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研究是有趣的》摘抄笔记

《做研究是有趣的:给学术新人的科研入门笔记》刀熊

89个笔记

1.1 读学术文献的三个进阶

◆ (a)这篇文章到底什么部分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b)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在哪里出现的?
©这篇文章对你自己的研究兴趣可能有什么帮助?
(d)如果你只有5分钟时间来读这篇几十页的论文,你会怎么读?为什么?
(e)听完老师讲解之后你再重新看这篇文章,你有没有找到重点分别出现在文章的哪些部分?跟你自己最开始的理解有没有不同?
(f)重读文章是否能发现哪些部分其实可以略读?哪些部分属于虽然没读懂,但其实也并不影响对文章重点的把握?
(g)不从完成作业、应付考试的角度讲,这篇文章让你得到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 围绕某个话题的一些学术文章的知识架构,知道这篇文章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创新、为什么值得一看、重点该看哪里。有时候你看文章可能就是为了看它如何提出和定义了某个新概念,以及如何讨论它与以往概念的不同;有时候你看文章可能是为了学习它如何使用了某种新型的研究设计或数据分析方法;有时候你想借鉴一篇文章对某个变量的测量方式;有时候你可能是想找文章中对某个领域最新文献的总结和综述。

◆ (a)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文献,有哪些应该作为我接下来的阅读吗?
(b)这篇文章的研究问题,对我的研究方向有什么启示吗?
©这篇文章的理论框架,我可以用来解释其他研究问题吗?
(d)这篇文章的研究设计,对我自己的研究有什么启发吗?
(e)这篇研究的分析结果,得出了与我自己的研究相似或相反的结论吗?
(f)这篇文章的研究局限性,可以作为我产生一个新研究的理由吗?
(g)这篇文章可以在我的文章的哪个地方被引用?

1.2 文献阅读第一利器:文献笔记法

◆ 以下是最简单而又无法抗拒的三个记文献笔记的理由:
(1)我们读了文献之后会遗忘。再聪明的人,记忆力再好的人,也不可能记得两年之前读过的一篇学术文章的全部重要细节。记了笔记之后我们可以随时调出来查看文章的重要内容,而不需要回去把几十页的文章重新看一遍。
(2)记笔记能教会我们怎么读文章。如果你能清楚哪些东西应该记在笔记里、哪些可以不记,那么你也就逐渐知道了看文章的时候要重点看什么,略看什么,不用看什么。社科类学术文章通常有其独特的行文结构,通过多记笔记,你会大大提高自己读这类文章的效率——有如总结多了八股文的结构后自己也能写得一手好八股。
(3)需要引用文献的时候可以信手拈来。笔记记完了之后按主题分类和管理,可以大大方便我们在之后写文章时的引用效率——写作和构思中想到了哪篇文章观点、方法、结论就可以随时手到擒来。

◆ 某个作者在某篇文章里面使用了因子分析,你同意使用这种方法吗?你觉得有更好的方法吗?作者的某个结论,让你想起了哪篇别的什么文章吗?这两篇文章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吗?哪些文章的作者会反对这篇文章的观点呢?如果是你来做这个研究,你会把这个研究的方法设计得不同吗?——只有这样的记笔记方式才能锻炼我们的文献阅读能力。

◆ ·文章的研究问题是什么?(research question)——通常好的实证研究都有非常具体的研究问题,我们要把它从文章中拎出来。
·文章的研究假设是什么?(hypothesis)——一般会非常显眼地列在文章里:以“假设一、假设二、假设三……”这样的格式。(hypothesis 1,hypothesis 2,hypothesis 3.)
·该实证研究用了什么方法收集数据、测量变量、分析数据?(data collection,measures,analytical approach used)
·该研究发现了什么研究结果?哪些提出的研究假设得到了支持?哪些并没有成立?(key findings)
无论是理论性文章还是实证性文章,我们都应该在文献笔记中记录的是:
·有哪些重要的观点你想要记住,或是将来可能会引用到(key citations)。
·有哪些结论你将来可能用到。
·有哪些方法你将来可能用到。

◆ 文章在研究设计上有哪些不足?有没有更好的改进方法?
·文章让你想到了哪些观点类似或者完全不同的其他文章?
·你对文章中观点、论述、方法、讨论等部分有什么想法和评论?

