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中的循环结构[for,while,do while]结构分析及实例讲解。流程控制语句[break和continue]分析及讲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Script中的for、while和do...while三种循环结构,包括它们的语法、示例和控制流程语句break和continue的用法。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利用这些循环结构遍历数字序列并进行条件控制。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循环结构分析及示例

for循环

for循环是一种基于计数器的循环,允许自定义循环的初始化、条件和迭代步骤。

语法:

for (初始化表达式;测试表达式;更新表达式){

// 循环体

}

初始化表达式:在循环开始前执行一次,通常用于声明和初始化循环控制变量。

测试表达式:在每次迭代前执行,如果为true,则执行循环体;如果为false,则退出循环。

更新表达式:在每次迭代后执行,通常用于更新循环控制变量。

示例:打印1到10的整数。

for (var i = 1; i <= 10; i++) {
    console.log(i);
}

在这个代码块中,var i = 1是初始化表达式,它将变量i初始化为1。i <= 10是测试表达式,只要i的值小于或等于10,循环就会继续执行。i++是更新表达式,每次循环迭代后i的值会增加1。

while循环

while循环会持续执行,只要其测试表达式的结果为true

语法:

while (测试表达式) {
    // 循环体
}

测试表达式:在每次迭代前进行测试,如果为true,则执行循环体;如果为false,则退出循环。

 示例:打印1到10的整数

var j = 1; // 初始化
while (j <= 10) {
    console.log(j);
    j++; // 迭代(重要,否则会导致无限循环)
}

在这个代码块中,j被初始化为1,然后进入while循环。只要j小于或等于10,循环就会继续执行。每次迭代后,j的值会增加1,以确保最终能够退出循环。

do...while循环

do...while循环至少执行一次,之后每次迭代都会检查测试表达式。

语法:

do {
    // 循环体
} while (测试表达式);

测试表达式:在每次迭代后进行测试,如果为true,则继续执行下一次迭代;如果为false,则退出循环。

示例:至少执行一次循环体。

var k = 1; // 初始化
do {
    console.log(k);
    k++; // 迭代(重要,否则会导致无限循环)
} while (k <= 10);

在这个例子中,循环体至少执行一次,然后检查k是否小于或等于10。如果是,循环继续执行;如果不是,循环退出。

控制流程语句:breakcontinue

  • break语句:用于立即退出循环。无论是forwhile还是do...while循环,break都会立即终止循环的执行。

  • continue语句:用于跳过当前迭代的剩余部分,并立即开始下一次迭代。它只影响当前的迭代过程。

示例:使用breakcontinue

for (var i = 1; i <= 10; i++) {
    if (i === 5) {
        break; // 当i等于5时,退出循环
    }
    console.log(i); // 打印1到4和6到10的数字
}

for (var i = 1; i <= 10; i++) {
    if (i % 2 === 0) {
        continue; // 跳过偶数
    }
    console.log(i); // 只打印奇数
}

在第一个示例中,当i等于5时,break语句被执行,导致循环立即退出。在第二个示例中,当i为偶数时,continue语句被执行,导致跳过当前迭代的console.log(i),只打印奇数。

综合实例源码

circulation.html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body>
    <script>
        //for循环打印1-10
        for(var a=1; a<=10;a++){
            console.log(a);
        }

        //while循环打印11-20
        var b = 10;
        while(b>=10 && b<=20){
            console.log(b);
            b=b+1; //b++   
        }

        //do-while循环打印20-30
        var c = 20;
        do{
            if(c>30){
                break;
            }else{
                console.log(c);
                c++; //c=c+1
            }
            
        }while(c>20 && c<=100)

