这些是做柔性事务的基础。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做柔性事务,你的接口和功能要满足下面的几个要求。不一定要都满足,因为不同的方案的要求不一样。但是都不满足的话,是不可能做柔性事务的。

可查询操作

可查询操作,几乎是所有的分布式解决方案都需要的。

举一个常见的分布式场景的例子,如订单处理这一功能:

/** 支付订单处理 **/
public void completeOrder() {
    orderDao.update(); // 订单服务本地更新订单状态
    accountService.update(); // 调用资金账户服务给资金帐户加款
    pointService.update(); // 调用积分服务给积分帐户增加积分
    accountingService.insert(); // 调用会计服务向会计系统写入会计原始凭证
    merchantNotifyService.notify(); // 调用商户通知服务向商户发送支付结果通知
}

以上这个支付订单处理的例子中,除了订单服务本地更新订单状态以外的所有操作,都需要调用RPC接口来执行,这种情况单纯的本地事务就无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了。就需要引入分布式事务。在分布式事务执行过程中,如果某一个步骤执行出错,就需要明确的知道其他几个操作的处理情况,这就需要其他的服务都能够提供查询接口,保证可以通过查询来判断操作的处理情况。

query

为了保证操作的可查询,需要对于每一个服务的每一次调用都有一个全局唯一的标识,可以是业务单据号(如订单号)、也可以是系统分配的操作流水号(如支付记录流水号)。除此之外,操作的时间信息也要有完整的记录。

幂等操作

幂等性,其实是一个数学概念。幂等函数,或幂等方法,是指可以使用相同参数重复执行,并能获得相同结果的函数,如:

f(f(x)) = f(x)

在编程中一个幂等操作的特点是其任意多次执行所产生的影响均与一次执行的影响相同。也就是说,同一个方法,使用同样的参数,调用多次产生的业务结果与调用一次产生的业务结果相同。

mi

这一个要求其实也比较好理解,因为要保证数据的最终一致性,很多解决防范都会有很多重试的操作,如果一个方法不保证幂等,那么将无法被重试。

幂等操作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如在系统中缓存所有的请求与处理结果、检测到重复操作后,直接返回上一次的处理结果等。

可补偿操作

提到事务,为了保证原子性,就可能发生commit和rollback,那么在分布式事务中,要想进行rollback,就需要提供可补偿操作。

bu

比如上面的订单处理的例子中,在调用积分服务给积分帐户增加积分操作执行之后,经过分布式事务协调,最终决定回滚整个事务,那么就需要提供一个调用积分服务给积分帐户扣减积分的操作。

并且,补偿操作同时也需要满足幂等性。

TCC操作

TCC 即 Try-Confirm-Cancel。

tcc

Try: 尝试执行业务

完成所有业务检查(一致性) 预留必须业务资源(准隔离性)

Confirm:确认执行业务

真正执行业务 不作任何业务检查 只使用Try阶段预留的业务资源 Confirm操作要满足幂等性

Cancel: 取消执行业务

释放Try阶段预留的业务资源
Cancel操作要满足幂等性

这种类型和可补偿操作类似,就是提供一种提交和回滚的机制。是一种典型的两阶段类型的操作。这里说的两阶段类型操作并不是指2PC,他和2PC还是有区别的。

TCC与2PC协议比较 TCC位于业务服务层而非资源层 TCC没有单独的准备(Prepare)阶段,Try操作兼备资源操作与准备能力 • Try操作可以灵活选择业务资源的锁定粒度(以业务定粒度) TCC有较高开发成本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