第一十四章 1.3 为什么说好的研究者都有做自己“假想敌”的能力?——借用律师辩护思维理解社科类论文构建思路

◆ 好的研究者有做自己“假想敌”的能力,他能够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想象挑战者们会如何批评自己的研究设计和论述方法,可能对哪些数据收集的步骤产生怀疑,可能不认同哪个数据结果的解读方式,以及文中的哪句话说得不够全面,哪句话的语气过于极端,等等

◆ 来谈谈如何通过把写学术论文的过程想象成律师辩护的过程,来找到从反方向想问题的感觉

◆ 在为什么事情辩护

◆ 框定哪些是关注的重点

◆ 提出观点

◆ 利用证据进行论述

◆ 总结

◆ 论点是什么、论述逻辑是什么、研究假设是什么

◆ 要假定对方不会信服、对方会挑战你的观点,那么哪些以前的文献做了类似的研究,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哪些现有理论提出了类似的逻辑框架?你的数据结果是否支撑了你研究假设中所体现出来的逻辑?你能否通过研究方法的介绍让读者信服你的数据是可靠的、收集过程是完备的、分析结果是客观全面的?如果对方质疑你的证据,你觉得哪里首先会被质疑?你又如何为自己辩护?

1.4 文献阅读提升必杀技:挑战式阅读法

◆ 反馈论文(response paper)或综合性论文(synthesis paper),在论文里你光总结概括文章大意是不行的,更核心的是要明确指出自己的分析、反思、判断,比如指出文章间的异同、设计上的优劣、对领域的贡献、改进的方法等

◆ 以下我们再来说说具体使用挑战式阅读的训练方法:
第一,打印出来一篇学术文章,准备好一支笔。(在电脑上阅读的话,需使用能够标志笔记、划重点的PDF阅读器)。
第二,开始阅读第一遍,10~15分钟,把文章从头到尾扫一遍,读完之后开始用几句话总结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整体而言写得易懂还是艰涩?你,而不是别人,喜不喜欢这篇文章?为什么?——第一遍读的时候要把文章里重要的、反映文章主题及核心观点的句子划下来,以方便后面再次查找,比如这样的句子:

◆ (a)这篇研究的目的是……(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b)引导我们研究的研究问题是……(The research question that guides our study is…)
©这篇论文的关注点是……(The focus of the paper is…)
(d)我们的目的是……(Our goal is to…)
(e)这篇研究的主要贡献是……(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e study is…)
第三,第二遍阅读:50~90分钟(具体时间不一而足,因人而异),细读,记笔记,挑战具体观点和段落。第二遍的目的是一边继续划重点一边记笔记——记笔记就是要记你读到某处的想法、疑问、困惑、联想、对比、挑战。这时候可以考虑结合文献笔记法

◆ (1)文章把研究问题说清楚了没?

◆ (2)文章把重要的文献都讨论充足、讨论正确了没?

◆ 文章的文献综述部分有没有涵盖最重要的一些文献和最新发表的研究?

◆ 4)文章里体现的研究设计从整体来看合理吗?

◆ 5)文章里使用的数据和样本能有效地用于验证所提出的研究问题吗?

◆ 6)文章里对变量的测量方法合理、准确吗?——变量测量是否体现出足够的信度(reliability)和效度(validity)?

◆ 7)文章对数据收集部分描述得清晰全面吗?

◆ )文章对数据的分析方式合理吗?—

◆ 文章的解读和讨论(interpretation or discussion)合理吗?

◆ 文章有没有列出其研究局限性(limitation)和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方向(future direction)?

