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经》
小人经 [五代人] 冯道
圆通卷第一
小人天生有一套能屈能伸、能真能假的本领。
找到利益的最短路线,打破规则,为我所用,便是小人的秘密。
弯曲的树木盘根错节、古怪离奇,却能变成天子的名贵器物。
见风使舵和富于变化,这是小人们最拿手的本领之一,也是他们常常能出奇制胜、转危为安的处世之道。
当小人的实惠和诱惑远比当君子的清贫和艰难更能打动人心。
闻达卷第二
在统治者眼中,君子的名望是能为他所用的,否则便一钱不值,甚至是一种威胁。
小人总能顺应时变,改变自己,从而谋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小人的智慧往往令人惊讶。
任人唯亲、小人得志的现实,使官场中人难为君子。
官位的高低绝不是品行的标示,不善于心计和不耍手段的人,很难爬上高位。
获得合法地迫害他人的能力,是小人的看家本领。
君子祸从口出,小人大奸若忠。
解厄卷第三
君子忧国忧民,不计私利,满腔忠义,却往往是他们致祸的原由。因为小人见不得美好。
人生的许多错误往往是因对小人的轻视而犯下的。
小人总是把讨好上司当做自己的第一要务。
任何申辩和决不认错只能被上司看成是对他们的又一次冒犯和挑战。
如果不了解小人的特性与“智慧”,他终将给你致命一击。
交结卷第四
小人具有极其隐忍的天性,慢慢渗透的功夫。
小人善于做感情游戏。背叛或效忠,投靠或出卖,只是利益权衡的结果。
外露智慧、处处显能,引敌先发、身陷被动,通常是君子的弱点所在。
小人是那种没一个真正的朋友,却有许多人误认他是朋友的人。
人们结交小人,并非为了捞好处,而是怕他们祸害自己。
节义卷第五
披着君子外衣的小人才是最可怕的。
受过小入伤害和打击的人,如果心态失筏,也是极易变成另一个小人的。
一些“大人物”的小人习性、小人意识、小人行为,有时一点也不比小人少。
许多时候,娼妓都比官场小人贞洁。
许多人堕落为小人,不是因为他们欲望太多,而是因为日暮途穷、饥不择食。
明鉴卷第六
小人的忍耐和君子的忍让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谄媚也只是为了掩饰他们心中的仇十艮。
君子对奸险小人不能痛打,小人就利用此节,往往逃过大劫。
君子重面子,小人了无心理障碍,于是,小人格外愿与君子过招。
在小人看来,上司的宠信是靠不住的,只有钱财才是最后的依靠。
有智慧的人往往不直接和小人对抗,而是极力促成小人间的厮杀。
谤言卷第七
小人从不怕麻烦,又基本上不犯法,这确使君子头疼。
小人以谤人为能,却以防人谤言为要。
诽谤别人,从细枝末节处做文章,是小人的又一重要手法。
在使用谤言、谣言、谎言上,小人确有异乎寻常的天赋。
不要认为对小人委曲求全,就可相安无事,因为既然伤害了你,小人也失去了安全感。
示伪卷第八
小人的摇尾乞怜,是欲取先予的手段。
小人多是伪术高明之徒,不识其伪,必受其害。
忠诚的人是不屑伪装的,小人则最善伪装。
社会正因有了君子的真诚,才显得充满希望和温情。
小人不得志和落难之时,任何心软和提携都是有害无益的。
小人对你从“蜜月期”到“撒泼期”,全因利益而定。
降心卷第九
君子坦荡荡,小人暗器藏;胜败之数,已然定矣。
君子重仁重义,亲情浓厚;小人为了制伏君子,往往在此下手。
小人不惧君子,却害怕比他们还奸险的小人。
用更凶险的小人来对付小人,可谓一招妙法。
仁义之道对君子之类的人物颇具奇效,对奸恶小人就另当别论了。
揣知卷第十
小人揣摩心意的本领极高,他们许多看似随意的举动,却往往是精心策划的结果。
主子与小人的关系是各取所需的关系。
把君子的隐忍当做软弱可欺,这本身就说明了他们的短视。
小人时刻都在揣摩变化了的形势,进而决定是进攻还是安排退路。
对上位者的人身依附关系,是产生小人的沃土。
诸葛亮教你如何识别和对付小人:
有五种人不能亲:
核心提示:小人的功夫全在嘴上,因为他们没有实际能力,只能做口头上的巨人。诸葛先生还说到小人的一个外在特征:追求另类,喜欢铺张,浪费无节制,爱穿不一样的奇装异服。当然这是说的古代,古代礼仪严格,穿衣打扮等小节,也很讲究,不能太过分。搁现在则是时尚、超前。时代在发展,也不可一律不分青红皂白的混为一谈,不能说现在那些另类个性的新新人类就是小人。
但这最起码也说出了小人的一个特征,就是他们都喜欢炫耀自己,专门择人之不为而为之,是自私和虚荣心的一种体现。永远把自己摆在第一位的人,会为了一己私利,做出任何有损集体的事情。同样,一个虚荣心极强的人,你也不要指望他对集体有什么贡献。因为虚荣心是与责任心成反比的,虚荣心越重,责任心就会越差,对工作也越不在意。
可以说,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会有小人出现,与我们常打交道的人有可能就是小人,其行径往往倏忽多变、防不胜防……
