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运行平台:CentOS 6.5发行版,内核版本3.11
1. Linux抓包源程序
在OSI七层模型中,网卡工作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
进行网络通信时,源主机通过socket(或其它)应用程序产生IP报文,经过各个OSI层层封装,数据包以Ethernet帧的形式进入物理层。Ethernet帧包含源主机地址、IP报文、目标地址(IP地址、端口号或映射的6字节MAC地址)和需要传送到目标主机的其它信息。
目标的MAC地址是哪里来的呢?这牵扯到一个ARP协议(介乎于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的一个协议)。第一次传送某个目的IP地址的数据的时候,先会发出一个ARP包,其MAC的目标地址是广播地址,里面说到:"谁是xxx.xxx.xxx.xxx这个IP地址的主人?"因为是广播包,所有这个局域网的主机都收到了这个ARP请求。收到请求的主机将这个IP地址和自己的相比较,如果不相同就不予理会,如果相同就发出ARP响应包。这个IP地址的主机收到这个ARP请求包后回复的ARP响应里说到:"我是这个IP地址的主人"。这个包里面就包括了他的MAC地址。以后的给这个IP地址的帧的目标MAC地址就被确定了。
就这样,以太网帧开始在数据链路层传播。Ethernet帧在链路层基于广播方式传播,即网段内的所有网卡都能观察该帧,但只有一个网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