◆ 高质量的文章看多了,你才知道怎么批判其他文章。

◆ 批判性思维能力

◆ 说一千道一万,如果我们光去研究如何能读明白文献我们就永远都读不明白文献——我们要先去搞明白研究方法每一个重要部分里都是些什么、都应该如何设计[例如,如何写研究假设、什么是分析单位(unit of analysis)、效度和信度有什么区别、什么是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al analysis)、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每一种分析结果如何解读,等等]。

1.5 写好文献综述的要点:沿袭与创新

◆ 文献综述的本质其实就是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为读者清楚地列举和勾勒出至今为止某个领域的重要研究、思维范式、理论体系、总体现状,指出我们目前知道什么、又不知道什么,指出目前的文献中有哪些“缺口”(gap)是没有研究但十分需要的,从而能够接下来顺理成章地开始解释自己的研究的构建逻辑、理论支撑、贡献所在、存在意义。

◆ (1)指出在你的研究之前,学者在某问题上的主要研究发现和思路是什么。
(2)用一定的逻辑将这些文献串联起来(比如,对比、归类、总结、评析……),以方便读者看到一个全景,而不只是你的研究。

◆ (3)具体指出现有文献的“缺口”是什么——哪些方面还没研究到,为什么“缺口”应该被补上,为什么这对于该领域的发展是重要的。
(4)指出你的研究会弥补上文献中的某个“缺口”。
(5)让你的文章“融入更大的学术对话中去”(fit in the big conversation)。

◆ 融入更大的学术对话中去”这一点其实尤其重要

◆ 这就好像某个领域的资深学者们已经在一个会议室里面高谈阔论了很久各自的学术观点,你作为一个新人忽然跑进屋子想让大家都听你说话,那么你最好的方式不是一进门就大声嚷出你的新观点,而是先听听其他人正在讨论什么、用什么语言、关注点是什么、逻辑思路是怎样的,然后你尽量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和逻辑,接着他们正在争论的焦点,在总结别人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不乏新意地阐述出自己的新观点。你的发言要能跟其他人说的话有关联,你的发言方式要让其他人听得懂,你的观点要对现在的讨论有贡献。相反,如果你不能把自己的研究融入更大的对话中去,其他学者就不能理解你的语言、思考路径和对该领域的贡献,无法认可你的研究的价值。
所以说,为了把自己的游戏玩好,要先学会跟别人一起玩。

◆ 综合”之所以和“总结”是两个不同的动作,是因为前者需要你以一定的逻辑框架顺序去把不同文献进行联结、对比、分析、讨论,从而给出具有你自己观点的、创新性的评价;而后者只是较为机械性地罗列、概括、总结不同的文献。

◆ 避免以“文章”为单位来组织文献综述,而可以以“研究问题”“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理论框架”等方面为单位来组织文献综述。

◆ 例如,不要简单罗列“文章一、文章二、文章三……”各自的观点,而是总结“研究问题一”相关的文章得出了哪些结论,“研究问题二”相关的文章得出了哪些结论;或者“使用理论一”的文章都有哪些发现,“使用理论二”的研究都有哪些发现;抑或是使用了电子问卷的研究有什么特点,而使用了实验方法的研究都有什么缺陷,等等

◆ 2)在文献综述中多使用对比(comparison)和关联(link-ing)。讨论不同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研究视角、相同或不同的样本、相同或不同的结论等。通过对比和关联,向读者呈现出一个领域内整体的特征、现状、趋势和缺口。

◆ )在文献综述中注意添加自己的评价和讨论。讨论现有文献有什么优缺点,哪些文章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为什么,哪方面的研究还亟待增加,等等。这些都是出自你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评价,因此更能体现你文献综述的价值。

1.6 学术写作训练利器:今天你写反馈论文了吗?

◆ 细看每一篇文章,它们各自在其关注的问题、解答问题的方式、研究方法的设计、论文写作的风格等方面,分别有什么具体的特色?

