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Token
Token是什么?
Token是服务端生成的一串字符串,以作客户端进行请求的一个令牌,当第一次登录后,服务器生成一个Token便将此Token返回给客户端,以后客户端只需带上这个Token前来请求数据即可,无需再次带上用户名和密码。
Token的引入——
Token是在客户端频繁向服务端请求数据,服务端频繁的去数据库查询用户名和密码并进行对比,判断用户名和密码正确与否,并作出相应提示,在这样的背景下,Token便应运而生
使用Token的目的——
Token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服务器的压力,减少频繁的查询数据库,使服务器更加健壮。
如何使用Token?
两种使用方式:
-
用设备号/设备mac地址作为Token(推荐)
客户端:客户端在登录的时候获取设备的设备号/mac地址,并将其作为参数传递到服务端。
服务端:服务端接收到该参数后,便用一个变量来接收同时将其作为Token保存在数据库,并将该Token设置到session中,客户端每次请求的时候都要统一拦截,并将客户端传递的token和服务器端session中的token进行对比,如果相同则放行,不同则拒绝。
分析:此刻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就统一了一个唯一的标识Token,而且保证了每一个设备拥有了一个唯一的会话。该方法的缺点是客户端需要带设备号/mac地址作为参数传递,而且服务器端还需要保存;优点是客户端不需重新登录,只要登录一次以后一直可以使用,至于超时的问题是有服务器这边来处理,如何处理?若服务器的Token超时后,服务器只需将客户端传递的Token向数据库中查询,同时并赋值给变量Token,如此,Token的超时又重新计时。 -
用session值作为Token
客户端:客户端只需携带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即可。
客户端:客户端接收到用户名和密码后并判断,如果正确了就将本地获取sessionID作为Token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以后只需带上请求数据即可。
分析:这种方式使用的好处是方便,不用存储数据,但是缺点就是当session过期后,客户端必须重新登录才能进行访问数据。
git-osc中Session 和 Token的使用 :
不久之前在学习登录时就第一次接触到了Token,但那个时候还不太清楚是怎么个情况,现在明白了:
当用户登录时,服务器会返回一个Session,在Session中夹有Token,拿到Token后,我们需要将token存起来。
当下次用户在发送请求的时候,就不用再携带用户名和密码了,这样可以减轻服务器的负担,只需要携带Token和相应请求需要带的参数即可。
至此,我明白了几个问题:
- 之前学习源码时,不明白Token是干嘛的,现在明白了。
- 之前源码中,有很多地方getToken,那个时候不明白,现在明白了。
- 在请求数据时,在参数中,总要拼接一个token参数,那个时候不明白,现在明白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