        //for循环打印0-100中的奇数
        for(var i=100;i>=0;i--){
            if(i%2!=0){
                console.log(i);
            }else{
                console.log('----'+"偶数:"+i+'----');
                continue;
            }
        }
        //while循环打印0-100中的偶数
        var w = 0;
        while(w<=100){
            if(w%2==0){
                console.log('这是while循环中的偶数'+w);
            }else{
                w++;
                continue;
            }
            w++;
        }
        //do while循环打印奇数及偶数
        d = 0
        do{
            if(d%2==0){
                console.log('这是偶数'+d);
            }else if(d%2!=0){
                console.log('这是奇数'+d);
            }
            d++;
        }while(d<=100)
        
    </script>
</body>
</html>

 实例解析

1. for循环打印1-10

for(var a=1; a<=10; a++) {
    console.log(a);
}

这个循环会打印从1到10的整数。a初始化为1,只要a小于或等于10,循环就会继续。每次迭代后,a增加1。

2. while循环打印11-20

var b = 10;

        while(b>=10 && b<=20){

            console.log(b);

            b=b+1; //b++

        }

这段代码首先定义了一个变量 b 并初始化为 10。接下来,它进入一个 while 循环,此循环的条件是 b 必须同时满足 >=10 和 <=20。在循环体中,执行以下操作:

  1. 使用 console.log(b); 打印当前的 b 值。
  2. 通过 b=b+1(等同于 b++)来增加 b 的值。

循环逻辑 

  • 当 b 初始化为 10 时,因为 10 >= 10 且 10 <= 20 成立,所以进入循环。
  • 在每次循环中,打印当前的 b 值,然后 b 的值增加 1
  • 当 b 增加到 21 时,循环条件 21 <= 20 不再成立,所以循环结束。

3. do...while循环打印20-30

var c = 20;
do {
    if(c > 30) {
        break;
    } else {
        console.log(c);
        c++; // 相当于 c=c+1
    }
} while(c > 20 && c <= 100);

这个循环会打印从20到30的整数。c初始化为20,循环至少执行一次。如果c大于30,循环通过break语句退出。否则,打印c的值,然后c增加1。循环继续,只要c在20到100之间。

4. for循环打印0-100中的奇数

for(var i=100; i>=0; i--) {
    if(i % 2 != 0) {
        console.log(i);
    } else {
        console.log('----' + "偶数:" + i + '----');
        continue;
    }
}

for 循环逻辑
  • 初始化:变量 i 初始化为 100
  • 条件:循环持续执行直到 i 降到 0 以下。
  • 迭代:每次循环结束后,i 的值递减 1i--)。
循环体内的条件判断
  • 使用 if (i % 2 != 0) 检查 i 是否为奇数:
    • 如果是奇数:使用 console.log(i); 直接打印该数值。
    • 如果是偶数
      • 使用 console.log('----' + "偶数:" + i + '----'); 打印格式化的字符串,标明它是一个偶数。
      • 执行 continue; 语句,即跳过本次循环的剩余部分,直接进入下一次迭代。

5. while循环打印0-100中的偶数

var w = 0;
while(w <= 100) {
    if(w % 2 == 0) {
        console.log('这是while循环中的偶数' + w);
    } else {
        w++;
        continue;
    }
    w++;
}

while 循环逻辑
  • 初始化:变量 w 初始化为 0
  • 条件:循环持续执行直到 w 超过 100
循环体内的逻辑
  • 使用 if (w % 2 == 0) 检查 w 是否为偶数:
    • 如果是偶数:使用 console.log('这是while循环中的偶数' + w); 打印偶数,并附带一段文字说明,标明它是在 while 循环中被识别和打印的。
  • 否则(即 w 是奇数时):
    • 首先增加 w 的值(w++),确保跳过奇数,因为 continue 语句将跳过循环的剩余部分,直接进入下一次迭代的条件判断。
  • 在 if 语句之后,无论是打印了偶数还是遇到了奇数并执行了 continuew 的值都会再次通过 w++ 递增,以确保下一次循环的进行。