◆ (1)这几篇文章给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有哪些是你以前不知道或不理解,而读了文章之后受到了启发和理解的东西?

◆ 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从各自的理论视角、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论文的风格等方面思考。

◆ (3)这几篇文章分别有什么缺点和漏洞?研究的设计上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样本大小、收集数据的方法、分析数据的工具等各个方面。

1.7 关于文献的问答:你想知道的关于读文献的一切

◆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引擎里输入你们学科的关键字,再加“syllabus”字样,就能找出很多教授公开分享的教学大纲,这就会成为你非常好的阅读列表。你当然也可以请在国外相似专业读博士的同学帮忙,分享他们课程的教学大纲给你。这是很好的找到好文献的工具。

◆ 作者会评价使用某个研究方法的实证性文章太少了,或者大部分文章都只是在理论层面讨论了这个问题,或者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应该转移到某些具体的研究问题上。这些往往是综述类文献最精华的部分,也应该作为笔记的核心。

2.3 如何选题——构建研究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 其实寻找和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本来就是“做研究”

◆ 研究问题的形成不是灵光乍现下的一蹴而就,而是要通过不断读文献、缩小问题、再读文献、继续缩小问题的办法来实现

◆ 一旦我们形成了对某个领域比较成熟的认识,研究问题的寻找就不会再成为问题,你的研究兴趣就会随着不同研究的开展,一个一个地自己找上门来。

◆ 这中间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多听多看别人的研究,需要既对外界保持开放的系统的又能反过身来安心打造属于自己的学术世界,看得越多做得越多,你的雪球会越滚越大,一个又一个研究项目的开题就也变得水到渠成,你就告别了需要刻意去寻找研究问题的阶段。

3.2 学术论文的黄金标准及分步式写作法

◆ (1)第一步,只写要表达的观点和核心内容,把你想要讲的故事讲清楚,摆出来给人家。

◆ (2)第二步,组织和调整论述逻辑、论文结构、前后条理。

◆ 这一步你应该给自己制定一个论文的“大纲”(outline),设计好从哪里讲起、接下来讲什么、再讲什么,一共有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讨论什么,甚至一个部分里有几个段落、每个段落要完成什么任务。一个论文大纲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既从总体上保证了一篇论文意思连贯、主体清晰、逻辑通顺,又保证了写作者不至于写着写着就忘了自己要往哪个方向走。

◆ (3)第三步,调整文章的语言、用词、语法、格式、标点符号等方面。

3.3 如何借鉴“金字塔原理”构建有条理的学术论文

◆ 个有效陈述观点的逻辑思路:“主论点—分论点—分分论点”结构。

◆ (1)文章围绕一个主题分成了不同的部分(或小节)。
(2)每一个部分(或小节)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整个部分里的文字都为这个主题服务。
(3)每一个部分下会分为多个段落进行论述。
(4)每个段落都有一个明确的分主题,整个段落的文字都在为这个分主题服务。
(5)每个段落都由几个支撑该段落主题的句子来组成,用这些分观点来支撑这个段落的主观点。
从以上的结构中相信

