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话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国研政情·经信研究:做营销

“互联网+”对话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国研政情·经信研究:做营销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研究智库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全国工商联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谋定论道·中国企业家论坛 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 万赢信采编:

最近的博鳌亚洲论坛,“互联网+”又是一个热议话题,“互联网+产业未来之梦”成为企业家跨界对话一个论坛主题。 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研读表明,现在是第三次互联网浪潮到来的时候,和之前相比,互联网已经变成了“标准配置”,好像水和空气渗透到了各个领域无处不在,也更加深入地在促进创新和创业,“互联网+”时代,最需要关注的有4点:创新、极致、专注和诚信品牌。

“互联网+两会”、“互联网+博鳌”之后,各行各业都在自动对号入座加上互联网。谋定研究中国智库:对话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研究智库,中国狼鹰文化O2O系统创始人、金模网CEO罗百辉认为,“互联网+”其实就是热了几年的“互联网思维”的变种。第一,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思维”,都是强调互联网在对传统行业改造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这当然无可厚非。

第二,谈论这两个词最积极的,除了互联网大佬,都是一些在琢磨快速“颠覆”的创业者。潘石屹最近在博鳌论坛上说的“几十万个APP,80%是泡沫”,不无道理。第三,最后都沦为跟互联网沾边就是用互联网做营销的怪圈。

“互联网+”是什么?罗百辉认为,这是一种用互联网思维做传统生意的商业形态,“互联网+”的核心并不在于“互联网”,而是在于背后的“+”。互联网正在加速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这个融合。只有结合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各自优势,才能激发出各自的力量,从而迸发出新的业态和新的创新。

一些企业的确成功转型,但不应把所有的机遇和际缘都归功于互联网思维,也不应把所有的成功经验都放大上升为互联网思维。一个明显的例子,作为最被互联网思维崇拜者推崇的雷军[微博],把互联网思维定义为“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也引发了很多企业跟风学习,还成为一些管理培训课必讲案例。

其实,专注、极致、口碑和快,这些方式方法在没有互联网之前就已经是企业发展必须要具备的条件。很多成功的公司一直没有提过互联网思维,但是他们确实做到了专注、极致、口碑和快,只能说,这些不是小米成功的本质。

罗百辉表示,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思维,不是传统企业一用就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它还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生长土壤和物质基础,目前已经显现出“互联网+”的泡沫。

九牛国际资产管理集团创始人牛春晓分析指出,2014年拿到A轮融资的公司有800多家,拿到B轮融资的有200多家,这一千多家企业中会有很大一个比例需要在2015年去拿C轮。假设2015年还是只有不到100家拿到C轮,这意味着90%的创业可能从“互联网+”的风口跌落。

更多的时候,传统企业想借助互联网+来转型升级,必须做好准备——花出去的钱财可能都会“打了水漂”。有的传统企业缺乏足够的人力,或者即使有足够的人力,还要让这些已经习惯当下现状的员工重新学习新技能,相配套的是,设备需要改造,管理制度、运营模式等要统统重来。

真要做到重构,不是件容易事。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什么?互联网是本体,还是金融是本体?这个讨论从2013年开始,争论到今天也没有停止过,但争论的双方,似乎并没有在一个平台上用一个语境体系交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像是在凌空喊话,隔山打牛。

BAT做金融,是从互联网出发,所以他们会称自己是“互联网+金融”,是长尾在颠覆传统金融的垄断。传统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业做金融,从金融出发,因此在思维方式上往往被叫做“金融+互联网”,是传统金融嫁接互联网,虽自称“金融为本”但似乎至今未秀出强悍肌肉。

那么在这个从庙堂到草根都在对“互联网+”充满期待的大变革时代,这两种出发原点不同的金融创新,到底是相向而行呢,还是会渐行渐远?目前的理解,趋势应该是前者,两个群体都在向中间地带也即理想状态的“生态金融”迈进,并将最终交汇为一种新的金融要素禀赋。如果非要比较两个群体的差异,我只能说说各自的优势了。

哪些服务是“互联网+金融”的先天优势?

一是互联网消费体验,体现趣味性、互动性、利益性,这要看90后的价值取向;二是已经构筑各自领域的流量入口,形成人群的聚集和口碑效应;三是在互联网入口搭载低门槛金融服务,强调便利性甚于强调安全性。基于上述三个优势,互联网+金融一般提供适合标准化的、高频、小额、Peer-2-Peer互动的支付与理财服务,体现为高频度和高黏度的互联网消费导向特征。

哪些服务是“金融+互联网”的后发优势?