诸葛亮的《心书》既是一部兵书,也是一部识人用人的权略之书。在书中,诸葛亮列举了于国于军有害的五种人,这五种人,现在通俗的说法叫“小人”,也就是卑鄙猥琐上不了台面的人。原文是这样的: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此所谓奸伪悖德之人,可远而不可亲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不论是治军还是理国,有五种人是需要时时注意的,他们是国家、军队发生混乱的祸根。这五种人是:私结朋党,搞小团体,专爱讥毁、打击有才德人的人;在衣服上奢侈、浪费,穿戴与众不同的帽子、服饰,虚荣心重、哗众取宠的人;不切实际地夸大盅感民众人,制造谣言欺诈视听的人;专门搬弄是非,为了一己私利而兴师动众的人;非常在意自己的个人得失,暗中与敌人勾结在一起的人。这五种虚伪奸诈、德行败坏的小人,对他们只能远离而不可亲近。
诸葛亮所列举的,其实是五种小人的行为做派,诸葛先生称之为“五害”,犹如当年韩非子所论的五蠹,这五种人,便是“军国之弊”的根源。人其实是最难搞懂的,因为人有自己DuLi的思维,而这种思维又是随机的、动态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小人的所为,是既要做又不想让别人知道,所以,其行径往往倏忽多变、防不胜防。可以说,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会有小人出现,我们也随时随地都会和小人打交道。
一、小人的危害
小人的行为,会影响到核心的决策,会让权力的重心失去平衡。比如那些搞小团体的人,通过一定的手段,譬如一起吃吃喝喝,共享低级趣味等等,在微醺烂醉或是意乱情迷中称兄道弟,看着挺热闹,其实不过是为了某种共同利益而进行的暂时结盟。然而这是很危险的,因为这样无形中便在领导核心之外,产生出另外一个小圈子,而在这个小圈子里,也会诞生一个小的核心所在。久而久之,这个小核心就会影响到大核心,甚至会挑战大核心的权威,从而让大圈子的能量失衡,核心的轨道也就随之偏离,领导的权威就会淡化甚至失去。
小人是权力磁场中的游离态。他们离不开核心,却又在磁场中冲突碰撞,极大的影响着中心的磁力。小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嫉贤妒能。自己没啥本事,却又容不下别人的好,不想看到别人受重用,不想看到别人比他强。于是就使些下三滥的手段,通过歪门邪道的方式来突出自己,大吹大擂、夸夸其谈,甚至会搬弄是非、妖言惑众,以此混淆大众的视听。他们总是千方百计给别人设置障碍、制造麻烦,似有着强迫性的心理变态,看到别人倒霉了,他才舒坦。小人的心思全都用在了这上面。
二、小人的特征
小人,是相对于君子而言的。我们常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小人行事总是偷偷摸摸,让人觉得可怜可鄙又可笑。如果小人既行小人之事,表面上还要做出坦荡的样子,当属小人中的极品,是真小人。这种人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分辨起来很困难,但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小人的功夫全在嘴上,因为他们没有实际能力,只能做口头上的巨人。诸葛先生还说到小人的一个外在特征:追求另类,喜欢铺张,浪费无节制,爱穿不一样的奇装异服。当然这是说的古代,古代礼仪严格,穿衣打扮等小节,也很讲究,不能太过分。搁现在则是时尚、超前。时代在发展,也不可一律不分青红皂白的混为一谈,不能说现在那些另类个性的新新人类就是小人。
但这最起码也说出了小人的一个特征,就是他们都喜欢炫耀自己,专门择人之不为而为之,是自私和虚荣心的一种体现。永远把自己摆在第一位的人,会为了一己私利,做出任何有损集体的事情。同样,一个虚荣心极强的人,你也不要指望他对集体有什么贡献。因为虚荣心是与责任心成反比的,虚荣心越重,责任心就会越差,对工作也越不在意。
三、如何对付小人
对于拥有权力的核心人物,谁都想靠得近些。领导的周围,既有真诚的君子,也就会有虚伪的小人。在某种程度上,小人在领导身上下的功夫会更多,因为他们要利用领导的力量去排斥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私利。他们往往表现的异常乖张,上蹿下跳,看着比谁都忙乎,比谁都有热心。但这只是表象,是蒙蔽他人的障眼法。所以对待小人,只能“可远而不可亲也”,否则便会当局者迷。
其实类似的话,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说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两个鲜明的对比,也道出了小人的危害性。其实不光两汉,历代的兴衰,也都莫过于此。职场犹如江湖,本就鱼龙混杂。况且,权力是没有感情的,自然也就没有分辨力,能判断谁是君子谁是小人。有这个能力的,是掌控权力的人。
这其实说的是领导素质问题。一个成功的领导,不仅是一个掌权者,还是一个用权者,要有识人用人的本领。识人用人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好却很难。小人总是深藏不漏的,小人二字也没有写在脸上,这就让人们在判断上难免会有偏差。而诸葛先生的一席话,犹如一盏指明灯,为我们照亮了方向。苍蝇叮不了无缝的蛋,只要大家心里对小人有了防范,适时远离他们,那些小人自然也就无计可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