◆ (1)好文章在连结不同论点的时候总是给读者一些语言上的提示,有一些承上启下的句子。

◆ (2)每个论点应该有属于它自己的层次,不可以随意向上一层或向下一层移动,否则就会出现逻辑不清的感觉。

◆ 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通过金字塔原理来做以下几件事情:
(1)用金字塔原理的思路分析好文章的结构好在哪里。在读文献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金字塔的结构,去把一篇好文章的每个部分的主论点、每个段落的分论点甚至每个句子的分分论点都归纳出来,仔细去体会各个层次的观点是如何搭建的、有怎样的逻辑关系、为什么给人有条理的感觉。
(2)动笔之前先写提纲。用提纲的方式总结自己论文最主要的观点、支持每个观点的分观点、支持分观点的分分观点。Word文档里面“项目符号”(bullets points)的格式就非常适合做这个。写提纲的好处就是可以清楚地看到你的逻辑是否顺畅,各部分安排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在详写一个段落前先进行调整。有了主论点、分论点、分分论点互相连接和支持的提纲,再具体展开写作就会使文章清晰连贯、主题不散。
(3)练习“同理心”原则。其实总的来说对文章结构的设计只有一个原则:同理心原则,也就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这么说、以这样的顺序说对方能不能听懂。好的文章就是读者读着明白、读着顺畅的文章。所以你可以把自己文章的逻辑讲给身边的朋友听,反复修改,以找到最能够被读者所理解的逻辑。这个逻辑通常就是所谓“有条理”的逻辑。这里切记一点:写作的逻辑不应该等于思考的逻辑。你在思考中以A—B—C这样的顺序想明白了一件事情,不见得这个顺序就是最佳的写作呈现顺序,这一点我们在下文讲论述逻辑的内容中还会重点讨论

3.5 打造清晰流畅的论文结构:学术写作中如何巧用“关键句”搭建文章筋骨

◆ ·考试问题:请讨论在你心里猫和狗的三点不同。
小白:猫真的很可爱,不管是什么种类,我都很喜欢。猫有很多品种,比如暹罗猫,人称“挖煤工”,它的鼻子和耳朵灰灰的。狗也很可爱。我没养过狗,我养过猫。猫需要有人照顾,一般很安静。猫在哪里你都不知道,神神秘秘的。猫不太爱巴结主人。有一次我出去旅行了一周猫也没有死,活得好好的。狗每天都要溜,这个我虽然没有养过狗可是我也知道。但是我养过鱼和猫。猫一般一天睡好多觉,吃好多食物。猫有各种花色和品种。
小花:我认为猫和狗主最大的不同体现在三个方面——活泼程度、对主人的讨好程度和独立程度。首先,猫比较安静而狗多躁动,猫的行动你经常察觉不到,神神秘秘的;其次,猫很少讨好主人而狗非常爱讨好主人,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很多狗可以被训练而猫无法被训练的原因;最后,猫比狗更加独立,猫可以长达一周不用陪伴,而狗几乎每天都要有人陪。

◆ 使用了典型的金字塔原理的方式论述:第一句总概,后面几句打开第一句的内容进行分论点论述,这样的逻辑顺序最符合人的思考规律,最能显得有条理,最容易被读者接受。关键句后面的部分不会给读者意外的观点,而是支持阐述关键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

◆ ·总起式的关键句
·连接式的关键句
·总结式的关键句

◆ 连接式关键句还可以根据其逻辑关系细分成转折式、因果式、递进式等不同的连接类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自己总结和不断积累不同类型的连接式关键句,用好了这些表示逻辑关系的句子能让文章不同段落之间的关系清晰、顺畅。

◆ 连接式关键句还可以根据其逻辑关系细分成转折式、因果式、递进式等不同的连接类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自己总结和不断积累不同类型的连接式关键句,用好了这些表示逻辑关系的句子能让文章不同段落之间的关系清晰、顺畅

◆ 关键句是写好学术论文的利器。

◆ (1)通过写关键句来训练你的归纳能力。

◆ )通过写关键句给文章搭建提纲。

◆ 正确的做法是在要盖房子的时候就利用关键句把每一部分或每一段的主旨写出来,把图纸先打出来,并且把关键句连接起来看整体逻辑是否顺畅,是否缺少对某个问题的阐述,是否逻辑过于跳跃。当关键句之间的逻辑调整顺畅了,你再开始把每个段落打开来写,具体扩展成完整的支持性文字,整个文章的结构就趋于稳定,写出来的文字就流畅了。

◆ (3)从现在开始关注你领域内、引用率高或者公认为比较重要的文章,有时间的话建议找几篇文章从头到尾找出作者在哪里使用了关键句、使用了哪种类型的关键句、关键句起到了什么具体效果、如果拿掉这些关键句会怎样。

◆ (4)“连接式关键句”往往值得更多的关注。如何找到最好的方式把上下段、前后文、每个观点有逻辑地连接起来,这个在我看来最需要常年的阅读、练习和体会

3.6 以终为始的写作法——你论文的“研究贡献”是什么?