一是结构化金融服务的高技术门槛,需要人才和技术积累,如金融市场业务;二是有强资本杠杆约束,如网络融资,如供应链融资;三是有长时间信用积累和行业洞察,如金融机构业务和托管、交易银行业务。所以,金融+互联网的优势,会在网络融资以及需要复杂组合、集成的结构化金融服务,如金融市场、财富管理和大资产管理业务。

传统银行的互联网金融还在路上。我们能看到工行e-ICBC的品牌发布、建行的善融商务、中行的中银易商(4-6-4战略),还能感受到市场关注着平安的陆金所、招商的小企业e家、民生和兴业的直销银行,但无论是客户规模和服务模式,都还没有达到奇点效应。

互联网金融:中国的实践与规制

经过长达两年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在客户规模、交易规模、渗透力、话语权方面讲出了很多成功故事。同时,随着客户规模的积聚和社会影响力的增加,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也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人民银行牵头一行三会,就在草拟《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架构和规制策略。今年开始,随着P2P机构风险事件的高发,银监会也在酝酿关于P2P投融资管理的监管底线,针对资本充足、风控安全和信息披露将给出新规。

如何降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如前述,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布道的阶段,已经不再是草根和萌芽。随着客户群的积累和交易规模的放大,系统性和区域性的金融风险防范已经摆上了监管层的议事日程。除了管理层关心的这些全局性的风险之外,从实操层面,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风险环境开始复杂。

这里面包括,外部欺诈带来的声誉风险、逆向选择带来的信用风险、合作伙伴的关联交易风险、跨境业务的反洗钱风险、互联网支付和理财业务的合规风险、交易限额参数等管理端的操作风险,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给予充分的投入。

企业级客户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引爆点在哪里?

我们进入了一个“场景为王”的时代。客户在哪里,流量就在哪里,需求就在那里。在这个相对供给过剩的时代,渠道的多元化使客户的迁移成本变低,能追随到客户的刚需,就是找到了流量入口。消费者业务如此,企业级客户的市场亦概莫能外。

但比较起来,消费者业务和企业级客户的业务在需求上存在较大差异,两者对体验、效率、成本和风险的组合逻辑,有着极鲜明的差异化倾向。企业级客户更关注后三者,而消费者更关注前三者。

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需求是什么?在罗百辉看来,一是追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全网、全渠道产品营销一体化,关注需求管理(从供应链到需求链,开始考虑按需定制,即C2B);二是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寻找场景、客户中没有被完全满足的利基市场;

三是如何提升管理效率(从ERP到电商平台,如何融入智能供应链,并从供应链里得到更多物流和进销存数据);四是如何激励员工内部创业和创新驱动,推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变革。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社会化大生产催生了企业,而当工业社会过渡到信息社会,今天的企业法人将和当年的农民一样,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穷则思变。

当前的市场情绪和金融需求旺盛点

在经济下行期,企业间接融资需求会下降,而直接融资和理财需求上升。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使自然人的投资理财偏好从固定收益市场转向资本市场。民间资本的积累、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和内外有效需求低迷,让私人部门和企业部门投资驱动力上升,PE、股权众筹和新三板市场升温。

存款保险制度甫立,银行理财的刚性兑付有望打破。在这种市场情绪下,投融资撮合平台的市场很大,资产管理的需求和市场很大,对互联网金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升体验的需求很大。这些,都是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互联网金融从业者需要考虑的热点问题。

大数据vs社会征信的互联网+

大数据,有人戏谑说就像家长谈“孩子的青春期性教育”,大家都说自己在做,但谁也不知道彼此具体在怎么做?谁也没说出个除了概念外的可落地的道道来。谈互联网+金融,就不能不谈到社会征信,谈到大数据征信,谈到大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哪些数据可以构成大数据?罗百辉认为这里面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一是央行的征信系统数据;二是银行客户数据、账户交易数据、信用卡数据、网银数据、手机银行数据;三是证券、基金、期货的投资理财数据(但目前银行仍是最大的金融产品分销渠道商);四是海关和跨境电商平台的贸易数据(跨境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贸易服务平台如一达通);

五是物流企业的数据(目前是分散的,看起来菜鸟网络未来要做整合和集成);六是供应链的上下游数据(核心企业如海尔和华为、供应链服务平台如怡亚通);七是社交媒体信息:微博、微信、QQ,还有各种小众的个性化社交平台。最关键的是这些信息如何共享?由谁去主导?

当然还是要回到“互联网+”是什么上来。其实这个很难定义,但传统企业可以明确看到的是,“互联网+”不是简单的产品接上互联网,“互联网+”的成功,很多都只是停留在营销模式上,而那些往往是互联网企业一个表面上的商业特征,比如小米通过微博、论坛迅速建立起的口碑营销。

新兴产业还是传统行业,没有核心竞争力无法取得长远发展,这不会因互联网而改变。正如京东CEO刘强东所言,互联网所有的模式最终都不会超越传统企业的思维,依然没有脱离商业最基本的本质。互联网为整个社会带来根本的改变是降低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提升了全社会的运营效率。

话说回来,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时代转型的信号,它提醒传统企业必须勇敢地面对这种冲击,主动变革。在互联网加速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过程中,是否能够成功,关键还是在于传统企业从改变产品和服务本身出发,而不仅仅是营销手段的互联网化。

“互联网+”对话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国研政情·经信研究:做营销

  • 7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