6. do...while循环打印奇数及偶数

var d = 0;
do {
    if(d % 2 == 0) {
        console.log('这是偶数' + d);
    } else if(d % 2 != 0) {
        console.log('这是奇数' + d);
    }
    d++;
} while(d <= 100);

这个循环会打印0到100(包括100)的所有整数,并标明每个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循环使用do...while结构,至少执行一次。然后,根据d的奇偶性打印相应的消息,之后d增加1。循环继续,只要d小于或等于100。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在三台CentOS 7服务器(IP地址分别为192.168.0.157、192.168.0.158和192.168.0.159)上安装和配置Hadoop、Flink及其他大数据组件(如Hive、MySQL、Sqoop、Kafka、Zookeeper、HBase、Spark、Scala)的具体步骤。首先,文档说明了环境准备,包括配置主机名映射、SSH免密登录、JDK安装等。接着,详细描述了Hadoop集群的安装配置,包括SSH免密登录、JDK配置、Hadoop环境变量设置、HDFS和YARN配置文件修改、集群启动与测试。随后,依次介绍了MySQL、Hive、Sqoop、Kafka、Zookeeper、HBase、Spark、Scala和Flink的安装配置过程,包括解压、环境变量配置、配置文件修改、服务启动等关键步骤。最后,文档提供了每个组件的基本测试方法,确保安装成功。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Linux基础和大数据组件基础知识的运维人员、大数据开发工程师以及系统管理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为大数据平台建提供详细的安装指南,确保各组件能够顺利安装和配置;②帮助技术人员快速掌握Hadoop、Flink等大数据组件的安装与配置,提升工作效率;③适用于企业级大数据平台的建与维护,确保集群稳定运行。 其他说明:本文档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安装步骤,还涵盖了常见的配置项解释和故障排查建议。建议读者在安装过程中仔细阅读每一步骤,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配置参数。此外,文档中的命令和配置文件路径均为示例,实际操作时需根据具体环境进行适当修改。
在无线通信领域,天线阵列设计对于信号传播方向和覆盖范围的优化至关重要。本题要求设计一个广播电台的天线布局,形成特定的水平面波瓣图,即在东北方向实现最大辐射强度,在正东到正北的90°范围内辐射衰减最小且无零点;而在其余270°范围内允许出现零点,且正西和西南方向必须为零。为此,设计了一个由4个铅垂铁塔组成的阵列,各铁塔上的电流幅度相等,相位关系可自由调整,几何布置和间距不受限制。设计过程如下: 第一步:构建初级波瓣图 选取南北方向上的两个点源,间距为0.2λ(λ为电磁波波长),形成一个端射阵。通过调整相位差,使正南方向的辐射为零,计算得到初始相位差δ=252°。为了满足西南方向零辐射的要求,整体相位再偏移45°,得到初级波瓣图的表达式为E1=cos(36°cos(φ+45°)+126°)。 第二步:构建次级波瓣图 再选取一个点源位于正北方向,另一个点源位于西南方向,间距为0.4λ。调整相位差使西南方向的辐射为零,计算得到相位差δ=280°。同样整体偏移45°,得到次级波瓣图的表达式为E2=cos(72°cos(φ+45°)+140°)。 最终组合: 将初级波瓣图E1和次级波瓣图E2相乘,得到总阵的波瓣图E=E1×E2=cos(36°cos(φ+45°)+126°)×cos(72°cos(φ+45°)+140°)。通过编程实现计算并绘制波瓣图,可以看到三个阶段的波瓣图分别对应初级波瓣、次级波瓣和总波瓣,最终得到满足广播电台需求的总波瓣图。实验代码使用MATLAB编写,利用polar函数在极坐标下绘制波瓣图,并通过subplot分块显示不同阶段的波瓣图。这种设计方法体现了天线阵列设计的基本原理,即通过调整天线间的相对位置和相位关系,控制电磁波的辐射方向和强度,以满足特定的覆盖需求。这种设计在雷达、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基站等无线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