◆ 如果你做了上面的练习还是找不到自己论文的贡献,那么一般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你文献读得不够。具体来说,文献读得不够,你就无法知道某个领域的学者都在关注什么;文献读得不够,你就无法知道现在的“缺口”在哪,什么东西还没被充分研究、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文献读得不够,你也很难对现有文献中研究方法的使用做出判断。

◆ 所以,最有效的办法是尽快开始大量读文献和做文献笔记,并且在阅读当中重点关注:

◆ ·哪些题目是学者们重点关注的,哪些还没有?
·文献中作者指出现在领域内还有哪些不足、哪些空缺?
·文献中作者有没有提出理论进一步构建的方向是什么?
·具体论文中“今后研究”(future study)部分所讲的今后的研究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具体论文中作者指出自己研究的局限性(limitation)是哪些,你能不能通过你的研究弥补这些不足?
·你自己判断现有的具体研究都分别有哪些不足,它们在数据规模、抽样方法、采访对象、问卷方式、数据分析工具以及整体设计上有哪些可以进一步加强的地方?(请参见本书1.2和1.4关于文献阅读的方法。)

◆ 另外,在读文献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养成去关注作者提出的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局限性”“研究缺口”以及“今后研究的建议”的习惯,尤其记录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段落语句,以便今后写论文时引用。

◆ 最后,读完这一节,给大家两个思考题:
(1)找出你正在写或准备要写的文章,认真思考这篇文章的三个最大贡献是什么?(包括理论贡献、研究方法上的贡献或实践指导上的贡献。)有机会的话可以问一问自己的导师或其他学者,同不同意自己所列出的该论文贡献点。
(2)如果能够确定出这篇文章的三个贡献,把它们分别列在纸上,然后问自己:
(a)我的每个贡献的重要性,有哪些文献曾经指出过、支持过?(找出来,准备在文中引用)
(b)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如何在文章的各个环节突出我的贡献?
©我在写导入、文献综述、文章发现、结论的时候所强调的论文贡献,是否能够做到前后一致、各部分相互照应

3.7 学术写作中关于如何正确引用的那些事儿

◆ )在论文中引用会增加你的研究整体的可信度、严谨度、关联度。写完一句话后面的括号中如果标明了文内引用(in-text citation),说明这段话不只是作者自己的个人判断,而是基于其他几个研究共同得出的结果。一篇文章中大量出现文内引用,是一篇论文从基本盘上看旁征博引的一个指标。

◆ 所以一篇好文章的基本特征是,其核心观点和思路是基于现有文献基础上创新而来的,在沿着创新性的思路向前阐述的过程中,不断告诉读者我这些思想和创新跟现有其他文献和研究的联系,提供辅助性、支持性的参考和引用。

◆ 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直接引用”?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间接引用”?
以下的解释是基于英文学术论文的主流标准。
学术论文中的“直接引用”,是指把另一篇文章的某个段落、某句话或某个名词直接拿过来放在作者自己的写作中,并且在上面加上双引号(“”),在其后通过文内引用加上出处,暗示读者这是把别人的话原封不动地拿过来。如果你想使用直接引用,你不应该更改原文的任何语义、句式、用词,你应该把相关语句原封不动地搬过来放在双引号里,你还应该注意一定要清楚地使用文内引用并在文章末尾提供文献参考列表,从而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你这是在用别人的文字,否则你的文章就有被人指责抄袭的风险。
“间接引用”则是不直接使用原文的语言和文字,而是通过总结、概括、转述等方式重新说出另外一篇文章中的观点、主题、概念、意思,用以支持自己文章的主要论述和观点。有些学术新人以为间接引用就不需要提供文内引用,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只有在文本中提供了引用,读者才会知道你的某句话、某个观点是有佐证的、有支持的、有证据的,是借用了别人的。

◆ 比如,以APA格式为例,假如我的文章中引用了“The Structure of Effective Governance of Disaster Response Networks: Insights from the Field”这篇文章去支持某个观点,那么在文中论述这个观点之后,我应该在该句话后面标明文内引用,即“(Nowell et al.,2018)”,并且在文末的文献引用列表中提供这篇文章的题目、期刊名称、期刊号、页码等详细信息:Nowell, B., Steelman, T., Velez, A.L.K.,&Yang, Z.(2018), “The Structure of Effective Governance of Disaster Response Networks: Insights from the Field”, The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48 (7), 699-715.请注意,格式要求是非常具体和需要准确的,比如APA有明确规定在文内引用中,作者的姓和发表年份之间要有逗号;而完整的参考文献条目中哪些部分应该斜体、哪些部分应该大写、作者的姓名是否可以省略、出版年份应该放在前面还是后面……这些都有非常细致的规定,不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随便改动。

◆ 在写论文的时候会把某篇文章的作者姓名和年份直接写到文内引用的括号里,并且把该文章的完整信息放到手稿的最后面,但是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并不去调整具体的格式、引用文献的顺序,只是把信息记录下来。等到文章内容都已经写完不会做太大修改,并且在已经决定好要投向哪个期刊之后,再根据期刊所要求的论文格式,从头到尾对文内引用和文末文献列表进行清理和格式调整。这样的方法对我而言既能保证不丢失所需要引用的文章的信息,又不至于因为总要调整引用格式而打断了写作的思路。

◆ 网上可以使用的管理引用、生成引用格式的软件和工具非常多,英文论文写作中常见的包括Google Scholar,Ref-works,Endnote,Mendeley,Zotero,等等,都能帮我们高效便捷地转换引用的格式。许多文献管理软件大同小异,只要认真地选择并使用一个适合自己的就好。

◆ 搜索和找到参考文献是一门必备基本功,

◆ 在美国多用Google Scholar,登录某个大学的图书馆账户之后,就可以链接到Google Scholar的学校数据库下,在搜索某个关键词之后就会出现最接近主题的文章,而且可以按引用数高低、发表年份等项目排序,同时可以下载该文章,非常方便。使用Google Scholar还能非常方便地查找到相关文章,在每一篇论文下面都有“引用自”(cited by)和“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选项,如果有一篇文章对你研究的主题非常重要,你可以翻阅有哪些文章引用了这篇文章,然后以被引用次数排序,往往能找到此类话题下非常重要的其他文章。“相关文章”选项也是一样

◆ 不管你使用的是哪个数据库,你要重点去读一下那些引用次数很高、跟你题目有很大关联性、权威学者所写、最新几年出版以及新近文章中所引用的那些文章。这些都是能帮你顺藤摸瓜找到重要文献的方法。我的经验是,只要你对某一个题目抱有明显的好奇心,任何技术上的困难都没办法阻止你去找到相关的文献。

3.8 轻松读懂国际期刊投稿流程:从选刊到同辈审阅

◆ (double-blind peer review)

◆ 对于学术新人来说,我们需要逐渐积累对领域内主要期刊的认知,越早开始积累越好。如果你还没有系统研究过你们领域的期刊,我建议你从现在起建立一个表格,从几个最重要、最出名的期刊入手,把不同期刊的基本信息都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填到这个表格里,以后为论文选刊的时候就可以手到擒来。以下是一个你可以借鉴的表格结构,上面列出了各个期刊关注的主题、长度、分领域、影响因子、研究方法特点、面对的读者群等方面。你也可以把它建到Excel表格中,在以后信息逐渐增多的时候,使用“筛选”功能可以方便地找出适合某种文章的期刊。

◆ 表3-1 期刊信息收集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我们介绍了国际期刊投稿的基本流程,下文中我们专门讨论一下投稿没有被直接接受,你该怎么办。

  • 28
    点赞
  • 3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